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 年(民國三十七年)財政部最初核定台幣最高發行額為三十億元,但因為烽火連年,生產停頓,台灣需要大量資金供應重建;再加上國共內戰,中國大陸的通貨膨脹也直接影響台灣,導致台幣匯率隨著國定貨幣(金圓券)水漲船高,發行額也直線上昇,短短的三年,就從預計的三十億元增加到五千兩百七十多億元,另外還有一兆二千一百三十六億元的即期定額本票在市面上流通。
原來是三十億,後來變成一兆七千多億,差不多五百二十八倍的發行量,最後新台幣發行辦法在1949年六月十五日頒佈,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兌換時間到當年的十二月卅一日為止,後來因為實際需要又延長兩個星期。一麻袋的舊台幣,可以說換不到幾塊錢新台幣。這樣你明白了吧,五百二十八倍的鈔票發行量,最後換來的是近四萬倍的通貨膨脹。
這是我們國家的慘痛經驗,印鈔票這個方法最恐怖的地方是遞延和等比效應,簡單說就是今年你印兩倍的鈔票,到明年物價就會漲三到四倍,所以明年錢又不夠了,再加印四倍的鈔票,後年物價就會一口氣漲超過十倍。最後變成印越多虧越多的惡性循環。而且會讓國家的法定貨幣失去信用,外資撤資,台灣本身又沒有任何礦產可以作為維持貨幣信用的後盾。
當年如果不是從上海運來八十萬兩黃金作為後盾,加上政府當機立斷更換法定貨幣,及後續一連串的經濟振興措施,賺進大量外匯存底作為貨幣穩定基礎,現在台灣早就變成菲律賓了。
結論,如果真的照您的方法施行,大概明年就會年改2.0了。
tblakecn wrote:
隨通膨跟加薪而調整,這退休金公式厲害啊!
又是一堆人不懂的在亂誤導!
三十多年前,一個國小老師的薪水大約一萬左右,也就是退休金不到1萬元,如果不調整,二三十年後能過活嗎?
勞保年金會隨物價做調整,只要累計物價上漲5%,就會跟著物價指數做調整。
勞保年金月增776元 惠7.2萬人
軍公教的退休金跟著在職一起調整,其實比較吃虧,因為過去10年,軍公教一共調薪6%,但是物價上漲不只6%。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