• 5

貿易戰效應 逾40家台商回流!!

有機菜菜子 wrote:
如果是低毛利的廠商...(恕刪)


因為懷疑可能回來的都是來炒土地
當然廠商會招人員,也有產線
但可能就是包裝+倉儲

大陸生產完成後運來台灣換包裝或是小加工一下比如貼個made in TW貼紙
其實這玩法很久以前台商就在玩了

在美國本土在墨西哥這樣玩太多了
所以才會有人想這些回來的真實意圖是否就是炒土地

所以美國毒藥丸是否真的有效或是貿易關稅戰,真的能打擊到這些商人嗎,我還是懷疑的


有機菜菜子 wrote:
如果是低毛利的廠商...(恕刪)


低端的或許可以考慮往東南亞,台灣應該轉型發展在有優勢的區塊。

cche1079 wrote:
中國被當低階代工廠...(恕刪)

看你發文也蠻無知的,中國又不可能都代工低端商品,
大陸人工薪資上漲那些低端工廠自然就離開大陸啊

abs549977 wrote:
我一點都開心不起來...(恕刪)


+1,當初他們因為大陸工資便宜才跑過去,本身的競爭力並不高,現在大陸不好混了,政府還安排土地、給予優惠,吸引他們回來,這讓固守台灣的公司情何以堪。

nickmail1971 wrote:
大陸生產完成後運來台灣換包裝或是小加工一下比如貼個made in TW貼紙
.......所以美國毒藥丸是否真的有效或是貿易關稅戰,真的能打擊到這些商人嗎,我還是懷疑的


這部份你需要深入研究一下,台灣遵循WTO規範,有個原產地證明書(CO, Certificate of Origin)是有設條件的,其中一條是 "需在當地生產的附加價值超過35%比例,才能認定是台灣製造" (舉例: 材料100塊錢,在台灣生產後的售價超過 135塊錢)

1. 你提到的這種早期換貼紙、改外包裝之類的初級加工不可能漲價超過35%
2. 除非該產品是走私進來台灣的,不然沒法用這種初級加工來規避美國徵中國產品稅 (無法被認定為MIT 產品,仍會認定為MIC)

原產地證明有其他符合條件,有興趣的話請GOOGLE一下,看法規條文吧

潛水多發言少+1 wrote:
這部份你需要深入研...(恕刪)


要售價超過35%的不少喔

你淘寶看一下許多產品的售價,光大陸跟台灣,超過35%的就一堆了
而廠商都是直接跟工廠批量下單的,超過沒難度

另外,玩這種換包裝的就是A公司出給B公司(其實都是自已的)

A公司售價低報,B公司售價高報

這種玩法在從香港原料進入大陸玩深加工的廠商,應該以前也不少,產品售價低報,然後在賣還給香港,香港出售馬上就變高價(詳細不說,有知道的人就知道了)

你講的是法規,我講的是商人玩法

兩邊都是自已的公司,怎麼洗,只有老闆自己知道

nickmail1971 wrote:
要售價超過35%的...(恕刪)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阿
商人就是這樣,會找灰色地帶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這舉例有內行

不過現在的問題是"美國針對向中國購買的產品去增課關稅",比較的基準是原本購買的價格
這實需考慮增加的運費(中國運回台灣、在從台灣運到美國)、台灣進口關稅、美國對台灣此類商品的進口關稅、以及台灣較高的人工費這幾項額外成本 (台灣人工薪資略高於中國人工),不見得能省得到錢

(如你所提,如果進口台灣的報價刻意報超低那或許還有賺頭,不過這漏洞後續會不會被堵上我就不清楚了,例如美方觀察前幾站物流來源或是推出新規範來制止這狀況)


舉例來說,原本從中國A廠商購買了鋼製餐具 (中方售價+原本關稅+中運到美的運費 = USD$10 一組)
在美方增課關稅之後變成要花 $12.5元 (原售價+新關稅 25%+中運到美的運費)

--> 若是廠商要改從台灣加工出口去躲關稅的話,除了賣台灣的售價(中方售價 + 台灣關稅6% ? + 中運到台灣的運費)之外,在台灣的加工成本(需>35%) + 台灣運到美國的運費 + 美國對台灣這類商品的進口關稅,這些全部加起來要維持在 US$10元 才能維持原訂單 (如果有其他選擇,美方不會因為加徵關稅所以就額外加價向中國買),那麼如果不是這產品有暴利可賺、就得要有超大銷售量才能補足這額外產生的成本花費啊

很難想像得到有什麼產品可以做得到,有暴利有超大銷售量的一定會有競爭對手,中國也沒有什麼獨家產品是別人沒有的,是吧
潛水多發言少+1 wrote:
這舉例有內行 ...(恕刪)



你還是活在法規中,其他刪除
刪除刪除刪除刪除刪除
ccc,好,不討論法規了,總之看廠商各自的智慧了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