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企業就算得到政府支持,依然要虛心接受人民的質疑或考驗
大陸政府命令是絕對,企業只能接受,連協商的機會都沒
台灣政府法令僅提議,企業可以不從,商會可逼政府協商
大陸政府把仿冒和抄襲合理化,國際品牌打仿冒官司還打輸,代表政府保護忠心企業不遺餘力
台灣政府從過去代工走向創新,也有許多不錯企業努力,但政府並沒有完善做到保障國內企業
大陸政府命令嚴格貫策+人民意見少 = 執行效率高
台灣政府法令受制企業+顧及人民觀感 =執行效率低
台灣出生率低+人才流失=未來最大隱憂(但政府仍無作為)
台灣要找活路,其政府的扶植及支持是必須(但政府現今口號喊的比實際作為還多)
大陸這幾年崛起是全世界有目共睹,
然而...
台灣和大陸無論在人口環境或體制上都有所差異
威權的政府在大陸是很正常,搬來台灣就等著人民遊街抗議
因此....
台灣要尊敬對手沒錯,但不要浪費時間去想大陸為何能成功,該思考的是台灣自己的路在哪??
相同的經營模式大陸能成功,搬來台灣就不一定能如法泡製
最重要的是....
台灣這幾年進步遲緩的原因:如內鬥虛耗,人口減少,政府無作為等都是該探討
另外經濟和政治是息息相關無法切割的....
多數開發中國家GDP在前期能達到快速成長,但是國民所得達到美國的50%左右時,就很難再持續增長,原因很簡單,前面50%是技術問題、後面50%是知識問題。
技術問題就是,前面有人做出汽車了,那你一定做得幾分模樣,只是要投入多少成本與資金,說穿了就是依樣畫壺蘆,但知識問題就無法模仿,因為創新的來源就是知識的總和與組成,GDP領先的國家,在創造方面也是勝於其他開發國家,不論是品牌、新技術、新市場、甚至新的協作體,這些新知識產生的服務或產品,就是把人類的財富邊界更往前推,走在前端的國家自然所得較多,這得自於更高水平的知識基礎。
比如發明電腦、智慧型手機、GOOGLE等,這都是用知識累積所產生的新科技,除了軟硬體,就連觀念上也是西方處於領先位置,像是工廠管理之父泰勒所發明的泰勒式管理,幾乎是所有工業管理者的基本學習課程,盧卡的複式記帳影響後世的會計學,亨利福特的流水線工法,現代工廠無一不跟進,鄧特林格發明貨櫃,改變了貨運、船運等所有物流方式與倉儲管理。
講了那麼多,相信各位開始了解,為什麼某些國家可以站在財富邊界的前端,因為他們掌握知識並且有組合的能力,說說電腦的發明,一般是認定為阿塔納索夫在1941年所製作的ABC電腦,但你真的問阿塔納索夫,電腦是你發明的嗎,他卻回答說,我哪是發明電腦的人,0101語言嚴格來說是圖靈、克勞德、特斯拉等眾人概念裡完成的,電腦的誕生過程中,我只是個接生婆。
延續前人的理論、概念等去反覆驗證,最後得到創新的成果,這就是科學精神。
回到現實面,你要想強大,那就請最基本的教育開始,設定一個可以執行的目標,比如我們教育部要求國中生必需多益500方可畢業、高中多益需700才能畢業,為什麼要強迫提升外語,因為這個世界新的東西都是以英語系國家產生居多,要跟上人家就得先跟上別人的語言。
誰走在科技與知識前端,誰就是強勢語言,舉個簡單的例子,台語沒有寶特瓶這個唸法,所以你必須要用國語唸,因為舊的語言沒有跟上新的東西,滿洲入關後,前期都還是講滿語,但是中葉至後期,旗人幾乎只會講漢語了,除了當時漢文化較強勢,最重要的是關內很多新的事物、動植物等說法,這都是原本滿語所沒有的,只好都用漢語來稱呼,包括各類漢文化著作,清聖祖開博學鴻儒科,找了一批碩儒要把漢文經典改成滿語,但是這些大儒不識滿語,即便通識滿漢文如張廷玉等文臣,也因為滿語能用的辭彙字詞遠不及漢語,造成翻譯上的困難,索性最後都用漢語學經文就好。
而現在就是英語系國家一直在創新,我們要西體西用就得先在國民教育上學好外語。
除了語言上學習西方,還有一點是華人所欠缺的,就是驗證,所謂科學就是尋找好的驗證的方法,反複實驗而已,在古代的英國皇家院,就是艾薩克牛頓的時代,當時他們一群科學家在搞科研,其實所謂的科研以現在的眼光看來,跟試鍊金術差不多,像是測試各種無用的傷藥,嘗試點石成金等,雖然看起來很搞笑,但可行與不可行就是這樣一次次驗證出來的,牛頓先生此生都認為自己是練師術師。
反觀本草綱目,直到近代才慢慢開始驗證,古時漢人就沒有實驗的想法,或是臨床測試,反正老祖宗寫上的就一定是萬全,但是本草綱目放到現代,裡面很多內容根本搞笑來的。
babycoffe wrote:
發展電玩電競產業台灣只會更弱,
2017年的電競產值約450億台幣,其中產生許多廣告效益、包括媒體、轉播權交易等,硬體方面陸陸續續有不少廠商插旗,如金士頓、海盜船、芝奇、雷蛇、賽銳等,這沒什麼強弱問題,而是市場已經壯大,你應該思考的怎麼在這個市場取得優勢或投資機會,而不是只會用毫無根據的個人觀感去看待他。
你知道德萊賽後膛槍剛發明時,很多歐洲軍官看不起這個新玩意,甚至嘲笑他,當時前鏜槍是主流,他們認為上子彈跟吃飯一樣,要從嘴巴進食,所以槍也要從槍口裝彈,而這種德萊賽後鏜槍是從後面裝彈,簡直就是灌腸,用起來可恥。
在普奧戰爭中,普魯士軍隊大量使用德萊賽後膛槍,因為從後膛裝彈,士兵可以臥倒、趴下,大幅減低被彈率,而奧地利仍是使用前膛槍,要站起來裝填並列隊前進,基本上就是一排排士兵列隊給人槍斃,普魯士用了七周就打趴奧地利。
如果你對待新的事物都是用這種不屑一曬的態度去看待它,就好比普奧戰爭中,嘲笑灌腸槍的將領,最後只有仆街的份。
soulman wrote:
在守著舊制度,不去改善制度系統上的缺陷,丟棄貪婪的人心,不要有別人的孩子死不完的想法,人心徹底的自覺避免偏頗立場,大家同舟共濟,才有可能逆轉
那你可能不適合活在現代社會,因為現代社會的文明制度都是從貪婪開始,先請問一下,制度系列上有缺陷,請問是哪個環節有缺陷?
我們來說同舟共濟吧,股份有限的雛形是威尼斯商人開始,因為他們沒有什麼資源,大伙湊點錢都是跑船,每個船東都是出資金,由年輕人擔任船長,一筆交易完成,船長與船員要多分、出資金的船東要少分,因為要讓新血不斷加入這個貿易體,而船長、船員老了不跑船也會變成船東,所以出力的多拿,出錢的少拿,這樣才能確保生意一直延續下去。
有什麼同舟共濟嗎,沒有、大家都是為了各自的利益去達到一個平衡而已,這也側面告訴你們,所謂的公司,只是因應市場的臨時組織,沒錯、公司說到底就是臨時組織,好比球隊一樣,你要戰績、我要高薪。
至於制度方面,這個太複雜,要講講不完,我只能給你一個大綱說法,這世上沒有好的制度,在人類歷史中,所有的進化都是用一個壞處換一個壞處,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本質不是要獲得多少好處、而是減少損失。
人類是哺乳動物裡,托嬰最久的生物,別的動物生下來就會走路喝奶,我們人類懷胎要9月,生產又困難,出生到獨立比任何生物都久,這成本巨大,為了換取頭部良好發育,取得智能上的優勢,
我們說民主很多問題,整天吵吵鬧鬧,專制時代做事又快又有效率,但是遇到暴君就難以制橫、生靈塗炭了,我們用民主替換專制,這也是一個壞處換一個壞處。
我想你們年紀比我大,應該都讀過三民主義,不妨翻翻看,這裡有很多制度上的說明,我只有國中畢業,可能讀得沒有你們多,所以我希望你指出制度系列上哪裡的缺陷,找找看孫文是否在當時提出看法,或是其他國家的解決方式,這樣就符合科學治學的精神了。
独立了寒秋 wrote:
除非有第三次世界大...(恕刪)
其實大陸隱憂也不少:
1.工資水平提高,慢慢不再具備低工資的代工優勢,看看這幾年東南亞的興起,有些大廠紛紛佈局東南亞,大陸還一定是第一考量??
2.大陸有著人口優勢勞力不缺,但隨著未來機器人時代的來臨,總有一天會取代重複性的作業,工廠只會用機器人生產,那龐大的低端勞工人口該何去何從?? 等失業還是變管理階層或自行創業?? 別傻了..
3.大陸隱形債務及貧富差距等因素,看似國家經濟進步沒錯,但整體人民真的都有賺到錢而變富有嗎?? 還是一線城市的人越有錢,二三線城市的人越窮呢??
4.大部分資源都掌握在受政府青睞的少數企業,這些企業日益強大,但其他企業呢?? 少數企業真的能撐起大陸整體經濟而不墜??
5.大陸人民投資股市也是熱錢滾滾,一但哪天發生股市泡沫化,那有多少人會因此破產??
6.大陸一百多個邦交國中,有多少比例是靠大陸給錢養活的吸血國,每年都耗損大陸不少"億"人民幣,說台灣金錢外交,那大陸呢?? 有些大陸人都在罵,但無可奈何,共產國家政府說的算~
7.依照大陸房屋濫建程度,早就供過於求,其房地產泡沫是可預期的,一但爆發泡沫化那牽連的無法估計
台灣目前早就過了做啥賺啥的時代,每個先進國家在經濟開發時期也是工作機會多多,人民賺錢賺到笑嘻嘻,就如同現在大陸一樣真的肯做都可以賺到錢,但不久將來開發建設到一定階段後,會有許多工作機會漸漸消失,那麼該思考的是接下來該如何走下去?? 台灣現在就面臨到這個難關,許多產業都成夕陽,年輕人也不太想應徵勞力工作,很多專業都找不到人去做導致技術斷層,老闆不願意加薪,低薪導致年輕人不敢結婚或是生小孩,因此使得出生率下滑成未來隱憂,誰說這些大陸未來不會遇到,只是時間早晚罷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