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wtsai wrote:
請教A大...董監...(恕刪)
看看以下你馬上就秒懂。宏碁,台積電,鴻海,緯創董監持股都不高,這種董監持股不高的公司,就是所謂的傳賢不傳子,讓專業的經理人來治理公司,專業的經理人要的是績效,像stan就開出了四年的鼓勵方案,如果績效有達到的就有股票,有達到目標就有獎厲,印象中陳俊聖拿到了幾次激勵股票。
台積電(2330)籌碼分佈
日期:04/17
張數 佔股本比例
董監持股 1,814,801 7.00%
外資持股 20,641,131 79.60%
鴻海(2317)籌碼分佈
日期:04/17
張數 佔股本比例
董監持股 1,650,251 9.52%
外資持股 9,156,063 52.83%
緯創(3231)籌碼分佈
日期:04/17
張數 佔股本比例
董監持股 43,693 1.65%
外資持股 1,379,739 52.05%
宏碁(2353)籌碼分佈
日期:04/17
張數 佔股本比例
董監持股 153,989 5.00%
外資持股 786,225 25.52%
妳的問題在於資金太小,7年前,我失業時,手上約有6x萬,加上資遣費3x萬,有一百萬,那時我在想,如何能靠股市或是任何的理財方式可以讓我不需要工作,無論我想破頭,最後得到一個結論,就是我必需再去工作。妳是很標準的散戶心態,不要覺得不好意思,妳的行為就是"人性",在股票市很多高手,老手,基金經理人,外資群…等他們深知人類的人性,所以一般的散戶只要隨著自已的人性而動作,最終都會是賠錢的比較多。
先搞清楚一個觀念,如果正確的投資,股市能為你每年帶來3~5%的收入,而且是穩賺的,代價就是你要把錢一直押在股市中,我覺得很合理,就像妳銀行定存1年一樣,一年利息1.09%,但你要把資金押給銀行1年。有了這個觀念後,因為你要賺3~5%所以當然不能無腦般的隨便找一檔股票就投進去,銀行你能隨便選,但股票不能,因為他有3~5%的報酬,是銀行的3~5倍。其實台灣五十成本股中,你選便選幾檔,看一下年線或三年線,妳在那買進,然後就不要管了,一般來說,一年賺個3~5%不難。會賠錢大部份都是買進,賣出,被政府及券商吸光了妳的資金。
妳的其它股,看是什麼股,如果是那種投機小型股,妳完全不了解的,而且也不會配息,這種公司妳要出可以出,但如果妳手上的是名門正派的股,我覺得妳不必浪費手續費,交易稅出,因為股市本來就會波動,一時的賠不是永遠的賠,只要妳買的公司是有價值的,總有一天會回到它該有的價值。
一般來說投資的觀念要正確,妳投資愈久資金才會愈來愈大,資金這問題是無解的,試想50萬,給妳賺1倍,也才100萬,如果資金大小妳沒有辨法,那只有用"時間",正確的投資是累積資金的另一個辨法,只是時間要拉的很長很長,如果妳的五十萬是妳的保命錢,那我覺得最好是把錢分散在電信股,金融股,就乖乖的領領一年4~5%的股息,買了後就不要理股市了。金融的中信、兆豐…等都不錯。電信可選中華或台灣。
買宏碁妳要有心理準備,因為是轉型股,不是穩健股,目前宏碁每年配3.x%給妳,如果轉型成功,也許就是配息6%或10%,因為試想,14買到,若未來真的轉型成功了,配1元,配2元,以14元來算,1元就是7.1%,2元就是14.2%,差價都不算的話,每也是會有7~14%。會比穩健股的4~5%多。當然妳要得到愈高的報酬當然就會有愈高的風險,銀行是零風險所以給你1.09%,電信、金融老實說風險也不會太大,所以給妳3~5%。那想要有7~14%的報酬,風險當然就是也許轉型不成功或是拖很久。
綜合以上,妳可以自已判斷哪一種對妳來說是最好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