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去年發債幾千億,結果大家預期通膨導致黃金持續上漲,
但是就這個月的新聞,預期美國今年不但沒通膨壓力,甚至有通縮的危險性,
那麼,這些美金去了哪裡?
這書裡面提到了我覺得很有說服力的答案,次級金融衍生性商品,
以我個人來說,我用了約200萬台幣在大陸玩一個黃金的衍生性槓桿產品,
這市場在大陸也是這幾年才興起,而這市場為何會興起?
因為大陸資金太多囉,相反來説,一個新的市場產出,相對就吸收了龐大的資金量在裡面.
但是,這個黃金衍生商品市場裡面,沒有人真正買到黃金,也沒人真正賣出,
期貨至少還會有交割問題,這個產品只要你保證金夠,就沒強制平倉問題.
也就是說,流入這市場的資金,對實體經濟幾乎毫無幫助.
而我想,類似這樣的市場在世界上肯定很多.
當新的美金出來以後,到底是誰在支撐?
你,我這些普通的散戶,pimco的債務基金經理人,中國,台灣,日本的央行,
全世界的每份子都在支撐,我們被教導成債券是低風險的好投資品,美國債更是3A級產品.
既然每人都在搶買美金,美金需求如此龐大,怎有可能通膨呢?
資金過多,就產生新的次級市場,新的市場就產生新的泡沫,
市場上充滿大大小小的泡沫,一個爆了,資金就湧向下一個,
中國炒作完了,就去越南,印尼炒完了,反正也還能有下一個小股本易於操作的市場(國家)
但是,最終會有一個大泡沫起到多米諾效應的第一張牌,兩年前是兩房,
然後被美國用更大的債養起來了,下一次是那呢?還能再來幾次呢?
大家都知道以債養債最終結局就是破產,但是對美國以債養債卻視而不見,
我前面提到的時空背景不同就在這,20年前可沒多少次級市場,
當美國發現他發再多的債,反正市場也容納得下,當市場發現,再多的錢反正也有地方(新的次級市場)花,
兩者就變成變相的利益結合了,某種程度來說這是良性循環,
只要有新的市場容納新的資金,大家都能賺的盆滿缽滿,美國也樂得有人幫他支持債.
結果就是美國發債的速度幾乎是等比級數在增加,而我強調的是,國家以債養債到底最終結果會如何?
我的生活經驗讓我的理性告訴我,我感性上應該是中了本書作者的毒,
但是我的理智卻沒法在邏輯上推對出我哪裡有問題,
所以才得上版來請教大大們.......

樂觀上來説,我很希望有人上來指責我那邊錯了,在這命題上我甚至很高興被人罵是白目新手,
悲觀上的話,我也希望至少有人來個安慰,那我可以繼續跟大眾當一個埋頭的鴕鳥.......
aruruu wrote:
我覺得現在的時空背景是很難跟2戰或者石油危機那時候相比了.
美國去年發債幾千億,結果大家預期通膨導致黃金持續上漲,
但是就這個月的新聞,預期美國今年不但沒通膨壓力,甚至有通縮的危險性,
那麼,這些美金去了哪裡?(恕刪)
個人不專業看法,
美國去年發生金融危機, 房子價值變低了, 整體美元資產莫明其妙少了一堆, 美國拿錢出來救市, 只是把凹下去的錢洞填補回來. 錢沒變多. 當然沒通膨. 除非經濟好轉, 原本縮水的資產漲到把填平的錢洞搞到"澎龜", 那才有通膨的機會.
aruruu wrote:
資金過多,就產生新的次級市場,新的市場就產生新的泡沫,
市場上充滿大大小小的泡沫,一個爆了,資金就湧向下一個,
中國炒作完了,就去越南,印尼炒完了,反正也還能有下一個小股本易於操作的市場(國家)
但是,最終會有一個大泡沫起到多米諾效應的第一張牌,兩年前是兩房,
然後被美國用更大的債養起來了,下一次是那呢?還能再來幾次呢?(恕刪)
兩房是在美國, 也不是發生在你所謂的次級(國家?)市場, 影響才會這麼大. 相反的, 這些國家出問題, 不一定會影響美國, 這時美債反而可能更搶手.
aruruu wrote:
結果就是美國發債的速度幾乎是等比級數在增加,而我強調的是,國家以債養債到底最終結果會如何?
(恕刪)
美債以等比級數增加? 好像沒有吧? 據說美債目前10兆左右, 約當gdp 70%. 我年收入1百萬, 負債70萬算很嚴重嗎? ,假如是人中龍鳳的話, 好像沒那麼嚴重吧.以上比喻也許不是很恰當, 不過我不是專業的. 我也只能想到這樣了.
sestolk wrote:
兩房是在美國, 也不是發生在你所謂的次級(國家?)市場, 影響才會這麼大. 相反的, 這些國家出問題, 不一定會影響美國, 這時美債反而可能更搶手.
這裡的次級市場是一個概念而已,我或者不該説到國家直接用某些商品市場就好.
我想指出的是因為有新興市場需求,所以需要美金流通,當市場越火爆,美金需求更高.
而因為不斷的有新的商品或者市場,(請見我上面所説個人的黃金衍生商品案例)
所以造成了美金需求不斷跟通膨沒發生的假象.
但是某個市場要是規模夠大能大到產生多米諾效應,譬如次級房貸(衍生性商品),或者希臘(比主要經濟國次級的小經濟體)
sestolk wrote:美債以等比級數增加? 好像沒有吧? 據說美債目前10兆左右, 約當gdp 70%. 我年收入1百萬, 負債70萬算很嚴重嗎? ,假如是人中龍鳳的話, 好像沒那麼嚴重吧.以上比喻也許不是很恰當, 不過我不是專業的. 我也只能想到這樣了.(恕刪)
等比級數應該是我失言了,請把他當誇示法看待....
書上提供的訊息,如同上面有大大所説,本書更像野史所以不可盡信,
於是我GOOGLE了一下美國國債鐘新聞,連結如下,
http://baike.baidu.com/view/1914597.html?fromTaglist
人在大陸只能找到這種簡體的,所以我大概打一下內容,
1989年美國國債2.7兆,2000年千禧年關係暫時停用,數字5兆多,
2002年繼續啟用,數字6兆多,2008年10月國債鐘突破13位,經改良後能顯示14位,此時10兆多,
2010年的現在應該是12兆多.
1990-2000成長一倍,2000-2008成長又一倍,2008到現在兩年成長20%,這個速度下去2016年以前或許有機會看到20兆.
畫成曲線圖的話,大概可以看到類似買到連續漲停的K線那種作夢都會笑的走勢

附帶一提,樓上有大大説到軍事力量強迫小國遵從遊戲規則
2000年以來正是美國長期大打中東戰爭導致負債增加,這就又牽扯到另外一個觀念,"長期戰爭"
要是美國不打戰的話,失業率跟需求可能會更糟糕,
不過自從我在報紙上看到這概念以來,這東西也是被當成一個陰謀論在看待.
superscreen wrote:
(恕刪)至於其他的國家
自身的問題
如日本有甚麼資格去怪美國
美國有叫日本的銀行體系亂放款嗎?
美國有幫助日本炒高房地產嗎?
美國有叫日本政府勾結財團造成資產泡沫嗎?
這些國家自己堆了一堆的材火
就算沒有人點火
引燃是遲早的事而已
泰國和這次的希臘
不也是自己內部的問題引燃的嗎?
日本是亞洲經濟體系下 被上下其手兼抄底的標準樣版 !
先被高速成長與通膨迷湯給灌的心花怒放
無盡的貪婪導致財務槓桿倍數遽增
市場永遠有無盡的資本與死不完的最後一棒小白鼠
待股市高點資金被抽走之後榮景不再 注意力短暫轉至地產
待泡沫破了以後 , 才是真正的收成時刻 而非泡沫前身
股市與各種關鍵技術 土地資產 政治主導控制權
重工 銀行 電子 各財團財閥的股權
一口氣被這些牛鬼蛇神用底價撈走了
而後再逼迫你匯率自由浮動全開放 大開方便之門
沒錯 小日本很聰明 又勤奮
人家也就是看上這點
就是要你小日本以後世世代代為奴 為他們做牛做馬
重點是 , 雖然很多國家與人民的行為是就咎由自取
但是站在高位操縱者的立場 ,
他就是懂你人性 懂你市場 知道市場會一步步有何反動 進而造成各種連鎖效應
所以都只是在關鍵的一些機制點出手 (EX:匯率 利率 股市波動 期貨 衍金 指標地產 法規政策 遊戲規則制定)
所以不能只怪罪這些國家本身 , 而是別人早早就布好局 等你自己跳下去 !
只能說 , 無論哪各國家 人民與普羅大眾永遠就是無法團結也無法集中力量與智慧
每個人都自利且追求當下最佳效益與利益 , 這就是普遍的人性 , 也是慣性
而這行為慣性也注定者可被高位操縱者引導安排與宰殺 !
無論群眾智慧如何提昇 , 這種世界經濟的運轉與結構上是不可能改變
唯一變的只是高位操縱者的方式與方法不同!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