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

投資理財的一些小小心得分享(好吧!我是薪水不多的小資族)。

感謝分享,讓我重新思考....

yen0320 wrote:
小弟是採取看財務報表方式來判斷公司是否有變壞跡象。
小弟其實不太重視每個月營收或是所謂每季財務表(這個最多只是在猜測EPS而已)
主要是重視第四季財務報表(年報)。
小弟也不會單單只看一年年報就判斷好壞。
通常小弟買進這間公司之前,前三年至前五年的財務報表已經有看過,並且分析過。
買進後連續三年財報表變壞,就是我的賣出的時候。
為什麼呢?
因為人性總是對別人嚴苛,對自己卻是放縱。
假設每一檔股票公司都是學生。
學生成績有好有壞,你認為你投資在好學生成功機率比較高?還是壞學生呢?
你看學生的成績單,是不是總學期成績單(年報)比小考成績單(營收)、段考成績單(季報)重要?
如果只是一次小考段考考差,你就會對這位好學生印象變差嗎?如果會,是不是太嚴苛了?自己求學時代有這樣要求自己嗎?
至少我是不會這樣要求自己。
我是保守型投資人,我不是不相信壞學生會變好(黑馬),只是我更願意相信好學生比較不容易變壞。
因此投資前,我會去看他們的前三年成績單,一但是好學生,我就會列入觀察名單,等待合理的價格。
好學生也有失誤的時候,因此除非連續三年成績單都不及格,要不然只是段考小考,或是只有一年的成績單,那個我都算了。
而且我相信好學生有個特色,一但這次成績不及格,他們下次會自我要求要更努力。
至於壞學生(就像我),通常都得過且過,只要能畢業就好。
有人會看股利是否一直減少來判斷。
有人會看現金流量表來判斷,例如小弟我就滿重視營業活動現金流及資產負債表的現金及約當現金變化。
營業活動現金流代表公司收進來的錢,現金及約當現金就代表這間公司手頭上握有的現金。
有的公司好幾年營業活動現金流都是負數(代表都在賠錢),但如果手頭上現金充沛,那就表示這間公司至少可以熬上好幾年,不會立即馬上出事被抽銀根倒閉。
至於很多人喜歡看EPS來判斷。
每股盈餘(EPS)你必須要去認真的判斷為什麼會徒然增加或減少。
例如:公司把工廠器材設備年限年數延長(折舊攤提年限延長),就會增加EPS,但這個事實上是假的。
所以投資要判斷EPS突然變化很大(無論增加或減少),是屬於經常性還是非經常性?
例如:這陣子匯率問題,許多電子產業都有匯損,金額都不小。
那匯損是屬於經常性損失還是非經常性損失呢?
小弟認為是非經常性損失。不是年年月月日日都在會損的呀!這時就算財報難看,或是公司盈利下滑。
小弟不但不會賣出,很大機會會趁低價買入。
但如果是經常性損失(例如:宏達電),這樣連續出現兩三年,小弟就會認賠賣出,不再持有。
舉個例子,小弟長期持有惠光(6508)。
今年第二季惠光營收衰退的非常慘,比去前幾年大幅衰退。
許多朋友都問小弟,這檔還能抱著嗎?
這時候就是對你這間公司了解的程度了,了解的公司才能對他有信心。
這也告訴大家,聽明牌是抱不久的,真的要小弟我報明牌,嗯!0050買下去就好,永遠不用看財報了。
惠光第二季的EPS確不好看。
但他的營利率依舊優異,雖然營收大減,但實質獲利卻沒有減太多,保持優異的管理能力。
一樣是零負債的公司,總負債扣除好債(應付系列),保持他一慣的風格。
股東權益報酬率也再平均數之間,因此小弟就沒啥好擔心的。
至於為什麼惠光會大幅衰退?
想想今年三月台灣發生什麼事?
想到了嗎?鬧乾旱。到處缺水情況下,農夫無法撥種,怎麼會去跟惠光買農藥呢。(笑)
因此這種損失,小弟是把它放在非經常性損失(我不認為年年都乾旱缺水)
所以小弟安心持有。
其實最簡單的一句話就是:「當你的持股理由消失時,就是該賣的時候。」


我想我應該在這裡同步更新,以免到時後有朋友會問:為什麼我建議大家不要買生技股,而自己卻偷買了。

向來我都會建議朋友們千萬不要投資「生技」、「電子(主要是:品牌、陷入紅海的產業)」以及「營建」這三類公司。
但,對不起,我破戒了。

我會每個月從自己生活費(8000元)想辦法擠出1000元-3000元不等,買入安克(4188)這間生技公司。
沒意外,我會持續買一輩子。
這間公司才剛上櫃沒有多久,沒有獲利可言,當然也不會有股利。
以後會不會倒,我也不知道。
我不打算看財報,我也不算去分析它,我只要傻傻的買就好。

為什麼?

起因是我昨天和一位兩三年沒聯絡見面的美麗女大學生會面。
記得兩三年前一起工作時,她很可愛,很天真,經常迷糊犯錯。
我的印象,她就是個迷糊的可愛女孩,並且她與我老婆同天生日。
但昨天見面完後,我心思都沉重了。

沒想到她不到21歲,臉上的稚氣全沒了,多了成熟與智慧。
她特地找我聊投資,想要理財。

剛開始我以為就像和大家一樣,為了以後財務自由之類。
沒想到她的用意是為了讓家人不要因為她負擔加大。
一開始我只是覺得奇怪,為什麼他的胸前喉嚨部位有貼透明繃帶之類。
原以為她是年輕愛美,我也不好意思問(男生一直看女生那裡會被當成色狼)。

但後來聊開了。

不見這兩三年裡,她得了甲狀腺癌第三期,那個腫瘤會不斷移轉。
導致平均半年她必須要去化療一次。

白天不懂夜的黑。

我完全無法體會感受那是什麼樣的感受。
我愣住無言了。
我不敢相信一個花樣年華的年輕貌美女孩會遇到這種事。
她現在很認真的在學習製作甜點,打算未來有機會出國比賽。

關於這病。
我沒有這方面知識和專業,我也沒有這方面人脈。
很感謝安鎮哥要幫我去問一個他認識的醫師看看。
除此之外我別無他法。

剛開始我會跟她說投資別投「生技股」。
因為生技公司的獲利都在未來,沒人看得見。
風險太大了,對於穩健獲利的長期投資人不是好事。

但,人生很多時候不應該只是為了錢而已。
我想,我唯一能幫上忙的,就是投資安克(4188)這間公司了。
並且不在乎獲利,只在乎他們真的能在未來造福甲狀腺癌病人就行了。

不只為了這位可愛女孩,而是能造福更多人。
為什麼我不直接捐款而是投資呢?
因為每年股東大會我必到,我會去追蹤他們的進度。
我不是把錢捐了就拍拍屁股沒我的事。
這太不負責任了。
--------------------------------
全球首創甲狀腺癌電腦輔助檢測技術 臺大技轉安克生醫成果發表

臺灣大學產學合作創佳績,由臺灣大學產學合作中心與醫學院、工學院整合研究團隊,將經濟部科專計畫成果順利技轉給安克生醫公司,不但將研發成果商品化,安克生醫並於 3 月 24 日掛牌上市,是第一家掛牌的高階醫材研發公司,臺灣大學創下產學合作在醫材領域的首例成功案例。

安克生醫 2008 年由美吾華和懷特生技新藥兩家上市公司投資創立,是我國第一家電腦輔助偵測診斷軟體 (CAD) 高階醫材公司,研發上市的甲狀腺腫瘤篩檢產品「安克甲狀偵」,技術技轉自臺大醫學院及工學院團隊之研發成果。核心技術由本校醫學院張金堅教授、陳炯年教授及工學院陳正剛教授領導的功能性超音波研究團隊,在經濟部技術處學界科專計畫的補助下研發超音波 CAD 軟體,2009 年將技術移轉至安克生醫進行商品化,在臺大產學合作中心的協調下,校方亦透過技轉成為安克生醫公司的股東。
安克「甲狀偵」為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FDA) 於 2012 年發布最新 CAD 產品審查指引 (guidance) 後,全球第一、也是目前唯一獲得上市許可之超音波 CAD 產品,產品亦獲歐盟及我國上市許可,深具臨床應用價值。

根據統計,我國十八歲以上 1800 萬人口中,甲狀腺腫瘤人口佔 20%-30%,粗估甲狀腺腫瘤人口高達 360 萬人,其中 95% 甲狀腺腫瘤屬良性,但仍需定期追蹤,上市第一年若僅以 1% 成年人口使用安克產品篩檢推估,至少 18 萬人次使用,再加上每年新增需受檢病患及追蹤回診人數,市場有可能呈幾何級數成長,潛力極大。「安克甲狀偵」操作簡便且不具侵入性,病人可輕鬆、安全、迅速、準確受檢,當場獲得彩色影像圖片的檢查報告,供後續追蹤檢測時參考,作為甲狀腺腫瘤病患的診斷及定期追蹤工具,造福病患。

安克生醫與臺灣大學團隊持續進行產學合作,除了技轉創新技術,也借調原臺大團隊成員之一陳正剛教授擔任安克生醫總經理,持續開發各種癌症篩檢的 CAD 軟體平台。除了甲狀腺腫瘤 CAD 軟體產品外,還有應用於肝纖維化、肝癌、攝護腺癌、肺癌等癌症早期檢測的聲波散射組織成像平台,及應用於乳癌、腎病變的超音波都卜勒優化平台等,兩項核心技術平台也已陸續完成美國 FDA 申請送件。

安克生醫公司董事長李成家表示,在政府協助下,從經濟部學界科專補助案開始,再加上來自臺灣大學最優秀的醫學院、工學院研發團隊創新技術加持,得以順利將研發成果商品化,並進入資本市場掛牌上市,顯示外界極為看好產官學合作的成果,透過技轉可以將好的技術商品化,進入醫療臨床應用,讓產學合作成果可以真正造福大眾。
臺灣大學陳良基副校長指出,校方十分樂見如安克生醫公司這類技轉成功案例出現,此一成功案例也證實,透過產業界與學術界充分合作、資源整合,可以讓學界充沛的研發能量加上產業界商品化能力,提升台灣在國際高階醫材市場的能見度。
很厲害的投資方法
心境不受變化
但不管做短做長
踏入股市就代表參與了
資本市場遊戲
一定有人賠錢賺錢
各憑本事


不好意思,想請教大大
那這樣會不會賺了股利而賠了價差呢?
jeffj741 wrote:
不好意思,想請教大大
那這樣會不會賺了股利而賠了價差呢?

股票的發行面額是10元,一般來說,除非公司營運有特別狀況,否則市價很少低於票面,大股東的投資也大都以發行面額取得,掛牌後因為有明確的市場參考價,所以利於公司進行增資,這也是到資本市場掛牌的主要誘因.
一般的投資者在價格取得上就已經較高,相對的不用承擔未上市的風險.
每個人都自己投資的考量,基本上樓主是打算和公司大股東一同經營成長,只能說和大股東心態接近,股價的變動不是重點,而是投資該公司的理由是否消失?
這篇太有學習價值了

先標記一下

15151515


了解!! 基本上還是那句話 當初買進的理由沒有消失,就不需要賣出~~
目前還在學習中阿~~ 手頭只有2891 2324 各一張
要走得長久真的頗辛苦,市場有一些風吹草動就會影響心情

綾小路 葉子 wrote:
就我看來近幾年的存股法已經發生重大的改變了

隨著股利徵收二代健保(2%)+即將開徵的長照險(0.48%)

你所謂的不斷降低成本再投入的效果已經大打折扣了

更別說股票股利很多權值股都不發了

還有些是用公積金發股利降低股利效果

別忘了還有股利可扣底稅額減半最影響領股利的人

這些措施重創了現今很多領股息的人紛紛棄權息了


所以現在股票新手的人在高點問哪些定存股可以買?

忘了這些方法吧

存股利的都紛紛不開始這麼做了甚至轉移到美股或陸股大有人在

在個人看來完全不推薦這個方法在現今時空的入場方式

至少這方法已經過時了,在高點反轉後想買定存股?等大盤跌到沒人討論股票時再說吧


剛開始我的想法跟你一樣,不過換個角度想,這種制度如果可以逼出一些"假固執"的"假長投"客而可以製造一些波動而不是像死魚一樣的行情的話,不是製造出一些價差空間嗎?
就像今年紛紛棄權息的情況,不就有逢低承接的機會?雖然崩跌後敢不敢承接是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
mark, 好文
yen0320 wrote:
在01發文,其實是...(恕刪)
此篇文章獲益良多

標記一下方便爬文詳讀!!
  • 4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