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致新(8081)2017.3.11的健檢

我還有6224 均價61 覺得不錯 可以參考一下 還有一篇好文請參考 可增加選股功力





轉貼艾爾文小檔案

現職:專職投資人、富朋友理財筆記站長


2個公式抓買價 低買一次上手

透過4個問題找出好公司口袋名單後,接著就要決定股票的價值及進場時機,而ROE(ReturnOn Equity,股東權益報酬率)是很好的評價標準,我通常會用兩個公式來設定希望買進的價格:
1. 平均殖利率估價法
好公司價值=年平均現金股利÷預期報酬率用過去5到10年配息的平均值,來衡量它未來每年能得到的現金股利。若一家公司是好公司、穩定配息、競爭力夠、產業穩定、公司夠大不會倒,它未來5年、10年的平均配息,應該不會跟過去5年的平均差太多,且因為公司持續成長,未來配息很可能更高。接著設定預期報酬率,回推公司的價值,然後就是耐心等待股價回落,等待這家好公司
的投資價值浮現。

2. 預期ROE估價法好公司價值=(ROE×每股淨值)÷預期報酬率從公司的成長性著手,用近5年以上的ROE平均值來評價公司價值。現在大家投資常很重視高殖利率,但其實有配股配息不代表那就是好公司,若一家公司ROE穩定或往上,但它不配息,而把錢留下來投資在未來營運,讓公司將來可以賺更多錢,其實你的投資報酬率可能會更高,因股價是會反映業績成長的。

也許有人覺得這些公式太簡化,但我認為不是方法太簡單,而是外面有太多資訊誤導我們,讓我們誤以為投資很複雜,簡單的方法反而被忽視。

我長期以來用這種簡單方法來評估我選出的好公司價值,讓我不須每天花很多時間看盤和進出,但長期下來財富能穩健增長。耐心,是非常重要的事,當你篩選出好公司,把預期投資報酬率的參數加進去,衡量出你的預期價值,接下來就是耐心等待這些公司的投資價值浮現,方法雖簡單,但長期下來,就能讓你得到不錯的報酬率。

不過,這些公式算出的公司價值,也只能當作買進價格的相對參考,並非絕對標準,而且投資好公司股票時,最好還是能配合「打折」時機點進場,讓自己的投資獲利更有保障。

打折,就是等市場出現危機,尤其是趁著股災的時候進場,其實光等那一次的進場,你賺得的報酬,可能就打敗相同本金但每天進出的人的績效。打折進場的方式,其實最適合所有投資人,也符合巴菲特和價值投資者強調的「安全邊際」概念。

為股災做準備 耐心等「打折」

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會不會、何時會發生股災,但從歷史經驗來看,從2000年網路泡沫、2003SARS風暴、2008年金融海嘯、到2011年歐債危機,股災真的每幾年就出現一次,因此一定要為未來的股災做好準備。當股市真的打折了,你手上要有夠多資金可以進場撿便宜。

重點不是上一次股災你錯過了什麼,而是下一次股災時你可以買什麼。要確保下次股災出現時,你有足夠現金,除了積極的存錢與理財之外,也要注意在股市不要過度進出,有計畫性的去保留一筆錢,等待打折的機會進場。

問:你怎麼看待台股後市和現在的操作策略?

答:會抱持樂觀心態期待台股向上。不過,股市在相對高點,對於價值投資者來說,勝率確實會變小,必須居高思危,並且更嚴謹的設立停利、停損點。例如你以前設定停利點是10%或20%,現在最好縮小到5%,因為大盤高點就是大家都想賺、但也大家都想跑,所以,台股愈往上,你的獲利滿足點就要愈來愈審慎
vul34622 wrote:
我還有6224 均價...(恕刪)


感謝大大願意將您寶貴的資訊與我分享

從前因為我在創業階段

所以只能專注於本業的發展

期間雖然有兩次進入股市的機會

但由於本金過小

並且完全沒有任何資訊來源

就憑藉著瞎矇瞎猜的心態

想要進入所謂的投資市場

想當然爾,沒兩三下就被請出場外

這次距離上次我進股市

其實有10年之久了

但因為有了前兩次失敗的教訓

所以這次我真的格外小心謹慎

一路從7800點看到9600點

眼看一堆股票都漲上去了

又加上市場很多資訊的擾亂

有人說上萬即空

有人說萬點地板

我本身的工作又經常很忙

終於有一天

我花了一個晚上,從一堆股票中找到這支8081

他算是大大所說的長期有高值利率的股票

並且我等到他的kd值低於20的超賣區進場

而且觀察他的股票波動性並不大

心想即便虧損

應該也能在自己可以承擔的範圍

於是就進場少少買了幾張

其中有個比較好笑的原因

可能是我自己腦補的

就是他們家董事長謝南強是台灣棒球之父,

而吳錦川總經理看起來也是一副老實人的樣子,

心想投資這樣的公司,應該比較有保障

其他的什麼布林通道,還是十字交叉攻擊……那個我都聽不懂

不過還好現在有大大提點我

我想過一陣子,或許我能理解一些皮毛

到時候再向大大分享你在網路上教導的學生,所交出來的成績單
致新這檔股票超冷,我關注了很久,因為跟死魚一樣,一直沒入手。

追逐當下的熱門股比較刺激有趣,在大多頭的市場操作應該更積極才對,可是熱門股通常也在高檔區,我不敢重壓,獲利也相對有限。

今天撩下去買了第一張致新,因為這一檔真的太冷,成交量太低,資金放太多也是浪費,先買一張培養感情了解股性,希望成交量有機會會逐步放大墊高再逐漸加碼。

祝福所有關注致新的朋友操作順利。

鄭柏欽 wrote:
致新這檔股票超冷,...(恕刪)


我講一下我的心得好了

這隻我算運氣蠻好的

買在3月3日的68.3

然後就一路抱到現在了

坦白講

這支股票呢??

應該算是存錢股

因為不管市場消息是好是壞

他都是這樣

不過老板人還算公道

給的股利有7%

應該是比銀行定存還不錯

就股性而言

是可以讓你安心睡覺不管他的那種

反正沒有人要突擊他

也不會有什麼主力炒手有興趣的話題

所以也不怕被炒作

建議是:要發快財別買他

若要定存可保留

以上...

5個月的心得




單純路過,看了一下基本資料,公司是個好公司,不過近3年來營運逐年下滑,幅度雖然不大,但總是下滑。

EPS: 7.09 5.06 4.67
毛利率: 35.78 34.71 33.40
從去年1Q開始逐季毛利率: 35.91 33.39 32.93 31.76 31.96

我以前持有過幾檔體質良好,但是營運下滑的公司,我也是抱持著領息的心態繼續持有,希望能重返榮耀,不過都沒有好結果就是了,最後都是小賠出脫,賠錢事小,就是白花了時間。

企業的經營就是如此,總不會一帆風順,像這種營收、毛利率雙降的,通常就是遇到競爭,你雖然是primary source,但是競爭對手的搶單,客戶就會要求降價,當你的成本無法相應的降低時,就會造成營收毛利率雙降。因應之道就是擴大生產用量來彌補獲利,台灣的代工廠大多如此,另一種就是產品升級,進軍更高階的產品來維持毛利率,不過這都是知易行難的...

這種公司也不是不能買,至少要等落底,等營收毛利率連續幾季不再下跌,這時才能夠正確估價,要不然掉下的刀子,怎們能知道到底了沒呢?

vul34622 wrote:
我還有6224 均...(恕刪)
聚鼎也是好公司,財務健全,產品毛利率高,ROE高,自由現金流量高,配息率也高,也曾經是我的口袋名單,應該也是很多財報選股者所偏好的類型,我2015年在研究興勤時,也對聚鼎做了功課,畢竟兩家是同業,那時候興勤40多塊,聚鼎卻高達80塊,最後是買進興勤,買進理由除了價格差異,更重要的是考量到營運面。

興勤產品線多,而且市佔率都不錯,尤其NTC熱敏電阻市佔率全球第一,而聚鼎的PTC佔營收7成以上,市佔率卻只有10%,市佔第一的Tyco高達70%,這表示聚鼎是不具價格影響力的,聚鼎這幾年的高自由現金流量,也代表著聚鼎不太擴充產能,有點固守城池的打算。

聚鼎這2年也是陷入衰退困境,雖然不多,但就是衰退,今年上半年營收年減將近7%,毛利率看來有維持住,所以比較像是訂單流失,看到的消息說是,PC/NB的衰退造成,假如是這樣的話,那似乎就不太樂觀,畢竟PC/NB長期是往下的。聚鼎幾年前開發LED的散熱基板,目前看來也不是很有成效,至少營收上看不出太大貢獻。

其實不成長就是企業經營最大的敵人,自由現金流量太高的,配息率太高的,代表經營者成長企圖不足,然而營運費用可是不會停止成長的,尤其是高科技產業,你不調薪也不行,不然人才就跳槽了,

這幾年的存股風潮讓越來越多人看重營運數字,譬如ROE、自由現金流量、配息率等等,去google一下興勤vs聚鼎,大概都是一面倒的推崇聚鼎,因為不管從哪個數字來看都是聚鼎勝出,不過這就是財務數字選股的罩門所在了,就有點像找對象只看身高、體重、學歷、家世等等,然後就結婚了一樣,很少人會這樣找對象的吧,總是要交往瞭解一下才行,條件還是重要,可以用來篩選對象,篩選完還是得先瞭解後,再決定要不要結婚。

ejan1969 wrote:
聚鼎也是好公司,財...(恕刪)


ejan大, 請教,

依時間來看, 您購入(或觀察)兩檔的時機點, 應該是在2014年5~8月份,

以興勤而言,在你購入後,分別有低點至39與37, 為何你沒有想落跑還抱得住呢??

ejan大不會擔心崩盤虧損?

註: 個人買入在85元左右.

另, 請教老大哥你台光電都賣完了? 你的台光電也是令我佩服, 能抱這麼久, 這麼早就發現潛力股!

選股操作法都是如此嗎?

謝謝撥冗解答!

ejan1969 wrote:
聚鼎也是好公司,財...(恕刪)
adolf1110 wrote:
ejan大, 請教...(恕刪)
興勤都還在,現在被動元件族群正當紅,而且興勤成長態勢明顯,沒理由賣。

台光電大概出掉4成,因為實在漲太多,佔總部位太大,只好邊漲邊調節,其餘6成左右就是繼續持有,理由跟興勤一樣,銅箔因為電動車電池而缺貨,整個銅箔基板族群都上揚中,台光電更是領導廠商,雖然沒有拿下iphone8的類載板訂單,不過我倒是比較樂意見到這樣,蘋果不是那麼好吃的,多分散一些客戶比較安全。

興勤、台光電跟另一檔漢唐都是差不多時間買,走勢都差不多,我買了之後都是下跌或是盤整,為什麼不怕?買的已經夠便宜了,還要怕什麼?天塌下來還有高個子的擋著,譬如聚鼎,那時候本益比15、6倍的聚鼎檔在那裡,我買本益比9倍的興勤需要怕嗎?何況興勤那時月營收已經開始呈現出YOY成長,雖然不多幾%而已,但每個月都是如此,成長態勢明顯。

以前我剛開始價值選股的時候,也是偏好像聚鼎這樣的公司,不過持有過幾檔過往數年的好公司,但卻因為營收開始下滑而爬不起來,譬如普安跟東友,兩家都曾經是績優股的代表,普安的毛利率也是高達5成,自由現金流量高,配息率高的三高公司,我持有多年後最後仍不敵營運的衰退而出清,損失雖然不大,但是卻讓我思考好公司的定義究竟為何?

於是我開始花心思在營運面,一個好的老闆、一間財務數字良好的公司,不代表就是會賺錢的,不代表就可以應付多變的競爭環境。我幾年前曾經短期持有過信義房屋,這是個好公司,也有個好老闆,但仍是無法因應交易量衰退的困局,經營者企圖往海外開拓,先是日本,最近是馬來西亞,也跨入代銷,甚至土地開發,不過也看不到綜效在哪裡,所以我就先退場觀望了。

樓上靠大在這一樓說過他不想花腦筋,只想老實的存股,我只能說,我這幾年的經歷告訴我,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企業的經營是很不容易的,總是會面臨競爭,常常都是不進則退的,真不想傷腦筋的話,還是要買類似ETF這種標的,要碰小型股的話,那還是得傷一點腦筋,畢竟機會與風險並存。

ejan1969 wrote:
興勤都還在,現在被動...(恕刪)



您的選股邏輯很棒,雖然小弟也自有一套選股邏輯,不過您比較專業!!

以後要把您納入追蹤。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