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3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pqaf wrote:
亞系外資指出...(恕刪)

Exclusive: TSMC pitched Intel foundry JV to Nvidia, AMD and Broadcom, sources say
獨家消息:消息人士稱,台積電曾向輝達、超微和博通推銷與英特爾合資的晶圓代工業務


TSMC would take a stake of no more than 50% in joint venture operating Intel foundries-sources

Talks are at an early stage-sources

Qualcomm has also received TMSC's pitch-sources

SINGAPORE/NEW YORK/TAIPEI, March 12 (Reuters) - TSMC (2330.TW), opens new tabhas pitched U.S. chip designers Nvidia (NVDA.O), opens new tab,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O), opens new tab and Broadcom (AVGO.O), opens new tab about taking stakes in a joint venture that would operate Intel's (INTC.O), opens new tab factories, according to four sources familiar with the matter.
Under the proposal, the Taiwanese chipmaking giant would run the operations of
Intel's foundry division, which makes chips adapted for the needs of customers, but it would not own more than 50%, the sources said. Qualcomm (QCOM.O), opens new tab has also been pitched by TSMC, according to one of the sources and
a separate source.

The talks, which are at an early stage, come after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administration requested TSMC, the world's leading contract chipmaker, assist in turning around the troubled U.S. industrial icon, the sources said on condition of anonymity because the talks are not public.
The details of the plan for TSMC to take no more than a 50% stake and its overtures to potential partners are being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Any final deal - the value of which is unclear - would need approval from theTrump administration, which does not want Intel or its foundry division to befully foreign-owned, the sources said.
Intel, TSMC, Nvidia, AMD and Qualcomm declined to comment. The White House and
Broadcom did not respond to requests for comment.
At stake is the future of the U.S. chipmaking giant, whose shares have lost more than half of their value in the last year.

獨家消息:台積電在英特爾晶圓廠合資企業中的持股比例不超過 50%——消息人士

談判仍處於早期階段——消息人士

高通也已收到台積電的提案——消息人士

新加坡/紐約/台北,3 月 12 日(路透社)——據四位知情人士透露,台積電(2330.TW)已向美國晶片設計公司輝達(Nvidia,NVDA.O)、超微(AMD,AMD.O)和博通(Broadcom,AVGO.O)提出入股一家合資企業的計劃,該企業將負責營運英特爾(Intel,INTC.O)的晶圓代工廠。

根據該提案,這家台灣晶片製造巨頭將負責英特爾代工部門的營運,該部門專門生產客製化晶片,但台積電的持股比例不會超過 50%,消息人士表示。此外,另一位消息人士透露,高通(Qualcomm,QCOM.O)也收到了台積電的提案。

消息人士表示,這些談判仍處於早期階段,背景則是美國總統川普政府要求全球最大晶片代工企業台積電協助重振這家陷入困境的美國工業巨頭。由於談判尚未公開,消息人士要求匿名。

這是首次報導有關台積電計劃持股不超過 50% 及其向潛在合作夥伴提出邀約的細節。

消息人士指出,任何最終協議——其價值目前尚不清楚——都需獲得美國政府批准,因為川普政府不希望英特爾或其代工部門完全由外國公司持有。

英特爾、台積電、輝達、超微和高通均拒絕置評。白宮與博通則未回應置評請求。

目前攸關的是這家美國晶片製造巨頭的未來,其股價在過去一年內已下跌超過一半。
pqaf
pqaf 樓主

台積電向來標榜 純代工,不和客戶競爭. 如果台積電真如謠傳,和品牌合作經營intel晶圓代工,那台積電就違背原則,不純了.

2025-03-12 20:15
jerry040161

sean2316 可以自行搜尋"陸行之 Andrew Lu on global semis and techs"的FB

2025-03-12 22:20
1.本次買回股份數量累積達公司已發行股份總額百分之二或金額達新台幣三億元以上之日期:114/03/11
2.本次買回股份數量(股):19,163,000
3.本次買回股份總金額(元):288,053,493
4.本次平均每股買回價格(元):15.03

本公司董事會於114/2/13決議買回公司已發行之普通股,截至114/3/11買回股份之累積總金額(元):
644,434,735。

=======================

凱基台北的營業員很正點嗎?

友達這次 委託 借劵禿鷹御用的 凱基台北 交割 庫藏股,今天再買 1萬多張,每天尾盤力守紅盤, 累計買進 4萬張,
Eric Lin1106

做金融的有(不要跟中央銀行作對)的說法,現在友達公司派覺得股價委屈,要做多買庫藏股護盤,禿鷹竟敢跟公司派作對,借券空單又每天增加,就不怕庫藏股再來幾波。

2025-03-12 19:07
pqaf
pqaf 樓主

群創星期五開法說會,但董事會提前在明天星期四,通過財報和 股利或減資等重大議案, 也許明天下午就會上網公告董事會決議的相關資訊.

2025-03-12 20:17
人資妹妹好看
ps.福利這麼好,難怪人事費用高
pichiang

建議P大可以把標題改成友達已經15元還會再低嗎?看看經營層會不會覺得丟臉不好意思?

2025-03-12 22:46
陀螺不打轉

google 毛利高,所以員工福利好,友達沒那麼高卻想讓員工幸福就不對了

2025-03-13 0:02
市場調研機構UBI Research 表示:「雖然Visionox(維信諾) 已經決定投資IT 8代OLED生產線,但由於與政府的資金籌集談判並不順利,因此在蒸鍍機等一些高價設備上無法支付定金,投資執行面臨困難。 “

=================

中美貿易大戰, 美國 處心積慮想逼死中國, 大陸失業率高,房價大跌,政府財政困難...維信諾本業持續虧損超過6年,還想繼續跟政府騙錢來蓋 OLED 8.6代新廠, 經營高層還想藉機撈油水..
全球一年對 65吋以上大尺寸TV 消費量,將超過 6000萬台,店家每賣出 3台TV , 就有一台是 65吋以上.
但全球 10.5代廠的年產量只有4500~5000萬台.

五座 10.5代廠的 TV產能已經不夠用,業者在現有舊廠房找樓層空間 盡量塞入幾台新設備,設法多擠出一點新產能.

面板業者,消費者都聚焦在 75吋以上超大面板...業者產能不足,只能減少小尺寸TV和 MNT產量, 把產線保留給 大尺寸TV使用.. 挖東牆補西牆, 惡性循環下,大尺寸TV會缺貨, 連中小尺寸 TV 和 MNT 也跟著缺貨. 價格再不漲,就沒人性了.



==================

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優化8.5/ 10.5代面板產線產品組合以緩解大尺寸電視面板短缺問題

原創 謝勤益 Omdia 2025/3/11

重點

65吋、75吋和85吋液晶電視open cell的強勁需求正促使中國大陸面板廠商重新調整其8.5代、8.6代和10.5代TFT LCD產線的產品組合,以生產更多的較大尺寸面板。

大尺寸液晶電視open cell,特別是65吋、75吋、85吋和98吋及以上尺寸,正在經歷強勁的成長趨勢。 2024年11月的雙十一購物節液晶電視銷售數據顯示,75吋以上液晶電視的銷售量較去年同期成長強勁。而55吋及以下液晶電視在2024年的雙十一銷售中則出現了同比下降。

自2024年8月底起,中國政府開始提供「以舊換新」家電補貼,其中綠色節能是一個重要標準,而在滿足一級、二級能源效率標準要求的前提下,按銷售價格的15%或20%給予消費者補貼。這促使消費者選擇更大尺寸的液晶電視,因為它們售價更高,按比例能拿到更多的補貼金額

北美黑色星期五的銷售數據顯示,在電視面板市場,面積成長 比 出貨量成長 更明顯更強

2025年,LG顯示仍將在第一季出貨液晶電視面板,而自4月1號起華星光電將全面接手其位於廣州的液晶產能。

自2024年第四季以來,65吋、75吋和85吋/86吋液晶電視open cell因面板廠商的有限產能(特別是10.5代產能)而出現供應短缺

另一方面,超大尺寸偏光片和子膜(如PET)的供應未能滿足65吋以上液晶電視面板的強勁需求,導致也出現短缺。中國大陸液晶電視面板廠商正在利用10.5代產線生產65吋和75吋面板,而中國台灣廠商則使用7.5代和8.5代產線生產 75吋 面板。同時,由於10.5代產線在生產85吋以上面板時效率低下,大多數廠商使用其8.5代和8.6代產線生產85吋、86吋和98吋以上面板。

根據Omdia的《顯示面板長期需求預測追蹤報告-2024年第三季》分析,預計85吋以上的液晶和OLED電視以及公共顯示器出貨量將在2025年增長34%,而100吋以上的液晶電視顯示器出貨量將首次超過100萬台。

由於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的強勁需求,面板廠商正在對其8.5代、8.6代和10.5代產線的產品組合進行一些調整。這些變化如下:

擴展現有10.5代TFT產線的產能

目前10.5代TFT LCD產線的主要產品是43吋、65吋和75吋面板,因為這些尺寸在10.5代線上生產,具有較好的經濟化玻璃利用效率。

2023年,大約56%的65吋和91%的75吋液晶電視面板是在10.5代TFT LCD產線生產的。由於整機平均售價(ASP)的下降和更大尺寸的開發,預計65英寸和75英寸面板的出貨量將在未來幾年繼續增長。預計2026年65吋和75吋液晶電視面板的總出貨量將達到6,000萬台。

如果所有這些65吋/75吋液晶電視顯示器都在10.5代產線生產,那麼目前的10.5代產線產能將不足

而且,並不是所有的10.5代產線產能都能始終以90%的利用率和90%的良率運作──由於設備、製程等能力相對較弱,某些10.5代產線只能以80%左右的收成率和70~80%左右的良率運作。

目前,許多65吋面板並非在10.5代產線生產,而是在6、7、8.5和8.6代產線生產。大多數75吋面板是在10.5代產線生產的,但惠科因為目前不擁有10.5代產能,其正在其8.6代產線增加產能分配以生產75吋面板。

65吋和75吋麵板在10.5代產線直接切割,良率高且經濟實惠;然而,它們通常不在低世代產線直接切割,而是採用同玻璃基板套切(MMG)的方法。

因此,面板製造商將增加其10.5代產線的65英寸/75英寸面板生產,特別是當大多數10.5代工廠將在未來兩到三年內完成折舊時。因此,2026年後,液晶電視產業很可能面臨10.5代產能不足,而面板製造商將因龐大的資本投資和極高的折舊成本對投資報酬率(ROI)的負面影響而猶豫建造新的10.5代產線產能。

更聰明的方法是,在2026年後不滿足65英寸及以上面板需求的100%,而是讓面板短缺推動面板價格上漲從而為面板製造商提供顯著的利潤和ROI。

因此,與其建造新的10.5代產線以滿足需求,京東方和華星光電正在戰略性地擴展其現有10.5代TFT LCD產能。

由於ROI擔憂和新設施折舊的巨大壓力,面板廠商在未來幾年內不考慮建造新的TFT LCD產線。然而,京東方和華星光電將繼續擴充其現有的10.5代產能,方法是增加更多設備在這些產線的剩餘空間,或透過減少工廠製程的流片時間來提高吞吐量管理,從而最大化玻璃基板投片能力。

2023年,京東方的10.5代產能為每月34萬基板,包括B9和B17產線。 2024年,京東方將其擴展到每月35萬基板。京東方計劃在未來幾季將其擴展到每月38萬基板

2023年,華星光電的10.5代產能為每月23.6萬基板,包括T6和T7產線。

2024年,華星光電將其擴展到每月25萬基板。 2025年,華星光電將進一步擴展到每月26.5萬基板。 2026年將達到每月27萬基板,並最終在2027年達到每月30萬基板月投片產能。

SIO的10.5代產線沒有擴展計劃;它將保持目前每月15萬基板的產能,同時計劃在2025年第二季度進行一次重大維護,以提高良率和利用率。

8.5代和8.6代產線生產更多液晶電視面板,包括85吋以上面板

考慮到電視面板的獲利能力和顯示器面板的赤字,中國台灣的面板廠商正在縮減其8.5代產線的液晶顯示器面板生產,並將更多產能轉移到液晶電視面板生產上,包括85英寸等超大尺寸。

京東方一直在其福清8.5代TFT-LCD產線套切生產40吋電視面板和23.6吋顯示器面板。然而,這種23.6吋的顯示面板副產品並不容易被顯示面板和電視面板消費者接受。因此,京東方決定在其福清B10 8.5代產線採用新的MMG套切方法。新的MMG套切將包括八片40吋電視面板和兩片43吋電視面板。京東方最初在其B10產線採用雙曝光工藝(中文稱為「雙頭龍」)生產10片43吋電視面板。因此,為了減少23.6吋副產品的影響並實現40吋面板的生產,京東方將其40吋+23.6吋MMG套切更改為40吋+43吋MMG套切方法。一旦京東方在2025年第一季開始採用40吋+43吋MMG套切,它將在2025年逐步淘汰40吋+23.6吋MMG套切生產。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液晶面板廠商也可能增加以上三種套切生產方式,以提高43吋和85吋面板的生產量。 43吋面板的生產將從10.5代轉移到8.5代和8.6代,而85吋的生產將增加超大尺寸的供應。

此外,除了生產85吋面板外,中國大陸液晶面板廠商還將在其8.5代和8.6代產線生產更多超大尺寸面板,包括:

華星光電:98英寸, 8.5代,95%玻璃效率
惠科顯示:100英寸, 8.6代,93%玻璃效率
惠科顯示:40吋+75吋MMG, 8.6代,72%玻璃效率
惠科顯示:116吋+32吋MMG,8.6代,91%玻璃效率
京東方:100吋+55吋MMG,10.5代,72%玻璃效率
華星光電:115英寸,10.5代,74%玻璃效率

10.5代和8.5/8.6代產線的產品組合轉變

10.5代產線集中於生產65英寸和75英寸面板,產能瓶頸明顯,而面板廠商正在將越來越多的32英寸、43英寸、55英寸甚至包括65英寸面板生產從10.5代產線生產轉移到8.5代和8.6代產線。

同時,8.5代和8.6代產線則集中在生產許多包含85吋和86吋面板的MMG。
s2474

美國關稅+20% 中國蓋新廠是超大豪賭

2025-03-13 16:19
群創今天加開3月董事會,下午可能公布亮眼財報和股利, 早上開盤先大漲,禿鷹可能有可靠內線,前幾天就先提前大量還劵.

群創股價 超車 友達,會不會變成未來3個月的常態 ?

群創的財報數字 會讓 友達很丟臉.. 友達得通知 凱基-台北 營業員, 加大庫藏股護盤張數


友達董事候選人名單出爐 黃資婷(宏碁集團)、林妍希 獨董新面孔
pichiang

Intel換新執行長,可以去看看陳立武說甚麼!友達連買個庫藏股都可以要買不買,拿來控盤,更是委託這種券商......這種公司沒有換董事長與執行長,是不會有救的.....

2025-03-13 9:44
熱門車款常常五年才大改款,後續保修備料還要10年.
蚵億元,宣稱的150億美金訂單,並不是在三年內要出貨的總金額,小股民先別太高興, 這些訂單有可能是分 5~10年慢慢出貨,

AUO重金買下德國人不要的BHTC, 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AUO去年Q2~Q3原本就會轉虧為盈,卻被 BHTC爛攤子害慘虧損.
Q4 是靠 賣廠收益和地震理賠保險金,cover掉 BHTC賠錢黑洞.

====================

150億美元車用訂單含金量有多少?談友達的車用事業大變身

Digitimes 2025/03/12

友達在2024年4月正式完成BHTC的收購,截至目前為止,已接近1年的時間,這起收購案,關係著友達未來的成長動能,一直被業界矚目著。

友達執行長暨總經理柯富仁,在近期的法說會上公開表示,過去3年,累計友達與BHTC合計拿到的車廠案子總金額超過150億美元。

150億美元接近新台幣5,000億元,這個數字讓業界瞠目結舌,引來不少議論,甚至進一步推測:是柯富仁「口誤」嗎?或是媒體寫錯了?是不是新台幣150億元呢?又或者是15億美元呢?

經過DIGITIMES向友達求證,柯富仁親口證實:確實是150億美元!

這個數字,令同為 面板業 的高階主管發出「Wow」的讚嘆,並直呼友達是「厲害的對手」!

根據友達統計,CES 2025車廠來訪攤位的數目增加40%,至於車廠高階層級來訪的數目更是過去的3倍,這將有助於友達爭取更多的案子。

友達在2024年4月正式合併BHTC後,同年11月,將原智慧移動事業群及BHTC納入友達新設的100%持股子公司「友達智慧移動股份有限公司」(AUO Mobility Solution Corporation;AMSC)中,AMSC為友達100%全資持股子公司,營運基準日暫訂為2026年1月1日。

柯富仁說,AMSC的獨特之處,在於結合Tier1與Tier2的技術,可讓車界擁有更全面的服務,同時友達也希望以穩健的步伐搶占市場先機,提高集團及公司整體營運績效及市場競爭力。

友達預估,2025年的汽車市場將微幅成長,其中以電動車與新能源車的成長率較高。至於2025年的車用面板在數量上約有3~4%的成長幅度,較整體汽車市場成長更多,主要原因在於車用面板朝大尺寸方向前進,以及汽車內所使用的顯示器數目增加所致。

但很明顯的,友達並不滿足於僅有3~4%的車用面板成長數量,其更在意的是內容與金額的成長。

過去幾年,友達自身的車用事業,每年交出雙位數甚至20%的成長力道,而以2024年來看,因為合併BHTC的緣故,友達的車用事業相較於2023年營收成長幅度高達62%。若是只看友達本身的車用營收,2024年也超過500億元的目標。

友達的車用營收持續躍進,主要是產品組合的改善,包含LTPS、In Cell Touch、 Mini LED背光的組合等,這些屬於高技術含量與高單價的產品,帶動友達車用事業明顯成長。這些高值化的產品2025年仍會提升,友達估計2025年車用事業仍會維持雙位數的低位數營收成長幅度。

此外,由於車廠拿到的案子需要一段時間才會發酵,通常是在2、3年後才會陸續貢獻營收,也就是說,過去3年,友達與BHTC合計拿到150億美元的車廠案子,將會在未來幾年持續貢獻營收成長,這也是友達之所以有信心,可以對外宣示車用事業在未來幾年仍可維持雙位數年複合成長率目標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友達在合併BHTC後,已成為具備面板供應與Tier 1實力的廠商。友達過去以賣面板模組為主,後來逐漸往HMI發展,並以顯示為核心的人機控制介面布局智慧座艙產品。

在合併BHTC後,友達厚植機構控制、旋鈕等能力,讓面板加上機械控制的複合型產品更加完整,同時也更符合汽車安規,此外,友達也架構新的ECU產線,從觸控轉向機構控制,搭配Micro LED技術,進一步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

以上種種作為,讓友達多數的車用產品單價呈現數倍成長,進一步成為友達營收得以明顯躍進的背後驅動力量。

不過,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雖然友達在合併BHTC後,車用產品營收有望明顯成長,但150億美元畢竟是過去3年的加總,過去可以用「加法」簡單呈現,但在合併後,能不能發揮「1+1大於2」的效果,就還需要時間再觀察。

因為兩個團隊融合後所接的案子,才能夠判斷此合併案是否真的成功?尤其友達因為合併BHTC所增加的費用支出不少,同時這也是造成友達2024年持續虧損的原因之一。

這起合併案的成敗與否,也將關係著友達下一階段的發展,外界仍睜大眼睛持續關注著。
pichiang

車用電子待久了都知道,這些數字都是預估,並非真正訂單!RFQ上面的預估量如果不打折拿來放入營收預估,都是騙人的。現在訂單的調整如果有3-6個月能見度與確認,那就偷笑了!

2025-03-13 10:20
pqaf wrote:
熱門車款常常...(恕刪)

川普:4月宣布對全球各國開徵「對等關稅」貿易戰我們一定贏

美國總統川普12日承諾將進一步加徵關稅,作為對歐盟(EU)與加拿大反制美國進口鋼鐵與鋁關稅的回應。川普表示,他將在下個月宣布對全球各國的「對等」(reciprocal)關稅政策,「不管他們怎麼對我們,我們就怎麼對他們。」

這一威脅使得全球貿易戰進一步升級,引發金融市場震盪,並讓外界擔憂美國與各國經濟及消費者將受到影響。

川普12日落實擴大關稅計畫,對所有進口鋼鐵與鋁製品徵收25%的關稅,並取消先前給予部分國家的豁免權。這項措施緊接著本月稍早對中國進口商品至少 20% 的加徵關稅決定。此外,川普還威脅將對銅材、木材與汽車等特定商品徵收進一步關稅。

加拿大和歐洲領袖批評美方的金屬關稅「毫無正當性」,並對美國產品祭出反制關稅。與此同時,英國、澳洲、墨西哥與巴西等美國主要金屬供應國則暫未立即採取報復行動。

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表示,「和其他國家一樣,我對美國在鋼鐵與鋁方面的全球關稅政策感到失望,但我們將保持務實態度。」施凱爾強調,英國正在與美國進行貿易談判,內容涵蓋關稅問題,「但我們不排除任何選項。」

加拿大則宣布,將從 14 日起 對 價值 300 億加幣(約 20 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 678億元) 的美國商品加徵 25% 的關稅,涵蓋鋼鐵、電腦與運動器材等產品。

即將上任的加拿大總理卡尼(Mark Carney)表示,願意與川普重新談判貿易協議,但前提是美方必須「尊重加拿大的主權」。

歐盟則宣布,將從4月1日 起,對總額260億歐元(約280億美元,折合新台幣約8960億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範圍涵蓋遊艇、波本威士忌與摩托車等產品。

歐盟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強調,歐盟的回應將是「強而有力,但仍保持克制」,並表達願意與美方進行「有意義的對話」。她警告:「關稅本質上是稅收,對企業與消費者都不利,最終只會推高物價,影響就業機會,這是我們雙方都無法承受的。」

川普強調,他的目標是促進美國鋼鐵與鋁產業的長期發展,但批評者則認為,這些關稅將在短期內提高美國消費者的物價,進而拖累經濟成長。

多家美國食品與消費品製造商,包括桂格燕麥(Quaker Oats)與福爵咖啡(Folgers),已向白宮請求部分商品的關稅豁免。根據路透社報導,百事可樂(PepsiCo)、康尼格拉(Conagra)與 J.M. 史麥克(J.M. Smucker)等食品巨頭聯合致函川普,要求對部分美國無法生產的原料,如可可、熱帶水果與香料,提供進口關稅豁免。

美國的新關稅措施對全球金屬市場造成衝擊,歐盟估計,美國的新政策影響約 5% 的歐盟
對美出口總額,而 90% 的加拿大鋼鋁出口則依賴美國市場。

美國12日股市表現不一,道瓊工業指數(DJI)收跌 0.2%,標普 500 指數(S&P 500)則上漲 0.5%,那斯達克指數(Nasdaq)上揚 1.2%,在經歷兩天大幅下跌後回穩。

川普同天在白宮與愛爾蘭總理馬丁(Miche嫮 Martin)會晤時,強調不會在貿易戰中讓步,並批評歐盟的貿易政策。他指責歐盟對蘋果公司(Apple)施加法律罰款,以及對美國農產品與汽車設置不公平規則,「他們這麼做或許是為了歐盟的利益,但這只會造成不滿。」

川普再次揚言,將對歐洲汽車加徵關稅,並強調,「我們一定會贏得這場金融戰。」
pqaf wrote:
熱門車款常常...(恕刪)

群創股利:現金1元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

(3481)群創-本公司董事會決議股利分派及資本公積發放現金

1. 董事會擬議日期:114/03/13
2. 股利所屬年(季)度:113年 年度
3. 股利所屬期間:113/01/01 至 113/12/31
4. 股東配發內容:
 (1)盈餘分配之現金股利(元/股):0.75000000
 (2)法定盈餘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
 (3)資本公積發放之現金(元/股):0.25000000
(4)股東配發之現金(股利)總金額(元):7,985,125,137
 (5)盈餘轉增資配股(元/股):0
 (6)法定盈餘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
 (7)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元/股):0
 (8)股東配股總股數(股):0
5. 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6. 普通股每股面額欄位:新台幣10.0000元
叭叭抖勒咪

真不錯 賺的幾乎全部配出來了 還加碼 0.25 元資本公積[笑]

2025-03-13 17:11
叭叭抖勒咪

以今天股價 14.7 計算現金殖利率高達 6.8%[笑]

2025-03-13 17:14
pqaf wrote:
熱門車款常常...(恕刪)

群創113年合併獲利64.73億元,每股稅後0.76元

公開資訊觀測站重大訊息公告

(3481)群創-群創光電2024年第四季財務報告

1.提報董事會或經董事會決議日期:114/03/13
2.審計委員會通過日期:114/03/13
3.財務報告或年度自結財務資訊報導期間起訖日期(XXX/XX/XX~XXX/XX/XX):113/01/01~113/12/31
4.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營業收入(仟元):216,509,919
5.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營業毛利(毛損) (仟元):14,172,977
6.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營業利益(損失) (仟元):(7,918,921)
7.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稅前淨利(淨損) (仟元):8,228,464
8.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本期淨利(淨損) (仟元):6,727,332
9.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歸屬於母公司業主淨利(損) (仟元):6,472,883
10.1月1日累計至本期止基本每股盈餘(損失) (元):0.76
11.期末總資產(仟元):358,088,006
12.期末總負債(仟元):124,547,447
13.期末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權益(仟元):231,771,346
14.其他應敘明事項:

群創光電(股票代碼:3481) 今天公佈2024年第四季營運成果,
合併營收為新台幣537億元,營業淨損為新台幣43億元,稅後淨利為新台幣91億元,
基本每股盈餘為新台幣1.13元。折舊及攤銷為新台幣76億元,資本支出為新台幣39億元。

2024年全年合併營收總計為新台幣2,165億元。營業淨損為新台幣79億元,稅後淨利為新台幣67億元。基本每股盈餘0.76元。

2024年第四季整體出貨面積601萬平方公尺,較前一季減少1.3%,液晶面板售價為每平方公尺273元美金。2024年第四季營收以產品應用別區分,電視為33%、車用產品為25%、可攜式電腦為20%、手機及商用產品為18%、桌上型螢幕為4%;以產品尺寸別區分,10吋以下為19%、10到20吋為32%、20到30吋為12%、30到40吋為7%、40吋以上為30%;顯示器領域群及非顯示器領域群營收佔比為74%以及26%。

回顧2024年,受惠國際運動賽事帶動品牌拉貨及中國「以舊換新」消費補貼政策等因素刺激需求,使得公司2024年全年度營收較2023年成長2.3%,全年度毛利率與EBITDA利益率分別達到6.5%及10.7%。公司持續追求資產效益最大化,第四季認列資產處分利益後、延續第二季及第三季基本每股盈餘正獲利,2024年全年淨利順利轉盈。

展望2025年第一季,中國「以舊換新」消費補貼政策延續、北美關稅效應均提升客戶拉貨意願,帶動電視及IT面板出貨,價格可望持穩向上;市場預期多元AI 模型可進一步提升AI PC發展,對IT面板需求提供了長期支撐。針對地緣政治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公司將透過策略佈局、動態調整產品組合及提高生產效率因應,並同時持續推動雙軌轉型策略,深化非顯示器領域佈局。

根據對當前業務狀況的評估,群創光電對於2025年第一季的面板展望如下:
Large panel
Shipments to be down low single digit % QoQ
Blended ASP to be up low single digit % QoQ
Small & Medium panel
Shipments to be up low single digit % QoQ

大尺寸面板
出貨量季度環比將下降個位數百分比
平均銷售單價(ASP)季度環比將上升個位數百分比

中小尺寸面板
出貨量季度環比將上升個位數百分比
  • 380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