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台灣廠商為什麼都要玩死自己

因為沒在供應練裡面的廠商們

會幻想著如果打進去可以創造多少營業額,賺多少錢

等到打進去後,也增資了,擴廠了,產能增加上來後

才發現一切不如想像中美好


但是頭已經洗下去了,能做一半就停嘛?

只好硬者頭皮繼續洗


這就只能比看誰本錢粗

撐到最後的就是贏家

若先倒個幾家後,大家就會坐下來談,不要如此拼價廝殺,有錢大家賺

然後過一陣子,就會冒出一家新廠商,不怕死的小鬼,存在著當初如同其他廠商的幻想

跳進來這圈子,搶訂單,拼價格

然後大家又開始價格戰,直到又一家葛屁跳票,大家又坐下來繼續和談


這種循環是無止境的

因為台廠們完全沒有談判籌碼

採購優勢握在那些大品牌手上阿,只有被玩死的份

除非擁有關鍵專利,才能跳脫這泥沼

erwincdw wrote:
問個外行的問題明明非...(恕刪)


因為只想做代工.大家搶著做代工只好削價競爭.削來削去都削到自己人.最後當然是砍掉員工薪水才有毛利.
反正老闆喊沒錢.別墅一棟一棟買小三一個一個包...員工一個一個苦..
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一定要24小時生產?
如果大家都不要這麼拼了命的製造,供貨量變少,價格是不是會比較好?利潤會不會比較好?
輪夜班,違反身體自然法則,精神也比較差,失誤也比較多,還要夜班加給,成本會比較低?
純粹是為了拼贏別人,都要做老大,結果搞得大家都沒賺頭,白忙一場。
明明供過於求,也沒取消夜班,繼續24小時生產? 繼續低價搶單,繼續賠錢,這是什麼邏輯,真的不懂!
法拉利的工廠,應該沒有24小時製造吧?!
台灣的汽車廠,淡季時,好像也沒夜間生產,現在有恢復了嗎?

erwincdw wrote:
問個外行的問題

明明非常多資訊產品,90%、95%.....都是台灣製造,照理說掌握全球供應源,對價格應很有主宰力。

為何我們總是宰不了人,反而都是被宰?

這些產品一有賺頭就盲目擴廠,非要搞到產能過剩,大幅殺價,最後就是虧損連連死滿地。

...(恕刪)


因為你是從自己看的現象來解釋已經發生的事實

我從我看到的現象是很多資訊產品都是先有了我們再去搶代工,甚至有了第一第二供應商還是會有後進者再

搶認證,絲毫馬虎不得,只得cost down一條路可行

掌握全球供應源的是歐美韓大廠,沒有他們推出的消費性產品,根本不會有代工商的出線

希望honda店或華碩等自有品牌可以跟它們分庭抗禮
Iphone 所有零件 拆開了~ 沒有一個 是 Apple 自幾做 自個研發

連他的 A4 也是併購來的~~~~~~

他只開規格 市場上 現有可以合隔他的功能的IC就出線~~~

剩下來就是 "組裝廠" 該做的事脌~~~~~

別把台灣 高科技 想的那麼多~~~ 這種 組裝廠 沒有什麼高科技可言

連一些 主機板 都也是 靠原廠 給的文件 or 公板 小改一下 就可以出貨了

研發~~~~~~~~ 想太多
muriel0327 wrote:
我比較好奇的是,為什麼一定要24小時生產?


製造廠並不能決定出貨量,他們是依訂單及交貨日期供貨
通常接到訂單後如果能越早出貨,不僅競爭力提高,客戶信賴也會較好,
但是客戶通常都會去壓縮製造日期,以求快速供應給消費者,除非有市場策略外
且機器如果能24小時運轉對代工廠商來說絕對百利而無一害,閒置越久則越不好
Apple賺錢是賣他們的頭腦智慧,鴻海賺錢是賣他們的勞力,利潤多寡可想而知...
電子產品週期壽命非常短暫,如果趁著市場反應還不錯的時候,當然會要求供應製造商
短期內交貨以牟起暴利...隨著時間過越來越久,售價降低,利潤也會跟著下降

laurance0622 wrote:
製造廠並不能決定出貨...(恕刪)


一切都來自於人類的貪婪~
也就是這種心態,讓製造業落入惡性循環,大家都想搶市佔,都想搶短期利益,結果是大家都賺不到錢。
以前農業社會,土地都會固定休耕,因為過度使用,收成反而不好。
工業化後,24小時大量生產,變成常態,資源再高度壓縮的時間內被消耗及使用,也是間接造成環境汙染加速。

erwincdw wrote:
問個外行的問題明明非...(恕刪)


因為這些大老闆賺錢並不是靠公司產業
而是靠炒股

看某集團就知道
公司一直成立
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吵股
出貨賺一筆
在弄加新的公司新話題
再來一次

賺飽飽
啥永續經營
啥建立核心競爭力
啥核心專利

那是抓股東跟散戶進來接貨用的
這麼多人買股票

大家不賣,繼續買

股票漲價

不是大家都賺錢嗎?

為甚麼有人要賣出?


是不是相同的想法?
有主宰力的,通常不是代工廠,而是品牌~老闆至少是半個金融業,那種人都很精明~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