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

大陸新世代面板廠數量驚人 3年後至少29座


這種建議有什麼意義嘛?

economic wrote:
(B)看電視每 30 分鐘應讓眼睛休息 10 分鐘(恕刪)


看電視沒有人追求什麼舒服,保護眼睛,不易疲勞......

追求的是 "爽", 有70吋我就不會買50吋的

幾個月前家裡換電視時,老媽一直說買40吋就好,太大看了眼睛會暈,現在買了70吋的,還不是看的爽歪歪,整天跟別人炫耀說大電視看了多舒服,看藍光畫質多好.....

面板業、家電業的marketing不是白痴,他們不會做出沒有需求的東西。

你的看法很像10年前電腦螢幕的主流是15~17吋,慢慢升級成19~21,甚至24吋時,
有一批人出來說太大的沒意義,不舒服等的反對看法,事實會證明過幾年後就知道誰是對的了。

在追求高解析度電視的同時,大家有沒有想過,平時我們用眼睛看外界的風景,其實也不是那麼清晰的。在百貨公司的電視牆看過高解析度電視,感覺上十分不自然,有必要這麼清楚嗎?再漂亮的美女,也經不起這樣高解析度的影像顯示。

個人感覺電視影像越清晰,人腦要處理的資訊就越複雜,很容易造成視覺疲勞,神經衰弱。剛開始看得時候或許很爽,但總有一天會到達人類視神經處理視覺資訊的生理極限。

empirepenguin wrote:
絕大部分人買不起大...(恕刪)


標準的井蛙心態,你以為台灣本土市場一年能賣多少台液晶電視???

更別說在大台北地區以外的地方,房價並沒那麼誇張,

想買大一點的房子,沒哪麼遙不可攀。

js4042 wrote:
在追求高解析度電視...(恕刪)


嗯 ~ 實際情況正好相反 !
自然界的景物解析度是無限高的 , 遠非現在4K或是未來8K電視所能比擬 . 所以基本上電視
解析度度愈高 , 就愈能模擬自然狀態下景物 , 對眼睛負擔也愈小 !
事實上 , 人類眼球的視角是120度 , 你每天早上睜眼後這十幾小時都在用它 . 不過就是因為
自然界解析度夠 , 所以你才會覺得這麼輕鬆而不會勞累的呀 ~

所以說 隨著顯示器技術愈來愈進步 , 未來8K電視的建議觀賞角度比現在2K(36度~40度)及
4K(50度~60度)電視更大將會是必然的結果 ~

economic wrote:
高畫質大電視:眼科醫學會建議事項 ...(恕刪)


又搬出醫生 ...
醫生還說不要抽菸 不要酗酒 不要暴飲暴食 要充足睡眠哩 ! 你看有多少人真做得到 ?
而且即使是你那所謂醫生說法 , 也是承認高解析度電視的觀賞尺寸比傳統電視大得多
, 那超高解析(4K)電視呢 ? 那自然就更大了這還需要懷疑 ?

再說 , 目前世界電視平均銷售尺寸還不到四十英吋 , 距離你那所謂醫生建議視角還遠
得很哩 ! 等這個平均銷售尺寸到了五六十吋 , 再來擔心供銷問題也不遲呀 !

不要人家一提到胖 你就開始喘起來好嗎 ? 想太多 .....

economic wrote:
以一般房屋客廳大小回推,不管解析度進步到多少,以大陸80平方米的房子估算客廳觀看電視距離大概3米就不錯了,3米觀看距離的客廳有多大比例(就算價格夠便宜)會買到170吋電視,放得下嗎?...(恕刪)


你又想太多了 ~ 現在全球平均銷售尺寸才不到40英寸 ~ 中國市場平均銷售尺寸全
球最大 也不過41.7英吋.... 170吋 ? 你把現在全球面板廠產能增加15倍也供應不來呀 !!

如果未來幾年全球電視平均銷售尺寸增加到45英吋 , 我看就算中國這些建造中及規
劃中面板廠產能全部加起來 , 恐怕供應起來也很吃緊哩 .... 不要忘記 , 單單一個中
國市場 , 它的電視銷售尺寸每增加一英吋 就足以吃掉一座八代廠的產能呢 !! 而中國
電視市場只有全球總量的四分之一而已喔 ! 其它的你自己想想吧 ...

專業....
pqaf wrote:
大陸現在8座8.5代廠,主要還是集中在過去銷量最好的32"面板, 現在43"成為市場主流,大陸也逐漸改往43"切割,產出量會下降,未來想往65"邁進,產出量又會更少.

一座10.5代線,每月假設可生產320萬片32",一般人誤以為改切43",也能出產 320萬片? ,實際上,改切43",只能切割少於180萬片.足足少了140萬片以上.

10.5代玻璃基板為2940 x 3340毫米,10.5代線65吋為8片、43吋18片,32吋為32片、37吋24片.

消費者越買越大,costco門口展示的機種,尺寸越來越大,
市場主流電視尺寸面積越大,同樣一片大玻璃可切割的面板產量就越少,消耗產能越快.

面積消耗 是 尺寸增長 的平方數.65" :32",尺寸比只差2倍多,面積卻是差了4倍多.

一片 65" 消耗掉的產能面積, 比過去 出貨4片32"的面積還要大, 大陸業者為了搶攻大尺寸電視,當然要擴產,否則玻璃切割的產出量就會掉到只剩一半甚至更少..

面板产量受三个因素制约:一是设备稼动率,二是良品率,三是玻璃基板使用率。在生产中,以上三项指标分别达到了90%、95%、90%就属理想水平。按以上状态计算,设计产能 和 实际产能 之间还有23%的差距. 媒體只拿 設計產能 和 出貨量 來看未來的供需變化, 但實際產能卻是 比設計產能少了23%,電視面板越賣越大片,也會吃掉更多的產能.

未來物聯網的時代,面板的應用需求又更廣,大陸國發會說不定還覺得3年後29座還太少,鼓勵繼續蓋下去.

台灣雖然沒有10.5代廠,但台灣有全球最大的6代廠產能, 單單群創 老舊的竹南和路竹 6代廠產能,就相當於大陸一座10.5代廠的產能.
台灣的6代,7.5代,8.5代廠多數已經折舊完畢,只要花材料和人事等現金成本就能生產65" ,反觀大陸除了必要的現金成本外,另外蓋新廠還要幾千億的折舊費用,一座10.5代廠要花2000億,一座8.5代廠要花1000億. 設備折舊的成本,佔面板營收的 1X %,若真一直跌價下去,大陸業者遲早會周轉不靈.
大陸中央給TCL 補助一年也只不過10幾億人民幣,地方政府給水電補助個5億,杯水車薪.

大陸5%關稅,對台灣面板的衝擊並沒有外界想像那樣大,群創一年繳給大陸的5%關稅可能還不到10億人民幣,郭董只是做個樣子出來叫一下,能省則省,看能不能有糖吃,就算沒糖吃,也還不至於餓死. 大陸可能要靠抽取外商5% 關稅,才能拿去補助保護 自家體質虛弱的面板業,大陸是不會輕易讓台日韓享受零關稅的. 就算和韓國簽 FTA,也是要等到第8年才開始逐步降稅.
有沒有良心都是自己人在說的啦~~~
財經媒體老愛拿 華映的無薪假來類比, 嚇唬友達和群創的投資人..其實這是拿橘子比蘋果,拿xx比雞腿.根本不能比較.

華映財務和技術不好,沒辦法擴大資本支出,發展新技術,只能生產低價的HD面板或低價的PC面板, 反觀,友達和群創的技術就遠比華映進階太多了, 日本toshiba的頂規機Z20X 使用群創的4K面板 , 大陸最大彩電品牌的海信的頂規機,使用的是友達的4K 量子點曲面面板.

台灣消費者若要求畫質者,願意花大錢買 日本原裝進口的 Sony,Panasonic TV,裡面裝的面板常常是道地的友達群創面板.

市場預估,三星明年在面板的採購上,集團內部將減至40%~45%,對台灣的採購率則會從今年的25%、提升至30%。

晨星(聯發科)顯示晶片的市占率高達7成,幫很多知名大廠代工設計貼牌. 瑞昱和聯詠的市占率可能只各佔 1成. 全球的LCD電視,可能超過9成是使用台灣設計的晶片吧...歐美日市場上的頂規旗艦機,內部蠻多關鍵零組件是made in Taiwan.
-----------------------------------------------------------
報紙或 非凡電視新聞 記者的標題 老是會故意說,"友達本月出貨大幅衰退,慘遭華星光電超車,排名墊底掉車尾". 但實際上 "友達總出貨面積和總產值 仍佔領先地位" ,但大多數的投資人不會去注意細看.一早看完非凡新聞跑馬燈,先賣先贏

打個比方
友達本月出貨 10片 65吋4K面板, 總出貨面積 11.6平方米, 總產值 NT$20萬,
華星光電出貨 30片 32吋HD面板,總出貨面積 8.4平方米 ,總產值 NT$6萬
華星光電的確是贏了面子,卻輸了裡子.財經媒體老是 拿出貨量 來做 大陸和台灣面板廠比較,其實這也是拿橘子比蘋果,拿xx比雞腿.根本不能比較.
友達在6大面板廠中,電視面板出貨量 敬陪末座,但出貨面積,不僅比出貨量前一名的華星光電多出34%,甚至比出貨量第3名的京東方還要高出7%。
---------------------------------------------------------
還有財經媒體老是 拿台灣 DRAM的困境 和 面板現況來做類比?

DRAM廠10年前老舊的90奈米製程, 價格無法和最新20奈米競爭;但面板廠10年前老舊的6代線(因折舊結束),價格卻可以和最新的10.5代線競爭.
DRAM 10年前的90奈米製程,不能生產DDR3,只能轉作 IC代工用; 面板廠10年前的6代線,還是可以繼續生產最新的65"大面板.

一家DRAM廠不用蓋新廠,只要導入一個新製程順利的話,一片12吋晶圓,就可切出更多的DRAM,造成很容易發生供過於求.
反觀面板業,隨著電視尺寸變大,一片8.5代線玻璃可切出的 面板數就變更少.就算短期供過於求,還是有機會調整到平衡.

華亞科沒有蓋新廠,今年為了導入20奈米,就花了570億的資本支出,更換新設備,每季新增位元產出,就可達雙位數成長.速度驚人.
友達就算沒有蓋新廠,每年只要花個200億,微調升級設備,就能生產最新規格的面板.但出貨量可能會下降,因切割尺寸變大了.

DRAM的技術掌握在 美日韓手上,台灣只能花錢買技術,做代工,全球市佔率僅占6%.
面板的技術掌握在台灣自己手上,大陸和韓國有時還要設法向台灣挖技術,全球市佔率約有3成.

郭董急得要砸錢 擴展 面板事業版圖,就算再有錢,他也不敢碰DRAM.
台塑集團就算再有錢,也急得想要從DRAM抽身.連黃崇仁也不想碰DRAM了.

這些就是DRAM業和面板業的不同處,面板廠折舊完畢的老舊設備,產值還是很高的.

過去幾年,群創每年要拿出6~800億去折舊,所謂折舊攤提,這是財務上的會計數字轉移,不是設備真的變老舊準備報廢,一年折舊費用700億,也不是真的燒掉不見了,而是轉作資產,作為將來銀行到期還款的準備金,所以群創可以在短短幾年內,償還銀行快3千億的債務.
完成3~8年折舊攤提後,設備還是很新能夠運轉生產.但這時,就不用再攤提折舊費用,這幾百億的錢,可拿去當作 財報獲利.

訊源夠好解析度夠高,電視尺寸大一點距離坐近一點都可以的
但訊源如第四台畫質,就是相反了
看平常用途吧
像我打PS4,好幾年前買的32吋看起來有夠小,字也小到看不見
但看第四台就覺得剛剛好,之後要換絕對是50吋
我是友達下游供應商,最近幾個月訂單少的可憐,這幾個月公司砍不少人,連RD主管對自家前景不看好,好時光剩半年。
  • 1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2)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