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柱祥除說明台灣發展MicroLED顯示面板的優勢,也建議總統當選人賴清德能延續擔任行政院長時的「台灣顯示科技與應用行動計畫」,由政府在5年內投入新台幣177億元,與產業界合作,因目前5年時間已屆,期盼政府能再加碼推出新的5年計畫。
楊柱祥指出,台灣面板廠現在積極投入新一代顯示面板MicroLED技術,有一定的優勢;主因MicroLED的製程當中,包括關鍵的「巨量移轉」技術,都屬於台灣產業界最領先的半導體製程,台廠又領先投入MicroLED技術,談優勢絕不是空話,應該做的是整合上下游產業鏈。
對於中國面板廠往75、85、100吋大尺寸發展,楊柱祥坦言,台灣面板廠僅8.5代線,電視面板做到100吋就緊繃,且電視太大電梯也進不去;不過,若採用MicroLED面板,透過拼接技術,可以先做成模組,再拼接成更大尺寸的電視面板,觀賞效果佳,是MicroLED面板的好處之一。
====================
陸廠的LCD技術已經追上台廠,而成本遠低於台廠.. 台廠LCD 快玩不下去了
謝勤益說 台廠只能盡快轉型到 uLED, 逃避陸廠進逼.
柱柱總呼籲 新總統,補貼台灣面板廠轉型 uLED.
pqaf wrote:
MicroLED具優...(恕刪)
和碩布局智慧車用市場 斥逾12億投資CarUX
和碩(4938)昨(17)日公告財務性投資案,子公司Asuspower Corporation斥資4092萬美元(約新台幣12.57億元),取得面板廠群創(3481)旗下子公司CarUX約4.09%股權。法人認為,和碩此次的投資,主要是為擴大智慧座艙、車載娛樂系統等相關領域的布局。
和碩指出,此次是以每股6.949美元(約新台幣213.51元)的價格,取得CarUX普通股588萬8138股,總金額為4092萬美元,持股比例4.09%。
CarUX將參加4月24日至26日在台北南港展覽館舉辦的Touch Taiwan 2024智慧顯示展覽會,聚焦於高端AM Mini LED、防窺Privacy及隱藏式InvisiView等車用顯示技術,搶攻智慧車用領域商機。
pqaf wrote:
MicroLED具優...(恕刪)
價格還會漲,Omdia估Q2面板廠普遍轉盈
面板研調機構Omdia顯示部門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昨(17)日表示,受AI等應用助攻,第二季面板廠普遍將轉盈,且面板報價還會繼續漲,價格高點預估會落在第三季。近期面板出貨成長,需求也逐漸回溫,大尺寸電視更受歡迎,有效帶動電視面板出貨面積放大。
謝勤益表示,今年全球面板整體出貨量可望年增2-3%,出貨面積則有機會雙位數成長,預估約9-15%,今年第一季全球主要面板廠都較去年成長,獲利改善,第二季有望轉盈。
群創(3481)總經理楊柱祥昨(17)日出席「Touch Taiwan 2024智慧顯示展」展前記者會表示,展望面板後市樂觀,陸續已有接到個別客戶急單。
pqaf wrote:
MicroLED具優...(恕刪)
群創看面板「太陽要出來了」 Omdia點出本季將普遍轉盈
面板業大咖同聲看旺後市。群創(3481)總經理楊柱祥繼3月初以「急單與春燕報到」形容市況復甦後,昨(17)日釋出更樂觀的看法,高喊「(面板市場)太陽要出來了!」。
重量級面板研調機構Omdia顯示部門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則說,AI等應用助攻,今年是產業復甦的一年,面板廠本季普遍將轉盈,「下季報價還會繼續漲」。
楊柱祥昨天以台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TDUA)副理事長身份,出席「Touch Taiwan 2024智慧顯示展」展前記者會,釋出對市場發展更樂觀的訊息。
楊柱祥先前曾預告,已有個別客戶急單敲進,期待接下來的春燕能夠三五成群結伴而至,群創已在去年第4季就備下較同業為高的庫存,果然陸續有個別客戶急單敲進。
群創並以基本面印證面板景氣回升的狀況,3月合併營收201.26億元,較2月勁揚45.1%,也比去年同期增加15%,是睽違23個月之後,單月業績再度站上200億元大關。
楊柱祥昨天更新他對市況的看法,強調面板產業一路走過輝煌閃耀期,也面臨過陰雨低谷,如今終究「太陽要出來了!」。
向來精準掌握面板市況動態的研調機構Omdia顯示部門資深研究總監謝勤益,昨天在Omida舉辦的「Omdia台灣科技產業研討會」上,也呼應楊柱祥看好面板產業發展的看法。
謝勤益表示,近期電視大尺寸趨勢明顯,且不止面板出貨成長、需求也見到回溫。
目前看來,電視尺寸愈來愈大,將有效帶動電視面板出貨面積同步放大,預期今年電視面板出貨面積將年增10%。另外,AI帶動IT面板需求復甦,整體來看,面板報價從首季起漲後,將一路漲到第3季無虞,預期這一波價格高點將落在第3季。
謝勤益預測,今年全球面板整體出貨量可望較去年成長2%至3%;出貨面積則上看雙位數成長,預估約達9%至15%。今年首季全球主要面板廠營收都較去年成長,面板產業復甦明顯,獲利改善,2024年是產業復甦的一年,面板廠本季普遍將轉盈。
談到大陸面板廠現況,他說,過去十年大陸面板廠積極擴充LCD面板產能,惟疫情爆發後,陸企擴產動作已陸續停下來,但並不是沒有新產能,只是更聚焦在新技術投入。
另外,大陸部份只有OLED產線的面板廠基本上都處於半破產狀況,投資幾乎都不賺錢,背後都是來自官方補助,這樣的情況還能持續多久,是否掀起另一波整併潮,需要觀察。
pqaf wrote:
MicroLED具優...(恕刪)
面板展望好轉,今展科發展第二成長曲線
面板大廠群創(3481)總座楊柱祥高喊「太陽要出來了」,加上今(2024)年有巴黎奧運及歐美兩大足球賽可望帶動電視換機潮,激勵面板領域應用佔比超過6成的電感廠今展科(6432)今(18)日盤中攻上漲停。
今展科去(2023)年營收年減3%、EPS 1.19元低於2022年的1.50元並寫6年新低,董事會決議超額配發1.31元現金。今年Q1營收續探16季新低至2.30億元,季減3%、年減7%,法人表示,以單季營收規模來看恐跌破本業損平點,但因美元在Q1季底回貶至接近32台幣、較去年底的31元以下有利,預期Q1稅後EPS有機會優於去年Q4的-0.32元。
展望今年,今展科表示,雖然中國狀況真的很不好,但全年營收及獲利仍以拚成長為努力目標,AI PC有機會成為重要動能但需要時間發酵,今展科電感原本主要用在面板,旗下百分百子公司今鵬先進科技已有生產AI電感能力,可望幫助公司從面板跨入NB主板,透過多元發展增加第二甚至第三成長曲線,助力降低面板比重。儘管如此,法人仍看奧運等重要賽事帶動電視換機潮也將挹注面板應用為大宗的今展科今年成長動能。
pqaf wrote:
MicroLED具優...(恕刪)
友達收購BHTC,下週Touch Taiwan秀智慧座艙技術
Touch Taiwan 2024智慧顯示展覽會將於下週三開展,友達(2409)將首度展出全球最大裸眼3D Micro LED雙層顯示器,還有單片尺寸全球最大的Micro LED顯示器、60吋高透明度Micro LED顯示器等。另友達已完成收購BHTC,法人認為,將可多元化產品組合、擴大客戶群、增強全球競爭力等。
BHTC以車用空調控制系統、人機介面見長,下週也將在Touch Taiwan初登場,將展示多功能空調控制面板、具備內嵌顯示器的溫度設定旋鈕,以及整合顯示螢幕與觸控按鍵操作的設計等。友達表示,結合BHTC車用人機介面HMI解決方案及一級供應商戰略地位,將為未來移動趨勢的智慧車艙開創精彩可期的新局面。
今年面板業需求回溫,價格也上漲,友達將於4/30舉辦法說會,外界關注今年後市展望。調研機構Omdia、集邦科技均認為,面板廠第二季普遍有望獲利,且面板報價將續漲,預計價格高點將落在第三季。
台積電表示,3 奈米製程出貨佔台積電 2024 年第一季晶圓銷售金額的 9%,5 奈米製程出貨佔 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 37%;7 奈米製程出貨則佔全季晶圓銷售金額的 19%。總體而言,先進製程(包含 7 奈米及更先進製程)的營收達到全季晶圓銷售金額 65%。
若按應用類別分析,高效能運算HPC約佔台積電首季營收46%,智慧型手機約佔38%,物聯網和車用電子約各佔6%,消費性電子約佔2%,其中高效能運算季增3%,智慧型手機季減16%,物聯網季增5%,消費性電子季增33%。
受4月起電價調漲影響,台積電說,將影響毛利率0.7至0.8個百分點,預估第2季毛利率約51%至53%,營業利益率約40%至42%。
=================
這樣粗算起來, 台積電的工業電價上漲25%,一年只增加台積電 200億台幣的成本.
全球手機市場 的 季衰退幅度頗大, 可能消費者習慣 集中在年底Q4 搶購新機, Q1 需求就退燒.
4小時
•
千呼萬喚始出來!華為先鋒計畫再次低調發布了萬眾期待的Pura 70系列手機。
根據華為官方的說法:此次先鋒計畫將分為兩批進行,其中,第一批華為Pura 70 Ultra與Pura 70 Pro在今天10:08正式開售。第二批華為Pura 70 Pro+與華為Pura 70,則將在4月22日開賣。
那我最關心的還是手機SoC晶片,如果說鴻蒙系統是華為手機的靈魂的話,SoC晶片就是華為手機的大腦了。
早在1月份,就有海外自媒體爆出華為將在新機上搭載麒麟9010晶片,安兔兔跑分超過130萬,要知道高通的驍龍8+處理器在安兔兔上的跑分也就110萬+,如果這消息是真的,那麼麒麟9010是會超高通驍龍8+處理器的效能的。
果然,這次華為Pura 70首批到手機器就是使用麒麟9010晶片,與Mate 60 pro的12核心一樣,這次也是2個1120 M Hz -2300M H z的大核,4個335M H z-1550M H z的中核,6個335M H z-2180MHz的小核。
因為特殊原因沒有ARM公司授權的V9架構,架構依舊是ARM的V8a架構。 GPU和Mate 60麒麟9000s的Meleoon 910一樣。
所以咋一看麒麟9010與去年發布的9000s對比,變化並不大,所以大概率依舊是一顆5-7nm製程的晶片。
那麼跑分到底有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呢?
目前公開市場資訊可以查到的是一組Geekbench的跑分,這款效能測試的跑分軟體,支援iOS、安卓、Windows、macOS、Linux等系統,主要用於評估設備CPU和記憶體系統的運算能力,它提供了單核和多核性能測試,並給出相應的分數。
目前依照HBP-AL00型號的機型測試,麒麟9010單核跑出1442分,多核跑出4471分,數據較之前的麒麟9000s,單核跑出1329分,多核跑出4206分,還是有較為明顯的提升的,而相較台積電最後為華為代工的5nm麒麟9000芯片,單核1020、多核3820分相比,被美國封鎖打壓四年了,華為麒麟芯片還是在艱難險阻中有所提升的。
那麼這個數據什麼水平呢?
我收集了Geekbench5(不同系列機型在不同機器情況下,測試結果有差異)對iPhoneA系列和華為麒麟系列的測評跑分資料,發現麒麟9010還是很不錯的。
2020年的蘋果A14晶片,依照當年發表的iPhone12Pro測試,單核心差不多是1597分,多核心跑出4152分,對比24年4月發表的麒麟9010,單核心高出90多分,多核心方面, A14明顯弱於麒麟9010,落後300多分,整體似乎麒麟9010更好。
對比2021年9月發表的iPhone13的A 15晶片,單核心落後了250分,多核心449 9分,華為麒麟9010,單核心落後了250分,多核心僅落後了28分。
因此,單從跑分數據來看,華為Pura70對比蘋果iPhone機型,目前麒麟9010的性能差不多是iPhone12-13之間的A14-15晶片的水平。
當然使用手機的體驗並不完全是晶片性能的問題,還與系統優化等因素有關。不過無論如何,華為的晶片被美國壓制四年,能追上iPhone,只落後2代晶片的效能,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了。
前幾週,我經過上海青浦區的淀山湖,遠眺了一下華為將落成的全球研發中心,不久之後這將是華為晶片破局的關鍵。不少媒體爆出:華為已經建構出了自己的晶片製造供應鏈系統,正在努力破局5nm-3nm。
遙想幾年前,台積電還能為華為代工晶片時,華為Mate40系列首發全球第一款5nmSoC晶片麒麟9000,當時華為傲視全球的樣子,至今懷念。要不是美國的圍剿與打壓,很難想像今天華為的高度。
pqaf wrote:
台積電首季大賺225...(恕刪)
00900成分股審核結果
臺灣指數公司公布「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高股息 30指數」2024年
第1次成分股定期審核結果。成分股納入和刪除之變動將自 2024年 4月18日
(星期四)交易結束後生效(亦即自2024年4 月19日(星期五)起生效)。
成分股納入(19):
1504 東元、2347 聯強、2412 中華電、2504 國產、2606 裕民、2809 京城
銀、2885 元大金、3044 健鼎、3045 台灣大、3264 欣銓、4904 遠傳、4915
致伸、5347 世界、5434 崇越、6005 群益證、6285 啟碁、6412 群電、8454
富邦媒、9939 宏全
成分股刪除(19):
1210 大成、1722 台肥、1808 潤隆、2006 東和鋼鐵、2330 台積電、2458 義
隆、2474 可成、2886 兆豐金、2891 中信金、3005 神基、3008 大立光、3293
鈊象、3680 家登、4763 材料-KY、4966 譜瑞-KY、5483 中美晶、6147 頎邦、
6488 環球晶、8299 群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