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一些了解後認為買浩鼎的部份高度涉入者的論點"很有本"(我是認真的)且浩鼎技術的理論根據是文獻早就有了理論上是可行的這次跳脫國王新衣有可能是最遠的一次態度不再是一味的反但想不透幾個問題1.為何浩鼎的前身美國公司自己不繼續做而要賣股份與授權台灣?2.原該美國公司放棄自行研發醣分子免疫法,why?是A.臨床上有無法解決的根本盲點B.實驗太像大海撈針還不如其他方法有效率而放棄C.財務無法負擔3.為何美國其他大藥廠沒有如台灣的遠見去投資研發醣分子免疫法的疫苗?不該說美國藥廠成見太高,所以不想了解這說不過去我相信散戶再怎了解浩鼎也不可能比美國藥廠了解或市場了解所以分析歐美藥廠對醣分子免疫法疫苗"過去幾年"一直沒有看重的事實(沒有去搶下來)應可認為市場對浩鼎與醣分子免疫法疫苗的臨床的展望與評價不會是因為歐美藥廠成見關係才讓台灣揀走了!應該也不可能是中研院翁長是這領域世界級專家,或是台灣才有辦法改良研發出觸發抗體的KLH蛋白質的良好標的才讓台灣獨具慧眼吧!這盲點若沒釐清浩鼎投資者就可能沒發現浩鼎未現的本質性的根本盲點股價會騙人,技術可行但臨床可能有盲點但是市場大咖歐美藥廠對浩鼎與醣分子免疫法疫苗的消極作為應該不會騙人,可視為完整的評價訊息可否請浩鼎現在散戶專家高手發表看法我不懂醣分子疫苗技術,敘述有錯請指正!
試著從另外一個角度回覆您的諸多問題...Globo H在癌症上有許多相關資料文獻佐證但為什麼是浩鼎可能是最早實現的,許多歐美公司知到, 但是知道規知道...就是作不出來.因為這樣的技術是獨家的...最大的困難在醣類的合成極其困難及成本昂貴這也是為什麼第一期在MSKCC臨床27人之後, 願意授權給浩鼎作二/三期研發光是合成這27人所需的藥量就費盡功夫了 ! 未來要幾百人的臨床, MSKCC作不下去也不是該center的主要目的因為眾所皆知的道路上, 有一棵大山/荊棘檔在中間 : 大量且成本低廉的合成方法而翁院長研究此醣類30餘年, 於1970後期於MIT開始即對以酵素為主的新化學合成本開始產生興趣約莫到了2000年前後, 他於SCRIPPS研究院才逐漸實現了一鍋式的酵素合成(scripps目前還留有以他為名的研究室 ; 相關資歷參考 http://www.scripps.edu/wong/CV%2010-20-2014.htm )不要說甚麼, 2014年得到沃爾夫獎即是標彰翁院長對醣類合成的貢獻, 使得醣類的合成及後進化學研究有重要貢獻(科學人雜誌: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以醣分子「自動化一鍋法」獲頒2014年的沃爾夫化學獎,6月1日在以色列國會山莊夏卡爾廳受獎,科學家頓時成為世界的中心。)他可以說是全球最了解醣類合成的學者! 所以請不了解的人再說: 台灣沒有這種頂尖技術!就是有! 而且獲得世界的肯定!不要說浩鼎張董事長未來有甚麼藥, 就目前直銷商如新的暢銷藥品紅麴膠囊等相關產品就是他研發的(http://zh.scribd.com/doc/101139693/Pharmanex-生技風雲路-張念慈#scribd )不要小看這草本藥品的來由, 當初也是經過FDA認證的, 後來整家公司賣給如新,目前相關產品線一年營業額30~40億美金 !ThinkBig wrote:免疫學上, 多醣分...(恕刪)
cyril74 wrote:尼古拉·哥白尼(拉...(恕刪) 1. 沒有泛官股2. 內線疑雲 請根據基亞條款 依法行政3. 政策護航 見仁見智 難道他失敗就符合國家利益嗎4. 是否 國家利益轉私人利益 例如技術資源甚至申請專利 也可以查 但是很難 因為有爭議
cockroach1136 wrote:這是真的嗎???...(恕刪) 可以參考周成功教授的看法, 寫得蠻容易懂的,周成功觀點我對股票沒興趣, 但對這個研究背後的數據有興趣.可能真的要等到6月份公開實驗報告才能看到全貌了.另外回復原po這句話"有做過實驗,有寫過論文的都該知道,實驗失敗,實驗作不出來,家常便飯,但有人因此就放棄拿到博士、碩士學位?????"還真的有耶, 看過許多同儕在求學過程中, 發現他們的老闆只願意看到他們想看的數據, 或 發現他們的老闆刻意忽略一些negative 的數據, 最後很聰明的趕快轉換跑道.總之. 很希望這個藥物可以成功. 不論是它變成疫苗, 或是其他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