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大富人減稅條款要來了.

「據了解,股利若採分離分級課稅,將依綜所稅的「家戶所得」,另外設計稅率級距分級課稅,再合併申報、結算完稅。也就是說,依據綜所稅的級距來課股利所得,綜所稅稅率高的人,股利所得稅率也高,反之亦然,維持量能課稅的意涵」

這一句話讓人害怕!一些專業的炒家,他們一年報稅的所得是零,請問他們的股利所得稅課高或是課低有意義嗎?
所以說到最後,還是原本有高額薪資的人,再加上有投資股票,那就會被課上重稅!

最可怕的是,政府很多制度都以綜合所得稅當參考基準。
但是臺灣一堆高收入者並不用繳太多所得稅,往往是逃不了薪水族在貢獻。

如果我是公司老闆,手上很多高殖利率股票,把自己跟家人的薪水降到很低,反正公司庫通家庫,這樣股利不就繳最低級距?

js_corps123 wrote:
「據了解,股利若採...(恕刪)
北醫華佗曾經跟南醫扁鶴說過:「怎麼辦,腦殘沒藥醫!」
怎麼沒影響,以前可退我差不多一個月的薪水,近一萬七,現在剩七千,以後沒了,這可影響大了,
alonenorth wrote:
對!!如果你以一個...(恕刪)
我是覺得有利有弊, 但要真的實施才能知道結果.

目前高所得者,很多年收超過400萬都是公司經營者或管理者, 如果是股份有限公司的話, 其實高階主管級的薪資收入這部份很難去少報, 如果股利再並入綜合所得稅去算, 都要課40%去了, 但股利這部份有其他操作法可以躲掉, 比如另外成立投資公司之類的, 把股利拿去當資本額...這個不是什麼密秘, 每位高所得者都有一位可以幫忙避稅的會計師.

以上是年所得高者為了不再讓股利被課稅吃掉, 會乾脆想辦法躲掉, 因為40%是真的很多, 但如果少課一點, 或許就不會走旁門避稅了,
必境那些操作方法很麻煩, 也很花時間, 最重要的是,要用錢時又不方便,轉來轉去, 文件又要做, 很煩人的.

就像遺產稅一樣, 課太多大家都跑, 課少一點, 那算了, 懶得跑了, 好好繳點稅就好了.

但實際成效不知道, 要看實施後的數字才知道.


娜塔 wrote:
股利所得若改採分離...(恕刪)


一個正常的國家本來就需課徵高所得的人稅收多一點,這樣才能控制貧富差距,不然等貧富懸殊過大,
那會有更大危機。
請恕小弟愚昧 股票投資屬於個人投資行為 盈虧自負
跟 家戶所得概念 有甚麼關係 !?
啊 就是重複課稅....

要稅收..
又要量....
還要 (假的)公平正義.....
你以為是 健達出奇蛋 三個願望 一次滿足 喔
真的是有夠 假 手分手

old_hsiao wrote:
股利所得委外稅改報告將於周五(14日)出爐,為我國股利所得稅改拉開序幕。


委外委哪個外

稅改第一個要檢討的不是應該是台灣神奇的健保稅嗎???
稅改第一個要檢討的不是應該是台灣神奇的健保稅嗎???
稅改第一個要檢討的不是應該是台灣神奇的健保稅嗎???
是沒錯,但台灣小吃攤或店家老闆的所得可能跟高薪薪水族差不多,但他們就是可以逃稅。
臺灣的所得稅絕大部分是薪水族貢獻的。

kweas2005 wrote:
一個正常的國家本來...(恕刪)
北醫華佗曾經跟南醫扁鶴說過:「怎麼辦,腦殘沒藥醫!」

old_hsiao wrote:
大富人減稅條款要來...(恕刪)


減什麼都救不了台股,大戶早就轉型成(偽)外資了吧
kweas2005 wrote:
一個正常的國家本來...(恕刪)


你看這財政部的個人綜所稅資料,家戶年收113萬以下/以上及其繳稅額的比例,需知道要能扣得到稅才是好政策!
在這資金全球化的時代,動鍵盤就可以移動資金. 不需要巨富,一般人就可以直接去美國券商開戶或買海外債券,這些收入都是免稅的而且本地的金融公司也賺不到服務費,
或許就像樓上說的這一切都是健達出奇蛋...騙小孩子用的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