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服貿 對台灣經濟的影響 希望只純經濟面討論


mikebb0919 wrote:
經濟部委託中經院進行兩岸服貿協議影響評估,結果台灣GDP只成長0.025%
大概1.3億美元 新聞是寫只有統一超商 一週的營收
...(恕刪)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WTO及RTA中心副執行長/李淳

李淳:《名家觀點》服貿協議效益 不能只看GDP

  日前中經院公布了大家期待的兩岸服貿協議經濟影響評估,評估結果雖呈現出該協議對台灣具有正面效益的大方向,也引發許多批評。這些意見部分凸顯出量化評估的侷限性,但也有需要釐清的內容,以有助於未來社會的討論。

  對於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效益部分,許多人把重點放在對GDP貢獻只有0.03%左右(1.34億美元)的結果上,卻忽略了評估報告推估我國對中國大陸的服務貿易出口,將可增長4億美元(成長37%),而服務業總產值亦可增加近4億美元,就業機會增加近12,000人,可能才是最主要的經濟效益所在。

  再者,雖然服務業是我國最關鍵的產業,但「服務業出口」的比例,卻相對偏低。以2012年為例,我國服務出口僅有490億美元,相較於貨品的2,500億美元,落差顯著,因此我們無法用服務業的產值,來期待服務出口增長對GDP的貢獻。

  其次,本次評估受限於資料庫的限制,雖然已採用2012年釋出的最新版本,但基期時間為2007年,不過此一技術限制應不至於影響結果,特別是如空運、海運、觀光、金融等兩岸服務貿易開放,多出現在2008年後,加上我國近六年來對全球服務貿易金額成長1.5倍的發展現況,因此以上的經濟效益預測,可能只是一個保守估計。

(全文請看下列網址)

http://www.cier.edu.tw/ct.asp?xItem=20308&ctNode=61&mp=1
以雞腿比喻大陸,以綠豆比喻台灣
一半一半對換,你覺得雞腿看得上綠豆嗎??
雞腿自己那麼大塊,會稀罕綠豆那麼小一個地方??

一樓樓主用鳳梨酥和面膜來比喻,還有香港買奶粉
普通大陸人們不就是瞄準我們的民生用品來的嗎??

想想看現在所有吃喝玩樂,通通翻倍、三倍、五倍
有錢人撐得過去,灑得起錢
一般人呢???

別忘了現在台灣的人口經濟結構嚴重M型化
有錢人這邊待不住了大不了移民去國外逍遙
但他們贊成的服貿卻是一直深遠影響留在台灣的人

有些大人會說與其去抗爭,怕這怕那,還不如好好充實自己
他們的意思就是說做好了隨時逃走的準備

你敢讓一堆隨時要跳船的人指揮船怎麼走怎麼開嗎??

先重新溫習一下ECFA篇, 4年後可以加入服貿篇:

2009 10/06 尹啟銘:ECFA提升台灣業者競爭力 股市不漲才怪!
2010 05/20 劉憶如:黃金十年重奪四小龍之冠
2010 05/21 劉憶如:台灣邁向四小龍之首
2010 06/29 馬:ECFA簽訂 經濟成長率上看八
2010 06/29 胡仲英:後ECFA時代 台灣有機會扳倒南韓

ECFA簽署日:2010年6月29日

2011 10/01 劉憶如保證:經濟成長率列亞洲前茅
2011 11/28 劉憶如:明年經濟成長率至少4%
2011 11/30 明年經濟成長 力拚「保四」
2011 12/01 提方案救景氣劉憶如:絕對可保4%
2011 12/02 提振景氣 劉憶如:成長率「保4」沒問題
2011 12/02 政院7策略救景氣 明年經濟成長保4%
2011 12/12 明年經建目標GDP成長4.3% 失業率4.2%
2011 12/23 施顏祥信心喊話 明年經濟成長率達成4.3%經建目標沒問題
2011 12/29 劉憶如:明年台灣經濟成長4小龍之冠
2011 12/29 劉憶如:所得3萬美元4年內有望
2012 01/20 經建會胡仲英:選前不安定因素降 今年經濟成長有望保4
2012 02/01 胡仲英:保四仍有機會

2012 02/01 選後 GDP不保四了
2012 02/01 保4破局經濟成長率下修至3.91%
2012 02/23 保四夢更遠今年GDP再下修至3.85%
2012 03/05 大陸調降成長預測目標 胡仲英:台GDP仍有機會保4
2012 04/30 GDP將下修 施顏祥:保3%沒問題
2012 05/01 主計處今修正預測 GDP面臨保3 CPI突破2
2012 05/25 勉強保3! 主計總處再下修經濟成長率至3.03%

2012 07/24 中經院下修 經濟成長率保3無望
2012 07/31 官方信心保2 主計總處下修經濟成長率至2.08%
2012 08/01 主計總處:今年經濟驚險保二
2012 08/01 朱雲鵬:全年GDP保2沒問題

2012 08/17 官方不保「2」 主計總處下修經濟成長率至1.66%
2012 09/11 管中閔:今年GDP保1沒問題
2012 10/31 只剩「1」! 主計總處下修經濟成長率至1
2012 10/31 經濟成長變保「1」 施顏祥:經濟部不敢過份樂觀
2012 11/02 經濟成長率下修?陳?:保1絕對沒問題

2012 12/14 不保「1」 台綜院估2012年經濟成長率僅0.98%
2012 12/18 中研院:今年GDP無法保1

2013 02/18 管中閔:GDP3.8%想像不出會有困難 目標破4
2013 04/30 管中閔坦言保4困難 沒想到民間消費成長那麼低
2013 05/01 管中閔改口 黃金交叉非常非常困難
2013 06/25 管中閔好樂觀! GDP保三「打死不退」

2013 10/21 管中閔:經濟成長 保2有信心
2013 10/21 管中閔:一般說我氣得想撞牆,但不會真的去撞牆
2013 10/21 管中閔:黃金交叉是期望 難道達不到就要把腿打斷嗎?
2013 10/31 出口、消費、投資都不如預期 第3季經濟成長率概估1.58%
2013 10/31 經部:全年GDP保2仍有信心
2013 11/04 GDP保二 管中閔:仍有信心
2013 11/06 經濟成長等到憤怒鳥 台經院預測保二破功
2013 11/06 GDP不保2? 財經部會5巨頭齊聲努力
2013 11/07 管中閔:GDP保2還有機會
2013 11/08 出口失旺 中研院經濟所長:GDP恐跌破1.5%
2013 11/12 難保2%!巴克萊:維持台灣今年GDP預估值1.6%
2013 11/13 保2不保?主計長:GDP一定會下修
2013 11/19 GDP保2破功?GI大降預測值至1.9%
2013 11/22 經濟成長保2% 總統:努力拚

2013 11/24 黃藍燈續亮 全年保二無望
2013 11/29 保2破功 主計總處下修經濟成長率至1.74%
2013 12/03 GDP不保2 管中閔:做爺們 怎麼會在乎!
2014 01/28 保二逆轉? 海關出口「多出」22.4億美元

2014 01/29 我2013年GDP「保2」 管中閔:未來景氣樂觀
2014 02/05 經濟成長3.2% 管中閔樂觀
2014 02/06 管中閔:今年GDP超過3%
2014 02/19 主計處估GDP 2.82
2014 02/20 管中閔:亞洲四小龍 早就沒了
2014 03/05 管中閔:台灣今年GDP目標為3.2%
2014 03/05 管中閔:台灣在亞洲經濟是A咖
2014 03/05 管中閔:台灣還在亞洲四小龍之內
短多長空
老花農 wrote:
作者:中華經濟研究院...(恕刪)
版主貼出來的統計圖確實點出了台灣對大陸的依賴度提高了,但是如果你去看看世界上其他國家的進出口統計,我想狀況應該相差不大。為什麼? 我想理由很簡單,大陸已經不僅僅是世界工廠而已,他已經是全世界第2大的經濟體,更是許許多多企業追求進一步成長的兵家必爭之地!

從這個角度回頭來看服貿爭議,台灣這樣一個缺乏天然資源又是外貿依存度那麼高的國家,我們拿甚麼去跟中國大陸拿俏?從國際商業的角度來看,究竟是中國大陸有求於台灣的多還是台灣有求於大陸多,其實不言可喻!這也可以說明為何服貿的贊成者多數為企業經營者。

反過來看,反對者的論點多數集中在中國大陸業者會挾服貿大舉入侵台灣,造成台灣本土企業倒閉,進而導致失業,甚或影響國家安全等等,不一而足。 針對這些論點已經有多位網友陸續回應,我就不再多言。敝人僅針對此次學生所言服貿會使的年輕人看不到未來一點提出一些粗淺的看法:

1. 台灣的未來勢必要面對來自國際上更加嚴厲、甚至殘酷的競爭;
2. 這樣的競爭是全面性的,沒有哪一個產業可以有豁免權;
3. 一個產業、一家公司或是個人的競爭力不是政府給你的,是要靠自己去鍛鍊出來的!


roseaxl wrote:
會跟香港一樣買不到奶...(恕刪)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roseaxl wrote:
全球化 有人會贏 有...(恕刪)


郝明義之前也這想
等你發現那是你家人或你自己的時候你作何感想

現在這個政府找不出來振興經濟的對策, 只好把原因推到鎖國啊、被邊緣化啊、沒有簽FTA、被別的國家排擠啦, 然後再恐嚇你再不簽貿易協定經濟就萬劫不復了. 我本身是在電子業工作, 我們的產品主要是賣到歐美國家, 幾乎不賣中國, 毛利約3成或更高. 我只知道產品做得好有競爭力客人才會買單, 產品不好就算簽了一堆貿易協定也沒有客人會買單. 我比較同意這位教授的觀點, 裡面提到:這些如果不簽就會導致失去競爭力的說法,其實只是讓政府找到藉口轉移注意力,不去正視問題的核心──台灣真正的問題是在國內的產業結構與財經部門並沒有很好的運作,亦缺乏對研發與創新部門的投資。當台灣的企業在過去很輕易的就得以登陸使用他們廉價的勞工和土地等,那長期下來其實並不太可能提供台灣自身產業創新的誘因,台灣正逐漸失去在科技和創新產業上所掌握的技術。其實台灣並不是沒有優勢,只是政府應該正視並對國內產業結構與整體環境進行調整,提出實際應對的政策。



BEIOWOLF wrote:
所以你的公司是不是更...(恕刪)




更有競爭力?你想太多了

你知道華為怎麼玩的嗎?

資本之雄厚。不是台灣廠商可以拼的過的
看看官方的說法吧.....

從總體經濟觀點看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2014/03/21
壹、臺灣已經面臨「邊緣化」危機
截至2013年底,全世界共有384個FTA生效,而且有越來越多的區域貿易協定刻正進行談判中,例如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在國際間經濟整合相關協定快速增加的情況下,臺灣今日已面臨「開放及融入全球經濟」與「閉鎖及被邊緣化」的關鍵抉擇。
總統在本(103)年的元旦祝詞曾提到,依據去年前9個月的統計,再加上「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所帶來的效益,我國每100美元貿易額中,可以獲得的自由貿易協定免稅或優惠的金額約 9.65美元,但相較於我們貿易對手韓國的36.1美元、新加坡的70.7美元,差距還是很大。
與我主要出口貨品高度重疊的韓國,不僅已經完成與歐盟、美國、東協、印度等國家FTA的簽署,本年更將與中國大陸簽署FTA列為貿易政策的首位。若韓國洽簽中的FTA均生效,預期韓國的免關稅或優惠貿易量比率將從目前的36%上升到81%,屆時將對我國出口造成嚴重衝擊。
貳、兩岸服貿協議牽動臺灣貿易自由化發展
中國大陸的經濟崛起,是臺灣面對全球經濟環境變遷下不可否認的事實,想繞過中國大陸和全世界做生意,只會讓我們能做生意的對象越來越少。過去2000年至2008年間,我國僅與中美洲5個邦交國簽署4個FTA,主要原因在於兩岸敵對,其他國家缺乏與我洽談經貿協定之誘因。在大陸經濟及政治話語權日益提升的情況下,世界各國競相與之交好,如果要強迫這些國家在臺灣與大陸間取捨,現實的發展明顯對我方不利。
兩岸服貿協議在臺灣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策略意義,是藉由兩岸經貿的制度化往來,向外界傳達兩岸和平交流的訊息,不但有助於兩岸貨品貿易協議之協商,亦可激發其他國家和我國洽簽經貿協議的意願,為我國加入TPP及RCEP創造有利條件。
參、重啟談判之負面影響
貿易談判的最後結果是總體考量後的平衡,而無法「挑肥撿瘦」,只保留對我方有利的部分。假如兩岸服貿協議重啟談判,將讓中國大陸方面對於貨品貿易協議的協商產生疑慮,擔心即使簽署協議,亦可能無法生效執行,而不願積極與我談判,使貨品貿易諮商難以達成協議。
此外,重啟談判形同對原先談判結果出爾反爾,易遭貿易夥伴質疑誠信,不利於後續國際經貿布局。不僅如此,由於各國談判資源有限,不會有國家願意將其資源花在談判結果可能被推翻的對象上,此將極不利我加入區域經濟整合。
http://www.ecfa.org.tw/ShowNews.aspx?id=875&year=all&pid=&cid=
roseaxl wrote:
會跟香港一樣買不到奶...(恕刪)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pych wrote:
這在現代根本不可行。...(恕刪)


完全可以比照辦理,讓大家為了服貿‧放棄審查法案的權益‧

以後有關人民權益的法案通通比照辦理通過,台灣只能依約定去做‧

最後就是連後悔的機會都沒有‧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