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進到臨床2~3期,多少是有療效的可能性但也難保如同基亞,生技本身就是耗費時間,5~10年跑不掉怕的就不要進場,市場機制自然會決定只希望這藥是具療效而能持續到上市讓受癌症所苦的人受益攻擊&政治打壓,只盼趕快落幕最可議大概也只是這點...其它並無不法只涉及觀感問題.接下來討論「意圖」兩個字,政府官員、公眾人物有時也會談論股市,意圖影響投資人行為,事後股市可能反向,足見其所言未必真實,但是都不涉及違反155條,因為其「意圖」是為公益、而非私利。http://udn.com/news/story/9523/1586557
新藥開發評估專家、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科主任莊其穆指出,解盲結果不如預期,並不意外。美國藥廠早在二○一三年,就曾以醣抗原為主體的免疫製劑研發新藥,與OBI-822免疫誘發機轉類似,卻也在人體臨床試驗失敗收場。莊其穆認為,醣抗原為主體的免疫製劑誘發患者免疫反應並不強烈,多會添加免疫促進劑與佐劑,提高免疫反應,而近年國外臨床試驗成功者,只有直接刺激T細胞免疫增強的單株抗體,如PD1或CTLA-4抗體。他強調,癌症免疫療法有多種機轉,即使藥物被證明可有效誘發免疫反應,卻不代表一定會縮小腫瘤;即使腫瘤縮小,也不表示會延長病患存活時間,基本上抗癌藥物的發展,仍以總體存活率為藥效評估黃金指標。注意那個2013年
frank4831 wrote:發言便是科學家就事論事, 與股價無關...(恕刪) 沒有用的....家人持有股票,又恣意發言....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只是咱們的法律,對此規範...入罪的以史觀來,鮮矣!道德瑕疵????....這如果在美國:以商業立國...要撇清?難矣!
在還沒確定這個藥的療效之前 這個公司就敢上市上櫃這種吸金 呃 籌募資金的方法 我看受害最深的還是這些投資人台灣生技都操作在這些所謂的學者手上幾十年了 還在喊生技起飛 人家國外都飛到全世界了台灣生技在實際應用方便真的很弱 學術倒是論文很多一直在看論文數 有用嗎 美國回來的院士都搖搖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