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請教關於理財專員的專業度

大大是去花旗嗎 個人認為那家銀行是史上最爛

買外幣匯率買比別家銀行高賣又比人家低

理專兩光又不專業

拿錢給理專

乾脆捐給慈善機構
在此特別感謝各位大大的回覆
讓我對理專有了另一層的認識

關於理財,果然自己還是得有些判斷能力才行啊!

另外,長輩有跟我提說他有想要換一家銀行操作,看我有沒有什麼好建議?
有人告訴我這種事情不要給人家太多建議免得惹麻煩
但說實在的以我的經驗與能力我也無從建議起
因為我自己的能力還沒有辦法去接觸到財富管理銀行
(我照照鏡子自問要存錢存到何時才能去財富管理銀行喝咖啡啊?)

回到正題,我想問的的意思是,
如果長輩依然總是只把錢丟著給理專處理,那換銀行操作有意義嗎?
抑或是不需換銀行只要換理專就好?

對於完全對理財沒概念的人,真的是不知從何建議起。

看看我同事有的有能力有自己的理專的
那些理專都超認真
幾乎每兩三天就會MAIL資料給他做參考
兩相比較怎麼覺得差很多啊?

不知有沒有大大建議哪一間銀行的專業度與服務是可以提供參考的?
或是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作為一個評估的方式?

不好意思問題依然很多
感謝大家的回覆
謝謝!
潛水許久,瀏覽到此篇文章,第一次回應
相信許多人也都做過理專,坦白說真的..與其說是二八法則不如說是百分之一吧
真真有料的可能一百個才一個
以前有段時間也如發文者般憤慨
理專只是一個業務員,不要想太多
可以活在市場上的就是要當單純的業務員
但是換個角度想,許多理專也只是混口飯吃
也是為了養家養小孩不得不工作,所以也不用太苛責

milkteacat945 wrote:
在此特別感謝各位大大...(恕刪)


說真的~~如果不是自己的直系血親就算了~~~

因為一旦你推薦他們買得東西有賺錢是應該~~賠錢你就該死~~

吃力不討好阿......

推薦他換間銀行換個理專就好了~~~



理專只是一個賣金融商品的 sales ,不用想太多


會幫你賺錢的,就是好理專

如果理專跟你不合,換一個吧
我個人一直有定期定額投資基金的習慣.從87年開起.没有間斷
自己買的是保誠高科技.87年開始買.94年贖回不停扣.獲利超過80%.現在還在投資中
後來去了玉山銀行(約莫是90年時).介紹我買連動債.我一聽這麼好.10多%還保證哩.
我隨口問了問.(其實那時我不懂連動債是啥)請問是玉山銀行保證嗎?他們說不是
裝肖維.我没興趣問下去.後來雷曼出事.我才想起原來當初銀行是推這個.好險.
我自己只是想說天底下那有這檔好事.....
可是.後來....所謂理專介紹了兩檔基金.一是大華美金計價,一是富蘭克林坦伯頓成長.我每月各扣一萬.扣了三年多
後來.比較不虧那麼多時贖回.富蘭克林虧15.96%大華虧了9.67%
在這幾年當中.理專一直打來推薦基金.我再也不想理他.基金我自己買.國內的隨時可掌握.又不用收我手續費
從現在開始.我去銀行只有存提款跟繳稅而以.理專那就不必了.
還有.理專老是忘記我是做什麼的.(我是事務所的)總在我報稅忙的不可開交時.打電話說要來問候.真是無言

基本上國內理財專員走到哪間銀行都是一樣, 很單純的業績導向
多賣點金融商品, 銀行多收錢, 相對的理專就會多收佣金; 這樣也沒有錯
如果能overperform為客戶帶來高於大盤報酬, 才是值得往來的理專

倒是可以介紹長輩看 理財專員不告訴你的40件事 這本書, 裡頭有理專常見銷售話術與實際真相內容
請長輩建立自己的鑑別能力才好, 不然換一間銀行只是被別的理專矇蔽而已.
其實了解銀行訂給理專的業績目標就不難理解為何總是一直在轉換投資商品
目的只有一個"手續費用"只要是以手續費為主要收入就會有不停換商品的問題
而採顧問式及資產淨增加的方式給付費用就不會有這個問題
不停的轉換商品所負擔的直接成本及間接成本都可能比獲利來的高
結果不理財還好,一理財越理越少
理專應該是要幫客戶找一個適合的理財方式

但現實中, 很多卻是賣產品為重


天使晚安 wrote:
但現實中, 很多卻是賣產品為重


賣東西就算了
而且還是只推連理專自己都不知道的東西才糟糕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