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金融股定存術10%?


enzo69356 wrote:
懂您的意思就是覺得金控一大堆...有可能一直成長嗎!?
十年前我想買中信金跟跟彰銀
其實沒什麼特殊想法,只覺得夠大
那時股價差不多25~26塊
以那時的眼光來看,哇也好便宜不貴(跟當年三商銀風光2~300元來比較)
看看現在股價剩15~16塊
也就是沒有填權息




有時我也會懷疑,2000~2010年中信金股價都是2X元,當年買的人現在都??
↓↓↓↓↓↓↓↓↓↓↓↓↓↓↓↓↓↓↓↓↓↓↓↓↓↓↓↓↓↓
這部分我是沒細算啦,但如果是定期定額&逢低加碼,我相信到2016年今天這些人報酬率是正的

假設未來股價常態是個位數,現在1X元開始買,經過10年複利成本也是個位數了~吧??

還有別小看台灣散戶的力量,不敗教主登高一呼,管它外資大賣特賣,股價就是有人接手,崩不下去~ 厲害吧

話說教主下半年好像會出新書,到時應該會有一波慶祝行情!?!?

存股不存股,重點就只有幾個原則
1" 股價是高或低 "
2"公司是否保持穩健獲利能力

接觸股票市場17年左右,也算是看了16年來的總經環境,包括
1)當時定存利率之高
2)股價本益比之高
3)當日成交量之高
4)融資餘額之多__等等

對照當時再看看眼前的總經環境,就正巧跟著國內薪資倒退16年的方向是一致的,說穿了就是16年來,台灣資金外逃所衍生的結果。

其實,金融股股價低,對照過去你必須拿錢投資銀行股的成本,我認為是很划算的,只要是銀行不倒,公司有固定收益及盈餘,就有配息的條件,就從現在起買入放個10年為期,10年後你的成本會很低,而且不只股票數量不易減少,還有可能增加。(算是適合保守投資人)

股票最怕就是買到貴,國內的股票這16年來,多數上市時是以幾元掛牌交易?後來的現在是什麼價格?重點是你看財報買了幾乎只能苦笑而無法解套,因為太多公司掛牌之後都不會再賺錢。大家有空可以去按一按電腦看看個股歷史走勢就知道了!

銀行金融業,至少算特許行業,有國家政府監理,要出事的機會相對低,重點是你挑選的概念是重於什麼,銀行股保守有餘,股價爆發力或許是相對有限,但資本額膨脹絕對不是致命傷,有成長條件與機會的公司才需(會)增資,目前國內的銀行敢,但國內的電子業反而都不敢 (10億內的公司也只敢配發現金,甚至一堆公司反而還直接減資退現金),從這個情況你看到了什麼?原因何在,這不用我多說吧。

國內銀行業,從本國銀行走向國際化,本來就要擴大規模才有與它國產業競爭的條件,資本額的多寡也是一種擴張條件的門票!

至於股價,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銀行股是不是一路向下走,這很難說!
當然啦,拿錢投資很重要,一切都要靠自己判斷,負責。



雜誌介紹的 東西 看看就好 !

投資的 策略 + 操作的手法 是不會 說出來的 .


多年投資的策略 + 操作的手法 是不會 寫出來的.
這裡看到的都是吐苦水多
存股的關鍵在於公司未來營運能否持續獲利
有賺錢的公司股價才爬得上來,從而權息才填的回來
我發現有些人評估投資標的都只用過去的數字資訊進行決策
過去並不代表未來這句話看似都聽過,但上路後都是在用後視鏡開車
中鋼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要能相信自己預見的未來且沒看走眼,存股才有其實益

enzo69356 wrote:
是因為看了陳重銘的分...(恕刪)


我覺得十年前跟現在時空環境不一樣!
現在銀行股很多都接近淨值跟低於淨值!
如果今天股價真的變很低我想想更想從你手上買的應該是大股東吧!
銀行再差本身還是會有一定的資產!
所以往下跌的空間有限!
就如新光金!股價再跌跌到都算沒上市了!他也有一定的資產!
不可能到0!不像電子業可能有幾代廠!就的東西打折賣

所以已現在的價格來說最少比以前碰地雷的機率少太多了

Hellophoto wrote:
存股的關鍵在於公司未來營運能否持續獲利
有賺錢的公司股價才爬得上來,從而權息才填的回來
我發現有些人評估投資標的都只用過去的數字資訊進行決策
過去並不代表未來這句話看似都聽過,但上路後都是在用後視鏡開車
中鋼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要能相信自己預見的未來且沒看走眼,存股才有其實益..(恕刪)



重點

不是不看過去你就能知道未來

不管你看不看都一樣

你還是不知道未來

另外自己預見的未來,它不一定會來


我就是愛拍照 wrote:
因為你忘了把配股後股票變多的部分算進去。
十年配十元,股價從26變16,但是股數是一張變1.5張。


這我是懂得,張數是無意義的
股票股利>現金股利~感覺起來是比較划算

先不論是否是金融股
當年錸德,15年來都是只配股票股利....結果股價...不用多說...張數意義是感覺爽,但意義不大
放大絕-減資
當年台積電在高成長也是配股票股利,超高成長,,,配的張數多,後來股價不但填權息,還多漲

以金融股來看,股價也不貴~可以賭賭看....
我小買一隻就好,其他9檔還是分散個產業定存股好了

也許...也許金融股哪天會翻身...也許啦...

本來一開始昏了頭,覺得很棒
但是網友點醒了我...
如果真的很棒,真的10%,本益比才8倍超便宜...為什麼大戶不買,為什麼外資不買...
金融股競爭太大,一大堆金控銀行...

網友再提醒當EPS跟不上股價,能做的是什麼
放大絕-減資
讓我秒醒

金融股大金控倒是不置於啦...所以可以挑一檔坳坳看....
中信當初是覺得消費性金融龍頭,我不喜歡用信用卡的,卡也很少,但皮包有一張他們家的XD
PS.錸德也沒倒阿...只是股價剩2塊...哭哭
推推熊 wrote:
有時我也會懷疑,2000~2010年中信金股價都是2X元,當年買的人現在都??
↓↓↓↓↓↓↓↓↓↓↓↓↓↓↓↓↓↓↓↓↓↓↓↓↓↓↓↓↓↓
這部分我是沒細算啦,但如果是定期定額&逢低加碼,我相信到2016年今天這些人報酬率是正的

假設未來股價常態是個位數,現在1X元開始買,經過10年複利成本也是個位數了~吧??

還有別小看台灣散戶的力量,不敗教主登高一呼,管它外資大賣特賣,股價就是有人接手,崩不下去~ 厲害吧微冷笑

話說教主下半年好像會出新書,到時應該會有一波慶祝行情!?!?


本來我也覺得他寫得不錯,所以頭暈暈

所以還是冷靜判斷
不要淪為幫人抬轎
enzo69356 wrote:
最近有看到不敗教主...(恕刪)


綠角說過,投資人不要只看報酬,忘了風險。不要冒不必要的風險,也不要犯可避免的錯誤。尤其是個股風險...
怪老子說過,投資的世界並不公平,資金越多越大,越佔優勢。投資標的要找穩定成長向上的...

你仔細看過不敗教主所有的文章,從部落格到FB,已經漸漸失去公允...

http://blog.xuite.net/chungming01/twblog/262665929

不要只看到中信金
,看看他挑中的「台新金」
,看看老農夫挑中的「元大金」
,看看小樂挑中的「第一金」
,看看股市前輩們挑中的「國泰金跟開發金」
,哪個不是在等時間下複利成長(負利套牢等解套...)

長期投資參與公司成長的觀念是正確
,但拿來買台灣就算了,還重壓於個股...

將個人資產重壓於台灣這個小島,不去看看全世界實在很可惜,也很危險...

PS有幸抽中中信金並參與這三年多的成長,但不敗教主這套策略並不能保證在未來能成功...這句算平衡報導...
----------------------------
12月4日,美國聯邦儲蓄保險公司(FDIC)再度關閉了6家小型銀行
,這使得2009年因全球金融危機而倒閉的美國銀行數量,已累計增加至130家。

沒有公司不會倒,更沒有公司不能倒...
倒楣的永遠只會是投資人跟收拾殘局的政府...

enzo69356 wrote:
最近有看到不敗教主...(恕刪)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