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證所稅會照成下跌,只是個藉口


saya wrote:
有賺就課交易所得稅, 有賠就抵稅, 這很合理。


一樣賺賠五十萬
第一年你賺五十萬的時候 繳了13%的稅
第二年等你賠50萬的時候 抵的是7%的稅
雖然你的獲利為零
但實際損失為50萬*6%= 3萬元

hello
saya wrote:
這並無重覆課稅問題。
公司營運繳交的是營業稅, 由公司支出。


所得稅法:

第一條 所得稅分為綜合所得稅及營利事業所得稅。

第三條 凡在中華民國境內經營之營利事業,應依本法規定,課徵營利事業所得稅。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G0340003)

沒有重複課稅喔?

gamli wrote:
全世界很多國家都課...(恕刪)



美國的交易成本比台灣低很多。

問題是在,台灣沒提出降證交稅。
www.geneai.com
saya wrote:
這並無重覆課稅問題。
公司營運繳交的是營業稅, 由公司支出。
股民交易股票若要繳交的是證券交易所得稅, 您在股市中交易賺的錢不是由該公司給錢的(股息股利例外), 而是由其他股民身上賺的。
有賺就課交易所得稅, 有賠就抵稅, 這很合理。

根本無所謂重覆課稅問題。
徵這筆交易稅, 對小股民而言, 其實無關痛癢, 真正有影響的是賺錢的大戶。賠錢的散戶反而能得到抵稅的優惠。
政府能在這部份收到錢, 就有機會減緩其他如健保等跟所有人有關的稅捐成長幅度。


如果要彌補稅捐上的差異
我反對從股市調高賦稅
不管是證所稅還是證交稅

但是我贊成從房地產交易利得徵稅

尤其是豪宅才是真正有錢人玩的玩意
應該從這裡課重稅
而不是從股市課重稅
因為房地產是民生必需品
人民會因為房地產狂飆而痛苦
所以應該壓抑的是房地產
而不是股市

應該說 所有炒作民生必需品的資本利得 應該課重稅
而股票不是民生必需品
hello
macacafly wrote:
如果要彌補稅捐上的差...(恕刪)


現在有所謂的豪宅稅不是嗎?
而且證所稅不是說傾向只對法人課稅, 對散戶等自然人不課稅?
其實都有討論空間。
但賺錢繳稅, 賠錢抵稅, 我是支持的。
另股票不是民生必需品, 所以民眾可以選擇不玩。這更能符合公平原則。

tatricia wrote:
所得稅法:
第一條...(恕刪)


至於所繳交的證所稅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能否退稅或補稅, 我是不清楚。但若以稅務而言, 這是個人所得, 應該存在申報綜所稅時有退稅或補稅的機制才是?????????
因為這不是證交稅, 證交稅其實就是手續費, 是不存在所得的, 無法補稅或退稅。

saya wrote:
您在股市中交易賺的錢不是由該公司給錢的(股息股利例外), 而是由其他股民身上賺的。


我在股市中交易賺的錢,是我花錢而且(冒著股價下跌的風險)向公司買的股份,公司營運好(繳的稅也多),所以股價漲。

因此我買股份所賺的錢,已經在公司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繳過一次了。


其他股民要買這家公司的股份,自然也要花錢,冒風險,跟我賺到的股價價差該不該重覆課稅,沒有相關。

nVidia_X wrote:
我倒覺得是講反了耶 ...(恕刪)


你知道政府一年從證交稅可以拿多少稅收嗎? 這稅對政府來說太好賺了加上這證交稅已有證所稅意涵.

你說對於產業投資跟基礎研究給予輕稅甚至補貼,那是跟政府的政策有關.
與跟有沒有課資本利得一點關係都沒有. 今天有課政府可以做,沒課也可以做.
政府沒做好才是問題所在. 假如大家真的關心台灣產業發展跟就業率, 更應該監督政府在這方面的施政.
還有真是想為台灣好,要課資本利得就應該課房地產交易利得,因為那才是真正會影響民生的.
以台灣現在結構
只要預算一編下去
各單位就一定會把他花完
不然隔年預算就要被砍
所以不管課再多稅
公務員都會把他花完

公務員人數63萬人
請問養這麼多公務員
有效率嗎?
再考慮增稅前
是不是應該要先裁一些沒用的公務員
想法上而言
證交稅是假公平,一買賣就抽稅,國家最好賺.管你賺或賠.
證所稅有賺才抽,只要做好配套,的確是較為合理.
但如果又要證交稅又要證所稅,這是一頭牛剝兩次皮.

實際上而言
真正有錢人才玩得起房地產,
稅收在那裡想辦法才會真正抽到有錢人的稅,
在股市抽證所稅如果不配套好,
就跟流刺網一樣小魚小蝦也要抓,就引起民怨.

股市是全民運動,兩千三百萬人民扣掉老的小的跟沒錢的,
幾乎人人是股民,所以還在這邊想辦法多弄稅收的確讓人很無言.

那為何政府在這邊想辦法呢?
選舉人家有出錢嘛~~
人家是老虎,一般百姓是蒼蠅,
當然打蒼蠅方便些,更何況蒼蠅很健忘~~

saya wrote:
現在有所謂的豪宅稅不是嗎?


現在的豪宅稅不是資本利得稅
而是針對現有豪宅另外課的稅
當然它還是有壓抑房價的效果 但是目前才剛要開始徵
效果大不大還看不出來 看來似乎不會很大
但能增加政府稅收是一定的


saya wrote:
而且證所稅不是說傾向只對法人課稅, 對散戶等自然人不課稅?
其實都有討論空間。
但賺錢繳稅, 賠錢抵稅, 我是支持的。
另股票不是民生必需品, 所以民眾可以選擇不玩。這更能符合公平原則。


如果只對法人課稅 而不增加散戶的負擔
那我的反對就不會那麼大
但是很多有錢人也是自然人 這部分自然也會跟著沒有課到稅
另外賺錢繳稅 賠錢抵稅的前提是
一樣的賺賠金額 繳稅跟抵稅的稅率應該要一樣 否則整體的交易成本大大增加
最後是所有人都逐漸退出股市
這樣不但政府想增稅 而增不到稅 反而受害的是需要資金的企業

股市是有多餘錢投資的一般老百姓 逐漸致富的管道
但增加交易成本 無疑是把這管道給限縮了

最後是
我感覺台灣是似乎越來越希望實行共產主義了
因為重點多放在公平正義
而不是如何提升競爭力與所得上
兩者當然應該並行
但我以為重心放在競爭力的提升應該是70% 公平正義上應該是30%
但現在似乎正好相反
放在公平正義上的副作用就是 富人跟窮人彼此的對抗 大家把精力耗在內鬥上
而忽視了台灣真正的問題 其實是競爭力的提升
如產品技術力 品牌 資金等等
台灣有多少企業的市場技術 正逐漸被南韓 大陸追上 甚至遠遠甩在後面
當這些無法跟上國際其他國家的腳步時 再怎麼講求公平正義 只是在越來越小的池子裡
進行更激烈血腥的鬥爭而已
大家只是在內鬥而已 這叫內鬥內行 外鬥外行

hello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