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ycomepls wrote:有一個我想不透的產業~電動機車台灣有幾百上千萬輛的汽油機車.電動機車可以減少噪音,減少廢氣排放.好處多多.就算每年只汰換10%的老舊機車,也都是上百萬輛的生意.為何政府對發展電動機車是這麼的無感呢?台灣的汽車產業不如歐美日就認了,發展電動機車總行了吧 政府有在推,之前有一陣子每一個電動機車補助1萬元多的。但還是沒起來。主要問題在於使用者的使用慣性。當你習慣一個東西的用法,要你換另外的用法,除非有相當大的好處,要不大家都會賴得去變更使用習性。(想想車子的起動 key,十幾年了,最近高階才慢慢換成按鈕的。)電動機車跟普通機車對 騎士 使用來會有許多明顯的不同處:第一就是馬力會不大夠。平地還好,但要上坡還載重物就會明顯了。第二就是充電麻煩。普通機車加油不用三分鐘,再快的充電,也要20~30分才能充電。(現在業者的解決方案是直接換電池。) 之前業者不了解,還叫使用者晚上自已在家裡充就好。殊不知大多人會騎機車的,很多是沒錢買車。常住的都是沒電梯的公寓。每天上下班要搬個超大的電池上下樓,又不是瘋了 = =第三是置物空間不足。電動機車事實上需要滿多空間放馬達跟電池的。所以空間不夠。你說的好處:減少噪音:對騎士來說,只有我一台安靜,別台吵,我還是吵得要命。(跟電動車是包在車子裡的,可以阻擋外來的噪音不一樣)減少廢氣排放:一樣,我後面那一台吸的空氣乾淨,但我自已在騎的時候吸的還是別人的廢氣,無感。省油錢:說真的,多的電錢跟油錢比起來不會省太多。所以電動機車在台灣難推。--大陸推得起來是因為很多人沒用過汽油機車而是直接用電動機車的,就沒有所謂的 "慣性" 可言。
我覺得:精緻農業可以發展臺灣的農漁民很厲害改良農漁產品都很有根基也很有成績但目前都屬於個人型或小社區型的力量不大若有政府及產業知識加入應該大有可為...這應屬於生技產業就像美國的孟山都一樣改良種子替公司帶來巨大的利益另外電動車還在制定標準的階段若有國家的力量進入或許可以趕在工業發展國家之前拿到門票吧以上純粹為我個人不成熟的看法
kantinger wrote:如果搞亞太嘴砲中心一...(恕刪) 很多校授都只會嘴砲教出的學生 只會青出於藍勝於藍 ~~這方面應該是世界第一也難怪台灣需要業務類型的產業越來越發達房仲業務就是嘴砲界的佼佼者也難怪房仲業已經變為台灣所有產業中成長最快的第一名 ~~多虧了學界教授的敦敦教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