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26,我是穩定、膽小的性格使然,工作3年半存下一筆數額不少的存款,一些感想與你分享。
關於記賬,手機記賬我覺得不必要,記錄太細緻或太瑣碎反而難以堅持。在家庭電腦安裝順手的軟體(付費的功能比較全),我每隔2-3天記賬一次,工作忙時一周記賬一次,平時生活把消費小票留下(要簡單整理好方便查閱),記賬的時候就先把消費小票記錄,再補齊其他消費,這樣下來我一周的記賬與實際資金的差額不會超過1000(差額我一般都計入早午晚飯、飲料開銷),長期下來你就會知道你大概的財務情況啦。
關於儲蓄與理財,我大學時買過股票、炒過外匯,當時覺得我在股票中能夠賺錢,還幻想股票每年賺多少個點。但對一般人來說市場是殘酷的,我參加工作時股票頭寸虧損40%,工作2年後投入股票的資金才回本馬上出掉,結果比定存收益還低。市場是殘酷的,沒有信息渠道、沒有過人的專業知識與經驗,我建議不要盲目投入股票市場。盡量選擇大銀行的理財,要關注理財產品的投向,若是投向股票、房地產信託等高風險的盡量不要選擇,再不行就存定存啦,雖然流動性較差(理財有些不能提前支取的),但把資金鎖在定存中會減低你消費的金額,一定程度可幫助你儲蓄。大陸這邊有很多貨幣基金可以存(不知道台灣有沒有),有的是逐日計息、有的是數日計息,收益比定存利率高,也可以隨時拿出來用,也是很好的儲蓄方式。
關於儲蓄與生活,我最近覺得,我努力的存錢為日後打算,身邊條件比你好比你優秀的人總有方法賺更多錢,心理多少有落差;我省下不必要的消費,工作幾年維持基本的生活,我覺得我不快樂;努力工作、努力儲蓄不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嗎?怎麼工作幾年像出家人般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
最近想通了,現在我每月都加入消費預算,金額固定,每月的這筆錢我會用在與朋友聚餐、買東西犒勞自己、計劃旅行等可以讓我開心的事情上,我覺得我情緒變好了,生活態度也變積極了。在儲蓄這件事上,不必對自己太苛刻,與你共勉。
只不過該有的孝心還是須要的.
在說住家裡的開銷是誰在扛.
換做住外頭.錢能存那麼多?
應該是說只是把基本的生活開銷費付給父母.也算是孝心.
難道自己都能賺錢了.還要用父母的?
這樣並沒有真的能獨立生活.
我生活中的同事.朋友多數幾乎都還是每個月都給父母.
基本的生活費.沒給的只能說無言.有這樣的父母真好.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