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7629 wrote:
這個惡毒文化也許才...(恕刪)
1.都民國幾年了還再講先進國家這也是低薪的原因,因為骨子裏不長進根本沒目標讓自己的國家成為真正先進的國家。
2.政府教育政策是要讓一般學生程度變更差來達到政府想要的M形化社會,因為真正優秀的人才不需要靠學校壓力來學習,但大多數人都是怕被當被退學而勉強學習,而政府把退學和留級制度都改成對大多數學生不利的情況,學生1/2不及格不用退學也不用留級,學生不守規矩記過也沒有關係,也就是說政府政策基本上就是寵到讓大多數的人變成無程度的人,原本大多數的人能靠害怕被退學而保持一定的程度,現在政府把這機制拿掉,讓一般人完全無法跟上優秀的人才。
3.政府沒計劃強迫產品升級,大量生產高規格的產品價格才能下降,當政府有計劃的強迫升級自然企業只能生產相對高規格產品,但因為只能生產高規格產品自然量就能出來,價格就能壓低,價格壓低產品又相對高規格又更有競爭力,例如馬桶蓋,比較高規格的是緩降蓋,如果政府強迫升級那所有的馬桶就只能是緩降產品,這樣量夠大來壓低價格。
4.政府沒制定各種檢測標準,例如風扇產品必需註明風速,噪音等 清楚的讓消費者知道產品差異性,這樣就有競爭性。
5.懲罰性罰款,產品賣出後被查獲與所列規格不符需用高額的懲罰性罰款讓公司不敢有僥倖心理。這樣才能讓台灣製有別於其他的產品,消費者才願意花比較高的價格購買。
所以前方有民生與個人財產的保護傘,自然的投資是相較於穩定的,如果說少子化造成的房價崩盤怎麼辦,首先崩盤前,社會結構已經有許多方面先會撐不住,像是經濟市場、社會福利等,所以政府會先想辦法調整人口結構,你投資別的標的恐怕更糟,再來只要買對地點,像是城市的房子可能在少子化高齡化影響前期還會有所漲,畢竟少子化影響必然從高齡化鄉村開始,鄉下人口減少意味著工作機會的消失,更多的人必須往都市靠攏尋求生存,就像是即將枯竭的池塘,活著的魚類總是必須搶奪剩餘僅有的資源,當然缺稀的資源價格就高,最後政府人為的壓抑房價作用或許有限,現在是人權社會,想要進步也必須考量每個人的權利,房屋土地雖具有佔有性與不可替代性,如金山的土地跟台北車站的土地無法等效替換,但牽涉到個人的財產權也無從干涉甚至必須保障,所以能夠人為的調控房價地價的手段少,或是難以施行。
現在或許問題在於太高的房價,造成持有者跟無產者雙邊的民生問題,房價一跌,持有者財產權受到損失,而高房價則注定許多無產者辛苦一輩子,也難有自己的窩居,人的安全感往往從擁有一個基地開始,落地生根發芽才有新枝,無根的飄泊感雖非數字得以傳達,但深層的感受與感覺造成了許多表面的社會問題。所以解決這問題並不容易,政府要讓房價上或下都有錯,所以有時無法決定要怎麼做,難有一個強力的明確政策方針指導,解決這個問題或許必須犧牲一代的人,把機會留給下一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