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外資報告」,會相信你的才是豬!

外資花旗喊買5009的榮剛,目標價47元......

有點像是出貨通知單.
小弟我應該學聰明一點了,還好昨天沒跟榮剛。

晚上看一下主力進出再說。

PS:花旗的報告以後要對作。
不要汙辱豬,豬其實很聰明,看得出誰要把牠宰了~
看01長知識
感謝不大的分享~
不想再說 wrote:
你的例子寫的很清楚,...(恕刪)
shng wrote:
謝謝樓上兩位的解說
這樣我大致可以接受

不過最近財報季節常看到的一些
外資buy side跟自家研究報告對作的情況
還是沒法合理解釋:

1. 很多報告都是財報發佈後第一時間見諸媒體同一時間就發生對作
(並不是前面說的媒體發佈的都遲了好幾天)
2. 這些跟研究報告對作的通常都是純粹凈買超0賣出或凈賣超0買入
而且還連續數日

若是說不同的客戶下單,那應該有買有賣
怎麼可能會是大量的純賣超或純買超,而且還會連續數日
甚至排上外資買賣超前三名
該家外資又還是當日該股外資成交(而且還是純買超、純賣超)第一名
用前面的說法解釋,邏輯完全不通

看了“由Buy Side與Sell Side建立閱讀外資研究報告的正確態度”一文
裏面說的一段才可以合理解釋這種現象:

“不可諱言的是….市佔率較低的投資銀行或知名度較低的分析師,為了爭取功成名就的機會,偶而會有膨脹評論的研究報告出現,例如目標價在1700元的宏達電,還有上例目標價在25元的友達,身為客戶的投資機構在看到這類研究報告時,極可能採取反向操作,因此我們會看到某外資喊賣,但實際上該外資卻呈現淨買超的情況,畢竟出報告的是投資銀行的分析師,決定買賣的是投資銀行的客戶,根本是二個不同的個體,可是不清楚狀況的投資人,往往會解讀成外資蓄意出報告要壓低進貨。”

看到同家外資跟第一時間公佈的研究報告對作,應該就是這種情況。
可是今天花旗又是買超欣興的第一名
買了1120張
15天內已經三次當第一名買超
共買了8000多張
照樓上大大的講法
這種情形有可能是大戶自己拼命買的嗎
然後花旗喊賣卻一張都沒賣
大大講的side套用在本案合理嗎?
coolpeter wrote:
可是今天花旗又是買超...(恕刪)

這就不得而知了
欣興這個花旗buy side是在4/21消息見報當天才大買的
之後股價波動坦白說並不大
是不是那個報告想要把股價打下來讓buy side能便宜進貨就不知道了
資料看起來是buy side當天就是和sell side的報告對作


coolpeter wrote:
可是今天花旗又是買超...(恕刪)


那個"花旗環球"是sell side券商吧
應該是客戶透過"花旗環球"下單買進
不是"花旗環球"自己的buy side買進

回去看了一下相關新聞
報導說:
「花旗環球證券昨天出具欣興 (3037) 研究報告指出...低於市場預測的12.38億元,重申欣興評等為賣出,目標價由52元降至38元。」
也就是說該分析師先前已經看空
這次只是調降目標價並重申賣出評等
如果客戶先前相信他看空的報告
在較高的價位將持股賣出
現在股價跌到這裡
分析師認為還有下跌空間
但也會有客戶認為已經跌夠了(利空出盡?)
開始回補重新建立這檔股票在自己資產組合中的部位
畢竟4/19的收盤價是43.3
花旗的新目標價38
只剩下不到13%的下檔空間
而且注意媒體在報導這篇報告之後
陸續也報導了其他外資sell side研究報告中建議的資產組合中都包含這一檔
大摩、小摩、瑞信
表示外資對這檔股票的態度也逐漸開始翻多

以下只是假設:
如果客戶先前因為該分析師看空而賣出持股
股價跌了一大段之後
客戶是賺錢的(至少少賠)
證明該分析師其實是對的(也許只是沒有抓到短線反轉)
所以客戶回補時在這家券商下單讓券商賺手續費不就合情合理了嗎

還是建議看外資報告要鎖定對象長期追蹤
才能決定該相信還是該吐槽 要正向操作還是反向操作
只看媒體上的單一報導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定

祝各位投資順心
dctpe wrote:
那個"花旗環球"是sell side券商吧
應該是客戶透過"花旗環球"下單買進
不是"花旗環球"自己的buy side買進
...(恕刪)

花旗環球的buy side=花旗環球的sell side的客戶,不是嗎
當然要區分細一些說
花旗環球的buy side=花旗環球自營部門的buy side
所以應該說:4/21的大買超是“花旗環球的sell side的客戶”
(可能包括“花旗環球的buy side”)買的

說實在,side來side去蠻無聊的
證交所和一些券商的資訊揭露爲什麽不正名
說“透過外資券商xxx下單的外資”
而不是簡單的僅用外資券商名稱混肴視聽呢

查了一下資料,花旗並未一路從高點往下賣,也是有買超狀況。(不過賣超是比較多)


在出報告的時刻大幅買超反而讓人感到困惑,
一般透過外資卷商買賣的散戶應該不會敢買那麼多吧(個人推測:4/21的買超是花旗自己買的居多),

另外,再說重申賣出評等的理由是:
由於來自供應鏈的不確定性因素及PC需求走軟,預期欣興第二季營收僅將季增6%,明顯低於市場預測欣興第二季營收可望季增14%。

這表示花旗對Q2明顯不看好,但是現在卻一直偷偷進貨。
從4/21-5/6期間有6天居然是淨買超(一張未賣),4/20迄今總計買超9733張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