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

台積電(2330)值得再看三年

huaikang wrote:
這麼多年來看到的結果(恕刪)

不知所云

連競爭和分工都搞不清楚
weber2654 wrote:
那你認為美國在何種情(恕刪)


你搞錯對象了

Intel都跑去告狀。

這點你要去問拜登,而不是問我。
huaikang wrote:
Intel都跑去告狀。

這點你要去問拜登,而不是問我。

很熟悉的語氣
前不久有位大大也是三句不離Intel、拜登
還有菲菜,你還沒講

呵呵呵,也都是半夜二、三點發文
huaikang wrote:
你搞錯對象了Inte...(恕刪)


英特爾市值被台積超過就眼紅亂告狀,真是沒有江湖道義。

😅
huaikang wrote:
30年前過去的晶圓代工,的確技術含量有限,且每年投入的資本支出很低,INTEL挾研發及製成的優勢獨霸全球,有恃無恐。(看看30年前的聯電,三星,INTEL 通通是製程研發綁在一起,當時是可以這樣搞,不過錢越燒越大,聯電已棄守可知)但這是30年前的思維,它們忘了一點,當製程越先進,分工越細,越燒錢。

所以看看早已分工的台積電跟聯發科,已經令intel跟高通坐立難安,因為燒錢只能選邊燒,這就是分工的優勢。

別用過去30年前的老思維來看現在代工技術,一方面說技術的優勢在美國,另一方面又說台積電奈米製程領先世界,這邏輯是矛盾的。

根據集邦科技(TrendForce)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進行的調查,第四季晶圓代工的市占率排名,台積電仍舊以55.6%穩居第一,韓國三星電子,以16.4%的市占率排名第二,

我們在討論的是指晶圓代工,不要說什麼三星富可敵國,你別來亂了

台積電至少市佔率是三星約4倍,誰最有危脅性,若是要處理你要處理誰?

至於汽車晶片是屬於低階製程,這裡我們不討論。


美國半導體設計廠商的競爭者是全球該領域的參與者,代工只是把設計的產品製造出來,客戶可以是美國,日本,德國,中國,南韓,沒有設計者就沒有製造方,設計者競爭不過他人,問題出在設計者不在製造方,除非,設計者想要兼營製造者,壟斷整條供應鏈,但,這種壟斷馬上打到美國人自己的其他參與者,另個設計者不可能把產品交給有設計又有製造的同業競爭者,當然要另找代工廠,否則所有的設計機密或專利輕易被模仿盜取,所以美國怎麼阻止這種代工廠?因為代工對美國人本身也有好處啊,何況代工是苦差事,美國人願意幹嗎?美國人把TSMC招去設廠可以立於不敗之地,即使沒有Intel的製造,還有TSMC可以製造,且Intel專注於設計研發產品更是她的強項,也許更能讓Intel打敗群雄.
guest2000 wrote:
美國半導體設計廠商的(恕刪)


是的,有如買了INTEL股票,放空APPLE, QCOM,AMD及Nvidia人的決策。
huaikang wrote:
你搞錯對象了Intel(恕刪)


一看就知道是外行人說外行話~

美國不做的東西很簡單
不是打壓一家
而是扶持第二家讓彼此殘殺把價錢拉低

Apple是箇中翹楚
培養兩家供應商互相殺價
當年台灣電子業毛三到四就是被客戶殺出來的

Apple當年CPU被三星把持IP用三星的
就培養台積電出來與三星競爭
Apple的如意算盤是兩家供應商好好殺價
只是三星太廢了輸台積電太多
才會讓台積電獨大

Apple這麼聰明的公司
為了CPU會自己設廠嗎???
當然不會~

台積電的生存哲學就是領先對手
比製程比良率
這樣才有競爭力

這個問題就與大立光一樣
大家都不想讓大立光綁住
但高階的要有量只能找大立光

制裁台積電是最笨的方法
會讓市場更缺貨
美國人才不會腦袋秀斗...
健人就是腳勤
guest2000 wrote:
美國半導體設計廠商的(恕刪)


建議您去把intel這15年內的業務方向+策略方向弄清楚比較好......
他們為何會從王者位落到被AMD反壓制....
去搞清楚吧.....
台積電預估,較2020年資本支出數字大增約4~6成,且同時預估50%的毛利率。*(來源台積電2021法說會)

台積電毛利率50%,你鬼擋牆什麼毛三到四,真是專業,去洗洗睡吧!

喔麥尬,你在講鴻海毛利喔!
huaikang wrote:
這麼多年來看到的結果(恕刪)

對美國人而已,全世界都是他的奴才,不是奴才的就搞到你變奴才.不然怎麼可以想印多少美鈔就印多少美鈔?
三星/台積電對美國人而言,只是當初用來打日本半導體的小弟,想不到這兩個小弟翅膀越來越硬,威脅到自家晶片產業.但是白頭鷹老大有點年老力衰,面對崛起的熊貓老大已經打不贏他,只好先忍住教訓小弟這件事,
說穿了套句共產黨的話,就只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
  • 1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