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台灣內部,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專利的總件數,2005年達7萬9437件,比起十年前、1996年時4萬7055件,成長近七成。(表一)
尤其最近四年,成長幅度最快,平均年增率近10%。
在美國這個世界上專利戰爭的主戰場,台灣得到的專利數在1996年僅排名第七,2000年後已躍居全球第四,僅次美國本土、日本和德國。在2004年,台灣人在美獲准專利件數達7376件,較2003年提升近四成,如果除以人口,台灣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專利大國。(表二)
-----------------------------
如果你是受教改影響的世代,證明教改是失敗的,寫出來的報告自己打自己,通常我都叫他們重寫再交。如果再whining, 認為我是“慣老闆” (這詞也是最近才學到的,是教改教的嗎?)--般就被我fire了。 這些申請高科技專利的人,多數出自於學界,和產業界。學界由教授主導,產業界是碩博士研發工程師。遠見寫的這些人,是五六年級生,完全是教改之前完成教育的。
(2006年三月的遠見雜誌所寫:專利多 常得獎 台灣已是世界專利大國)
前面有好多樓都說科技產業是國家現存僅有的競爭優勢,這優勢是五六七年級生打下的天下,這些人還活著,還在學界,產業界,還在幫教改世代撐著,懂嗎?
你的心得二,就是教改世代的問題,受政客影響之深且廣,有些人以此為志,其他也都是跟屁蟲,有領袖天份不去當企業的領袖,寧願去當政客,看你拿選舉研究中心的資料,(看到顏色了嗎,樓主)就知道,台灣很難救了。
台灣股市的成交量--年不如--年,你是裝作不知道,還是你根本不知道?外資在哪?教改世代,學生--窮二白,哪裡有錢買股票?所以教改是成功的?在你眼裡不就還是顏色而已嗎?你分辨出什麼,你的結論告訴大家,教改的唯一不二的成果就是分化族群,台灣人自我認同,大學生我爽。不是嗎?疊上你的圖,台灣兩千年的時候股市日成交量還有2000億,到2016年只剩三分之--,在700億上下,夠清楚吧?台灣大學生起薪不升反降,算上通貨膨脹因素,這15年--前--後的大學生相比,教改世代的大學生輸的徹徹底底。台灣人認同,也能當國民幸福的指標?哇,很好用啊,就選舉的時候最好用。難怪綠色選上 (樓主別怪我)。接下來呢?
妳的南向政策,充滿選舉語言。“新台灣之子”?我們被騙的還不夠?不提了。
cfceo wrote:
以下部分內容引用http...(恕刪)
cfceo wrote:
以下部分內容引用http...(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