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qaf wrote:
BOE 未來...(恕刪)
中面臨平均52%關稅 盧特尼克:多由北京政府承擔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Howard Lutnick)指出,中國面臨的平均關稅為52%,其中多數是由北京當局概括承受。
Zero Hedge報導,盧特尼克11日接受CNBC節目《Squawk on the Street》專訪時指出,美國實施的15%以上關稅多數是由各國政府買單,其中以中國政府的負擔最沉重。
盧特尼克表示,「中國支付的平均關稅為52%,但多數是由政府自行吸收。因此,雖然平均稅率看似很高,但中國政府承擔了多數成本。」
他表示,多數國家的關稅並未超出15%,然而一旦超過,通常其政府會介入、設法支撐國內企業,同時跟美國爭取更好的協議。
盧特尼克解釋,「若關稅是在10%以下,則製造商、通路商及企業會自行吸收,消費者幾乎沒有影響。消費者不需分攤關稅,是因為商家不想漲價。商家若能漲價則肯定會這麼做,但他們不希望影響銷量,因此會吸收這些成本。」
盧特尼克並指出,若關稅介於10~15%,則通路商、製造商會以六四的比例分攤成本。也就是說,若關稅為15%、則最終物價會上升2%。
「超過15%的關稅基本上沒有任何企業能承受,除非政府出面買單。因此,在歐洲、日本敲定協議前,25%的汽車關稅都是由南韓、日本及歐洲政府承擔,以免衝擊國內就業。」
美國勞工部9月11日稍早公布,8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後月增0.4%,創1月以來最大增幅,這使年增率來到2.9%、較7月增加0.2個百分點,也創1月以來最大年增幅。根據道瓊社調查,經濟學家原本預測8月CPI將月增0.3%、年增2.9%。
排除食物與能源價格的8月核心CPI則月增0.3%、年增3.1%,兩者皆符合經濟學家原先預期。聯準會(Fed)認為核心CPI是更好的長期趨勢評估工具,其預設的通膨目標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