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

華碩


uedcrfvflower@yahoo. wrote:
平板大出貨...產業...(恕刪)

的確現在用平板的人挺多,但這股熱潮能持續多久,上網本、小筆電好像也只是前幾年而已哦。

我有個問題,如果黑莓和蘋果開放給別人做會怎樣?
小阿真 wrote:
的確現在用平板的人挺...(恕刪)

宇宙無敵超級大美女午安,很少女生會關心黑莓機耶。宇宙級的果然是美貌與智慧兼具。

我覺得黑莓10應該是最後的作品了。
全球四千多款硬體,七十萬APP
他幾款硬體與幾萬APP會很累。

黑莓應該專注在作業系統,商轉模式應該要跟google一樣,接廣告與更注重通信與儲存軟體發展就好。
在歐洲不見得吃不開。也會帶來更巨大成長。
這對其他硬體廠商也是好事。
軟體商能做十個八個硬體,但怎樣也滿足不了消費者對多元硬體的路徑依賴。
所以我比較看好華碩這種家裡有數不清多硬體的硬體公司,
他們還是比較能滿足消費者對多元硬體的路徑依賴。而產生競爭力。在硬體市場裡比較看好。

蘋果的問題就是出現在上面。
短期看是不會有問題,不過在消費者對多元硬體的路徑依賴下,他的硬體市場會比較危險。

有些蛋頭分析師可能是拿錢辦事,
這樣粗淺的道理也不懂。
你的硬體規格無論多華麗,消費者永遠有別的需求是你所不能滿足的。

黑莓硬體如果要走下去
電腦、手機、平板,所有尺寸與規格都要推。
那太辛苦了,也不是他的專長。

不過
他果要賣硬體部門,我看賣來亞洲的機會也很小。
亞馬遜或甲骨文..如果願意接手惠普或黑莓,
那真是佛心來的。反正這些公司比較不會受到多元硬體的路徑依賴的殺傷力影響。服務的商用或自己網站的客戶。這些客戶要求的是穩定而不是多變化剛好是絕佳配對。而這些公司的客戶也夠多來支持..
這些要賣到亞洲的機會
幾乎是沒有..
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黑莓機的發展歷史告訴我們一個天大利多。
除了多元硬體的路徑依賴之下,
多種硬體整合也是大勢所趨。
這些都不是推出一個硬體的硬體公司所能應付的。

所以七吋平板是趨勢沒錯。
消費者如果只為買平板而買,那未來硬體整合就會出現困擾。
有人手上也許有山寨機,那這隻機器要怎樣在未來與手機、電腦、電視做整合?
雲端後面還會有巨大變化,
甚麼變化我現在也不知道。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
買這種硬體多到數不清的品牌,
價格好像跟山寨差不多。
在未來可以整合的情形下,事實上是便宜非常多。
從外國購物者的消費情況可以了解這些趨勢。
之前PF2與icloud引起不小轟動,都是一些整合的嘗試。

即使是像黑莓這樣軟體堅強的公司,也不要輕易涉足硬體業務,除非你有龐大的固定商用客戶群。對多元硬體的路徑依賴性不高可以支持業務。

uedcrfvflower@yahoo. wrote:
黑莓機的發展歷史告訴...(恕刪)

我前天等看電影時,有廣告公司對一男生進行了關於手機的調查。
無論問到什麼項目,他幾乎都答「iPhone」,
而他自己的手機是Moto。
你說多元硬體,Apple自己包攬軟硬體幾十年了,
現在不也發展得很好?
很多人不是不想買iPhone,而是覺得太貴,
可能他們的數量比iPhone用戶多好幾倍。
這樣說來,其他品牌的手機都成了暫時無能為力購買iPhone消費者的第二選擇,
他們不是因為喜歡才買,
所以,夾縫裡生存的手機廠商為了衝出一條血路,才弄出大螢幕等點子。

另外,好像你對華碩的印象不錯,
說說看你對鴻海的印象,
它因為iPhone可是賺了個盆滿砵滿。
即使iPhone衰敗了,
它還是會因為從前積累的代工資歷,
給下一個人氣Phone代工。

還有,iPhone為何把代工權獨家授予鴻海,
而不是像電腦廠商那樣有錢大家賺?
小阿真 wrote:
我前天等看電影時,有...(恕刪)


沒見過這麼聰明的美女耶,我好像是在回答化妝品細節捏。女生為何會對這些有興趣呢?

第一個問題我的回答,消費者不見得是買不起蘋果而買其他產品的。給規格也不見得就是給了一切。
像谷歌華碩聯手推出七吋,消費者買單的原因是切中了需求,消費者是因為想買七吋而買七吋。不是因為買不起蘋果而買。單手拿七寸可以撐一個小時,拿別種平板能撐多久?
這些買七吋的人,即使蘋果產品上鑲上鑽石也不會買。這就是硬體商擅長滿足的消費者多元硬體的路徑依賴。

蘋果其他產品也是好產品,因為過去這公司一直在創新。未來就看創新動能的持續力了。

山寨機是框外行買的,電子產品需要個別廠商對硬體做驅動與測試。又不是拼一拼就好了。

鄰白裡是我最喜歡的人,他說比爾蓋茲也不能教佐伯克做些什麼,一語中的。甚麼都能教,就是創新這種東西就是沒有辦法教耶。歐美乃至於台灣才有辦法創新,大家應該是要樂觀一些,因為台灣還是很自由阿。
專利都是可以授權的東西,科技界過去頂多是付出專利支出,很少像近年有甚麼禁售這種不理智行動。好像以後也不會有了。
技術是可以學習可以教的東西,反而是比較次要的東西。專利多的話、摩托羅拉、黑莓機、諾基亞與北電網路算是非常非常多了..多到可以賣很多錢了。最後一個賣身(摩托羅拉)一個賣樓(諾基亞)..
創新還是比技術重要一點喔。
自由自在的環境則比甚麼還重要,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老傢伙們只要敢給台灣年輕人高薪水,為什麼臉書、SKYPE..這些不能在台灣被創新出來?這些技術並沒有很高耶。

至於鴻海,任何人都可以批評,唯有這家公司不能討論,我也不喜歡討論他。這樣你懂了嗎?


因為消費者想要七吋Nexus才賣得這麼好?
N7並不是第一個七吋的tablet, 他會賣那麼好是因為的售價還有Google的光環。

感覺上你搞錯很多東西,尤其是你講臉書那些軟體公司只要砸錢就會有,我只能笑笑。多元硬體? 真要搞還是三星這種連IC都自己來得比較有贏面。

someonepoor wrote:
因為消費者想要七吋N...(恕刪)


你可能有點誤會喔,我是說軟體的話,多給人自由的環境,多給高薪,少罵人少管制才比較有機會有。

三星也是很好的企業,旗艦產品雖然是一年兩隻,非旗艦產品一年初幾支?這就是消費者對硬體的多元路徑依賴。釘孤枝好像還差愛瘋很多吧,至少我印象中是這樣子。

N7當然不是第一個七吋的tablet,但一炮而紅我覺得也非全然是萬能的神谷歌的光環。那為何之前都沒有紅?

原因很簡單,就是台灣的創新都被老傢伙罵傻了,根本不敢嚐試。只有谷神出手相助拉台商一把了。
現在大家才知道一點點創新,就平板尺寸小一點,價格親近一點,就能橫掃市場。怎麼之前就只有山寨敢做,品牌卻不敢做呢?

專利幾乎都是百分之百可以授權的東西,技術本來就是讓發明或改進的人賺錢的東西,專利法的精神也是這樣。專利法的存在並不是要讓對手倒的,報紙都給你亂亂寫一通。所以技術的地位稍遜創新..
uedcrfvflower@yahoo. wrote:
你可能有點誤會喔,我是說軟體的話,多給人自由的環境,多給高薪,少罵人少管制才比較有機會有。


台灣的軟體根本不是這個問題,給高薪不是解決的辦法,問題在於缺少能行銷世界的marketing和Sales,還有一點就是沒辦法像大陸一樣用牆關起來自己搞自己的,市場也不夠大,你講的這些只是最次要的因素。

uedcrfvflower@yahoo. wrote:
N7當然不是第一個七吋的tablet,但一炮而紅我覺得也非全然是萬能的神谷歌的光環。那為何之前都沒有紅?

原因很簡單,就是台灣的創新都被老傢伙罵傻了,根本不敢嚐試。只有谷神出手相助拉台商一把了。
現在大家才知道一點點創新,就平板尺寸小一點,價格親近一點,就能橫掃市場。怎麼之前就只有山寨敢做,品牌卻不敢做呢?


因為沒有利潤,說真的華碩敢這樣玩是因為要和Google建立一些關係,正常的商業模式不是這樣搞的,這個市場搞到最後價格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才幾年就血海一片,PC花了十年才達到的境界這個市場兩年就達到了。

Cost down就cost down,創新什麼的就不用拿出來講了,你的OS在人手上就是看人臉色吃飯,要是Google沒出新版android你可以看看拿2.3上的七吋平板是什麼鳥樣,講華碩創新不如說他敢跟Google一起下去開第一槍,開完之後大家就知道七吋只能賣這個價錢,N7真的這麼好要不要乾脆和iPad Mini一樣賣USD 329看看? 重點就是便宜+Google的Android 4.2,其它說什麼都是假的。沒有新版Android你其他家要拿什麼來賣? 不是其他家都傻了,而是其他家沒有這種資源可以用。

你如果知道山寨的品保還有料怎麼來的話應該不會說出怎麼只有山寨廠敢做這種話...

uedcrfvflower@yahoo. wrote:
沒見過這麼聰明的美女...(恕刪)

被誇有點不好意思捏,我爸說不能誇我,我會翹尾巴。
(小誇一下無妨,哇哈...)

我的意思不是買不起啦,有些人(比如我)認為沒必要把錢花在這方面,
或者認為它不值那麼多錢。

還有,我覺得Google迄今為止沒多少原創的東西,
Android也是它買的,
假如它當初買的是Symbian,
那今天和iPhone抗衡的就是Symbian手機。

好像Google做得最好的就是Gmail,
現在除了Hotmail、Yahoo、AOL還有人在用,
只剩Gmail一家獨大,嚴重寡頭壟斷了。

其他Google服務,如:Buzz、Plus等要嘛倒閉,要嘛苟延殘喘,
Chrome多半也是因為它來自Google,擴展多、(盲目的)粉絲多,
不然光是無法選取安裝路徑就一堆人不想用了。
iPad加個smart cover 外型重量和筆電沒什麼不同,反而少了鍵盤。
主要差異在規模,設計及軟體,這Asus要學很久。
不過後Jobs時代,也有可能。
我的發言大都是哈拉而已, 如有得罪不要太在意。
  • 1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