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用心於不交易》讀書心得分享

這本書比較適合採長期投資或價值投資的投資者看,
如果是操作波段或是短線追求主流強勢股的人,這書可能幫助比較不大.

以前自己剛初入股市時,也是波段操作,常就跟著報紙媒體或是理財節目(夢57)裡的建議去操作,
或許有些時候真的能賺到錢,因為是波段,常賺到10%就出場了,獲利通常都不大,
但常在大盤修正走勢中將原先的獲利通通吐回去,最後總合還是負數.

後來就慢慢改變做法,採長線投資定存股為主,不再刻意去追求10%獲利停利,
幾年下來,每年平均約5~6%的股利收入,加上股利繼續投入再投資,
其實獲利還蠻不錯的, 自己蠻滿意這種投資方式的成果,也能安心長期持股...

從這本書中的內容,看到自己這幾年所曾走過的路與當時的心境,感受特別深刻,
只不過還沒遇到書中作者提到的"正向黑天鵝"機會就是了~(短期股價漲幅>5年股利總合)

anyway,其實不論長線投資或是短線波段操作,每個人都有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
只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與節奏,並能在投資中賺段錢,都會是好方法!






Arch.Gabriel wrote:
美國的消費市場何時會再步上長期成長?...(恕刪)


這問題 基本上用膝蓋想一下就知道了!!

國內不行 國外行

首先確保國內還能保增長或維持平均水準

再擴展海外市場 使得成長能延續

看看那些大企業的做法就知道了

瘦狐狸 wrote:
這問題 基本上用膝蓋想一下就知道了!!


喔,原來這麼簡單,早知道當時那些探討美國經濟的什麼商週、經濟學人的文章都該丟到垃圾筒才對
短線者想避開空頭的想法,跟是否有經驗、有資訊優勢,根本無關,這只是短線者的必然行為,也是短線者所追求的目標。

短線股價呈現隨機漫步,已經有太多文獻證明這件事了,所以只要你沒有內線,基本上再老練的短線者都沒辦法讓自己在短線交易上更精進,如果你硬要扯這些文獻是學術界象牙塔的東西,只能丟到垃圾桶,那就沒必要繼續談下去了!

但長線來說,確實有些公司的經營績效比較好,能提供較高的報酬,有時候這些公司的優勢是顯而易見的,而這些公司偶爾有低價的時機,就是短線者為了避開空頭而賣出股票所創造出來的。

Arch.Gabriel wrote:
呵呵,我想,如果要討...(恕刪)
Arch.Gabriel wrote :

瘦狐狸 wrote:
這問題 基本上用膝蓋想一下就知道了!!



喔,原來這麼簡單,早知道當時那些探討美國經濟的什麼商週、經濟學人的文章都該丟到垃圾筒才對...(恕刪)

本來就該丟啦
看那些會賺錢?
要探討的是企業本身成長動力及競爭力
美國消費力道減緩
但為什麼有些企業營收還是不斷的攀高?

未來的日子一定是步入衰退或僅持平
但還是有公司能持續成長
如果因為經濟數據說不好
就捨棄投資機會
那等好時 我想也不用投資了

如果一直把問題放在該國環境
而不去暸解公司在幹嘛
想投資賺錢? 很難



瘦狐狸 wrote:
本來就該丟啦
看那些會賺錢?


呵呵,會不會賺錢我不知道,但畢竟我不像你有一個這麼聰明的膝蓋能了解美國的景氣,當時也只能從這裡面去找一點關於美國經濟環境的方向了,就像你前面講的"國內不行 國外行",光是要確認這兩點,我就得找很多資料,不像你的膝蓋想一下就知道以後美國已經不行,而國外某個市場會可行啊。
Arch.Gabriel wrote:
呵呵,會不會賺錢我不...(恕刪)


我不瞭解美國景氣 我也不想瞭解 因為我不是經濟學家
那太超過我的思考範圍了


呵呵 我們在此爭論沒用 因為爭贏了也賺不了錢
您認為您的方法有用能賺錢就好
畢竟不管對錯 能賺到錢就好 是吧!!



企業經營本還就跟單一國家的景氣沒有正相關,有些公司因應景氣的能力很強,有些則很弱;對於長期持有者來說觀察公司的競爭能力比觀察外在的環境來的重要多了,況且外部的刊物資訊很多都是反指標的,不如自己去收集美國公佈的官方資料作統計,我想會比較容易觀察到美國的景氣,話說最近梗都鋪的差不多了,六月應該會有很好的理由可以動用xx了。

最後,滿認同瘦大說的爭贏沒啥,重要的是戶頭淨值有繼續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啦。
瘦狐狸 wrote:
我不瞭解美國景氣 我...(恕刪)


這類方式就是這樣了,看的懂得就看的懂瞜~



Arch.Gabriel wrote:
喔,原來這麼簡單,早知道當時那些探討美國經濟的什麼商週、經濟學人的文章都該丟到垃圾筒才對

這本書作者所翻譯的黑天鵝一書中就有類似的觀點,
很多"專家"所預測以及預估的東西大多是沒有意義的,
甚至他還有這類的看法"諾貝爾經濟學獎"是讓諾貝爾一族蒙羞的獎項阿!
其實道理也是很簡單想想經濟代表的意義就可以了。
漫步股海
現代人很少願意長期投資的,而且長期投資需要的背景能力一般人不太可能訓練出來的
賺價差還是比較快的,但如何建立一個勝率夠高的模式並不容易
是否該進行長期投資也得看每個人的特性,要一位風險愛好者做長期投資,這似乎不太適合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