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線不是指標,它是一段時間內交易紀錄
一日就叫日K,一週就叫週K,一個月就叫月K
透過K線夠解讀市場的交易心態,並且預測未來的走勢
既然是紀錄,多空自然都有解讀
不像KD,RSI...趨勢指標,只要交叉往上,大部分人一致認為走多
若說K線是落後指標,那KD跟RSI就是更落後的指標
KD怎麼來的?還不是由收盤價,最高價,最低價,開盤價去計算嗎?
坊間很多自創指標,不管怎麼創都包含了這四個價位
而這四個價位早就全包含在K線裡了
怎能說K線是落後指標,而趨勢指標比較準???
百分之90以上的K線都必須做組合K來解釋,而且要經過事後確認
一旦確認無誤短期中期方向立刻出現,看得懂得就可以介入
看不懂的就會說不準,然後四處告訴別人K線是垃圾
K線的組合千變萬化,但只要記住少數幾種強烈反轉型態就夠了
吞噬K,島狀反轉,晨星,夜星,子母孕育線
看得懂這五種反轉訊號,在股市就已經不敗了
但型態不是看到黑影就開槍,例如晨星一定是出現在一段下跌後
如果是在起跌點出現的,可靠性就降低很多
記住,既然稱為反轉型態,那前提一定是大漲或大跌一段後才出現
如果在區間震盪內出現的都不算,可靠性都低很多
有部分人就是搞不清楚這點,一看到型態出現就開槍,卻忽略了背景條件
事後又批評K線不準之類...
另外成交量小的股票確實不適合用K線解讀,人為干預的成分很高
最後分享三個案例
1.宏碁2353
1月23時出現巨量吞噬黑K,當天收29.8,之後一路跌到2月9號最低23.5
波段跌幅高達20%,而且是重量級股票
2.鴻海2317
11月17號及12月11號,分別出現了島狀反轉,但隔日都被黑K封閉了缺口,反轉失敗
這兩次的反轉,對K線一知半解的人可能都會不經確認就搶進,隔日被巴後就認為K線
不準,島狀反轉出現,需要後幾日確認的,一旦成功就是波段起點
3.上銀2049
2016年12月5日週K出現帶量吞噬紅K,之後從144.5一路漲到
2017年03月5日最高212.5,波段漲幅47%,只用了3個月
結論:
1.K線不是不準,而是要看出現的位階來判斷
2.K線組合型態很多,但不需要每樣都懂,只需要記住幾種反轉型態就很好用
3.強烈的反轉型態看得懂,在股市就立於不敗(我沒說一定賺的到錢喔)
4.其他準確度不高的組合型態就可以忽略
5.強烈的反轉型態很少有,要耐心等待,一旦出現就是大波段
一年做兩三波就就夠了
6.有時訊號在日K看度出來,記得要看週K
7.反轉信號出現後,持股至少一季以上,既然是反轉就不會只走一兩個月就停
8.搭配均線更準
炒股就像下棋一樣, 對手每下一步也是過去式, 但你腦中的計算可以判斷出來對手的強弱還有會如何走, 想得越多步才會贏不是嗎?
股市中的每種技術都像是棋盤上的一顆子, 懂得運用全部棋子的優勢, 並且看穿對手的招, 才能取勝
也別聽甚麼技術面沒用, 基本面有用, 或基本面沒用, 技術面才有用的東西
事實是兩種合一使用才是戰勝股市的唯一法門
以練武來比喻, 基本面分析就像內功一樣, 有點像岳步群的氣宗一樣, 技術面就有點像令狐聰的劍宗一樣
兩者合一才是贏家
講白了, 一堆分析師每天都在分析基本面寫報告, 出完了報告給客戶後就輪到客戶或自己公司的操盤團隊接手
基本加技術要合一
有點離題了, 光看K線只是像隻馬的功能一樣, 其他還有很多技術, 融會貫通吧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