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14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全球首創MicroLED互動藝術 錼創攜W Hotel呈現環保可靠新應用


錼創科技(PlayNitride)今日攜手台北W飯店,呈現全球首款的MicroLED互動裝置藝術。該裝置結合了鏡頭影像感測器,並使用了兩千多片的MicroLED模組,而單一片模組則有1萬4千多顆的MicroLED,整體共3千多萬顆的MicroLED,打造出能依據現場人員與環境變化,呈現出不同光源變化的裝置藝術。

這個名為「To Light You Fade」的設計,是由RAMDOM 國際設計公司操刀,原本是使用OLED作為發光源。但使用幾年後,光源便出現劣化的情況。而W Hotel一直在尋找能夠修復它的業者,但一直無人可做,直到錼創科技接手。

至於為何錼創會接手這個案子,錼創科技董事長李允立透露,原因是錼創的上市記者會便是在W Hotel,當時W Hotel總經理哲仁廷(Bastien Giannetti)便跟他提起這個裝置需要修復,又聽聞原本是使用OLED材質,更激起了他要挑戰這個案子的決心,於是便答應了這項修復工程。

「MicroLED就是要取代OLED的,所以我就想要修復它。」李允立說道。

不過這個案子的難度遠超乎他的想像,李允立指出,這個裝置是藝術品,所以必須要能夠忠實還原設計者的初心。因此MicroLED光源的色澤等等,就必須要量身打造;另一方面,還要能結合鏡面玻璃的特性,難度非常大。再者,這個裝置已存在10年多,其內的電子系統都十分的老舊,如何與新的電路進行串接也是一大挑戰,讓負責的團隊遭遇很大的困難。

而為了要讓每一片MicroLED光源模組可以流暢地進行控制,錼創的技術團隊以四片為一組搭配一顆晶片,並串聯成一個光源屏幕的子系統,最後在將之與後端的控制電腦進行連接。

最終,花費了近半年之後,錼創終於克服了所有的挑戰,順利把藝術品修復完成。

「困難的不是MicroLED本身,而是整合舊電路和藝術品獨特的設計。」李允立表示。

而之所以使用MicroLED作為取代的方案,最大的特性就是高耐用度,以及所衍生而來的環保效應。不同於OLED,MicroLED的使用壽命非常長,也不易有劣化的情形,因此非常適合做為公共系統應用的解決方案



陀螺不打轉

因為oled壞掉了 XD

2023-10-04 0:05
drinktea28

記者抄錯了,應該是You Fade to Light,google一下有相關影片,蠻有趣的

2023-10-04 1:29
https://www.businesstoday.com.tw/article/category/183008/post/202310030044/

陳建助指出,對BHTC母公司MAHLE而言,獲利有限,出售BHTC有助於MAHLE聚焦於龐大潛在市場的電動車市場,也就是說,賣掉不賺錢的業務,轉向趨勢明顯,且未來能賺更多的電動車產業。

花204億元併BHTC「買貴了」? 法人:花錢買時間很划算

不過市場對於友達斥資204億元收購是否「買貴了」,看法分歧。有法人認為,友達買下BHTC屬於跨界併購,整合難度較高,且合併後對每股稅後盈餘(EPS)的貢獻只有約0.03元;若以BHTC去年獲利金額來看,友達相當於以68倍本益比收購,價格確實太貴。

但另有法人指出,從BHTC與國際車廠的合作關係來看,友達等於拿到打入汽車市場的門票,「花錢買時間」,對他們來說很划算。

================

友達處分自家 新竹3.5代廠房資產,給 啟碁和世界先進時,都賣得很廉價很公道, 但 購併別人時, 都很大方 很慷慨....

郭董既然要專心從政, 要不要考慮把 群創和SIO開個好價錢, 打包賣給友達, 友達很凱的,說不定願意用淨值 25元 收購 市價 13元的群創.

大摩賺 友達購併案顧問費, 但大摩分析師 不給情面, 重申 賣出友達, 目標價 13.5元.
外資對友達持股剩 22.6% (174萬張) , 接近10年的持股最低點 22.3%, 再賣超 20萬張,也許持股就低於 20%了.
ILAN1024

請問外資手上各基金所必須保留得最少基本持股為何?是看張數或者比例?

2023-10-04 11:47
Aterus1025

外資又賣了快兩萬張,應該又是低點[鬱卒]

2023-10-04 16:18
友達衝智慧車載 鑫創電子、凌華助力
04:102023/10/04 工商時報 陳昱光

面板大廠友達(2409)宣布斥資逾200億元併購德商BHTC,展現積極拓展車載市場企圖。友達先前在「雙軸轉型」策略下,已攜手鑫創電子(6680)、凌華(6166)兩家工業電腦廠,共同鎖定智慧座艙、智慧交通布局,市場看好併購效應發酵,有助擴大未來合作出貨動能


鑫創電子專注車載電腦應用,近年持續擴大與友達合作,目前車載電腦產品主要布局後裝市場;公司表示,透過與友達合作智慧駕駛座艙等應用,將未來發展目標鎖定在商務車前裝市場,雙方並進一步布局充電樁、自主移動機器人(AMR)等應用。


凌華在今年CES展中與友達共同展示智慧座艙域控制器硬體解決方案,已取得智慧座艙ISO 26262設計程序認證,凌華董座劉鈞更於6月出任友達旗下工業顯示器子公司達擎科技銷售長,結合凌華工業電腦搭配面板產品,聚焦乘用車市場。
小畢逼波

希望能順利

2023-10-04 8:08
多頭報馬

我記得 AUO 之前有新聞,參與了國內另一組電動車發展平台。難道要與鑫創、凌華合作"智慧座艙",然後用 BHTC 打開歐美車用系統組合通道?真是下大注呀!不知道憑藉的信心是什麼?真迷濛啊![滾來滾去]

2023-10-04 10:55
pqaf wrote:
不過市場對於友達斥資204億元收購是否「買貴了」,看法分歧。
至少多個地方可以安插一些自己人,

萬一喇叭彭 AUO 混不下去, 有很多地方可掛涼缺爽等退休 ?
napoleon0014

彭真它媽只會笑,花幾億買回公司股票註銷,總比花200億娶難搞的德國人好

2023-10-05 16:17
股海菜鳥

股票註銷是爽到股東, 公司高層又爽不到, 花個 200 億, 說不定有甚麼我們不知道的眉角, 爽多了~~~~

2023-10-06 8:31
晶圓代工、封測區域移轉 IDC:台灣市占率將下滑
04:102023/10/04 工商時報 張瑞益

因地緣政治影響,半導體製造商被要求建立「中國+1」或是「台灣+1」的生產規劃,產業鏈持續出現產能區域移轉動作,ICD預估,2027年台灣在晶圓製造市占則將從2023年的46%降至43%,而封裝測試占有率將由2022年的51%下滑至47%。


IDC亞太區半導體研究負責人暨台灣總經理江芳韻表示,地緣政治影響形成強大的推力與拉力,使半導體產業鏈進行一波新的區域轉移。各國將更加注重自身供應鏈的自主性、安全性和可控性。


江芳韻表示,在晶圓代工方面,台積電與三星、英特爾開始在美國進行先進製程布局,美國將在晶圓代工逐步產生影響力。中國雖在先進製程發展遇到阻力,但在中國內需市場以及國家政策推動下,成熟製程發展快速。

預期在以生產地區為基礎的分類下,中國在整體產業區域比重將持續增加,2027年將達29%,較2023年提升2%,台灣在2027年市占則將從2023年的46%降至43%。而美國在先進製程將有所斬獲,2027年7奈米及以下市占預期將達11%。

半導體封裝測試方面,江芳韻指出,考慮到地緣政治、技術發展、人才和成本的影響,美國及歐洲領先的IDM業者,開始加速投資東南亞市場,加上封測業者開始將目光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預計東南亞在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場中將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其中馬來西亞與越南在半導體封測領域,更是未來在發展上特別需要關注的重點區域。預計2027年東南亞在全球半導體封裝測試市場占有率將達10%,台灣占比則將由2022年的51%下滑至47%。
...........
半導體製造商被要求建立「中國+1」或是「台灣+1」
地緣風險
jerry040161

只有半導體阿,其他產業不需要。如果哪天連蘋果都想+1,那才是指標

2023-10-04 11:31
https://www.cmoney.tw/forum/article/156424914?utm_source=forum_web&utm_medium=share
2023年車用顯示器出貨估僅成長8.4%

DIGITIMES Research預測,由於全球通膨難見抑制,影響景氣復甦速度,2023年全球車用顯示器出貨將為2.05億片,成長8.4%,低於年初預期

   技術別方面,LTPS TFT LCD因具備較高開口率,適於用於高解析度、內嵌式觸控面板,且有利於搭配Mini LED背光模組以提升動態對比,在中高階車用面板市佔率漸增,預估2028年佔整體車用顯示器出貨量比重將由2023年的14.9%提升至37.1%,2023~2028年出貨量CAGR估25%。

  AMOLED雖有極端氣候下環境耐受力不足的缺點,但仍有較為輕薄、高對比度等優點,加上韓廠積極向歐美車廠促銷,佔整體車用顯示器出貨量比重可望由2023年的0.6%提升到2028年的2.9%,2023~2028年出貨量CAGR估41%。至於被視為次世代顯示器的Micro LED,量產時程估為2027年。

DIGITIMES Research觀察,2022年受烏俄戰爭及其衍生的通膨影響,全球車用面板出貨為1.89億片,成長3.2%,低於原預測成長率7.2%。

烏俄戰爭並未於2023年春夏結束,陷於膠著的結果也使通膨與消費排擠效應持續影響汽車市場,連帶阻礙車用顯示器市場成長。


中國解封後,經濟亦未如預期反彈,失業率居高不下,加上電動車補貼政策已於2022年12月31日終結,2023年恐難如2022年一般,電動車業者在補貼政策落日前猛衝出貨量。



台廠積極研發的Micro LED因全彩面板巨量轉移技術仍是量產主要瓶頸,預估量產時程延至2027年

車用Micro LED面板預估出貨量仍偏低,侷限用於少數旗艦車種。

==========================

台灣熱賣的百萬左右的 國民車 RAV4 ,CR-V 中控面板都好小, 親友的10幾年舊Camry ,自己去網路買 大面板DIY裝上去, 感覺大氣多了.

大尺寸價格生變 面板廠移轉漲價標的


Digitimes 2023-10-4


LCD面板價格在歷經半年多的上漲後,品牌業者開始出手砍單,使得9月的大尺寸面板價格已經漲不太動,原本業界預期在買賣雙方協調過程中,10月的大尺寸面板報價還有望持平,但目前看來已經守不住。雖然大尺寸面板報價難以抵擋跌勢,但面板廠也開始移轉漲價標的,近期中小尺寸的手機面板價格已經有所蠢動。


這一波面板價格自2月開始起漲,迄今已累積不少漲幅,但由於終端銷售始終未見佳績,加上品牌業者的庫存已經拉升,導致拉貨動能難以維繫,讓面板逐漸由賣方市場往買方市場傾斜。


熟悉業界人士指出,面板景氣開始出現反轉,近期已有代理商低價拋售32吋、43吋等較小尺寸的LCD電視面板,但數量不大;比較大的影響來自於排名前幾大的電視品牌業者砍單,像是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電子(LG Electronics)、海信以及TCL等第4季都持續砍單。


事實上,品牌業者對於面板採購動能自8月起就開始縮手,並持續至今,這已使得9月的LCD電視面板價格漲不動,先前業界原本預期10月報價還有持平的機會,但由於這波品牌業者下手砍單的力道不輕,因此估計10LCD電視面板報價已經守不住,預期32~50吋等較小尺寸的電視面板價格將先行下滑。


而面板廠對應於此,主要是透過控制稼動率加以因應,但是否能夠有效抑制價格的跌勢,則需要再觀察。業界預期,接下來的LCD電視面板跌價尺寸還會再擴大,且價格下滑後將持續一段時間,初步看跌走勢將持續到2024年上半。


這一波面板價格走勢變化,主要是受品牌業者提前備貨面板所致,如今,品牌業者的面板採購策略轉趨保守,使得全球LCD電視面板市場供需環境由動態平衡逐漸走向寬鬆。


群智諮詢指出,雖然一線面板廠依然堅持按需生產,並希望透過控制稼動率來穩定供需和價格,但採購需求不振的力道大於面板廠對產能控制的力道,因此LCD電視面板的博弈天平也逐漸向買方傾斜。


IT面板方面,縱使有中國雙11和歐美黑色星期五的促銷備貨,但品牌業者對於終端需求缺乏信心,備貨液晶監視器面板的力道也低迷。從供應端來看,穩住第4季價格是目前各面板廠的核心目標,但隨著需求下滑,面板廠擴大控產力道,在此情況下,9月液晶監視器的Open CellLCM機種價格已經止穩,預估10月主流規格價格也將持平。


NB面板方面,低階需求開始減弱,同時,終端市場表現也持續低迷,一線品牌業者依然進行庫存控制,對於NB面板採購也相當謹慎。從供應端來看,雖然面板廠持續實行按需生產策略,但考量到電視、液晶監視器等應用的價格開始走弱,一定程度也影響了面板廠的漲價信心。在此情況下,群智諮詢指出,9月低階NB面板價格仍有小幅上漲,但上漲動能減弱,預期10NB面板價格也將止漲。


大尺寸面板的最新報價已經處於漲不動甚至下滑局面,面板廠移轉漲價標的至中小尺寸例如手機面板上,CINNO Research指出,受第3季傳統旺季拉貨需求帶動,各技術別手機面板需求旺盛,部分產品呈現供應緊張狀態。


a-Si LCD手機面板來看,傳音受惠於通路庫存回補、新品上市以及進軍中高階市場等因素,近期產量持續成長,第4季需求也較為樂觀,尤其是華南市場方面,受到11月印度排燈節提前備貨效應,需求持續旺盛,有望讓部分低價a-Si LCD面板價格小幅上漲。


LTPS手機面板方面,主力面板產線則持續滿載稼動,預期供應緊張的情況可能會持續至2023年底,近期一線面板廠在品牌業者的LTPS低價產品上,也已成功漲價。


軟性AMOLED面板主力產線也持續滿載稼動,預期供應緊張的情況也有可能持續至年底,主要是主力面板廠為了挽回長期現金流虧損的情況,而開始逐步調漲低價產品價格。


在此情況下,CINNO Research預期,10月的LTPS、軟性AMOLED手機面板低價產品將小幅漲價,至於a-Si LCD低價手機面板亦存在著漲價的可能性。






jerry040161

鬼故事來了,外資續賣19000張

2023-10-04 16:24
52386 wrote:
品牌業者對於面板採購動能自8月起就開始縮手,並持續至今,這已使得9月的LCD電視面板價格漲不動,先前業界原本預期10月報價還有持平的機會,但由於這波品牌業者下手砍單的力道不輕,因此估計10月LCD電視面板報價已經守不住,預期32~50吋等較小尺寸的電視面板價格將先行下滑。

而面板廠對應於此,主要是透過控制稼動率加以因應,但是否能夠有效抑制價格的跌勢,則需要再觀察。業界預期,接下來的LCD電視面板跌價尺寸還會再擴大,且價格下滑後將持續一段時間,初步看跌走勢將持續到2024年上半。

這一波面板價格走勢變化,主要是受品牌業者提前備貨面板所致,如今,品牌業者的面板採購策略轉趨保守,使得全球LCD電視面板市場供需環境由動態平衡逐漸走向寬鬆。

品牌趁Q2報價超便宜,趁早 大舉下單拉貨,把倉庫盡可能裝滿, Q3就開始砍單,想施壓面板廠降價...

面板廠太仁心做善事,一開始漲價速度太溫吞, 讓品牌有時間大量備貨. 下次漲價,應該一次到位,

TV報價只漲 6個月,剛回到現金成本之上一點,馬上又要跌價嗎?
報價是否真如研調所言,從10月一路跌到明年上半年,跌超過6個月之久呢? 就看 面板廠的智慧了.

品牌故意 減單殺價,品牌端先前建立的2個月庫存, 可以慢慢用幾個月? 存貨遲早會用完,還是 要向面板廠 重新加單拉貨阿.

過去群創等業者 ,在製造端存貨備太多,只能讓品牌予取予求,主動大肆降價,出清存貨...現在面板廠普遍存貨都很低,也沒有之前貨櫃嚴重塞港時的 在途庫存問題,, 品牌想如法炮製,故技重施殺價, 面板廠不見得要聽話.

友達存貨雖不多,但 經營層和業務人員,坐領高薪,樂善好施,不敢得罪品牌, 我擔心 爛好人彭董和銷售業務, 會讓股東 吃筍讓利給 奧客三星等品牌.

龍頭BOE 要有破釜沉舟的護價決心,就要下猛藥, 直接把稼動率砍到 60%以下, 讓這些吃人不吞骨頭的奧客立即斷貨, 報價才能止血止跌.

做生意要將本求利,你想向供應商殺價,大賺價差,也要讓一口飯給人家吃,只會一昧無止盡殺價,逼供應商賠錢出貨, 殺到 供應商全都倒閉跑路,殺雞取卵, 這樣是做生意的長遠之道嗎
jerry040161

希望大陸硬起來阿

2023-10-04 17:10
Eric Lin1106

想請教一下P大,友達難道不能縮小規模經營嗎?感覺折舊、營業費用都相當高,來自TV的營收占比剩下14%,但感覺認列的折舊與營業費用卻很高,這部分從法說資料看的出來嗎?[很混][是在哈囉]

2023-10-04 18:25
每年固定有300~400億資本支出 採購新設備, 設備通常分 3~10年攤提折舊費用, 自然就會導致 日後每年的折舊費用300~400億,
資本支出的現金, 已經支付給海內外設備商, 資金來源少部分來自營運產生的現金, 大都是先向銀行貸款幾百億.

等日後,設備運轉生產後,再由每季財報的毛利中,分攤認列這些投資金額, 把營運活動產生的現金拿去償還給銀行貸款本金和利息.
財報中的折舊費用,可看成是一種營運現金流入.
假設Q3 財報損益兩平的情況下,表面上公司沒賺錢, 但其實,折舊費用產生的現金流入就有80~90億台幣.


歷年 資本支出的用途,
5年前可能大都用於 LCD老舊產線的製程去瓶頸工程,老舊產線升級自動化, 還有 昆山新廠設備.
最近3年, 則主要用於龍潭車用模組線, 后里8.5廠擴增 IPS新產能給 NB使用, 昆山廠 LTPS 二期擴產, micro LED 產線建設. 比較沒再花錢去升級老舊LCD產線了.

計畫中的后里 uLED新廠還沒動工,暫時不用提列資本支出. 目前暫時把 龍潭acer渴望園區中, 老舊 4代 5代LCD產線,藤籠換鳥 成 uLED 新線.

明年說不定還要搶標 華映龍潭和楊梅舊廠區,那就要再多200億現金流出.


營業費用中,
業務推銷費用和 運費高低 有關,
管理費用,和母公司一堆行政教育福利...間接人員運作有關,
研發費用, 可能和 LCD先進技術, micro LED 技術研發, 印刷式 OLED 等新技術有關

友達的員工平均薪資很高,是群創的1.5倍, 友達或許為了招收較優秀的人才,人事費用比同業高.

想叫 彭董costdown, 若去砍 員工獎金,加班費, 員工又會哀哀叫,心有不平, 經營高層自肥都來不及了,也不可能自我減薪.
通常人性本貪, 不管是政府機關,國防採購,私人企業大公司通常都有少數不肖採購 或 設計人員趁職務之便,拿業者回扣,淘空公司,造成營運成本居高不下, 這就要看公司管理層有沒有認真去抓,還是大家一起同流合汙,吃好道燒報...囉.
frank1253

面板產業類,友達的待遇好薪水高,這是真的。可是多聘的員工,這件事應該不會發生,很多人都是身兼多職,操到爆,低稼動率,可能工作會變少一點吧.....[真心不騙]

2023-10-05 21:48
Eric Lin1106

家人在友達桃園龜山廠區,部門走了一半人,現在要排假都很麻煩。

2023-10-06 7:13
  • 381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1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