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宇彬評估,下半年面板廠獲利恐怕一個月比一個月差,第4季電視面板市場需求較第3季減少1成。因需求減少,但產能增加,面板廠只好降價求售,價格愈殺愈低,面板廠有可能為了維持正常營運,只要不賠錢就賣面板。
他說,要解決面板產能過剩,價格下殺的問題,可以考慮降低產能利用率,但先前中國大陸面板廠尚不成氣候之際,台、韓面板廠還會願意減產,讓價格跌勢緩和。
不過,現在面板產業環境已大不相同,中國大陸面板廠技術提升,又有政府強力支援,可以毫無顧忌的擴充產能,只要台、韓面板廠減產,陸廠就搶市占率。
WitsView資料顯示,京東方重慶8.5代廠月產能9萬片、華星光電深圳2廠月產能10萬片,都已在今年第2季量產,可望逐步拉高產能,甚至在今年內達到產能滿載的目標。
他認為,第4季下游客戶接單意願仍不明朗,目前下游市場也只有北美狀況不錯,歐洲、俄羅斯、新興市場表現普遍不佳;在旺季不旺的疑慮下,電視面板產能過剩的問題,寄望透過降低產能利用率的方式解決,恐怕困難度很高。
IHS DisplaySearch表示,由於面板產能過剩,使得各個電視面板尺寸的價格競爭,愈來愈激烈,部分電視品牌要求面板廠,在同一個區間的尺寸面板,例如48/49/50吋,價差應該縮小,甚至是降為零,不應該有高低不同的定價,此舉是否壓縮台、韓面板廠的獲利,值得關注。
====================
看來witsview認定,雙虎Q可能會虧損了....雙虎舊廠的折舊費用那麼低,都會虧損,那剛花了6千億台幣,蓋好新廠的大陸和韓國 面板業者,不就虧到求爺爺叫奶奶,虧到叫不敢?
從去年初到今年三月,大陸有6條8.5代新線量產,四條屬中國業者,二條屬韓國業者.另外還有幾條6代線量產.全都在折舊高峰期.
炎弔又放壞消息, 台廠的50" 要和陸廠,韓廠的48",49",拉低價差,甚至要均一價..異想天開,以為在逛量販店,通通均一價$39 .dc+ph#90
pqaf wrote:
從去年初到今年三月,大陸有6條8.5代新線量產,四條屬中國業者,二條屬韓國業者.另外還有幾條6代線量產.全都在折舊高峰期.
炎弔又放壞消息, 台廠的50" 要和陸廠,韓廠的48",49",拉低價差,甚至要均一價..異想天開,以為在逛量販店,通通均一價$39 .
都沒有媒體報導這些新廠的良率
該不會天真的以為..只要廠蓋好..插頭插上就和源源不絕的生產吧
大陸面板若要轉出口,因專利的問題,也沒有關稅優勢,目前較難和台灣韓國業者在國際上競爭,台灣業者未來得漸漸放棄大陸這塊市場,終究打不贏大陸的保護主義.
大陸再怎麼擴產,也僅能夠滿足自己國內的八成需求. 全球還有其他8成的海外市場,留待台灣和韓國業者去經營.
台灣必須在 其他中南美洲,東南亞,印度 找到新市場取代大陸市場.
大陸年年擴建新廠,好像很可怕,但其實大陸新增的面板產能只佔全球市場的5~6%,剛好滿足每年全球市場大尺寸化的新增需求.
今年比較特別,是因油價原物料暴跌,讓 俄國巴西印尼澳洲,一堆原物料生產國家出口大衰退,匯率大貶,暫時性的降低該國消費能力,經過半年一年的庫存調整,需求可能就會重新上升,所以大陸仍打算繼續 蓋 8.5,10.6代新廠, 台灣 友達群創也正在擴廠,雙虎明年預計新增5%產能.
电视平均尺寸每增加1英寸将可消化1条月产能约为9万片的8.5代面板生产线的产能,平均尺寸的增长将更有效消化新增产能.2014年全球电视面板的平均尺寸增长了1.6英寸,2015年预计平均尺寸的增幅是1.1英寸以上.全球每兩年新增的需求,約消耗掉三條 8.5代的新產線.
====
買賣面板股,好像變成要看報紙來決定,炎弔的壞消息滿天飛,止跌無量時,就要準備找買點,外資的利多消息滿天飛,不漲出量時,就要找賣點..真慘...



友達彭董在8月觸控展時仍重申,Q3是秋天,IT(PC)面板仍看不到需求起色...ph#96
但 友達8月的營收卻是起死回生, 受 Win10和intel 6th CPU出貨的帶動急單效應,8,9月IT 面板出貨大成長,友達8月大尺寸面板出貨月成長17.7%
, 連華映都傳出 9月手機面板供不應求,缺口達2成. 彭董預言再次嚴重失準了...如果友達9月營收仍是月成長10%,那股東應該要考慮開除彭董這隻大烏鴉..

但9月下旬的報價,Witsview的登載仍繼續下跌中, 不是應該量先價行,都缺貨了,價格怎還在跌價? 面板廠加班趕貨是在做辛酸的嗎?
彭雙浪持股變化 | 持股張數 | 新增張數 |
2月 | 2463 | |
3月 | 2632 | 169 |
4月 | 2813 | 181 |
5,6月 | 2982 | 169 |
7月 | 3151 | 169 |
8月 | 3251 | 100 |
9月 | 尚未公布 |
董事長持股越來越多.對公司真有信心,無畏股價走跌,.每月仍默默的花1,2百多萬買進自家股票.
財務長只在四月新增了166張,6位副總和一個協理各自增加了2百張左右.
李焜耀和其他5位副總經理和10幾個協理,這半年持股就沒變化或只有幾十張的增減.
董監/公司經理人持股變化
==========
反觀友廠的少數幾位副總和協理持股就減幅明顯,有人甚至在今年6月股價高點反轉向下時,見好就收,一口氣把持股從4000張,大減到只剩270張,真是理財高手.難怪公司財報數字比較亮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