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km wrote:所有貨幣本質上都是無...(恕刪) 不, 這不是我談的, 你可能要回去看我一開始講的我不是談貨幣怎麼來, 而是既定貨幣系統中, 要有貨幣就要發行債務, 以債券形式存在來和存在的的貨幣項相抵消, 維持原來沒貨幣沒負債的0資產狀態, 但利息是唯一無中生有的貨幣在於, 當貨幣都拿去還清債務後, 市場仍會有貨幣流通, 這還存在的貨幣就是無中生有的利息來的
ryanku wrote:唯一無中生有的貨幣在於, 當貨幣都拿去還清債務後, 市場仍會有貨幣流通, 這還存在的貨幣就是無中生有的利息來的 所以才會有通膨 錢無形之中隨著時間增加變多了不考慮供需問題下 相同的貨物也是隨著時間價值提升
邪惡的是人,而不是這個金融體系想想,如果一個國家,中產階級把70%的所得稅,35%的資本利得稅都收歸國庫官員無能沒擔當,但貪污一瓶紅酒就被暴民用選票與論搞下台大企業被暴民死死監督,必定要繳25%的營所稅銀行利率1%以上想想,買第二套房(自用房不用繳資本利得稅)1000萬元貸款,30年光利息就300萬,土地稅就繳300萬房子漲一倍好了,賺得1000萬,稅後實拿650萬房仲抽個50萬30年買個房,房子漲一倍,結果是沒賺誰會買房投資??以上只是單純說房子,實際上什麼都可套用當一國貨幣,靠稅收使得人們不能拿來囤積在房子等抗通膨,那就只好趕快花掉都花掉的結果,就是該國人工費用越來越高(因為錢越印越多)但米飯雞腿衣服(made in China)不會變貴結果導致30年前修水管1000元,30年後變2000元,貴炸前者就是香港台灣大陸,錢越印越多,房價越來越高,物價卻低廉,薪資也低廉後者就是北歐,錢越印越多,薪水越來越高,物價越來越高而歐美先進國家,則是在畜生吃拿人組建的國家及上帝的選民的北歐國家兩者之間搖擺美國偏台灣大陸,加拿大偏北歐新加坡跟香港就是很好的對照組兩者國際競爭力一樣強但新加坡靠法律操作等辦法,把房價壓低,但物價就超高(台灣兩倍以上),薪資也高,人均50000而香港則是房價一飛沖天,但物價低(跟臺北差不多,貴一點點),薪資低(起薪只比臺北略高),人均35000臺北的房價根本不是炒出來的,而是稅收問題譬如我家就在臺北買了三四棟,台北市大部分居民,家族誰不是有個兩三棟來保值P.s.台北市新北市基隆桃園簡稱大台北,人口600萬,跟香港差不多,人均31000以上
ryanku wrote:要有貨幣就要發行債務... 國債歸國債,貨幣歸貨幣,國債是在現有貨幣基礎下向銀行或個人借錢,借來的錢是己發行的貨幣,並不是未發行的貨幣.當貨幣都拿去還清債務後 貨幣發行量和債務不應混為一談,就算是零國債,還是得有貨幣流通,通貨依然會膨脹.
cckm wrote:國債歸國債,貨幣歸貨...(恕刪) 請試著回到最初的初始狀態, 市場沒有貨幣下, 政府發行國債要跟誰拿貨幣? 大家都說FED買國債印鈔, 但事實上, 政府一發行債務, 等值的貨幣就出現了, 只是看央行怎麼控制市場的貨幣量而已國債就是貨幣, 貨幣就是國債, 兩者不可分割
ryanku wrote:市場沒有貨幣下, 政府發行國債要跟誰拿貨幣?... 沒有現代貨幣制度,發行國債會借到黃金,再原始點,會借到貝殼,都沒有這些,就是借頭羊得頭羊.國債會與貨幣牽扯一塊,應該是指私人銀行發行的貨幣,比方皇帝向錢莊借些銀票,但是那是在銀本位制度下,這個制度中,銀子才是通行貨幣,銀票只能算準貨幣,換到金本位制度,貨幣就變成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