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請對經濟學有研究的進來,想問貼近生活的經濟邏輯


atpsever1031 wrote:
我實說不出我主要問題...(恕刪)


感覺你的問題比較偏向政治經濟學了...

利益的歸屬分配爭議原本就很多,
單純來說馬克斯經濟學是建立在階級社會的剝削推論,
而單純從商品的剩餘價值來討論經濟危機,
這樣的經濟模型太過偏頗。

如果要再詳細深入討論,
這恐怕不是簡單幾句話就能講清楚的。
學學看.
atpsever1031 wrote:
舉例:
經濟最基本問題,民生基本如下
(商品-貨幣-商品)和(貨幣-商品-貨幣)

這兩種流通形態的主要不同在於,前者是為了換取商品而出賣已有的等價商品,後者則是為了得到增額的貨幣而進行商品買賣

前者商品本身的價值並沒有改變

但後者卻提高了商品的價格

於老闆賺得更多>因為賣給下游全民更貴賺差價
請問勞工薪水有因此等值變高嗎?
沒有
是否通貨膨脹?
從台鋼>*>*>*>*>*****>商品賣全民
或農場品>運轉賣>轉賣>****>全民
政府因應之對策是什麼?有辦法說重點嗎?
實全台各行各業都有此,如老闆不願意分享的更多讓多數人收支平衡,差距是否越來越大?
又如賺之後,資金出走投資國外,是否也膨脹?對嗎?
我知道還有很多點必須加入考量,而我現在就想知道所有點
至於本文現在單以這個環節提問


想請問有沒有相關的書籍「不要太複雜,最好能如我上面表達這樣讓人淺顯易懂明白」或者網路文章能夠讓我看看呢?

我有查網很多地方但都寫多廢話,且多謾罵,我非常的有心想學習這些,就算是英原文也可(我英文沒多好但我會多花點時間不要緊)

希望高人指點,
因我認為只要是經營者或是中高階主管這是必經之路
連這些點都沒想到,如何成功
我明白我的文章沒多少就要人分享這些很難,所請您第想到分享一個給我即可...(恕刪)
atpsever1031 wrote:
經濟最基本問題,民生基本如下
(商品-貨幣-商品)和(貨幣-商品-貨幣)


就我初淺的理解,你的問題指的應該是總經第一章,
一個商品的創造,中間經過許多環節,投入產出、再投入再產出…。
這也就是國民GDP裏,每個中間加工環節所創造的附加價值加總,就是所謂商品的價值,

整個生產鏈裏,有人投入資本,有人投入技術、有人投入勞力、有人投入土地,
每個人都要因此拿到自己投入應該創造的收益,例如利息、專利費、薪資、地租…。才會愿意參與創造價值。

現在大部份的人,認為價值都被資本家拿走了,參與勞動的勞工,薪水卻低的可憐,
這也就是為什麼經濟學家皮凱提的新資本論裏,認為地租或是所謂的資本,把價值的大部分都賺走了,
才會讓富者愈富,貧者愈貧。而他所提出來的解決方式,要嘛革命要嘛「教育」,也就點出了勞工價值低的真正問題。

為何勞工的薪水會少的可憐,
這回到了個經的市場競爭問題,
一個產業,如果簡化成投入「勞力」跟「資本」兩種生產要素,
你覺得台灣目前的產業,是哪一種,
我雖無研究,但感受應該是資本投入偏重的產業,勞力的價值或者人才智慧的價值實在太低,
一堆服務業都是低階產值的企業,非高智慧人力的產業,員工做幾個月離職也不受影響。
一堆製造業都是低階產值的企業,也僅用到少比例的有智慧的人力,高比例都只是苦力,
在這樣的產業環境下,造就資本家覺得他的資本應該拿走最多的價值,
而低階的勞工只能無可奈何。

又會有人說,可是大陸員工平均素質更差,為何他們薪水一直增加,
那是因為他們有他們的政經環境,而且在經濟高成長、事求人的情況下,勞力自然有他的價值。
更重要的,勞力是生產條件裏,移動能力最差的(政治、地域的干預),隔一個海峽,勞力就是無法自由流動,
也就產生一邊在加薪,一邊卻又減薪的狀況。

至於台灣的薪水是否太低?資本家是不是拿走太多了?
這個也許有經濟模型去量化,我並非專家,
每個人應該要做的,就是加強自己的教育,而且是有用的教育,
讓自己在勞力市場上,是屬於老闆搶著要的那種少數高智慧人力。

社會原本就是金字塔型,20%的人,拿走80%的薪資。
如何成為那20%,才是每個人該努力。





聊下貨幣
可以找貨幣戰爭看下,當看故事也不錯
貨幣政策各有擁護者,有人主張以貨幣升貶來控制通膨通縮,有人主張應該讓市場自主的蕭條與繁榮
後來出了葛林斯潘加上他的徒弟柏南奇
葛林斯潘曾意指美國靠擴張信用創造了那麼久的榮景,就算面對短短3-5年金融風暴的正常調整又如何
然後柏南奇的寬鬆又是接著來的大絕招,全世界現在還在用
我聽過台灣經濟學教授曾說,有些現在的經濟政策已經完全顛覆過往所學

談談投資吧,自己能賺比較重要,技術派的不談,我見證過兩種獲利豐厚的
1.會計師財報派,研究企業財報成精的,他們很能賺,但事務所出身是基本條件,很少見有人自學成功
2.總經怪才,這個真的要天份,他就是有辦法依據大數據分析走勢,但我一定要弱弱的附加一句:跟59銅錢不報那種可是完全不同低,那個真的就是一個電視節目,不是教學

LDSSK wrote:
我聽過台灣經濟學教授曾說,有些現在的經濟政策已經完全顛覆過往所學


所謂現在的經濟政策應該是指QE吧,
QE或是負利率手段,充其量都是在刺激消費、刺激通膨,這些手段也許過去沒人用過,
但說是顛覆過去所學,倒也言過其實,

貨幣學派的人,認為貨幣多寡跟經濟成長攸關,許多的做法,也就是因時因勢去拼湊,
再考慮一下人性的需要,找到可用的政策工具

在通縮下,不論是凱因斯的創造有效需求,或是QE手段,也都是從人性出發,
你不花錢,那我就逼你花錢,看是政府花,還是民眾花錢。

利用大數據來賺錢,這個已經不少PE或投行在做了,只是要建制龐大的資料分析,
例如之前有傳出利用彭博的新聞流量來分析什麼個股一直被大眾關注,只是這有點涉及非法罷了。


Oct01 wrote:
就我初淺的理解,你...(恕刪)



atpsever1031 wrote:
我實說不出我主要問題...(恕刪)

我不懂經濟學,,只是說說自己的想法

第一點
貨幣--商品--貨幣
這樣子搞真的㑹通膨?
怎麼跟我的經驗完全不一樣
在我身上發生的通常是 2O元--股票--19元

再來
所謂的剩餘價值
有此一說,,換個位置就會換個腦袋
假如你就是那個資本家或是說老闆
你會不會想把那些剩餘價值儘量放到自己口袋裡

還是你會把剩餘價值統統分給勞工?
那就乾脆當勞工就好了,,幹嘛拿一大筆錢出來做事業

而且,要知道,,就跟上方第一點我的經驗一樣
當老闆可是有風險的,,不是穩賺的

至於政府的角色
就跟上面說的一樣
假如你是一個老闆
如果政府強制規定絕大部份的剩餘價值都必須交給政府或勞工
那請問,,你還會在這裡投資嗎?做心酸的嗎?

資本家不投資也就不需要勞工
到時候,想當個被剝削的勞工可能都沒得當

那到底那個平衡點該怎麼抓
這個,,,,,,,,,,,你問我我問誰

atpsever1031 wrote:
我實說不出我主要問...(恕刪)


經濟學的根本是
"人類如何利用具有多種不同用途的稀少性資源,選擇其中一種用途來生產商品與服務,以滿足人類無窮慾望的"

馬克思主義的把勞工跟資方當機器人,就像是數學公式,消除人性的貪婪,創造永恆的烏托邦......沒人性主義,在中國大陸驗證過,即使有理想有抱負的青年被毛澤東騙下鄉生產糧食,最後居然有生產大躍進的欺騙生產手段,直到鄧的務實政策,才慢慢讓大陸人民感受到私有財產滿足財務慾望的好處
資本主義是滿足人類追求更多金錢的方式,但會造成資方會追求更大的財富,不肯把資源分配給勞方造成貧富差距擴大
但沒有好跟不好,只有要跟不要的差別...

所以,經濟學家太多邏輯跟假說,前提是甚麼,才能完成甚麼
各學術的東西吸收後,以後有人問你,要講東也可以要講西也可以,你就成功了可能會上電視了
畢竟,要顧慮的東西,還有政治,外交,國防,執政者想法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