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3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下面是5月的舊新聞,可以看到合庫大戶已經取代0056,成為第四大股東,但如果是既有大股東加碼,排名可能又不一樣。另外,想請教P大,友達的外資持股長期至少維持在175萬張以上,扣掉ADR18.7萬張,其他的外資是誰,已知的也兜不上,但是外資就那幾家,一百多萬張,平均分配也很可觀,為什麼都看不出來在誰手上?

友達聚光海內外股東加碼 新制勞退基金手筆最大
2024-05-06 02:34 經濟日報/ 記者李珣瑛/新竹報導
友達(2409)將於5月30日召開股東常會,公司於股東會年報揭露最新前十大股東動態,包括具有新加坡政府色彩的基金,以及壽險、新制勞退基金等大股東都大舉增持買進友達股票。其中,新制勞退基金加碼狂掃5.42萬張,手筆最大;其他國內外資金也加碼逾5,000張以上。
法人解讀,海內外資金搶買友達股票,透露為面板市況按讚,並肯定友達朝轉型為「以顯示器為中心的解決方案提供者」的前景。
友達於最新股東會年報揭露前十大股東名單,前五大股東成員不變,僅持股比重排名略有小幅異動。最大股東仍是佳世達,持股比重約6.9%,持股約53萬張。友達員工持股信託管理委員會信託財產專戶挺自家人,加碼3.51萬張,排名從第三升至第二,共持有39.1萬張,持股比率為5.08%。
廣達目前持有友達股票35.51萬張,與前一次統計相當,持股比重約4.61%,排名由前一年的第四前進至第三。排名第四是元大高股息證券投資信託基金專戶,持有逾23萬張,占比約2.99%。第五名為友達海外存託憑證專戶,持股約18.7萬張,持股比重2.44%。
新制勞退基金大舉加碼5.42萬張,總持股增至15.17萬張,持股比重為1.97%,成為第六大股東。南山人壽則增持9,170張,持股比重上升至1.62%,總持股12.45萬張,為第七大股東。
另外,有新加坡政府色彩的先進星光基金也加碼友達股票近5,500張,總持股增至7.17萬張,排名晉升為第九大。
幕容晴

股本太大,流動性佳,幾天內可出清,放一些賠了就算了,會心痛卻不會皮癢。在基金內佔比內是可承受的損失範圍。auo就像是個被控制的中間供應商,報價高賺太多,不用比價,看EPS就知道。

2024-08-07 12:12
tteffuB 特肥吧

政府取消公開十大股東真是有鬼

2024-08-07 19:48
台積電 先進製程獨步全球,台積電藉口水電成本上升,要對客戶一口氣漲價15%的話,客戶沒有其他選擇,只能欣然同意, 就像高雄水災災民,看到高雄人唯一的選擇,女神黃捷現身,就像看到朝鮮歐爸男神金正恩巡視水患,無怨無悔,鼓掌到手瘀青.

以前 台 日 韓面板技術和品質較好些, 採購選擇多,大陸業者可能不敢賣貴 ,只能薄利多銷...陸廠敢漲價,單子就轉給 台日韓.

現在大陸LCD技術和設備比台灣好,生產量大,尺寸規格齊全,應有盡有,成本又低, 日韓也都退出,
如果大陸業者 今天宣布9月起, 32吋每片從 35元漲到40元.65吋從 175元 漲到 200元. 品牌廠如何是好?

品牌業者 若不接受,就只能等一個月後,賣光通路庫存,放空貨架...找台廠,價格不便宜,交貨期慢,規格少尺寸選擇少,出貨數量有限,技術品質也沒有比較好,

品牌回頭還是得接受 陸廠報價吧,不然一個月後,沒有面板可用,難道要改用木板嗎
盧卡斯2014

今天外豬終於開始買超兩萬多張了,前兩天跟著大盤下殺,散戶急著下車,現在有甜甜價慢慢吃貨。

2024-08-07 18:00
叭叭抖勒咪

改用紙板不好嗎?[笑到噴淚]

2024-08-08 17:49
達運七月營收創至少四年內新高,月增23%,達運營收很大比率來自友達,所以彭董說Q3還會季增,應該有所本。

防惡性競爭式「內捲」!中共中央政治局開會提出「六個要」

中國部分產業「內捲」嚴重情形引發外界重視與關注,惡性競爭式的內卷更已經引起國家層面的關注。

《新華社》報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周二 (30 日) 開會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審議《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若干規定》,會議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會議。

會議指出,要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要大力推進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要有力有效支持發展瞪羚企業、獨角獸企業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捲式」惡性競爭,並強化市場優勝劣汰機制,暢通落後低效產能退出管道。


=======================

媒體分析,“內卷”一詞首次出現在中共政治局會議上,引發關注。
這是官方著眼中國經濟和產業發展大局,要避免同行間為爭奪有限資源而過度競爭,導致效率降低。

中國行之有年的「諸侯經濟」導致重複投資,也是內卷惡化的元兇之一。

中國產業也常有一窩蜂的發展模式,王國臣說,中國模式常被稱為“創造性破壞”,亦即先放任國內企業野蠻生長,廝殺一段時間后,留下競爭力最強的幾家大型企業走向海外,參與國際競爭。

中國掠奪式的產業擴張模式,破壞國際市場,
各國紛紛對中國的補貼和傾銷 提高警覺後,這套模式現已漸漸行不通了。

習近平喊出要防止「內捲式」的惡性競爭,說明他已經看出中國產業問題的嚴重性,但關鍵是現在「風已經停下來」,中國經濟疲軟之際,官方才要著手改革,恐緩不濟急。

儘管中共中央口號喊得震天響,但對各級政府官員而言,真的動手改革,不僅許多體質不良的企業會立馬倒閉、催升失業率,還等於翻舊帳,揪出領導人的施政錯誤,所以大部分官員可能選擇得過且過、躺平。

中國面對經濟轉型的瓶頸,又排斥進行民主化改革,真正發展第三產業,這樣口號式的變革短期內難有成效; 因為口號喊歸喊,喊完后,地方政府依然故我,先保住本地企業跟GDP再說。

======================

LCD /OLED 面板, 太陽能 ,LED照明,水泥, 鋼鐵,電動車、動力電池,半導體業....、 都是地方書記,為幫助自己將來擠身中央政治圈,刻意美化地方GDP,就業率,拿公家和銀行的錢,瘋狂補貼民間企業擴產, 造成產能過剩,殺價搶單, 把中國製商品虧錢, 用不合理的賤價,傾銷賣給全球市場消費者.

這種非理性、惡性的價格戰,最終使得中國和其他國家的整個產業鏈受損,影響產業健康.

這些幾千億,幾萬億的產業補貼 或退稅,造成中國經濟出口繁榮的泡沫假像, 但實際上,中國政府財政空虛, 更引發外國政府發動貿易戰報復,制裁圍堵中國發展.


希望,習近平 打內卷的宣示, 要玩真的話, 可以拿 已經站穩全球市場地位的 LCD業者來開刀,下令地方政府停斷補貼,讓中國LCD業者資金斷鍊, 殺雞儆猴,作為 國家反內卷行動的樣板戲.

中央發改會,工信部 都該順應最高領導的指示, 明確且具體要求 BOE ,TCL 把所有產品,即刻調漲報價20%,為國家創造更多外匯 和 稅收, 來呼應黨的反內卷指導 ,陽奉陰違者,開除黨籍,財產充公,下放勞改10年 情節嚴重者甚至死緩.
justinjwlin

pqaf 寫信到中南海檢舉

2024-08-08 18:50
pqaf
pqaf 樓主

中國經濟製造,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李強管,內卷生產太多,賤價賣,反而引來美國川普威脅60%關稅報復,習近平掌權10幾年,現在才突然醒來發現弊端

2024-08-08 20:33
新擦鞋童理論:就算是擦鞋童,如今也有對抗股災的辦法了。真正的股災已經太難成形了!!
Eric Lin1106

要有真的股災,恐怕要第三次世界大戰,或者是核戰,現在所謂的股災,都是修正而已,迅速有效率。

2024-08-08 7:38
股價常因市場想像力太大,造成巨大的超漲,這一年多來,大家對AI有很大的期待,不過從築夢到落實,時間會考驗一切!」謝金河強調,這次美超微公布季報,毛利率降至11.2%,較前一季少5.8%,且創下2007年以來最低,這個數字讓市場驚嚇,股價出現巨大波動!

美超微(Super Micro)股價單日大跌20.14%,收盤492.7美元,盤中最低488.88美元,市值一天蒸發72.76億美元

受到美超微拖累,輝達(NVIDIA)股價重挫5.08%,戴爾也跌近5%。

==============

黃仁勳投顧 到處吹捧AI , 投資人對AI 的想像力 ,讓相關個股狂飆,翻轉了很多人財富...
jerry040161

謝國師言論的準度,你知道的,看看上次特斯拉...

2024-08-08 12:59
pipiword

洩精河跟椪風董差不多,只坐順風車,剩下一張嘴。

2024-08-08 13:16
TV面板轉弱,但是筆電面板反而較好,對友達來講比較有利。

伺服器、筆電動能強!英業達7月營收達555億元 月增近一成創新高<
馮萱榕|Yahoo財經特派記者
2024年8月8日 週四 下午2:40
英業達累計今年1至7月營收達3401.98億元,年增16.2%。在筆電方面,英業達7月筆電出貨170萬台,與6月持平,年增13.3%。至於伺服器的部分,隨著下半年美系客戶接棒、Blackwell系列產品啟動,全年伺服器整體出貨量可望年增20%。
多頭報馬

目前電腦規格的軟硬體,完成度相當高,因此使用者在目標應用上相當便利。而且在筆電具有高支援度的鋰電池,可以當成"不斷電系統"來使用,可以對付不穩定公共電力的斷電現象,相當便利。銷售成效好是當然的。[笑]

2024-08-09 5:57
輝達新晶片被台積電抓到設計出包!

輝達眾所矚目的Blackwell系列GPU,現在卻傳出存在設計缺陷,推出時間可能將延遲約3個月,預計將影響包括Meta、微軟、Google在內的客戶。

外媒《The Information》指出,台積電 發現了輝達Blackwell系列晶片存在的設計缺陷。依照消息人士的說法,這次發現缺陷的時間點異常地晚,也導致使用Blackwell架構的B200晶片等產品,預計會延遲3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

輝達在今年3月的GTC大會上,正式發表了Blackwell晶片系列,揭露號稱有著前代晶片快30倍的性能,並且在部分任務上耗能降低了25%的新一代產品。但如今發現的設計缺陷讓這款晶片的面世還得再等等,輝達已經在本周通知包括微軟在內的部分廠商延遲推出的消息。

按照《The Information》的說法,這次延誤代表Blackwell要到2025年第一季才會大量出貨。

如果這些消息準確無誤,這次延宕勢必將對多家科技巨頭帶來不小的影響。Google先前就傳出支付超過100億美元購買了超過40萬個GB200 AI晶片,GB200是Blackwell系列中最先進的晶片;Meta也已經下單GB200;而微軟則是要求在明年第一季前為OpenAI備好5.5萬到6.5萬個GB 200。

輝達Blackwell延後怎麼影響輝達財務?
不過,這次的延誤會對輝達的財務造成影響嗎?依照瑞穗分析師拉凱什(Vijay Rakesh)披露,B200售價在3萬到4萬美元之間,GB 200的售價約在5萬到7萬美元之間。而瑞銀集團分析師阿庫里(Timothy Arcuri)上個月預計截至2025年1月季度,輝達將出貨32,500個B200晶片,以及43,400個GB200晶片。

外媒《巴倫周刊》指出,結合這兩位分析師的資訊,Blackwell系列產品在當季度的營收約為30億美元,與外界預測當季345億美元的營收相比,大約占9%

儘管占比看似說小不小,但影響不會有這麼大的比例,上一代的Hopper晶片仍然供不應求,輝達可以增加Hopper晶片的產量來彌補Blackwell晶片延後的損失。

Blackwell延後推出的消息是在美國週末披露。

近來美國半導體業者都遭遇了大大小小的問題,AMD上個月因為產品型號錯誤,而延後Ryzen 9000的推出;英特爾則更為嚴峻,被爆出13、14世代處理器存在嚴重設計缺陷,可能因此出現不可逆的損壞,也破天荒將保固期限從3年延長到5年時間

=====================

NV 要慶幸 , 這次是在組裝成系統出貨前, 在IC 生產過程就發現bug ,出貨延期, 對NV和相關AI系統廠的股價只有小幅影響,
如果 像 NV過去是 量產半年後,全球客戶的NB中,才陸續回饋設計bug, 那善後的費用損失就是多好幾倍了,AI 相關股價就要被牽連打對折了.

intel 延長保固到 5年? intel 應該要拿出誠意,延長保固到 10年,重拾消費者信心...
不過,一般人若是上上網, 玩玩一般遊戲,核心電壓和溫度不高的話,或許 6年換機前,都能平安使用.
dabunmou

不可能是生產過程中發現bug 應該是首批工程樣品後端做系統驗證測試出問題,溯源回去發現是設計瑕疵,nv要好好嘉獎一下系統驗證團隊,不然沒抓出問題又量產一大堆賣出去就慘了

2024-08-09 10:41
frank1253

dabunmou 正確

2024-08-09 11:25
華為蘋果爭第一背後,中韓面板巨頭競速雙層OLED

8月6日下午,華為在北京舉行了一場全場景新品發表會,推出了小折疊、平板、旗艦轎車等多款新品,讓觀眾有些應接不暇。但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華為在介紹產品時也略有側重,例如對首款nova小折疊做了簡要介紹,而轎車之外一多半的時間都給了平板產品。

當下,正值華為努力坐穩中國平板市場第一的關鍵時期。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向觀察者網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四季度,蘋果和華為在國內平板市場的份額基本持平,而今年第一季華為首次以29%的份額成為中國第一,但僅領先蘋果2個百分點,尚未拉開差距。

蘋果肯定不甘就此讓出統治地位。就在兩個月前,蘋果時隔18個月再更新iPad產線,對Air和Pro系列的綜合能力進行了提升,並放出王炸晶片等大招。而華為這次更新的也是MatePad Air和Pro產線,並且強調了自研AI大模型能力,在策略上有些與蘋果針鋒相對的意味。

有趣的是,雙方在努力打造差異化優勢的同時,均在最新旗艦平板上使用了雙層串聯OLED技術。這並不是巧合,而是中韓面板產業剛剛攻下的科技高地,背後也隱藏著京東方與三星的長期纏鬥。


雙層OLED,為何受巨頭青睞?

說到雙層串聯OLED技術,首先進行大量應用的不是蘋果和華為,而是榮耀。今年3月,榮耀在Magic6 RSR保時捷設計上首發了雙層串聯OLED架構。之後,蘋果5月在新款iPad Pro上應用了這種技術,而華為這次是在MatePad Pro 12.2英寸上使用了雙層串聯OLED螢幕。

備受消費電子巨頭青睞,雙層串聯OLED有哪些優勢,就是簡單的OLED+OLED嗎?

實際上並不是。依照面板巨頭京東方的官方定義,這種技術的全名是雙層串聯OLED—Tandem技術,而Tandem的中文意思就是串聯。相對於普通OLED,Tandem OLED是利用電荷生成層(CGL)將兩個甚至多個RGB發光單元串聯起來,形成的新型疊層裝置。



這樣做有哪些好處?

首先是會提升螢幕亮度,如果單層電子裝置發光的亮度極限是1000nits,採用兩層裝置後,亮度會提升至2000nits。例如,蘋果新iPad Pro的峰值亮度為1600nits,而榮耀Magic6 RSR保時捷設計的HDR峰值亮度為5000nits,華為MatePad Pro 12.2英寸則達到了2000nits。

亮度和解析度的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華為天生繪畫以及Sketchbook等繪畫類應用的使用體驗。

再者是能降低設備耗電量、提升續航力。透過發光層串聯,可以用更小電流達到相同的亮度,或是同樣電流獲得更高的亮度。

第三是能延長螢幕壽命。在串聯式OLED中,每個發光層承受的電場強度只有單層OLED的一半。基於發光裝置效率的提升,發射等量的光所需單位面積電流更小,因此熱效應更低,裝置壽命衰減更慢。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採用了雙層OLED技術,但並不影響設備的輕薄。例如華為MatePad Pro 12.2吋整機重508克,是業界最輕的12吋平板,厚度為5.5mm,而iPad Pro 13吋重582克,厚度為5.1mm。


“高端都用不起,至少要旗艦”

雖然雙層串聯技術才在消費市場落地沒多久,但概念可能很早就提出了。
市場研究機構CINNO Research首席分析師週華對觀察者網表示,大概20年前日本就在研究這種雙層串聯結構,但產業化最近幾年。他提到,雙層串聯OLED可以在現有OLED產線上生產,只要把蒸鍍工藝做兩次就可以實現,但可能會導致產能損失約50%。

同時,這也會帶來目前雙層OLED最大的短板:成本太高。

週華表示,三星曾對iPad Pro使用的雙層OLED螢幕報價350美元(約人民幣2514元),而普通螢幕可能只需要100-200美元,因此前者的成本要高出1.5-2倍左右。

「目前所有的短板都集中在成本,無論是製程複雜、良率低或設備投資額高,歸根究底都是成本的問題。雙層OLED屏成本增加主要在於,有機發光材料比普通OLED屏的用量增加約1倍,還有初期建設時OLED蒸鍍設備數量比普通OLED屏的設備增加1倍,因此折舊攤銷會更高。

週華對觀察者網坦言,目前高階產品都用不起雙層OLED,至少要旗艦產品。

榮耀CEO趙明也曾在今年3月表示,雙棧串聯技術從生產原理上一講就清楚,但真的去量產,京東方和榮耀經受了“地獄般的考驗”,目前良率還是比較低的,需要相當長的時間來解決批量生產的問題。
從現在已落地的產品來看,雙層OLED也確實都是售價高的旗艦在用。例如,華為這次只在MatePad Pro 12.2吋使用了雙層OLED,一同推出的MatePad Air就沒有,iPad的策略也一樣,只有Pro版本搭載,而榮耀更只在最高階的Magic6 RSR保時捷設計上才用了雙層OLED。

雖然都使用了雙層OLED,但華為和蘋果平板的定價策略還是略有不同。例如華為MatePad Pro 12.2吋的起售價為4,299元,最高售價8,299元,而13吋iPad Pro的起售價就高達1,1499元。當然,這其中還有具體配置的差異,例如處理器、記憶體和生態等方面的不同等。

Canalys市場分析師徐穎(Emma Xu)對觀察者網分析稱,這一兩年華為明顯加快了在中國平板的產品更新節奏和產品矩陣,顯然他們正在平板,尤其是中高端平板市場和蘋果展開角逐。相較於蘋果,華為有些機型提供記憶體配置和價格選項較多,而蘋果產品的優勢一直比較明顯,定價也偏高階。未來,在地化的AI功能和整體AI應用生態也會成為雙方競爭的關鍵。

“突破蘋果這條線,很快就會複製LCD的歷史”

消費性電子巨頭競爭背後,其實一直隱藏著供應鏈的戰爭。以雙層串聯OLED為例,觀察者網從業界了解到,華為和榮耀的供應商是京東方,而蘋果的供應商是三星。隨著國產雙層OLED技術落地,為國產終端提供了更多的議價權和彈性,也降低了對國外供應鏈的依賴。

但目前來看,京東方和三星應該都是在現有OLED產線上生產雙層OLED,會損失部分產能,而真正要把成本降下來,必須等到大規模量產,也就是等到三星和京東方的高世代OLED產線(8.6代線)量產,這種產線會讓面板的切割效率更適合筆電和平板,更經濟。

京東方和三星正在斥巨資競速。去年4月,三星宣布投資約215億人民幣,興建8.6代OLED面板產線,預計2026年2月量產。而京東方也在去年底宣布,投資630億人民幣建設8.6代OLED面板產線,預計2026年底量產。依照這個節奏,雙方量產差距將在一年之內。

「其實大家都比較謹慎,因為這個投資額太大了,而且市場不明朗,因為產品確實太貴了,不是一般品牌可以用得起的。三星也是因為蘋果要求了,它必須要去建,而京東方作為國內面板龍頭,要超越三星的話,也必須跟進這個產線的建設。

一直以來,面板都是中韓產業競爭的焦點。近二十年來,隨著京東方、TCL華星等面板廠的大規模投資擴產,中企逐步獲得了液晶面板(LCD)的主導權,現在這一現像似乎正在OLED領域重演。

近期,CINNO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全球AMOLED智慧型手機面板市場中,中國廠商出貨份額佔比達50.7%,年比增加10.1個百分點,而韓國地區份額佔49.3%,跌破五成,其中三星顯示出貨量年增27.3%,市佔率43.8%,較去年同期下滑7.8個百分點。

在周華看來,這一方面是因為國產OLED廠商的技術提升確實很快。如果放在幾年前,國產面板廠與韓企可能還有兩三年的技術代差,但現在基本上已經追平三星、LG,只有部分技術還有半年之類的差距。另一方面,華為、榮耀、小米等主流手機品牌也持續加大對國產屏的採購。

同時,國產終端廠商也在自研顯示技術或與面板廠共研。例如華為這次推出自研奈米級像素堆疊技術及獨家像素隔離層,可實現屏幕壽命的提升以及屏幕能耗的優化;榮耀基於雙層OLED架構也推出了疊光綠洲護眼屏,而小米近期和TCL華星聯合打造了C8+發光材料等。

技術上的差距已基本抹平,那是不是只要國產面板廠擴大產能,就能重演LCD的歷史?

「大的趨勢肯定是這樣。」週華對觀察者網說道,「但過程中以蘋果為例,它對品質的要求是最苛刻的,目前來看三星的品質還是要比國產面板要優一點。 ,那應該很快就會複製LCD的歷史。

蘋果的品牌影響力固然強大,但如果從終端市場的格局來看,蘋果產品的優勢也正逐步被中國品牌蠶食。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第二季度,蘋果手機在各大機構的統計中掉出國內前五,第一季平板也丟掉第一,而全球平板市場上,華為和小米的增速也是蘋果的數倍,這些都難免會影響三星、LG等韓企OLED面板的出貨。

面板和晶片製造都是超重資產產業,對話最後,週華也向觀察者網表達了對OLED面板市場的謹慎看法。

他認為,最近幾年因為供應鏈和產線都還沒準備好,所以手機以外OLED的滲透率不會提升很快,預計到2027年,OLED在筆記本和平板市場的成長會比較快。但也要看蘋果、華為產品的市場銷量,以及成本控制,“如果始終是1.5-2倍價格的話,雙層OLED面板的普及還是比較難的,消費市場還是看價格的。”
=================
市場不明朗,成本太高。
建一座8.6代OLED廠要630E人民幣(約2800E台幣),比十代LCD廠還貴。
s2474

就跟uLED一樣 曝光次數兩倍 雙層oled要蒸鍍次數兩倍 缺貨on

2024-08-09 12:51
pqaf
pqaf 樓主

法人 在友達法說會關心到 雙層串聯OLED對友達LTPS技術的衝擊? 友達高層老神在在的說,LTPS比 雙層OLED省電40%, 成本也便宜一半以上, 所以不擔心 雙層OLED 的威脅.

2024-08-10 2:27
友達公司治理名列前茅吔,看來公司經營虧損沒有列入評鑑指標,難怪彭董不上心。

justinjwlin

是有把大同放在眼裡嗎?

2024-08-09 13:48
Eric Lin1106

真的嗎?沒關注大同

2024-08-09 13:56
  • 380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3)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