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近六年亞洲四小龍GDP年複合成長率與失業率之統計


鄉下人家 wrote:
貿易就是如此現實,您可以反過來想:
如果不加入服貿會如何?
先不要想生活會變得更好,是否變差機會增加?
您不滿意現在的總統,若換個執政黨,他有能力改變現況嗎?
或是哪個政黨比較有機率改變(先不論喜好度)?(恕刪)


所以我才講, 目前的局面我們根本是沒得選擇...
至於換不換政黨, 並不是重點, 重點是執政者要有能力告訴我們該怎麼做才能開創新局
而不是只會拿著數據來恫赫人民不加入的後果會有多慘, 讓所有決策合理化而完全沒有改革的作為

雲師兄 wrote:
所以我才講, 目前的...(恕刪)


理性的經濟政策很難在現實生活中討論的,經濟政策的選擇一定都包含犧牲某些利益換取總體更大利益,而犧牲的部分在理性中是真的要拋棄犧牲掉的,這根本很難在需要選票的民主制度下產生,所以又會有補貼等這種其實負效益的東西出來
如同在版上的討論一樣,沒有適當的知識連想要客觀討論都是非常困難的,而經濟學又真的難懂,以學校教育來說,教授不放水那當整班不是奇怪的事,六學分學整年都不一定學得好的商學院學生知識怎可能讓更非這方面學科出生的人容易懂
我在版上說過國際貿易的理論是HO四理論,我根本不信有10%的人去瞭解啥叫HO四理論,去看的人有5%能弄懂那就是非常高的比例的
所以我在自由貿易給的建議是去瞭解更基礎的比較利益法則,那到底有幾%的人有去瞭解呢?去瞭解的人真的還是不能知道為何自由貿易會帶來總體更大的效益?
我也說過理論是不能直接套現實,現實的條件複雜多了,政治立場也不是不該放入裡面當條件,但如果沒有適當的核心基礎,怎能在更多條件放入後客觀的判斷呢?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個人認為,台灣雖然很多人排韓,但最後會不得不走上韓國的舊腳步賭上一把.

所以最終會有拔持國家經濟的企業體,以及收入差距非常大的勞工薪資,加上物價的高不可攀

,這是台灣自己選擇的,不要怪別人,也不要說都誰不好

不過這一把賭不賭的成.就看造化了.賭失敗就是被對岸吃了,不過以台灣人的劣根性,想賭輸的人應該不算少

Aztic wrote:
個人認為,台灣雖然很...(恕刪)


從經濟的角度看,韓國的作法有長期利益問題,事實上韓國的作法風險太大了,且不是一個好的辦法
企業過大拉長時間有效率、效果問題
且台灣以我個人的看法其實比韓國好很多,我的韓國同學甚至蠻羨慕台灣的,大家都是嫌自己差,看不到自己好,甚至認為好是應該的
經濟上來說,所得到的好處一定是拿某些損失換來的,但一般人習慣把得到的當理所當然,批評抱怨的遠比能適當觀察判斷來得多很多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其他國家8年來成長40%-200%
台灣這8年成長20%

這就算了. 台灣薪資水準並沒有成長20%. 反而倒退
成長都被資本家拿走了.
這才是怒火的來源

whung7 wrote:
成長都被資本家拿走了....(恕刪)

營所稅降17%
也沒看到資本家 配息 增加

whung7 wrote:
其他國家8年來成長4...(恕刪)


薪資和很多東西有關,怪政府沒啥太大道理的
且獲利被資方都拿走並不是恰當的說法,都給資方的企業會有長期競爭力?台灣目前被認定有競爭力的企業是這樣?
一雙玉臂千人枕、半點朱唇萬客嚐,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goodness wrote:
馬政府上台後,失業率一直都是四小龍中最高的

之前的8年,失業率從四小龍第一還是第二低,在2007年第四季,變成4小龍最高!
這該怎麼解讀呢? 該說接到爛攤子嗎?

goodness wrote:
而GDP的年複合成長率排倒數第二…

前8年GDP成長是4小龍最差!

還有,罵香港時,怎麼不看看澳門?
2000年的網路泡沫,

最傷的是美國矽谷一堆網際網路公司, 電子商務公司,
還有網路硬體公司.
那時叫做網路泡沫.
至於美國廣大的傳產業, 傷得並不重.

但是一般人要不要用電腦? 要不要用筆電?
還是要.

2008年的金融海嘯

可以說是動搖美國國本的經濟危機.
由金融海嘯的連漪引爆的歐債危機,
讓一堆歐洲各國差點破產.
以前經濟的優等生, 都紛紛面臨破產的命運.

兩者的效應, 真的差很大.
網路泡沫, 只是倒一堆公司.
金融海嘯+歐債危機
美國及歐洲一堆國家差點破產.
打從出生以來, 還真沒看過國家破產的?!
而且不是非洲,東南亞小國, 是西歐,北歐,南歐各國.

把網路泡沫 跟金融海嘯, 歐債危機相提並論.....!!!????????!!!???!!!??
真是讓人不覺莞爾.

其實跟南韓比起來, 台灣真的差很多, 南韓的獨門絕活至少練了不少.
台灣呢? 做了幾十年的代工, 還是代工王國.
勉強有獨門絕活的, TSMC, MTK,
HTC 只因為老闆挺了某個人, 一堆台灣人就要它倒.

在韓國一直進步, 台灣一直反對建設的情況下,
說穿了, 有22k 真的已經很不錯了.

最後再老調重彈
一堆人怨公司獲利都被資方拿走, 沒有分享給員工.
但是我相信這堆人裡面, 有很高的比例當初贊成分紅費用化.
分紅不費用化, 不就是政府當初設計來讓股東資方強制把錢分給員工的方法嗎??????
這堆人支持讓股票分紅走入歷史, 過了幾年, 又怪起資方拿走大部分利潤?
接著又怪起政府不作為???

說穿了, 還不是這批人自己搞出來的, 指責東, 指責西,
就是不指責自己一天到晚做一堆自相矛盾的事情.
要說起來是一大把啦.














hello
台灣自住率很高
光這幾年 房地產大漲
就讓大多數民眾 荷包滿滿
  • 1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