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證所稅新想法純討論

流川 風 wrote:
如果為了實現這種公平正義
把大部份資金全趕出股市

對財政稅收真的有比較好嗎?


把不"""在乎"""正義的資金趕出臺灣股市,不也是美事。

如果臺灣股市在乎了正義,我知道我的資金是絕對進駐的,事實上,我的資金目前也一直都在臺股中沒跑。

反而是,如果這次證所稅沒過關,或許我就考慮離開這個不在乎正義的地方。這裡就留給不在乎正義的人玩吧!

與『王家被拆』對比,人家北市府可是一路被痛罵:『無公理正義,強拆民房』,眾多臺灣人也都認為:『如果今天不為王家人出聲,哪那天就輪到你家被拆,也沒人出聲』,大家喊得震天價響。

反倒是在股市裡,股民就為了跌那幾個點,痛罵證所稅法案,一付嗜錢嘴臉,這時候又都把正義放在那裡了!!!

有道是「無損自利,喊喊正義,那又何妨! 拔我一毛,那管正義,我拚全力!

PS 資金本身無有正義,是擁有它的人才能談的。這樣的定義才不至離題。
我支持證所稅 ( http://www.hoamon.info/blog/2012/12/15/2013_capital_tax_type.html )
hoamon wrote:
把不正義的資金趕出臺灣股市,不也是美事。

如果臺灣股市有了正義,我知道我的資金是絕對進駐的,事實上,我的資金目前也一直都在臺股中沒跑。

反而是,如果這次證所稅沒過關,或許我就考慮離開這個不正義的地方。這裡就留給不在乎正義的人玩吧!

與『王家被拆』對比,人家北市府可是一路被痛罵:『無公理正義,強拆民房』,眾多臺灣人也都認為:『如果今天不為王家人出聲,哪那天就輪到你家被拆,也沒人出聲』,大家喊得震天價響。

反倒是在股市裡,股民就為了跌那幾個點,痛罵證所稅法案,一付嗜錢嘴臉,這時候又都把正義放在那裡了!!!

有道是「無損自利,喊喊正義,那又無妨! 拔我一毛,那管正義,老娘拚命!」

不好意思
目前我只用整體利益角度去看待
對照證所稅
對我個人利益而言影響並不大
我的小本資金隨時可以撤走
但以整體國家財政利益而言
目前並不會比較有利
如果現階段實施只是為了實現公平正義
我覺得大可不必

另外
何謂不正義的資金?
何謂正義的資金?


流川 風 wrote:
何謂不正義的資金?
何謂正義的資金?



一堆打著正義大旗

自己的資金叫做正義的資金
別人的資金叫做髒錢

自己玩叫做投資
別人玩叫做炒作

自己投資賺錢就說天縱英明好厲害好厲害
別人投資輸錢就說當我白痴別騙人別騙人


推這種四不像版本.來假改革之名.抓大放小?連大的都放了還課稅.直接推重版本.還要求有再求好.8500點以上才課?是怎樣?

在股市盈虧互抵.有門檻的獲利金額.淨賺就課稅.這樣很難嗎?

現在會該該叫的大戶不就因為怕被課稅.吵一吵之後還不是進場玩.股市進出不是只有靠差價.還有股票股利.大盤就算低迷.單一個股eps高.還是很多人搶的要的!

大戶在股市錢滾錢多快.這個資本暴增利因的途徑.不可能不去玩的啦.反而覺得這個版本真的很爛.真不知能課到啥稅.根本就是保護財團大戶條款.真是爛版本。散戶加油.不要被大戶壓著打!
雖著年齡增加,收入增加,結婚,生小孩,慢慢就發現綜合所得稅累進稅制的不合理,於是各種稅基擴大的改革都綁手綁腳,因為這些所得一旦併入就是40%,所以反抗的聲音才會那麼大.

釜底抽薪就是所得稅率單一化,例如10%,然後以平均國民所得做為"個人扣除額"(小孩也算一個人),扣除後的淨額再課10%的所得稅,相信這樣的稅率應該可以擋住各種避稅成本.遺產稅降至10%就是個活生生的好例子.

jogging wrote:
馬總統提的證所稅有三...
...
每次賣出就馬上課稅不用延到年底再計算
這樣的稽徵成本就很低
投資人計算也很方便

不知道這樣做法有何問題?是否更讓人接受?

(恕刪)


如果每次賣出都能夠算出獲利率, 那麼以電腦的能力,
等到隔年五月結算時也不會很困難費時!

問題出在獲利是多少的認定上.
每種規則都會有缺陷,複雜性或擾民的地方.


我有一些狀況給你作參考, 你可以模擬試跑一下看可不可行.

1. 我曾持有華碩, 假設當時有十張, 股價60元,
後來分割成: 華碩200元1.5張與和碩40元7.5張.
2. 甲公司合併乙公司, 每3股甲換1股乙. 以甲為存續公司.
3. 我委託下單一筆買進20張, 總共分4筆成交,
價位分別為10.0(2張), 10.05(5張), 10.1 (6張), 10.2(7張).
4. 公司減資, 1張變0.3張再退1千元.
5. 我有0.3張陳年(買5年了)的零股, 我買進0.7張(分3筆成交, 價位都不同.)
湊成一張後再等高價賣掉.
6. 公司現金增資, 每張可以30元認購0.2張.
7. 甲公司每年除權除息, 我從10張(25元進4張, 28元進8張, 26元賣2張)3年後變12.4張,
中間也有跑短線買進賣出. 假設這類的股票我有30種, 每年總共進出有2000筆.
有部分有融資融券.
8. 持有的股票公司,經營不善下市了. 我的成本是50元. 下市後沒透過集中市場以0.5元賣掉.
9. 分批買入持有未上市股票, 待上市後再賣出.

以上各狀況也有可能合併發生.
版大說的好,只要有價差,就會有人願意買股票,跟證所稅有什麼關係,重點是課的方便就好,好友們都被新聞荼毒了,否則為什麼金融海嘯三百議成交量有人還敢買股票?市場改變你看到了嗎?低量是常態,金融海嘯以來都是這樣,價值是自己創造的,任何隨政府消息與新聞起伍,你將永遠是股市輸家。
不請自來 給樓主一點建議
跟這些嘴上公平正義的仁兄討論 只會引來無盡的大話論述 這擺明是車輪戰 打不完的
明後年就8500點以上不交易
大後年起就只做ETF 不就結了
流川 風 wrote:
我只是個小股民而已
全部算一算投入股市也不超過十萬
證所稅可能一輩子也課不到我
我擔憂的只是證交稅的洞用什麼來補

由其他地方再加稅?
這就是大家最後希望的結果嗎?

證所稅的推動就為了公平正義四個字
或許理念很好很正確
但現階段因此而短收的證交稅
政府有可能自行吸收嗎?


新聞炒了很久之後

年終慰問金從194億剩下10億

18%一年800多億 利息是政府補貼

比今年少收的證所稅還多很多 這筆省下來不好嗎?

公平正義就該公平正義到底

加上一些產業優惠政策 (早就該訂定落日條款了)

還有汽車 裕隆 中華車還不大嗎

為何不能降低關稅 讓大眾有更好的選擇 很多人都背車貸吧

香港實行的是自由港政策,由於免收汽車關稅,世界上任何一個汽車廠商,隻要願意到香港來賣車,並且遵守香港的法律,香港市場都會對它開放。香港市場上的汽車價格也相對便宜:一般排氣量在1.5升至2升的汽車,市場價格不超過13萬港元﹔2.5升左右的車,在20萬港元之內。

要公平正義 應該做個總檢討

不要有特殊份子

raygodsong wrote:
新聞炒了很久之後年終...(恕刪)


香港實行的是自由港政策

所以香港製造業農業就非常少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