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宏碁跌破30了,是買點嗎?

YTCHOU wrote:
淨值是淨值;價值是價...(恕刪)


如果去年我說友達與奇美電的價值,就值8塊左右,一定會被一票人砲死!

每個人對股票的價值,都會有自己一套的算法,沒有誰對誰錯!對自己荷包負責就好啦!

刪除
15151515151515115

neuron_0215 wrote:
是喔請問您放空了沒?...(恕刪)


你別擔心啦!

我已經找到更好的標的啦!


sefiroth wrote:
3萬元可以買一台很好的NB了

你自己好好想一想。。。



可是他放一年後中古價格是腰斬


三萬買ACER的股票 放一年 我敢掛保證 不會腰斬 XD

首席工程師 wrote:
一場炫麗的煙火秀 宏碁傳奇

剛好可以與之前Atticus所寫的文章『王振堂:「Microsoft+Intel+Taiwan 形成 MIT 復仇者聯
盟」』,形成角度不同的觀照。因此就引用了這篇。跳轉後可以觀看作者RUS的文章:

本文開始

剛寫完宏碁的教案, 談的是公司給予經理人的獎勵計劃可能造成經理人追求短期目標而不惜犧牲公司長期利益
的故事. 和之前寫過中華電信避險案疑雲一樣. 從媒體報導上看來, 這是個」善良」公司高層被壞心經理人
詐騙的故事(在台灣法律上的」善良」指的是」不知情」). 但仔細想想, 似乎這些高層也太善良了吧, 居然
可以被騙七年而不知情, 讓我不禁去想, 那過去七年宏碁的高層在幹麼? 更重要的是, 出了這麼大的漏洞,
宏碁公司內部難道都沒人發覺? 內控的機制是否盪然無存? 負責簽證的會計師年年都出具無保留意見, 結果
出了事, 股價狂跌, 從宏碁高層到一般投資散戶也沒有人去告會計師, 這真是個比胡錦濤喊出的」和協社
會」更和協的公司, 和協到讓人不可思議???

簡單介紹一下宏碁與蘭奇的故事, 宏碁大家應該很清楚, 一家來自台灣的電腦製造商. 1997年宏碁購併了德
州儀器的N/B部門. 原本屬於德儀N/B部門義大利負責人的蘭奇就這樣成為宏碁義大利N/B部門的負責人.

當時的歐洲正是Dell電腦挾著客制化和低價以直銷模式席捲歐洲的年代, 另一家PC大廠HP則是因為搭配印表
機和一些週邊產品姿態很高. 換言之, 歐洲的電腦商為了日薄西山的利潤很頭痛. 蘭奇知道像宏碁這樣的品
牌如果要出人頭地, 勢必要採取和DELL, HP 都不同的作法. 於是大刀力攏這些通路商, 並給予很高的佣
金. 這樣一來, 在面對客戶選擇時, 通路商自然會大力推薦宏碁的電腦. 於是蘭奇把宏碁這個二線品牌拉到
了義大利銷售第一的PC品牌. 也因為這樣的績效, 蘭奇在2000年被拔擢成為宏碁歐洲區總經理. 有了更大的
舞台, 蘭奇自然也不辱使命, 在執掌歐洲市場的三年內, 讓宏碁從原本在歐洲市場個人電腦銷售排名第8,
筆記型電腦排名第5, 推升到2003年個人電腦排名第4, 筆記型電腦排名第2的好成績. 也讓歐洲地區的銷售
額達到宏碁全球總營收的六成。

2004年9月宏碁董事長施振榮宣佈隔年一月退休, 把董事長兼執行長的位子交給王振堂, 蘭奇則因為戰功彪
柄成為了全球總經理. 接下來的六年多, 宏碁除了不停購併一些二線品牌(美國Gateway, eMachines,
歐洲Packard Bell 和中國的北大方正), 基本上就是蘭奇心法的不斷延續….」大砍公司內部成本、產能
全數外包、製造量大而低廉的N/B、提供通路商高額佣金」. 不意外, 這個模式再次獲得成功, 六年內宏碁
營業額增加了一倍以上, 也從一個區域型品牌, 出量貨一躍超過Dell, 成為僅次於HP的全球第二大電腦品
牌. 相對的, 宏碁股價也跳升到近百元. 當然, 也自然會有人把」台灣之光」這種近似浮濫的名詞冠在宏碁
頭上.

當然, 在這個炫麗的舞台上, 並不是沒有人提出警告, 「宏碁為了追求低價不惜大砍成本, 連研發費用也砍
到只有營業額的0.1~0.2%, 遠低於業界的1.3~2.7%, 不利於宏碁未來發展」、」宏碁給經銷商的佣金太高
了, 搞得宏碁本身淨利率不到3%, 遠不及HP的9.5%, Dell的4.3%不說, 比搞代工的鴻海還低」….當時
宏碁上上下下都為了迎接世界第一寶座的到來忙得不可開交, 這一點雜音是沒有人會聽進去的. 這叫做」犧牲
毛利 反而賺更多, 懂得減法, 選擇放手, 反而贏得更多」, 在台灣某一期的雜誌如此評價宏碁.

花無百日紅, 當宏碁還在努力衝刺量大低價的n/b時, 一方面因為電腦硬體的效能愈來愈高, 使用者更換新
電腦的意願逐步下降. 更重要的是蘋果公司(Apple Inc.)先後推出的iPhone及iPad完全改變了消費者的
偏好. 特別是第一代iPad在開賣80天內賣了300萬台(最終這個版本賣了1500萬台)徹底壓縮了所有n/b的生
存空間. 但此時的蘭奇仍然堅信iPad只是一時熱潮, 最後還是只有n/b才是王道.

最後在2011年的3月31號, 在宏碁連續調降二季的財測後, 董事會宣佈由於和蘭奇對於公司未來發展方向溝
通不良, 准予蘭奇請辭.

爾後, 在新任全球總經理上任後, 對於歐洲地區進行庫存清查時才赫然發現, 過去的宏碁為了追求成長數
字, 不惜塞貨給通路商, 而不少庫存由於過時早已價值不高, 進而造成宏碁歐洲部份地區應收帳款異常. 再
搭配宏碁採用與一般公認會計原則(GAAP)要出售才能認列收益迥然不同, 改為出口即認列收益的會計原則.
造成宏碁過去認列財報數字失真. 原來在過去炫爛的煙火秀後, 留下的竟是一堆垃圾. 最後宏碁被迫在當季
認列1.5億美元的營運損失協助通路商打消庫存, 造成宏碁當季的巨幅虧損, 當然這也包括一連串事件以
來, 宏碁股價從2010年底高點的98元跌到2011年6月份的51元左右.

以上是整個事件約略的介紹, 基本上大家google 一下也大略可以查到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 甚至包括後來
蘭奇跳去聯想的彼此告來告去. Anyway, 這篇想說的並不是什麼管理學或公司治理要義. 我只是想針對我寫
這篇教案時所見提出一些疑義:

一、蘭奇塞貨給通路商, 宏碁董事會都不知情?

有二種可能, 第一種是蘭奇在位十年間(含歐洲總經理)絕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奉行正規作法, 不塞貨給供應
商. 只有在最後一年或1~2季實在頂不過業績壓力才不得已偷偷塞貨. 由於時間太短, 所以董事會無法查
覺. 第二種可能, 蘭奇作這件事很多年了, 這裡又分二種可能, A. 宏碁的高層不知情 B.宏碁的高層知情.

蘭奇作這件事多久, 坦白說我不知道. 宏碁高層知不知情, 我也不知道. 我只知道針對這件事宏碁的說法
是, 因為歐洲通路都被蘭奇掌握在手中, 連財務長都是蘭奇的愛將, 而且長期都待在歐洲, 所以真實的情況
一直要到蘭奇下台後, 新團隊到歐洲實地查核才知道. 簡單地說, 整件事都是蘭奇一手遮天, 宏碁高層被矇
在鼓裡. 這有可能嗎? 蘭奇再如何強勢, 王振堂似乎才是宏碁的執行長(兼董事長), 宏碁公司應該還是有會
計或是稽核吧? 抑或是宏碁正試著告訴大家, 他們就像慈濟功德會般彼此相親相愛, 相互信任, 以致被騙?
還是宏碁這樣的跨國公司, 全心全力發展產品, 以致公司會計部門只有2~3位運用鼎新經銷存系統記帳, 所
以實在沒有能力進行實地查核? 或者是很多人其實早就知情, 只是看著不停上升的出貨數字和股價, 大家選
擇了視而不見? (答案我真的不知道, 不要害我, 我沒有暗示什麼)

二、宏碁簽證會計師每年財報都出具無保留意見, 難道沒有責任?

寫這個教案時, 我心裡一直浮現的三個字或四個字是, 「不可能」和」不可思議」.

第一個不可思議是, 宏碁內控不彰不進行實地查核也就算了, 居然大量塞貨給通路商這件事簽證會計師也沒有
查出來(一般跨國企業, 簽證會計師都會由事務所委請當地合作事務所或會計師去實地查核)

第二個不可思議的是, 宏碁這麼大的公司採用了一個GAAP有爭議的認列收益模式, 結果簽證會計師年年出具
無保留意見?

但是真正不可思議的是第三個, 就是宏碁公司一年可能付上上千萬(或更多)給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查核簽證,
宏碁內部沒有查出來也就算了, 連付這麼多錢的會計師也沒查出來, 最後造成宏碁這麼大的損失, 宏碁居然
沒有向簽證會計師及事務所求償.

說真的, 此時我真的在心中把宏碁電腦和慈濟劃上等號了. 宏碁不求償也罷了, 連宏碁成千上萬的股東, 面
對宏碁下墜的股價和可能有瑕疵的財報, 好像大家也就摸摸鼻子算了. 我不禁想到, 如果同樣的事發生在美
國會怎樣? 首先電視上會不時出現XX律師的廣告, 要求該期間持有該公司股票的股東到律師樓登記, 並由律
師發起集體訴訟(Class Lawsuit), (電影」永不妥協」就是這樣). 接下來律師不僅會告當事公司, 也會
順便告上會計師事務所. 別意外, 當年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Arthur Anderson (台灣部份叫」勤
業」), 就是因為恩榮(Enron)案知道公司作假帳知情不報, 還協助掩蓋最後宣告破產. 相形之下, 台灣人
真是太仁慈了.

三、結語:

最後, 就如果我之前寫證所稅最後的心得一樣. 這樣的一個事件, 你可以google一下, 台灣所有的媒體都
是高高舉起, 輕輕放下. 然後把所有責任和問題都推給已經離職的蘭奇.再一次打消所有呆帳(這個俗稱又
叫」洗澡」或」洗大澡」)配合上股票回購機制來化解整個危機 . 我不禁要為宏碁的公關部門拍手叫好, 再
一次透過對媒體的籠絡, 化解了公司的危機.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 如果面對議題, 我們的媒體選擇的不是
真相或是挖掘真相, 而是利益. 那麼台灣有著平均每個人擁有最多新聞媒體有什麼用?

我花了近四天寫了一個四頁的教案, 卻花了一小時寫了這篇滿腹的牢騷. Anyway, 就像我這系列的每篇文章
的結尾一樣, 這只是台灣股市眾多狗屁倒灶的事情之一罷了.

有興趣可以比對一下我一年前寫的「 一椿奇怪的交易:中華電信避險案」, 同樣是的個不知情的台灣公司被
萬惡的歪國人騙的故事

[引用來源: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作者RUS]
宏碁(2303)去年虧損高達66億元,但仍發放高達16.36億元的董事酬金與員工薪資總額給董事們,較前一年度的4.7億元呈現倍數大躍進,平均每位董事領2.33億元。

董事肥滋滋~股東苦哈哈~加上樓上的PO文看來
這公司真是肥貓培育中心~
這也難怪,就連分割出來的明基友達集團
簡直就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
董事長持股少的離譜,卻利用公司交互持股來鞏固經營權
然後用母公司養一堆子公司,再推上市賣股牟利~
那些高階經理人,各個荷包滿滿
chunyi131 wrote:
宏碁(2303)去年虧損高達66億元,但仍發放高達16.36億元的董事酬金與員工薪資總額給董事們,較前一年度的4.7億元呈現倍數大躍進,平均每位董事領2.33億元。..(恕刪)

公司出來澄清了,其中的12.84億給了蘭奇。而且每位董監實際酬勞約落在6-12萬元之間,差很多!記者大人的求證能力有夠差....
隱地:看不起的人愈多,生活的情趣愈少。活到最後就只好剩下一個孤獨的自我。

sam189 wrote:
公司出來澄清了,其中的12.84億給了蘭奇。而且每位董監實際酬勞約落在6-12萬元之間,差很多!記者大人的求證能力有夠差....


按上述算法
16.36億其中12.84億分給蘭奇
還剩 3.52 億
每位董監實際酬勞約落在6-12萬元之間
當都領12萬好了
3.52億 / 12萬 = 2933.3
哇....這家公司的董監真有這麼多人喔?
隱地:看不起的人愈多,生活的情趣愈少。活到最後就只好剩下一個孤獨的自我。
看他去年EPS不到0.5元,而平板已經快要取代小筆電,而平板的市場應該都是蘋果的吧
桌機換機潮又不如預期,我實在想不出他有什麼東西可以成長了,還有一點董監的持股也很低
連自己都不看好自己的公司了,要投資人怎麼相信他的公司呢?
比他好的公司還很多,不要拿自己的錢跟他睹吧..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