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精彩了 , 跳的好美說 , 這就是彩晶 ~ 個人看法 , 這支股票在沒有減資前就狂漲到 4 塊多 , 接下來像漏氣的氣球跌到 1 塊多減資變一半後又跌了 1 塊多 , 如果後天11月5日又開低就掛跌停價 , 放著可以期待是否有狂漲的機會 , 主因是再往下跌有限 (因為很低了) , 再往上衝反而機率比較大
ef bb bf e3 80 8c e4 b8 8d e6 95 99 e8 80 8c e6 ae ba e8 ac 82 e4 b9 8b e8 99 90 ef bc 9b e4 b8 8d e6 88 92 e8 a6 96 e6 88 90 e8 ac 82 e4 b9 8b e6 9a b4 ef bc 9b e6 85 a2 e4 bb a4 e8 87 b4 e6 9c 9f e8 ac 82 e4 b9 8b e8 b3 8a ef bc 9b e7 8c b6 e4 b9 8b e8 88 87 e4 ba ba e4 b9 9f ef bc 8c e5 87 ba e7 b4 8d e4 b9 8b e5 90 9d ef bc 8c e8 ac 82 e4 b9 8b e6 9c 89 e5 8f b8 e3 80 82 e3 80 8d
Tenki wrote:還有那個拖油瓶算不算是個地雷股?我只知道這兩家經營者本來就不把小股東看在眼裡就是 ,不過台股哪隻不是這樣?科科...(恕刪) 如果問我的話,我當然會回答它們都不是地雷股囉。和鑫的淘空案?在我看來根本就不重要,我只覺得無聊而已。連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緊張的話,我真不知道一般股民平常怎麼能過得了日子。真要比的話,如果新聞說的是焦董因為天冷而感冒,我覺得可能還比較值得緊張吧。哈哈哈哈台股真的應該取消漲跌限制,至少應該放寬漲跌限制;這樣股價變動中非理性的部份,就可以在較短的時間裡顯現出來。至於經營者和小股東,我個人的想法也是覺得,大部份的經營者都不可能把小股東放在眼裡。我想不出經營者有什麼必要特別去關心小股東的死活。大家都是在商言商、利益交換罷了。其實,真說起來,我個人是認為:買賣股票如果要堅持一個特定的價位,堅持到連零頭的部份也很計較,其實意義不大。差個幾塊買、差個幾塊賣,站遠一點看,其實根本沒差。今天就算買到了堅持的低點價位一毛不差,明天可能馬上又跌破了。賣在預期的高點價位同樣一毛不差,明天起或許股價接著又再漲了一倍。有誰真能算那麼準?至少我是不信啦。自己買的價位自己合意就行了,別的不用太計較啦。
fluka wrote:彩晶沒玩大尺寸的吧還...(恕刪) 盯彩晶,也不能忽略其他產品的價格。彩晶早就沒玩大尺寸了,幾年前19"螢幕後就全力轉進中小。19"退了後,中大型尺寸已經沒彩晶的事。現在在七代以下,大中小尺寸分界越來越不明顯。六代去做手機面板已經很平常了,你看SIO的價格破壞對這種趨勢有沒有影響?再回頭說大尺寸公司的評價,也會影響中小尺寸的評價。因為幾乎所有主流面板廠都是各種尺寸兼做。
倒也不能忽略的是經濟切割的問題。要用幾代廠切什麼尺寸雖然都可以,但是不同世代的廠房終究有其原本專攻的切割尺寸。另,面板的技術複雜、產品多元,大尺寸和中小尺寸之間的報價,就我的印象、並沒有很明確的互動關係。電視賣得好不好,不會影響到手機和平板的價錢。大尺寸面板的報價自然也不會對中小尺寸的報價有什麼大影響。但若是談對公司營收的影響,那自然就是不管大小都有影響了。一般而言這會談到產品組合,但這卻也不是能輕易得出結論的事。大廠的產品線較多元,但產品銷售的組合調動卻不一定會比小廠來得靈活快速。說到底,終究是得看成本。不合成本的事情(自己力有未逮的事情),就算做得到,也不能說是好事情。有時還真的不如不做。彩晶這種中小尺寸的面板廠,經營方向說穿了就一句話:利用經濟切割的生產效率做為根基,再尋求「高附加價值之產品」和「客製化產品」來爭取利潤的增加;然後審慎地將資本用於尋求新技術的突破,以待整體面板技術潮流再有重大變動時,重新找到切入主流市場的機會。這陣子的大尺寸電視競爭(奇美)是和下一世代面板「技術」潮流無關的事,而是屬於「行銷」層面的事,我想這應該和彩晶沒什麼關係才是。雖然彩晶也有自家品牌,但說到要為行銷層面的事情煩惱,彩晶應該還沒那個資格吧。人家在台上打拳擊,彩晶在這方面頂多只能算是個台下的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