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爽小雨g wrote:可以看內外盤比,一般內盤高時,代表賣壓高,表示股價偏向跌,反之賣壓低,股價偏向升,但這不是一定的,最主要還是得做功課,例如:觀察成交量、MA等等。至於總數多少,好像沒有一定代表什麼影響,可以問問其他更有經驗的人意見。 現在看內外盤,都不是用這個心態看譬如賣掛 100 張 買掛 10 張一般散戶會認為 賣壓很重但以大戶觀點,我資金多,股票多,如果要賣100張,賣個10張就往下一檔了,等 100張賣完,股票都不知道殺幾檔了而當買方,一次就能買 100 張,這樣成本不需依直墊高
atz0530 wrote:所以是賣方總數多比...(恕刪) 其實5檔買賣張是可以看出大户在搞什麼,但要有空看。原則上最接近的那一檔是隨時都可能成交的檔位,只要相對的買賣量夠大。某個價位掛賣單不多,但無論如何買,都無法消化那個檔位的賣張,就要小心有人拆單在供貨,反之亦然。買盤往上推一檔馬上掛進數百張在第一順位檔,是法人的操作普遍方式,若賣压不大,有可能連推好幾檔,直到遇压。虚掛大單在比較後面的檔位是主力常用手法,用以製造假像,通常推檔接近就抽單,代表是虛張聲勢。重要支撐或压力的價量變化有助於在盤中就預判突破或洗盤。還有很多技巧,要有空看就會看出心得。
多空力道的展現不一定是K線的顏色來決定,有時盤中發現的小秘密也會透出一些訊息:以中華電信為例[不動如山]也是多方的一種量能累積(被連續賣出116筆以上,而且夾雜大單賣出,價格卻不動,顯示有人在特定價格檔位承接)[侵掠如火]則是多方力道的表態(一面倒的成交在外盤,這是很強的多方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