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經濟上的東西,很多都是「名目」,
資本家、財團、政府、甚至經濟學家拘泥在經濟成長的迷思。
甚少考慮社會大眾普遍的需求(當然一般民眾也不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應該是說不清楚自己的定位)
氣球一再吹氣是會暴的,最好的方式是消一點出來;再吹進去。
當權或得利者通常都是傲慢的代表,只會尋找更大的氣球。(吐出來不如殺了他們)
不管多大氣球,結局就是會暴。
期待溫和的通縮只是理想啦;順便減碳多好。
溫和的通縮不易出現,通常通縮都是氣球暴了(難怪大家都怕)
繼續來吹氣球,我吹完了,下一個是誰呀…

寒正雨 wrote:
通膨,搞不好只是剛開始而己哦,
如果投資也更要做對方向... (恕刪)數位貓爵 wrote:
本日,空單皆已回補,
少量多單試單...(恕刪)謝謝二位大大的意見。
9250→8550 = A
8550→8750 = B
133.00→123.00
HOTSHOT8888 wrote:
或許你自認很高竿,不過也不代表別人一定比你差,畢竟這裡是網路,...(恕刪)

這點 釣魚大 看過完整電郵 也很清楚
大嘟頭 wrote:大大對通貨緊縮的說法應該可以稍微完整一點:初期的通貨緊縮會讓購買力增加,然而長期的通貨緊縮會抑制投資與生產,導致失業率升高及經濟衰退;嚴重的通貨緊縮對產出和就業有負面影響。
簡單說,通貨緊縮使一般家庭的生活成本下降,人民的購買力上升。
大嘟頭 wrote:致於 擴大內需的問題
我看見 台灣步上日本的後路
在讀書時 看過一篇外國論文 我現在只記得大意是說
『日本 十幾年來 用 建設來刺激擴大內需
用意好 方向錯了
因為 新的人口 才有新增加最少1~60年不間斷的需求
日本人口持續老化 加上 通縮
建設一堆公共設施 給誰使用?如何回收成本?效益乘數不大』
已經 是無效的老方法了 新政府還是用了 也有不少人支持
所以 台灣 擴大內需 只是多一堆養蚊子館 跟 肥了財團
刺激新生人口 才能有長遠 最少 1~60年不間斷的內需出現
參考囉...(恕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