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金字塔型的汽車業供應鏈壁壘分明,分工明確,由Tier 1主導,提供應用系統給OEM車廠,Tier 2提供模組,Tier 3供應零組件等以此類推。根據知名汽車資料庫Markline,依營業額排名,全球前十大的Tier 1汽車零組件廠商,不意外由歐美日大廠的一級零件系統與模組大廠所拿下。而就專精領域而言,
歐系廠擅長在傳動系統與安全系統。
日系廠則聚焦在車身系統與駕駛資訊;而美系廠商主要是以傳動系統與底盤系統為主。
由於環境標準日趨嚴格,燃油車的生產及銷量減少,各大車廠供應商加速電動化、策略結盟及生產線改造,有些供應商擴大產品種類和功能,有些企業則通過重組來應對,並皆透過軟體及OTA服務,成為這些Tier 1廠的成長動力。觀察國際大廠的動向,將有助於了解全球汽車零件市場,下圖為2021年Iek整理的tier 1大廠營收。
排名 公司名 營收(單位:百萬美元)
1.Robert Bosch 49,144
2.Denso Corp. 43,569
3.ZF Friedrichshafen 39,300
4.Magna International Inc. 36,200
5.Aisin Corp. 33,476
6.Hyundai Mobis 29,073
7.Forvia 25,880
8.Continental 24,197
9.BASF 21,353
10.Lear Corp. 19,263
===================
ZF Friedrichshafen AG,又名ZF Group,簡稱ZF是全球性的轎車、商用車傳動和底盤技術供應商
BHTC是ZF集團的子公司,賣給AUO還是tier1嗎?我很質疑,BHTC是依附ZF的車用傳動和底盤技術才成為Tier1的。
傳統的汽車供應鏈是金字塔型,
Tier 1如Magna、Denso、博世等處於金字塔最定端,負責各種次系統的設計與製造,各種零組件、材料供應商就是Tier 2、Tier 3,如面板業者就屬於Tier 2供應鏈的一環、車用IC屬於Tier 3的一部分,金字塔各層分工明確。
TSMC也不是Tier1的供應商,人家也是晶圓代工的霸主,不過車用IC是用不到TSMC的高階製程,都是成熟製程。
==================
BHTC的產品就是車用空調的零件,人機介面應該僅限於溫控系統。在車用空調BHTC完全沒有競爭力。
第五名的馬勒還有BHTC50%的股權,產品竟和BHTC重疊,也賣給AUO了。
馬勒商用車空調系統

錼創:Micro LED巨量移轉設備 除自用今年開始外賣
————————————————————————
很好奇 uLED技術如果領先
為什麼要把關鍵製程的技術設備拿出來賣
hsun510 wrote:
https://www...(恕刪)
(中央社記者潘智義台北28日電)錼創科技-KY總經理林子暘今天表示,微發光二極體(Micro LED)製程的巨量移轉一直是關鍵技術,以往錼創都是把購買來的封裝測試機台設備改裝,做為生產Micro LED晶片時所需巨量移轉的機台設備;但後來完全自行組裝巨量移轉的設備,比原先買來再改裝的機台更好用,現階段這些機台也可成為商品,將出售給投入微發光二極體產業的廠商使用。
林子暘指出,錼創以生產微發光二極體晶片為主要業務,目前以電視面板使用晶片良率最佳,友達採用微發光二極體晶片製程顯示面板,再將面板出貨給電視組裝業者,組成電視。另外,友達也生產微發光二極體智慧手錶面板。
他強調,錼創除銷售微發光二極體晶片,也曾將整條生產線售予LED廠富采,面板廠友達光電則生產微發光二極體面板,三星再採用 (友達uLED ) 面板組裝成電視。
他強調,錼創對於自家微發光二極體技術都有做好安全維護,不擔心其他業者或客戶學習,因為一旦10幾20年後,這些技術就算被學去,錼創已經發展出新一代的技術。
換個角度來看,他認為,台灣組成微發光二極體產業國家隊,所生產的電視面板卻供應給韓國三星,且三星也是錼創股東,但因三星股權相對較低,不具備經營權控制能力;若三星將錼創、富采、友達台灣供應鏈生產的微發光二極顯示面板做為研究樣本,短時間內也應無法破解關鍵技術。錼創有信心在三星顯示器開發出微發光二極體量產技術時,錼創已進入更新一代領先的微發光二極體技術。
=================
從 奈創的談話,感覺 韓國三星 的 uLED技術和良率 仍遠不如台灣團隊,需要靠 友達提供面板模組, 三星才能組合成電視成品銷售.
三星試圖破解 友達的生產技術,短期內還無法破解....笨, 學學中國TCL, 簡單拿出1億台幣, 挖走幾個關鍵核心人才,不就輕易快速破解友達的專利技術了.

綜合外媒報導,人工智慧(AI)晶片巨頭輝達(Nvidia)的競爭對手、全球最大AI晶片獨角獸 Cerebras Systems宣布,推出Cerebras Inference,據稱是全世界最快AI解決方案,較輝達目前這一代GPU快20倍,價格更便宜只有GPU的五分之一。
Cerebras的AI推論工具可為大語言模型Llama 3.1 8B,每秒生成1,800個 tokens,比超大規模資料中心的輝達GPU解決方案快20倍。而且Cerebras價格以每百萬tokens收10美分起跳,與輝達GPU解決方案相比如同九牛一毛。
Cerebras執行長費爾德曼(Andrew Feldman)受訪時表示,「我們產品的性能GPU達不到,而且精確度最高,價格最便宜,更透露已經從Nvidia那裡搶到有意義的客戶。」
===================
真有這麼厲害的話,那之前花 幾千億美金向 NV 買 AI 伺服器的 大公司,如何面對自己 手上一堆效能落後的破銅爛鐵

是誰 幫Cerebras 代工這顆神奇晶片的? TSMC 可能瞧不起這家新創公司,不願騰出寶貴的產線,幫其代工, 如果是 韓國三星 或 美國 intel ,那就搞笑了.
2024/8/27 18:42
(中央社記者吳家豪台北27日電)人工智慧(AI)需求大增,不少業者投資建置算力中心出租算力。電腦品牌廠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今天表示,出租算力是很原始的商業模式,目前市場沒有那麼多的算力需求,如果沒找到新的商業模式,AI相關投資短期恐放緩。
現在看到製造伺服器的公司,都在「賣鏟子」給資料中心業者,用來訓練大型語言模型(LLM),安圖斯則是賣到企業端、學校和中小企業,是很實際的生意,不會突然之間發現,「搞了半天買了很多鏟子,挖不到金,你會發現滿地都是鏟子」。
談到算力中心商機,陳俊聖直言,「我們現在有一點保留」,幾個大型資料中心業者過去18個月投入的資本支出非常驚人,「問題是誰有挖到金子」,目前應該只有微軟(Microsoft)收到錢,但不能講賺錢,其他公司都沒有挖到金子。
他強調,如果沒有新的商業模式,卻不斷投資,在沒有看到收益的情況下,沒有投資人會讓管理團隊繼續這樣做,可能成為生成式AI短期面臨的挑戰。
===========================
每年花幾千億買AI新設備,但每年的收益卻只有幾百億.這種虧錢倒貼生意,可以玩3年,但沒法玩更久.
除非像中國社會主義計畫性經濟,國家願意出錢補貼面板業10年的虧損,幫你取得全球壟斷性地位後,再來談如何拉抬報價,賺錢回報國家恩情.
江承諭、郭靜蓉/綜合報導
2024-08-29
已退出LCD事業的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SDC),傳自台廠友達購買107項美國LCD專利,業界認為可能是為了牽制掌握LCD生產的京東方,或用於低規格Micro OLED生產
DIGITIMES記者對此求證友達,友達表示,專利資產活化一直是專利營運的做法。
SDC醞釀收購專利何時起?
韓媒Theelec引述業界消息指出,SDC自2024年6月下旬自友達收購107項美國LCD專利,涵蓋LCD面板設計、生產製程、效能改善等領域。由於SDC已在2022年上半結束LCD事業,此時大動作收購專利,被指牽制京東方的可能性很高。
在此背景下,SDC收購友達LCD專利,將帶有攻佔京東方漏洞的效果,即便京東方成功收購LGD廣州LCD工廠,仍有被SDC透過專利訴訟等方式牽制的可能。而對於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電視事業而言,則有助在採購面板時與京東方進行價格協商。
友達持續致力專利布局
與SDC關係近 TCL華星受惠
另外,與SDC關係密切的中國面板業者TCL華星,將能使用SDC自友達收購的專利。2021年TCL華星收購SDC蘇州8.5代LCD工廠時,雙方曾交換股份,截至2023年底,SDC持有TCL華星10.16%的股份,以及其子公司華星光電半導體顯示技術5.02%股份,當前也是三星LCD面板的主要供應商。
2022年SDC曾向TCL華星出售577項美國LCD專利,本次收購專利若能提高TCL華星競爭力,也將有助於避免過度依賴當前市場龍頭、與SDC正在進行專利訴訟的京東方。
另有分析認為,SDC大量收購LCD專利,也可能與低規格Micro OLED生產有關。此前蘋果(Apple)曾傳出向SDC及LGD發送Micro OLED產品研發資訊需求書(RFI),諮詢產品開發所需的技術相關資訊等。該款Micro OLED尺寸為2.0~2.1吋、畫素密度為1,700PPI,與初代Vision Pro 1.42吋、畫素密度3,391 PPI相比,應為普及型產品。
據悉,原本Vision Pro所搭載的OLEDoS是在矽基板(Substrate)蒸鍍Micro OLED,但普及型產品可選擇在玻璃基板上蒸鍍Micro OLED,雖然最終產品畫素密度可能較低,但價格也能有所下降。SDC自友達購買的專利中,也包括薄膜電晶體(TFT)等技術,是否應用於低規格Micro OLED生產也受到關注。
========================
賣多少啊? 又是友情價嗎?
汽車是各國特訂保護的產業,要我說,也是沒技術的產業。很多產業自以為的專業與技術,其實技術和一顆茶葉蛋一樣。不然放開關稅,讓陸車進來看看,就笑你車廠的專業和拉機一樣。和一隻黑猴子一樣
==============
講得太好了,如果讓雙B進來,滿街跑的都是雙B了。
==============
小小鈞鈞大大
前一陣子流行取代機械式按鈕,什麼都改面板觸控,結果一堆消費者抱怨不直覺,現在新款式都在考慮要改回來了
==============
我在交車的部分狀況
車主(我):空調開關在哪裡。
BMW經理:從面板上控制溫度和風量風向。
車主(我):關掉空調如何關。
BMW經理:在車用面板上,找了一會兒,找不到,停車就會自己關了。
車主(我):好不方便。
有一天我再問車用助理導航路線,還沒開口時,老婆在旁邊說,車子裡好熱喔!
突然車用助理就回答說:溫度已調降中。
這時我才知道,原來車用面板是可以聲控的,我打電話去 唸BMW的經理,他說這車太新了,有些功能他也還沒熟悉。
此車在台灣620萬,在德國才79000歐元,價差真大。
我又改了一下車子適合跑山,花費約70萬,除了車價不滿意外,動力輸出和車用面板的聲控簡直是讓我非常滿意。所以小小鈞鈞大大的論點【消費者抱怨不直覺,現在新款式都在考慮要改回來了】,我起初不知聲控,確實有此想法,後來,知道有聲控,就覺得BMW的設計實在太人性化了。
我們的論點有很多不同,我尊重你的看法,你的看法就和啦八彭是一樣的,當初收購BHTC時,所有的媒體新聞都一致看好 AUO的決策,這一看就是Marcon在發功了,在此筆戰沒有意義,我們就等時間來證明吧!AUO是進階Tier1發大財或BHTC會宣布破產。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54685/post/200610050043/
=================
AUO的PM很難讓人有什麼信心,常常評估畫大餅有10%的市佔就赚錢了,出去的子公司結果市佔1%都不到,都在吸集團的奶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