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有錯誤的解讀
這十幾年來 , 央行會有大量盈餘的主因是台灣的利率跟美國的利率利差造成的
因為台灣央行主要的收入主要是來自美國國庫券的利息收入
批評央行的人不外乎兩種觀點
1 . 利率過低
2 . 台幣升值太少
但中央銀行的主要任務是穩定金融環境跟控制物價穩定
其次才是促進經濟發展
如果中央銀行在該升息時卻不升息跟刻意壓低匯率
那麼必然導致一種結果
那就是失控的通貨膨脹
(就像現在的中國大陸一樣 , 該升息不升息 , 改升存準率 , 該讓人民幣大幅升值卻升值過慢)
但從 1998 年以來
台灣從來沒有哪一年出現過失控的通貨膨脹率
(2008 年上半年時稍微偏高 , 是國際原物料因素)
台灣這十幾年來利率跟台幣升值幅度不大的原因
主要是台灣人自有的資金不願在台灣進行實業投資
不是到大陸去投資工廠
不然就是投入去炒作房地產
再不然就是外逃到國外去追逐更高的利益
雖然這十二年來
有大量的外資匯入
但這些外資主要都是停留投資在股市
而非直接且大量的投資台灣本地的產業
然而這些投入股市的資金
最終並沒有被導引去進行台灣本地大量的投資實際的產業
不是又被拿去大陸投資工廠
就又是被拿去投入房地產
台灣的工資十幾年來跟物價一樣都漲不太動
就是台灣實業投資低落的明證
這種情況下
請問央行是要把利息升到多高 ?
國內實業投資不振 , 利息都升不高了 , 再把匯率大幅拉高到口產業都失去競爭力的程度
最後只是會導致通縮的下場
每次看到這種腦殘文章都會覺得可笑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