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這個惡毒文化也許才是低薪源頭

人民理所當然要監督政府,

現在誰執政,就要他拿出妥善的政策,

藍的如果有用就不會自己還沒有民主化,

沒看到藍的年輕人都排不上台面嗎?

他們5X,6X幾歲都還塞車了.....跟台灣的就業環境像不像 ?

房價是一定要打的,是看哪個政府有種出政策,

反正短期內是不可能的,下一任總統再看吧。

我是不敢期待藍的領導人,可是綠的要跟對岸硬幹也實屬不智 !

或許他們唱唱黑臉能要點東西也說不定,只能說再看看......

tom7629 wrote:
這個惡毒文化也許才是...(恕刪)

我認為房價高是實價登錄造成的
以前房價不透明
只覺得有賺就好
但現在有一個成交行情(標準)在那
大家都會執著在行情
合理懷疑
實價登錄只是想實價課稅
說到底政府才是始作俑者

tom7629 wrote:
這個惡毒文化也許才...(恕刪)


1.都民國幾年了還再講先進國家這也是低薪的原因,因為骨子裏不長進根本沒目標讓自己的國家成為真正先進的國家。

2.政府教育政策是要讓一般學生程度變更差來達到政府想要的M形化社會,因為真正優秀的人才不需要靠學校壓力來學習,但大多數人都是怕被當被退學而勉強學習,而政府把退學和留級制度都改成對大多數學生不利的情況,學生1/2不及格不用退學也不用留級,學生不守規矩記過也沒有關係,也就是說政府政策基本上就是寵到讓大多數的人變成無程度的人,原本大多數的人能靠害怕被退學而保持一定的程度,現在政府把這機制拿掉,讓一般人完全無法跟上優秀的人才。

3.政府沒計劃強迫產品升級,大量生產高規格的產品價格才能下降,當政府有計劃的強迫升級自然企業只能生產相對高規格產品,但因為只能生產高規格產品自然量就能出來,價格就能壓低,價格壓低產品又相對高規格又更有競爭力,例如馬桶蓋,比較高規格的是緩降蓋,如果政府強迫升級那所有的馬桶就只能是緩降產品,這樣量夠大來壓低價格。

4.政府沒制定各種檢測標準,例如風扇產品必需註明風速,噪音等 清楚的讓消費者知道產品差異性,這樣就有競爭性。

5.懲罰性罰款,產品賣出後被查獲與所列規格不符需用高額的懲罰性罰款讓公司不敢有僥倖心理。這樣才能讓台灣製有別於其他的產品,消費者才願意花比較高的價格購買。
  投資房產地產長遠來說是一個正確的投資標的,居住乃是人的基本需求,也是主要的財產權,關係到個人的財產民生問題,政府或是統治者,只要想維持社會安定性就一定會想方法維持該標的的價格穩定性,所以不是緩跌就是緩漲,畢竟波動大會讓社會動盪不安。
  
  所以前方有民生與個人財產的保護傘,自然的投資是相較於穩定的,如果說少子化造成的房價崩盤怎麼辦,首先崩盤前,社會結構已經有許多方面先會撐不住,像是經濟市場、社會福利等,所以政府會先想辦法調整人口結構,你投資別的標的恐怕更糟,再來只要買對地點,像是城市的房子可能在少子化高齡化影響前期還會有所漲,畢竟少子化影響必然從高齡化鄉村開始,鄉下人口減少意味著工作機會的消失,更多的人必須往都市靠攏尋求生存,就像是即將枯竭的池塘,活著的魚類總是必須搶奪剩餘僅有的資源,當然缺稀的資源價格就高,最後政府人為的壓抑房價作用或許有限,現在是人權社會,想要進步也必須考量每個人的權利,房屋土地雖具有佔有性與不可替代性,如金山的土地跟台北車站的土地無法等效替換,但牽涉到個人的財產權也無從干涉甚至必須保障,所以能夠人為的調控房價地價的手段少,或是難以施行。
  
  現在或許問題在於太高的房價,造成持有者跟無產者雙邊的民生問題,房價一跌,持有者財產權受到損失,而高房價則注定許多無產者辛苦一輩子,也難有自己的窩居,人的安全感往往從擁有一個基地開始,落地生根發芽才有新枝,無根的飄泊感雖非數字得以傳達,但深層的感受與感覺造成了許多表面的社會問題。所以解決這問題並不容易,政府要讓房價上或下都有錯,所以有時無法決定要怎麼做,難有一個強力的明確政策方針指導,解決這個問題或許必須犧牲一代的人,把機會留給下一代。
tom7629 wrote:
這個惡毒文化也許才是...(恕刪)
通貨膨漲才是
別說了

我老家在雲林,少子問題看的出來

路上多看幾眼,沒幾個小孩出來晃晃

看著整個村莊老人家掛點後,那些房子空到不行

甚至玻璃磚瓦都破了,也無人整理

依我來看,10間房少說3間是空屋

那種40年房屋,我本來想幫我媽買個百萬內住家用

空了這麼久還要賣300多萬??

賣給鬼??

選舉快到了
開始製造對立
賺選票囉
房價和低薪是平行線
硬要扯在一起
其心可議
z123415299 wrote:
別說了我老家在雲林,...(恕刪)

想買便宜
只能問問不會上網的老先生老太太
會上網的人都會想賣和行情差不多的價格
tom7629 wrote:
這個惡毒文化也許才...(恕刪)

曾經台灣有媒體研究過,當一位年輕人把三分之一支出,甚至超過的收入,都花費在租房或房貸上,那整個社會就會完全沒有消費動能。



我覺得如果要把錢導入投資而不是消費的話, 應該要實施所謂有條件消費制度, 買任何消費品都要隨身帶著所得證明, 例如22K族只能買長壽菸, 要買超過一百塊的菸要提出收入證明, 買APPLE手機至少要有月收入十萬以上才能夠買....諸如此類!!

因為曾經有媒體說過, 當一位年輕人把三分之一的支出都花費在消費上, 他就沒錢投資, 也沒錢可以存, 整個社會蒙受其害!!

tom7629 wrote:
這個惡毒文化也許才...(恕刪)

樓主的觀察並沒抓到低薪真正的原因,炒房全世界財團都在炒,香港李嘉誠就是炒房大亨,但香港有低薪嗎?並沒有,因此炒房不是低薪原因,只看到頂新與房地產目光過於侷限了,這是政客洗腦人民的說法,並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低薪的原因是因為台灣政黨惡鬥逐漸喪失競爭力,企業無法升級開創新局,為了維持獲利與競爭力降低費用是最簡單的方法,因此透過減少人力支出不斷壓低招募薪資來維持獲利與競爭力.其實民進黨用假原因教育人民以及到處扯後腿,才是台灣持續墮落的最根本原因,偏偏很多民眾缺乏見識,政客說什麼就信什麼,可悲可嘆!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