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璿
2020-06-18 23:09
廣明今(18)日晚間10點臨時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指出,已與惠普(HP)簽訂保密和解協定,雙方最終以「握手言和」作結。
廣達旗下廣明光電遭美國惠普(HP)控告違反美國反托拉斯法,賠償金總計來到4.39億美元,換算成台幣高達130億元;這個天價的賠償金額甚至比廣明資產還要多,這也是台灣上市櫃企業史上第一次遇到此事,究竟廣明未來採取何種攻防策略,格外讓台灣法界、企業界關注。
從廣明6月7日首度對外召開重大訊息說明美國反托拉斯法案件之後,法律界、企業界對於廣明面對「天價賠償金」無不搖頭歎息。
首先,市場普遍認為廣明是間好公司,如果因為天價賠償金額而影響公司發展前景,相當可惜;再者,《今周刊》在雙方和解前,訪問了法界學者,法界學者私下也曾對外表示,「美國的民事訴訟,即便法院已然宣判,仍可以和惠普談和解,只要惠普願意談,廣明最好能在此時趕快踩剎車。」
果然,經過十二天的煎熬之後,廣明宣布與惠普達成和解。
廣明在18日晚間10點臨時召開重大訊息說明指出,已於6月18日簽訂保密和解協定,該和解協定將解決廣明及其子公司與惠普公司間所有既存法律訴訟與判決執行。廣明與惠普公司將向法院撤回現存所有訴訟,包括續行在聯邦第五上訴巡迴法院案件。
廣明光電發言人李志仁指出,因為廣明與HP的保密協定裏面,強調不能針對訴訟內容、和解內容作揭露,基於保密原則,和解金額內容也不能對外透露;不過,本案和解結果對廣明業務並無重大影響,財務狀況應足以支應及維持公司正常運作。
HP與廣明之間的訴訟案已經邊談、邊打了好一陣子,之所以在這個時候和解,李志仁指出,主要是遵循美國法令及台灣法令規範考量,也考量財務負擔、股東權益做出來的決議,而與惠普達成共識。
總經理何世池表示,之所以做出這個決定,主要是以股東最大權益出發點去做這些考量,不過,考量與HP之間和解保密協定,「不能再有任何的Comment(評論),我們做了決定就往前走。」他表達,「公司如何健康往前走」,所有決策考量點都以此為主。李志仁也強調,「希望訴訟這邊可以告一段落,往前邁進,幫股東賺更多錢,這個是我們努力目標。」
...............
光碟機 反托拉斯法案件
賽翁失馬 焉知非福
專心搞機械人 是正辦
............
頭條揭密》再遭印度殺豬盤宰割 小米手機恐難逃外企宿命
盧伯華
2023年6月16日
中國知名智慧手機製造商小米公司最近被印度政府指控違反《外匯管理法》,將遭到重罰,去年被扣押的555.1億盧比(約合6.8億美元)可能被沒收。由於小米是一家非常成功的大陸手機公司,在印度的遭遇引起了廣泛的關注,財經界甚至稱這是印度對外商的「殺豬盤」,其手法狠毒幾無倖存者,小米恐怕躲不過逃離印度的命運。
小米當年與不少陸企大約都是在2014年進軍印度,至今已近10年,由於小米手機性價比高,逐漸成為當地知名品牌,2018年竄上印度市佔率第一,並保持了4年的。據印度2022年市調數據,中國品牌在印度市智慧手機市場佔有率超過6成,其中小米是最受歡迎的品牌。2020年中印關係因邊界衝突出現緊張狀態,印度跟在美國後頭,首先對知名的中國手機App如TikTok、微信下手,並陸續封禁超過200多款各種手機應用程式。2021年底,又針對20多個中資手機企業查稅,小米也在其中,連印度媒體都認為這是一場針對中國企業的政治清洗。
被印度政府盯上後,小米在印度市場上的市佔率從2020年高居第1的26%持續下跌,到2023年已被韓國三星與中國vivo超越,市佔率掉到第3名的16%。小米在印度10年皆以低價策略建立佳績,市佔率雖大,但利潤率卻低到只有1%,銷售主力是中低端的紅米手機。去年初小米被印度稅務局(DRI)以逃稅、做假賬為由,處罰與補繳65.3億盧比(約合7800萬美元)稅款,5月又被以違反《外匯管理法》扣押高達555億盧比的銀行存款,業界認為雷軍這幾年在印度賺的錢全都賠了進去還不夠,按過去的例子,這筆錢也肯定拿不回來。
遭遇印度殺豬盤的外資跨國企業不只小米,台商緯創也是印度政府殺豬盤下的犧牲者。緯創曾經是蘋果進軍印度的先鋒,2016年前後蘋果打算將生產線轉移到印度,緯創積極響應,成為首家蘋果在印度的代工廠。2017年初緯創位於班加羅爾的製造中心投產,有8條生產線,生產iPhone 14和iPhone 12,高峰時員工超過萬人。緯創此後持續擴張,並計畫為蘋果代工手機之外還要將個人電腦、物聯網、醫療和雲服務業務轉移到印度,但因為印度勞工管理較難,關稅偏高,營運狀況不如理想,2020年底工廠又爆發的勞資衝突,廠房與大量設備被毀,又被媒體指為「血汗工廠」、違反勞動法,在賠了數千萬美元之後決定撤離印度,將生產線與廠房、員工整個打包賣給印度塔塔集團。據說此案讓富士康也頗為警惕,但是最後還是拗不過蘋果公司,與和碩到印度班加羅爾設代工廠,但他們的心裡想必也是七上八下的。
在印度政府殺豬盤下挨宰的不只是兩岸的企業,印度的殺豬刀不看外企的國籍,其中比較知名的案例包括:2008年美國微軟被罰70億盧比(8500萬美元);2009年IBM被罰535.7億盧比(6.5億美元);2014年諾基亞被罰208億盧比(2.5億美元)。此外,還有谷歌連續2張罰單共227.4億盧比(2.8億美元);超越小米的三星在2014年被罰2億美元,今年又被指控漏稅172.8億盧比(2.1億美元)。
在外商之中被整得最慘的應該是美國福特汽車,福特1995年在印度設廠經營10年,虧損達20億美元,最後破產撤離。另一家美國通用汽車也看情況不對,在2017年的時候斷然止損,關廠撤退。中國手機廠商除了小米,華為、OPPO、vivo也都被印度政府重罰過,據說唯一例外的是榮耀手機,該公司一看眾多廠商無一倖免,早早腳底抹油先跑了。現在印度政府打算要求企業開放印度資本入股,核心高管必須由印度籍人士擔任,供應鏈與出口商也限定印度企業,在西方企業「中國+1」策略下調高各種條件,更加地地恃寵而嬌。
據熟悉印度產業的財經界人士分析,印度製造業搞了多年一直發展不起來,主要問題是印度的經營環境太差,除了平時各級地方官員盤剝之外,中央政府每隔一段時間就找名目重罰,真正能長期經營並持續投資的外商幾乎找不到。外商建立的工廠雖然被當地企業接收,但整個供應鏈尚未完善、熟練技術工人培育不足,印度政府與本土企業便急著收割,外來的製造業尚未生根,其自身產業鏈也無法形成。
有媒體統計,從2014年至2021年的7年間,印度共有2783家外企關閉公司或辦事處,約占到印度1.2萬家外企的1/6,因此也有外資企業給印度取了個響亮的外號,稱其為「跨國企業墳場」。印度政府想要要取代中國的製造業大國地位,恐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
印度 似也不好惹
04:102023/12/17 工商時報 賴瑩綺
綜合外媒16日報導,iPhone禁令正在大陸各地擴大,已有包括浙江、江蘇等8個省份,近期加入外國手機禁令措施,恐將阻礙美國科技巨擘蘋果在中國市場的發展。
今年9月間,市場即傳出中國政府計劃逐步禁止iPhone的消息,知情人士透露,各地越來越多機構和國有企業,要求其員工停止攜帶iPhone和其他外國手機上班,至少有8個省份的多家國企和政府部門,過去近兩個月內指示員工使用本土品牌,主要含括浙江、廣東、江蘇、安徽、山西北部、山東、遼寧和河北中部等地。
知情人士表示,與今年9月間,只有北京和天津的少數機構要求將外國手機留在家中相比,顯示行動已經擴大。儘管尚不清楚有多少機構發出指令,以及指令的範圍與執行力度,但無疑將對蘋果造成重大挑戰。數據顯示,中國市場營收約占蘋果總營收約20%。
報導稱,隨著中美對峙情勢升溫,令在中國具有龐大業務的蘋果角色變得微妙,近年更頻傳蘋果將旗下產品與手機產能逐步遷往越南、印度。
目前iPhone在中國市場銷量仍穩居第一,中國市場研究機構BCI通訊研究資料顯示,今年11月iPhone啟用數量為604.4萬支,月增18%,年增2.2%,市占率21.1%。中國品牌則幾家歡樂幾家愁,小米與華為受惠新機推出,表現不俗,當月啟用數量分別為524.3萬支、401.4萬支,分別年增44.1%、75.6%,市占率為18.3%、14%。
報導指出,中國近年來持續企圖擺脫對外國技術的依賴。多年來,中國軟硬體已逐漸取代美國產品,包括微軟的軟體、戴爾電腦及英特爾的晶片,因此該禁令可能會對蘋果造成迅速而直接的打擊。
.........
中國市場11月iPhone啟用數量為604.4萬支 小米524.3萬支 華為401.4萬支 爽到華通 股價站穩70元了 家家用
華為還在排隊預約中 產能 看來約有5000萬支 光刻機數量似不少
pqaf wrote:
吳欣盈回應,現在跟未來的職業趨勢不同,她不相信高學歷就保證有工作
多讀書還是對的,高學歷要學有所長,不是鬼混的.....,而且只要你想做,就一定會有工作的,來看看這個高學歷讓人心疼的天使。
簡稚澄(1984年—2016年5月12日),臺灣桃園市新屋區動物保護教育園區動物管制課技士,2016年自殺。
北一女中,考大學時,她努力與家人溝通,最後以高分進入台大獸醫系就讀,在校期間還獲得5次書卷獎,以第一名成績(特考榜首)考上獸醫,她捨棄坐在辦公室工作的職缺,第一志願就填偏遠的桃園市動物保護教育園區(新屋公立收容所),一心只想要幫忙動物,結果新婚放假回來,遭網路霸凌女屠夫.....,人就這樣走了。
=====================
這則新聞也蠻特別的,要是在台灣,絕對不可能發生的,苗栗大浦事件,台南鐵路東移,直接強制拆除。
最牛釘子戶!逼橋梁繞道改建 市民酸「海珠之眼」成打卡夯點

大陸廣州環島路海珠湧大橋正式建成通車,從琶洲到太古倉18.9公里的斷頭路正式被打通,大橋雙向共四車道,全長400公尺,兩側設有人行道,不過中央有棟未被拆遷的釘子戶,硬生生地將大橋分割,近來成為網友拍照打卡熱點,甚至被市民戲稱為「海珠之眼」。
綜合陸媒報導,這戶位於革新路海傍外街16號舊房,面積約10平方公尺左右,據悉目前老中少三代仍在居住,不過由於他們要求的拆遷費用過於高昂,因此遲遲無法協商成功,最後相關部門只好放棄談判,更改設計將橋面整個架高,繞過該棟釘子戶,並為屋主保留進出口。
要價從400W人民幣,800W人民幣,後來老共願意給了,又漲價到1500W人民幣,結果就不給了,直接形成「海珠之眼」。

今天星期一, 尾盤又有萬張買盤. , 友達雖有0056 連買 5天 萬張的利多,但空方藉機出貨,友達還是無法上漲.

不要拿一邊的差比一邊的好
最強釘子戶,拆
大陸人拿中國護照回國,被!在教育,主人翁說,對比入境中華民國有很大落差
就算跪了...
兩岸都有強拆事件
台灣不好,也請別忽略大陸更不好
隨便找一下,最近一個月
大陸發生幾起、台灣發生幾起
其他的就不放了
pqaf wrote:
0056 12/14...(恕刪)
「臺灣指數公司特選高股息低波動股價指數」第二次成分股審核結果
成分股定期審核結果。成分股納入和刪除之變動將自 2023年12月 18日(星期一)交易結束後生效(亦即自2023年12月19 日(星期二)起生效)。
成分股納入(13):
2317 鴻海、2474 可成、2607 榮運、2885 元大金、2912 統一超、4766 南寶、4958 臻鼎-KY、6191 精成科、6269 台郡、6278 台表科、6691 洋基工程、8112 至上、9904 寶成
成分股刪除(13):
1102 亞泥、2382 廣達、2801 彰銀、2809 京城銀、2886 兆豐金、3036 文曄、3037 欣
興、3702 大聯大、5388 中磊、5522 遠雄、6670 復盛應用、8046南電、8422 可寧衛
pqaf wrote:
0056 12/14...(恕刪)
00900成分股審核結果
臺灣指數公司公布「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高股息 30 指數」2023 年 第 3 次成分股定期審核結果。
成分股納入和刪除之變動將自 2023 年 12 月 18 日 (星期一)交易結束後生效(亦即自 2023 年 12 月 19 日(星期二)起生效)。
成分股納入(20): 1210 大成、1722 台肥、1808 潤隆、2006 東和鋼鐵、2303 聯電、23
17 鴻 海、2330 台積電、2404 漢唐、2458 義隆、2603 長榮、2637 慧洋-KY、3005 神基、3034 聯詠、3596 智易、3680 家登、4763 材料-KY、4938 和碩、4966 譜瑞-KY、6147 頎邦、6176 瑞儀
成分股刪除(20): 1102 亞泥、1216 統一、2002 中鋼、2027 大成鋼、2301 光寶科、2344 華邦 電、2352 佳世達、2377 微星、2379 瑞昱、2382 廣達、2383 台光電、2890 永豐金、2915 潤泰全、3702 大聯大、4919 新唐、6239 力成、6548 長科*、 6770 力積電、9910 豐泰、9921 巨大
pqaf wrote:
0056 12/14...(恕刪)
00919八上八下、00900、00713也換檔!七檔台股ETF成分股名單一次看
七檔台股ETF成分股名單今(18)日出爐!群益台灣精選高息(00919)八上八下、元大台灣高息低波50檔換13檔、富邦特選高股息30則是30檔換20檔、群益半導體收益換八檔、永豐智能車供應鏈換七檔、新光臺灣半導體30換一檔,復華台灣科技優息則是無變動。
根據臺灣指數公司今日公告,12月19日指數成分股定期審核結果,成分股納入和刪除之變動將自2023年12月18日(星期一)交易結束後生效(亦即自2023年12月19日(星期二)起生效)。
群益台灣精選高息追蹤的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精選高息指數,進行今年第二次成分股審核,新納入東元、台肥、長榮鋼、兆豐金、中信金、神基、中美晶、寶雅共八檔;並刪除佳世達、廣達、陽明、萬海、大聯大、天鈺、南電、鈺齊-KY共八檔。
元大台灣高息低波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高股息低波動股價指數指數,進行今年第二次成分股調整,新納入鴻海、可成、榮運、元大金、統一超、南寶、臻鼎-KY、精成科、台郡、台表科、洋基工程、至上、寶成共13檔;刪除亞泥、廣達、彰銀、京城銀、兆豐金、文曄、欣興、大聯大、中磊、遠雄、復盛應用、南電、可寧衛共13檔。
富邦特選高股息30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高股息30指數,今年第三次成分股定審,新納入大成、台肥、潤隆、東和鋼鐵、聯電、鴻海、台積電、漢唐、義隆、長榮、慧洋-KY、神基、聯詠、智易、家登、材料-KY、和碩、譜瑞-KY、頎邦、瑞儀共20檔;刪除亞泥、統一、中鋼、大成鋼、光寶科、華邦電、佳世達、微星、瑞昱、廣達、台光電、 永豐金、潤泰全、大聯大、新唐、力成、長科*、力積電、豐泰、巨大共20檔。
群益半導體收益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半導體收益指數,進行今年第第二次成分股定審,新納入光罩、義隆、強茂、聯陽、台星科、台半、旺矽、矽格共八檔;刪除旺宏、華邦電、南亞科、景碩、譜瑞-KY、同欣電、長科*、力積電共八檔。
永豐智能車供應鏈追蹤臺灣指數公司特選上市上櫃臺灣智能車供應鏈聯盟指數,進行今年第第二次成分股調整,新增台泥、裕隆、華邦電、微星、台光電、群光、緯創共七檔;刪除東陽、士電、中華、三陽工業、南亞科、飛宏、嘉澤共七檔。
新光臺灣半導體30追蹤臺灣指數公司臺灣全市場半導體精選30指數,今年第四季成分股審核新增達發、刪除旺宏。至於復華台灣科技優息追蹤的臺灣指數公司特選臺灣上市上櫃科技優息指數第四次成分股審核個股無變動。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