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

醫師薪水越來越低呢

dmdmd wrote:
有人寫下面的回覆:
=======================================================
小弟非醫學相關領域畢業,幸運的,也從事所學相關工作(在美國及台灣)10+ 年,或許”外行看戲”,有點感觸:
看到時下,相較之下,很多台灣的大學畢業生學非所用,唯獨醫學院畢業生還不錯。
美國醫師看病很仔細,很認真,檢查有時也太過多,無非是怕誤診──”被告”。
美國教學醫院的醫師研究工作很投入。
=======================================================

這是真的. 在國外看病非常地仔細. 通常問病人的時間都蠻長的.
有人很荒唐說是因為國外的醫師不會看病所以需要比較多時間.
這讓我看了真的覺得很好笑. 沒問病人收集資料要拿什麼來推理做出診斷和開tests?
台灣這樣地重量不重質到頭來是害了病人自己.
台灣民眾種種地誤解非常地多. 偏方和一些胡說八道的人特別地多.
民眾耳根軟, 被煽動就相信. 並且政府的管理不夠嚴.
資源浪費非常地多. 還是國外比較健全.
國外的醫師們幾乎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在做研究. 不騙你們的.

我在北美的薪水是這樣的. 住院醫師專科四年級6萬多年薪. 大概是180萬台幣.
畢業後的薪水比較好一點. 大概是35萬年薪. 大概1000萬台幣.
但是還是要扣稅... 大概是比台灣的好一點.
我是滿喜歡我在這裡的工作的. 看來我還是不回去了.
感覺台灣好亂...


我非醫學相關領域,美國居住不算短的時間,回台工作居住後,以一個病患或家屬親身感受,發現台灣的醫院有跟美國的醫院很大不同:
(1) 台灣的大醫院,很像吵鬧的菜市場(24小時,都很吵)。
(2) 以前台灣的醫師(私人診所),不願意開處方簽(現在是OK,可能是強迫規定)。習慣上,我是會依據處方藥名,弄清楚藥性及副作用,不然實在不放心。而在美國,醫藥是分開的,且用藥有專人說明。
(3) 台灣的醫生在專業及嚴謹方面,有待改進,很多民眾應該有所耳聞。其實台灣的醫院不必另外大貼標語:視病如親。。。,重點是你的令人感受到的專業程度。專業及嚴謹,才是重點。
(4) 研究工作。

但是台灣也有好處,私人診所很快,很方便。

就如之前,小弟所提,以一個病患或家屬親身感受,台灣醫院落後美國20年。只要醫療系統品質好,醫生薪水就應該會高。
如有得罪之處,請原諒。


另外,dmdmd大大,其實也沒有那麼嚴重啦,回台灣啦,台灣有人情味,We count on you.




dmdmd wrote:
有人寫下面的回覆:=...

我在北美的薪水是這樣的. 住院醫師專科四年級6萬多年薪. 大概是180萬台幣.
畢業後的薪水比較好一點. 大概是35萬年薪. 大概1000萬台幣.
(恕刪)


現在北美醫生還有35萬年薪那麼好的行情嗎?
請問是那個科別?

此外,在美國小病是不看醫生的,因費用貴,還要約時間,即使有保險還是一樣,所以平均看診人數在這點馬上比台灣少很多,在台灣一有流鼻水就馬上去看醫生,晚上嚴重一些的就跑急診,在北美錢可是不敢也不夠這樣花的!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這就是需求跟供給的市場機能.

台灣的健保把售價訂得太低了, 因為一堆非專業因素.

台灣醫師如果真要像美國醫師這樣搞, 永遠看不完,
台灣也沒有人繳得出高額保費.
Artige Kinder fordern nichts. Artige Kinder kriegen nichts.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美國醫師的收入,除了外科,其他科要有35萬年薪有點難,若是很利害,生意很好的醫師則另當別論!我有認識幾個醫師,35萬算小case,一個是北加有名的婦產科醫師,找他生的人還要排隊,有些白人也會指名找他!他真的有他的功力!我一個退休的姑丈在NJ的麻醉科,醫學院教授級的,聽說古時後就破50萬!

我妹在美國當過護士,也當過LA的公務人員,負責審Medi-care的經費,醫院報上來的砍的很兇,此外,一些醫院也是股票上市公司,醫師上頭還有些MBA在搞經營!我覺得有醫療背景的MBA應更吃香!


美國醫師金飯碗亮光稍褪
(取材自Tracking Report No.15 June 2006)
美國經濟持續成長著,各行各業從業人員所得或多或少都沾光。不過,冠蓋滿京華之際,醫師那廂卻是斯人獨憔悴- -以1995-2003年數據為例,醫師執業所得經扣除通貨膨脹後,不增反減了7個百分點,大大出人意表。其他專業、專技執業人員,所得向上爬升7個百分點,的確令醫師群扼腕興嘆。
美國醫療制度變化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ying Health System Change)研究頃發現醫師群當中,基層醫師平均所得已屬圈內最低者,今竟下降最多,計達10.2%之多,頗有情何以堪之慨。外科醫師執業收入減少9.2%居次,而專科醫師實質所得維持平盤,不增不減。另外,研究同時發現,醫師工作數時數小幅減少了8小時,但對病患直接照護時間略見加長。
究竟孰令致之?無論公辦或民營健康保險,所訂支付標準大概都持平,甚至有降低的,厥為箇中首要原因。1990年代中期以還,義診常常號召不到醫師,醫院要組成各式委員會,每每湊不足人手,醫師群何以不再熱心參與公益活動呢?該中心懷疑與執業收入下滑有關。
雖說醫師實質所得向下探,醫師行業所得依然是美國最高收入行業之一,以2003年為準,全體醫師當中,半數以上年收入都超過170,000美元,而全體平均數則為203,000美元。再說外科醫師,所得自1990年代中期起,雖被通貨膨脹吃掉一塊,其淨所得在2003年約為272,000美元,仍居醫師群之冠,比專科醫師多了29%,較諸基層醫師更高出86%之多。攀升不得,比下綽綽有餘,聊堪自我告慰。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個人覺得,不只是醫生,各個領域都應該總量管制,
確保念各個科系的學生都有一定的出路,
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每隔幾年就一堆夕陽產業,一堆過氣科系,
重點是大學生人數增加的同時,是否應該考慮來個畢業會考之類的,
讓大學生畢業品質能有一定水平,
不然一堆學生在那邊為了唸好學校的輪迴,只是浪費時間跟社會資源而已。
別相信報紙唬爽
它隨便寫也不必負責
開業醫師能月入百萬真的是鳳毛麟角
falilin wrote:
報紙說 開業醫師月入...(恕刪)


就如報紙說的, 只有那些自費的皮膚科雷射或眼科雷射才有可能有百萬的淨利, 那些只是極少數,
當然只要夠敢, 收入可能就會增加, 因為現在很多根本不相關的科也在做這些項目,

一般健保下開業醫有50萬淨利已經很不錯了, 這也是少數,
能賺30萬我就覺得他已經成功了,

平均開業醫應該就是比醫院主治醫師多一點,

不過我認為公立醫院的15萬應該等同私立醫院的20萬,
因為公立醫院退休後有公職人員的退休金(現在不知還有沒有)
不過現在很閒的醫師愈來愈多了

不過我想報紙那個前20大薪水多少有點被低估,
我想那個是以所得稅扣繳憑單去算的,
有一些收入是沒算在內的
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最近發現剛生主治醫師的同學",這代表樓主也是醫生嗎?妳就說說你的薪水就好了阿.....
doar1524 wrote:
我比較有興趣的是"最...(恕刪)

醫學系畢業未必就要當醫生吧
小弟除了當軍醫官之外 只做了一年住院醫師

  • 5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