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台灣為什麼變弱了,二十年來台灣到底“少做”了什麼?

---------------------
在台灣內部,向經濟部智慧財產局申請專利的總件數,2005年達7萬9437件,比起十年前、1996年時4萬7055件,成長近七成。(表一)

尤其最近四年,成長幅度最快,平均年增率近10%。

在美國這個世界上專利戰爭的主戰場,台灣得到的專利數在1996年僅排名第七,2000年後已躍居全球第四,僅次美國本土、日本和德國。在2004年,台灣人在美獲准專利件數達7376件,較2003年提升近四成,如果除以人口,台灣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專利大國。(表二)
-----------------------------

如果你是受教改影響的世代,證明教改是失敗的,寫出來的報告自己打自己,通常我都叫他們重寫再交。如果再whining, 認為我是“慣老闆” (這詞也是最近才學到的,是教改教的嗎?)--般就被我fire了。 這些申請高科技專利的人,多數出自於學界,和產業界。學界由教授主導,產業界是碩博士研發工程師。遠見寫的這些人,是五六年級生,完全是教改之前完成教育的。
(2006年三月的遠見雜誌所寫:專利多 常得獎 台灣已是世界專利大國)

前面有好多樓都說科技產業是國家現存僅有的競爭優勢,這優勢是五六七年級生打下的天下,這些人還活著,還在學界,產業界,還在幫教改世代撐著,懂嗎?

你的心得二,就是教改世代的問題,受政客影響之深且廣,有些人以此為志,其他也都是跟屁蟲,有領袖天份不去當企業的領袖,寧願去當政客,看你拿選舉研究中心的資料,(看到顏色了嗎,樓主)就知道,台灣很難救了。

台灣股市的成交量--年不如--年,你是裝作不知道,還是你根本不知道?外資在哪?教改世代,學生--窮二白,哪裡有錢買股票?所以教改是成功的?在你眼裡不就還是顏色而已嗎?你分辨出什麼,你的結論告訴大家,教改的唯一不二的成果就是分化族群,台灣人自我認同,大學生我爽。不是嗎?疊上你的圖,台灣兩千年的時候股市日成交量還有2000億,到2016年只剩三分之--,在700億上下,夠清楚吧?台灣大學生起薪不升反降,算上通貨膨脹因素,這15年--前--後的大學生相比,教改世代的大學生輸的徹徹底底。台灣人認同,也能當國民幸福的指標?哇,很好用啊,就選舉的時候最好用。難怪綠色選上 (樓主別怪我)。接下來呢?

妳的南向政策,充滿選舉語言。“新台灣之子”?我們被騙的還不夠?不提了。




cfceo wrote:
以下部分內容引用http...(恕刪)

cfceo wrote:
以下部分內容引用http...(恕刪)
jim567 wrote:
台灣倒底“少做”了那些?



如果純討論經濟,我以為最主要因素就中國發展起來了。

台灣經濟以中低階代工為主體。

以前需要人力製造,產業、技術、資金拚命往中國移動;現在需要市場,人才、技術、資金依然拚命往中國移動。

賺錢機會、工作機會直接與全球文化、語言、文字最接近的中國直接競爭。台灣會做的隔壁鄰居也會做,而且隔壁還賣的更便宜。


2000年以前,台灣跟上了美日的高速發展,搶走了美日一部分的工作;2000年後台灣跟上了中國的高速發展,所以被中國搶走了很大部分的工作。不管是以前還是現在台灣都只是跟著大國的發展,從中分一杯羹而已。

時代變了,如此而且。


90年代初期的台灣沒多好,有一堆泡沫的假象;現在的台灣沒多弱,只是回歸應有的狀態。
政客由上至下的貪
真正想做事的少
九成的政客都為自己 為選票 為自己家族

所以就這樣
cfceo wrote:
教育改革我看就是成功的,會說失敗的都是到現在台灣地名都認不出來的人,腦子裡永遠都是中國地理、歷史的老人。教育本來就是與時俱進不斷的變革,哪來的失敗?
難道還要繼續讀國立編譯館一言堂式的教科書?有人可以天天吃一樣的菜色嗎?
全世界的先進國家哪一國不是一直在教育改革?
台灣沒變弱,永遠是帶風向的人在唱衰而已。(恕刪)


被教改改到幾乎消失的技職體系,這樣還敢說成功。


教改不是只有地理、歷史,爭議的文化、國籍認同只是教改的一小部份,這只是政治性的目的,所以一直被放大來看,更大的錯誤來自教學內容、升學體制。比如當年一昧西化,有人學了一點外國皮毛驚為天寶,用建構式數學荼害了6年小學生。又如,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社會需要各種不同職能,但多元入學方案的教改最終結果卻是單元的大學文憑。一堆高職消失或改為高中,專科全改科大,許多教學內容與普大幾無差異。現在大學太多,開始用併校解決大學[數量]問題,科大與普大併,最後全是普大,技職徹底瓦解。

大學窄門只是個現像,但不是問題,本來社會上需要大學人才的數量即有限,但解決方法卻是廣設大學,讓人人上大學且拿得到文憑。
cfceo wrote:
目前的南向政策本來就是對台灣有最大優勢的地方,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這些東協大國,裡面沒有一個國家想要併吞侵略台灣,更不會動不動就要求台灣答應一個越南政策、一個印尼政策....,他們的人力輸出到台灣還生活在這,本來就應該好好運用,新台灣之子如果有好好培養對台灣的下個20年將是非常大的助益。台灣沒有弱,一個海島國家就是應該強悍,海島國家就是應變能力強,過時的大陸法能淘汰就淘汰。(恕刪)


南向政策早在 岩里政男 和 陳水扁 時代就已經開始推動了

現在這個南向政策 和 當年是一樣一樣的

原因么

去中國的影響力而已

但是有一點提醒一下

越南、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這些東協大國

全部支持一個中國的政策

也就是支持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中國作為東盟13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其影響力比美國還大

其實中國也想看看台灣能在東南亞玩出什麼樣的花樣


另外至於認同的問題

就算台灣2300萬人口100%反對自己是中國人

也不過就是中美兩個大國博弈的犧牲品而已

反對中國的人越多,成為犧牲品的概率越大

大國可以經受幾次戰爭和幾次自然災難的洗禮

中國2008年汶川大地震,半個四川省被毀,一次死傷50萬人口

8年後,照樣國力比08年翻10倍


但小國,一次足矣毀滅幾十年辛苦積累的財富
經濟不好

就來玩認同

台灣認同度再高,也高不過當年 李元昊 建立的 西夏


李元昊

當年廢漢字,創西夏文字

改髮型,改服裝,改禮制,稱西夏帝

樣樣做到足

東拒大宋,北抗大遼,西破回鵲,南擊吐蕃

190年的時間,,佔據關中之地,西夏文化,經濟,軍事,政治都達到了空前的高度


那又能如何

宋史,遼史,蒙史

都不認為西夏是個國家


台灣未來的走向,中國人早已經看透

撐死了就是一個翻版的西夏


順便說說

最後西夏一點種都沒留下

李元昊的祖先當年追隨 唐朝 守邊疆800年

最後落的自己1000年党項宗族文明全部滅絕


李元昊 躊躇滿志,雄心勃勃

怎麼也想不到最後他的雄心

卻導致了整個族人的悲劇
darkknight2450 wrote:
如果純討論經濟,我以...(恕刪)

我也覺得主要原因是大陸崛起,臺灣的國際生存空間被嚴重限縮,不論你喜不喜歡中國都無法改變這個事實,經濟跟政治常常是一體兩面,僅從加入經貿協議的數量來看,臺灣就遠遠落後韓國,韓國的客觀條件其實比臺灣好很多。
台灣真的有觀光價值嗎?
我寧願去泰國 東南亞國家
也不會去台灣
台灣跟其他周邊國家旅遊資源差太多了
旅遊業只佔台灣gdp的百分之2~3
台灣如果已經只能靠旅遊
我們早就變成菲律賓了

我們從2008年開放陸客40萬
到2015變成400多萬
漲幅超過十倍
有大量的人必須轉業
所有觀光客百分之九十以上是陸客
短短八年陸客來台死了80多人
來台灣旅遊等於自殺行程
說穿了就是低價 一條龍所導致
我實在不太了解這種政策居然是政府主導
政府居然允許零團費的旅遊
老共的養套殺過程大家都清楚
大量的台灣人轉業至旅遊業
今天你不服他的政策
明天他的法令就改了
你今天承認九二共識
下次還要你承認甚麼?
今天限縮你 下次甚麼時候還會限縮?
稱這個時候好好改善旅遊業才是真的
恕刪
speedrock wrote:
台灣真的有觀光價值...(恕刪)

所以說陸客來台觀光本來就是個假議題
背後的政治手段才是真正的目的

一般老百姓為了生計,從事司機、導遊工作也是為了求溫飽
但那些老闆明知有這層政治考量還前仆後繼的投資開店
目的是什麼?是只想賺快錢?還是老闆本身就有中資或某些政治背景存在?
  • 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