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llbeetw wrote:
首先要改掉的就是教...(恕刪)
airzard wrote:
你這說法也怪怪的,用Windows叫奉給財團?所以你的PC硬體也都自製嗎?不可能吧!...(恕刪)
講的是"軟體的自主性", 當然後續經濟活動上會轉換為錢. 硬體和軟體也不同.
再來就要講一下了, 從上個世紀發明到現在的電腦系統用途是"重複/重現"一些"工作", 而這些工作需要有人類"可修改"的"彈性". 要同時達成"重現"和"彈性", 在一個俱備軟硬體的系統中, 基本上硬體的設計最終希望達到的是"精確的重現性"和"強固性", 而軟體的部份就是"彈性".
我們常說的學電腦通常學的是軟體, 而不是那個硬體. 當然教的就是要教那個"彈性"的觀念, 教開源軟體帶給學生的一個"可能性"就是這個"軟體"能改, 因為開放了程式碼就有機會改. 縱使你現在不會改, 未來有可能學到會改. 這個"軟體開放有彈性"的觀念是很必要的. 而不是只教學生點那邊, 哪個 button, 哪個 icon, 哪個下拉功能表, 怎麼上網... 這些用途都是基本的, 用 Linux 也能教, 而且不需要被某家公司的軟體綁定.
說到硬體, PC是開放架構, 當初贏也是贏在開放架構, 雖然不是完全的開放硬體設計但選擇已經可以很多. 這也是為什麼台灣 PC 產業走下坡的原因. 因為開放架構只要遵循硬體規範大家都能做, 又因為硬體追求的"精確性", "重現性"和"強固性", 所以必定有很多硬體規範支撐, 硬體規範只要有, 而且俱備一定的經濟規模就可以做. 做的人多選擇就多, 價格就下.
另外, 由於晶片製程的精進, 廉價的晶片速度愈來愈快, 加上集群技術的進步, 造成很多原本必須寫到晶片中加速的功能用純軟體實作速度也差不到哪去, 而且用軟體更俱備彈性. SDN, SDS 就是這樣的產物, 直接衝擊原本網通設備和儲存設備的製造生態. 由於用軟體的場合愈來愈多, 且硬體規範也愈來愈精進, 製造硬體的人因為標準化價格掉下來, 但是需要做軟體的人變多.
學軟體, 是要學那個"可能性"和"彈性", 學硬體就是學"精確性", "可重複性"和"強固性". 追求點不同. 但是我從目前教育上社會上都沒看到多少人在追求這些. 做軟體的要"彈性"結果寫成硬體, 做硬體的要"精確性""強固性"結果態度隨隨便便.
當然, 以上我從不奢求學校教小孩, 年齡到了我都自己想辦法教. 教小孩是自己的責任不是別人的.
不要再講教改了, 改得亂七八糟弄出一堆搞政治的學生讓人想吐.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