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第3方支付對網家有什麼好康?


一切隨風去 wrote:
你前面還在說不需要第三方支付的,怎麼又要用paypal了?難道paypal不是第三方支付?


我是回答上面樓oyak的留言,所以才針對他的這個回文 建議使用Paypal賺外國人的錢

一切隨風去 wrote:
你說的24小時內的宅急便那都是B2C的吧,大陸一線城市能做到一天三送,我人就在北京,上午10:00下單,下午4:00就能送到我手上,二線城市24小時內送到沒問題,四五六線就不好說了。


支付寶早就存在許久,現在大陸的貨運夠發達,才能在24小時內收到東西,在支付寶興起時的背景,並沒有這麼快捷的交通作為運輸的後盾,因此第三方支付有其存在的重大必要

一切隨風去 wrote:
我實在想不出超商取貨跟這第三方支付有什麼關係,是說超商取貨就不會有糾紛和詐騙嗎?信用卡第三方支付都支持信用卡直接刷。C2C還有貨到付款的?如果買家下了訂單不去超商取貨付款怎麼辦?如果發生了貨品糾紛怎麼辦?


我只是想說台灣有有太多支付的金流服務可以作選擇,根本不用特別拘泥把第三方支付當作救世主,C2C的糾紛有很多我知道,但如果仔細去拆分C2C在整個電商市場的份額(2012年B2C:C2C約6:4),然後再從中剃除掉"面交"這一個獨立的項目,第三方支付能吃的餅就是餘下的餅


圖片摘自 研究生的呢喃自語 (連結)
這篇文章有提到許多第三方支付的問題點跟網家未來動向的揣測,值得一看

實際上,台灣早就有第三方支付的產品(紅陽、藍新、綠界)出現,但根本沒有如支付寶那樣成為中流砥柱,WHY? 就像你說的,『台灣是否需要是你們自己決定的』,就我看來台灣消費者似乎沒有這麼熱切需要第三方支付的需求


283su3 wrote:
所以怎麼會沒需要

是的您說的沒錯
我上面提到 台灣沒有需要第三方支付,很抱歉是我的筆誤
因為台灣早有類似的服務,但公司沒有讓他們倒掉,我想應該還是有部分需求在

我堤到支付寶興起的背景起是大陸地大物博的關係 而導致買賣雙方不信任的副產物
在台灣現階段,則是因為支付金額的方式多而且成熟,我認為將擠壓了第三方支付的空間
由其假賣家的交易詐騙,通常以C2C居多,可是台灣未來的電商消費力道越來越往B2C靠攏
這塊餅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這麼大,但網家這麼努力的帶頭爭取開放,肯定有更深沉的因素...

HarryBo wrote:
我是回答上面樓oyak的留言,所以才針對他的這個迴文 建議使用Paypal賺外國人的錢

我同意台灣不需要發展自己的第三方支付,但不同意台灣不需要第三方支付。不需要發展自己的是因為太晚了,錯過時機發展不起來了。

HarryBo wrote:
支付寶早就存在許久,現在大陸的貨運夠發達,才能在24小時內收到東西,在支付寶興起時的背景,並沒有這麼快捷的交通作為運輸的後盾,因此第三方支付有其存在的重大必要

這個24小時我說的是B2C,因為每個城市都有據點。如果是C2C的就比如四川買家買了黑龍江的一個賣家的貨物,那大概要兩三天才能收到。支付寶興起的背景跟運輸無關,主要是網路上的信任度很低。


HarryBo wrote:
我只是想說台灣有有太多支付的金流服務可以作選擇,根本不用特別拘泥把第三方支付當作救世主,C2C的糾紛有很多我知道,但如果仔細去拆分C2C在整個電商市場的份額(2012年B2C:C2C約6:4),然後再從中剃除掉"面交"這一個獨立的項目,第三方支付能吃的餅就是餘下的餅

如果有第三方支付,那麼C2C的市場份額會變大,好的機制會促進這個行業的發展。所謂的面交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不信任,有了第三方支付會讓面交變少,也會使很多因為不能面交而沒有發生的交易發生。比如高雄的買家想買台北賣家的貨物,可是沒辦法面交,那這個交易就不會發生。

HarryBo wrote:
圖片摘自 研究生的呢喃自語 (連結)
這篇文章有提到許多第三方支付的問題點跟網家未來動向的揣測,值得一看

實際上,台灣早就有第三方支付的產品(紅陽、藍新、綠界)出現,但根本沒有如支付寶那樣成為中流砥柱,WHY? 就像你說的,『台灣是否需要是你們自己決定的』,就我看來台灣消費者似乎沒有這麼熱切需要第三方支付的需求
(恕刪)


台灣消費者絕對需要第三方支付,美國的信用體系,支付體系更完善和多樣一樣需要paypal。B2C跟C2C並不衝突,美國有amazon一樣有ebay,這兩者可以同時擴大,電商的競爭對手是實體通路。

詹宏志所說的我感覺他是另有所圖。
一切隨風去 wrote:
詹宏志所說的我感覺他是另有所圖。


看最近網家的走勢,跟大戶倒貨的數量,我覺得可能是炒股






台灣也早就有第三方支付的系統了
網家自己也有支付連,但用的人就是不多,沒有辦法變成更全面的金流平台
第三方支付雖然有可能像你說的那樣擴大C2C的交易市場
但回過頭來,這次有爭議的點在於....透過這次修法可以玩平台的廠商只有兩家
背後是不是詹老一手策劃,讓資源集自己於一身,透過法案綁住其他平台商
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HarryBo wrote:
看最近網家的走勢,跟大戶倒貨的數量,我覺得可能是炒股..(恕刪)


我原來就說是為了炒股,但是現在感覺不只是炒股那麼簡單。

首先這個第三方支付都有了10多年了,現在才炒著話題本身就很蹊蹺,想發展早幹嘛去了?這麼看就是炒話題可能為了股票,但是我看了一些台灣的新聞發現爭論的焦點在第三方支付的儲值業務上呀,以支付寶為例,儲值是開始就有的,但是越來越少有人往裡面儲值了,不過隨著餘額寶業務的推出,儲值的又開始變多。所以我認為他除了炒股還有其他的目的,應該還有後續。

在好的制度下C2C市場肯定會擴大,B2C就是個網上的百貨商店不可能什麼都賣,這就要靠C2C來完善了。好的制度和引到會擴大銷售群體引導更多的人的來開店和買東西。舉例來說某稍微偏遠城市中有個人想買個機車配件,而這個配件當地還很難找,甚至只有台北有,這個時候他可能就去網路上找,B2C很少有賣配件的,C2C就有很大的可能了。



HarryBo wrote:
統一就可以了 , 我想樓樓上應該是想這樣說 大笑

台灣貨運發達到一個不行,24小時送貨到府,商品不好,馬上又可以再Call司機回來退
大陸可以嗎? 大陸有24小時內的宅急便嗎? 1線都市可能有,那2 3 4 5 6線?
第三方支付存在的意義在於地域性的因素造成的彼此交易不信任感
你人在四川買了一個千里外黑龍江的東西,如果錢不是先交予第三方機構
你匯了錢 打開包裹 發現裡面ipad盒子裡面裝一盒巧克力餅乾...
難道你要從四川花幾天幾夜打車到黑龍江告他???
因此,第三方支付便應運而生,我買東西東西很爛、出包了、掉包了
至少我可以馬上得到從第三方機構退還的錢,買了東西有了保障
於是大家爭相用第三方支付,這樣就不會買到騙人的東西

但台灣...真的需要嗎?
如果商家騙我,我也不過就坐車幾個小時就能到當地法院申告
而且台灣這麼小,這騙子還能到哪去? 你上次聽到買電視、收到變衛生紙的新聞是什麼時候的事情?
台灣的消費者習慣、環境跟大陸的時空背景是不可比擬的
台灣過去根本不需要支付寶,當然未來也沒有這個必要...

喔,對了 再補充 台灣是世界上便利商店密度最高、功能性最多的國家
因此現在的人多半會選擇超商取貨付款,這也比什麼支付寶要方便許多...

再重申一次,買東西用信用卡直接刷、貨到付款、超商取貨付款都很方便
為什麼我還得要多洩漏一次隱私,多申請一個帳號
把信用卡掛在這個帳號底下,然後再讓賣家扣款?
這不是一種脫褲子放屁的行為?


以上的都是B2C,或者說,一般專搞網購平台的賣家才能玩...
若只是想賣賣手上的2手貨給一般同好...我久久賣一次,就沒法搞上面說的那些...

之前賣一台ANDROID平台的MP3,用小惡魔賣場賣的(查詢我的商品就還看得到吧?)
第一個打來的買家,先是殺價,好吧讓他再殺,反正我用不到了,但感覺他超不信任我....要我去搞超商取貨付款....我去問了超商有此服務嗎?小7的店長幫我查了一下,說要簽約才行...每個月要付錢...靠~我才賣個MP3,還是流血大降價(想說音質很好留給愛玩怪東西的同好),結果還去搞這個?

打電話給他...他說他去問了,郵局有這服務...哇勒....那我還要請假去郵局排隊詢問這服務(搞不好又要額外費用)

之後還是跟願意信任我,先把錢匯過來的買家交易了,交易完後再跟第一個買家電話聯絡,抱歉我沒法有這嫌功夫再去搞...

其實我也能懂他的心裡,我也是偶而才賣一次的賣家,他也沒啥紀錄可以看我的信用,聽聲音好像很年輕,那幾千也許對他來說很大吧?當然寧願多付手續費換心安...

有個方便的第三方平台也是個促進交易的好選擇,不然常常只能面交或是賭信用了...
第3方支付在台灣喔,希望能省下銀行轉帳手續費吧,每買一次東西先被銀行抽15塊..支付寶可沒這費用
另外台灣網拍搜尋功能爛,要問問題只能用問與答,賣家何時會回,不知道.
淘寶呢..一個阿里旺旺,有問題直接就問了,就算要談價錢也可以馬上知道結果
只要淘寶在台灣設站,把付帳及物流問題更減化,Y拍跟沒屋頂收掉只是幾個月內能見到的事吧
第一天申請,

沒任何公司交件~

意謂~??


一切隨風去 wrote:
這作者根本就是在偷換...(恕刪)


我沒有偷換觀念,中國的第三方支付本來就不只包含儲值。

是台灣業者偷換觀念,別搞錯了....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