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為什麼印鈔票會造成貨幣貶值??


水云 wrote:
其實小弟也是一直不懂...(恕刪)


其實產油國還算有良心 沒有趁機哄抬石油

如果油資在美國手中 應該被炒爆了


peavy112397 wrote:
其實產油國還算有良心 沒有趁機哄抬石油

如果油資在美國手中 應該被炒爆了


重點不在於誰生產了石油,而是在於誰擁有"定價權"

全世界的商品在美金浮濫發行與這些投資銀行亂搞之下

早就已經被炒爆了,去看看原油與黃金的走勢,都歷經過暴起暴跌又暴起

加上衍生性金融商品,憑空在紙上就可以買進賣出遠大於生產量的原物料

這根本與供需無關了


懶人國 wrote:
我想如果央行自己多印100元應該沒差吧
好吧
說1000元也可以


在這個年代印鈔機跟本不用多印
電腦上多打幾個零就行了
雖然不是很好的例子..不過意思應該容易理解..
假設某一個牌局..有4個人參加..
每個人出現金25萬..共100萬..全部換成籌碼100萬..兌換率=1:1
約定牌局結束..再用籌碼換回等值現金..
不過..牌局結束..籌碼總共變成200萬..
因為找不出原因..大家摸摸鼻子..只好用兌換率=1:2換回現金..
假設原來有個人結局籌碼有25萬=不輸不贏..可是只能換回12.5萬..
等於平白無故損失12.5萬..

上例..
想像為現金=所有通貨總價值..
籌碼=鈔票..
本來所有通貨總價值(就假設為100萬)=鈔票總價值(就假設為100萬)..
結果..鈔票被多印了一倍..也就是變成200萬..
那麼..原來有25萬的人..能夠換回的通貨只剩下12.5萬..

也就是說..
無論哪個政府..假設應該發行鈔票100萬..
但因國庫空虛..不得已之下..偷偷多印100萬..
這樣..你的錢就有一半自動變成政府的..
如果..偷偷多印900萬..
這樣..你的錢就有90%自動變成政府的..


當一個政府花掉的錢比它的稅收還多時

解決方法只有發行債券來增加貨幣供給

所謂舉債也就是多印鈔票

而各國央行雖然知道多印鈔票會帶來通膨

卻也知道通膨會帶來成長

如果政府借錢去蓋高速公路蓋機場

那是為了賺更多錢


可是如果借錢去發失業津貼發退休金

那就會出問題


前者舉債造就過去經濟奇蹟的台灣

後者舉債造成了現在大崩壞的台灣




lego3866 wrote:
賺這麼多,一直換台幣,台幣會升值
但是匯率卻一直在30-32附近游走...
答案是,央行一直在印台幣,不讓台幣升值...(恕刪)


請確定你的說法有根據?

要抑制匯率有很多種方式喔!!
劍神路亞 wrote:
所謂舉債也就是多印鈔票...(恕刪)

政府也是有資產負債表..跟一般的公司是一樣的..
舉債..只代表增加負債..尚不能說是多印鈔票..
只差在..
公司..當負債大於資產..基本上就是破產了..
政府..當負債大於資產..那就偷印鈔票..
因為..台灣發的公債..都是台幣公債..
欠多少台幣..印多少台幣還錢就是..

希臘..就是因為不能自印歐元..只好卡在那裏..
"現在"---全世界各國最愚蠢的就是把某一個國家的貨幣當作國際交易貨幣
,而且該貨幣的對價物竟然是某一國家的"負債"

更扯的是,我們把持有"它國對人民的應收帳款"
當成外匯存底其中之一,並以該數目的多寡,拿來做為國內貨幣供應量的參考值之一

因此當它舉債(印鈔或在電腦前加入一大串數字)時,我們居然不希望它過度貶值
只得高估它的價值,讓它換成台幣到我們國內"購物",任由它造成我們的通膨

而不能改變的理由之一居然是,大家都"撩下去"了



以上為個人觀點,別太認真
ganman wrote:
雖然不是很好的例子....(恕刪)


這個例子有前半斷是有問題的

經濟活動並非零合遊戲,100萬的籌碼上台
過程中也會生產出其它有價值的商品

如果生產力旺盛…台面上產生的商品太多
比方說1000台ipad、市值有2000萬
但通貨籌碼只有100萬元,這些商品要怎麼銷售

通貨過少商品過多、就會發生流動性問題
很容易會引發通縮現象


政府在這個過程中必然要注入更多通貨去促進商品交換
說他是搶劫也可以、但這是必要之惡
不然一年 GDP 十兆的經濟體、通貨只有1000億元
就像一個成年人體內只有小孩子份量的血液

輕者一直貧血、重者一些重要器官可能缺乏血液而壞死
劍神路亞 wrote:
當一個政府花掉的錢比...(恕刪)


在一個成長中的國家、這是很正常的


如果一個政府花錢比他的稅收少、只表示一件事情
政府正在從市場抽回資金、這並不是一件好事
要是市場成長、維持市場的資金卻變少
這個市場賺錢的難度就會變大,是會影響生產力



鈔票對一他的發行者來說根本沒啥價值、多多根本沒辦法益善
如何利用通貨讓生產力成長才是政府該關心的事
讓農地可以生產更大量的糧食、工廠可以生產更大量有競爭力的商品

香港、新加坡在政府有大量盈餘時,不是存起來
而是趕快退回給百姓去重新消費

他們的觀念就比台灣政府正確、表現出來的成績比台灣更好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