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5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2023年9月25日 週一 下午2:52
【時報記者莊丙農台北報導】上周台股重挫3.41%,外資大賣台股超過千億元,也是今年以來賣超最多的一周

根據台灣證券交易所統計,上周外資在集中市場總計賣超1,054.14億元,累計今年年初至9月22日止,外資累計買超金額大幅下滑至357.31億元。

外資總持有股票市值為20兆3,941.82億元新台幣,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39.73%,較9月15日的21兆4,204.23億元新台幣,減少1兆262.41億元

在個股買賣超方面,BDI、BCI指數近期大漲,上周買超第一為慧洋-KY(2637),買超張數總計20,090張,光寶科(2301)買超18,048張排第二,陽明(2609)買超11,704張排第三。

賣超方面,晶圓雙雄成調節對象,台積電(2330)賣超90,901張排第一,聯電(2303)賣超46,695排第五,開發金(2883)賣超58,509張居第二,賣超第三的是台泥(1101)的54,637張。

===============

外資對友達持股 已經偏低,幾乎到歷史最低水位, 賣無可賣,不能再把雙喵當ATM提款機.
Eric Lin1106

這是好事,雖然沒有外資買盤,雙喵股價不容易上去,但這幾年轉型期,公司有獲利、有配息就好,股價就不期待了。

2023-09-26 18:50
台幣匯率 從年初的 30...貶到9月底的 32.3...大貶 8%...

進口成本增加,95汽油現在很貴..
面板廠出口營收,卻可增加8%, 假設原本季營收650億,就能再多出 50億營收.

友達 Q2 營收 633億, EPS -0.63 元 , 9月營收若能有 250億,那Q3 就有 705億, 轉虧為盈...

研調一直說,三星帶頭砍單, 9月面板廠 稼動率大減, 友達 9月季底作帳要拚 250億, 不知可行嗎?
jerry040161

成本也是用美金算吧,除了薪資

2023-09-27 13:02
陀螺不打轉

之前不是說三星跟京東方交惡,產生轉單效應,台廠受惠。

2023-09-27 21:56
9月電視面板價格小漲,10月將持平

近日,京東方在互動平台上表示,上半年以公司為代表的行業內頭部企業紛紛實踐「按需生產,動態控產」的經營理念,受此影響,LCD產業產品價格自一季以來開始上漲,尤其在需求復甦相對緩慢的情況下,8月LCD產品價格依舊維持上漲,部分LCD TV類產品價格累計較去年同期漲幅已超50%。根據諮詢機構預測,9月大尺寸LCD TV面板價格仍將維持小幅上漲。下半年,公司將持續實踐「按需生產、動態控產」的策略,維護產業健康發展。

有投資人提問:「京東方沒通過蘋果iPhone 15的品質測試,這是真的嗎?」京東方對此回應稱,京東方一直致力於客戶至上,品質優先,與全球客戶始終保持著緊密的合作,我們也一直秉持創新開放的態度,與全球合作夥伴共創價值。目前,公司在OLED領域相關業務發展有序推進,年度出貨目標1.2億片正穩步達成。

另有投資人問及京東方面板虧損原因,京東方指出,公司目前柔性AMOLED業務面臨虧損主要來自折舊壓力及產品價格壓力兩個面向。目前,高、中、低端柔性AMOLED產品價格和獲利性差異較大,柔性AMOLED入門級產品面臨激烈的低價競爭。為因應目前的競爭態勢,公司充分發揮技術、產品、客戶端的優勢,深耕行業頭部品牌客戶,持續加大折疊、LTPO等盈利性相對較高產品的出貨,在保證相對更好盈利組合的前提下,盡力提升出貨量,上半年出貨首次突破5000萬片,年增近80%,在行業產品價格未明顯回升,累加較大折舊壓力的情況下,同比實現大幅減虧

睿沃觀點(面板)
9月本是傳統電視面板採購的旺季,但今年卻面臨品牌的採購計畫集中下修。由於前期的面板價格上漲以及終端需求復甦力度有限,將今年相對的「旺季」和「淡季」都有所前置,預計「淡季」週期將延續到四季。上游面板產能雖已下修,但對價格主導權已經有所弱化,預示著電視面板此輪上漲週期步入尾聲,價格即將呈現出持平的態勢。
32”: 9月價格預計持平,10月預計價格不變;
43”: 9月、10月預計價格持平;
50”: 9月、10月預計價格持平;
55”: 9月預計價格上漲1美金,10月價格預計持平;
65”: 9月價格預計漲幅2美金,10月預計價格持平;
75 ”: 9月價格預計上漲3美金,10月預計持平。

數據來源:洛圖科技(RUNTO),單位:美元
2023年10月液晶電視面板價格趨勢
9月,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價格的走勢弱於8月20日預測。中小尺寸32、43、50、55寸價格維持8月水平。大尺寸65、75吋上漲1美元。85吋上漲至多2美元。
當月市場平均結算價格和麵板廠的月初報價有一定差異。預測戰略大客戶真正形成共識,完成結算尚需一定時間。
核心觀點:面板價格自2月起至今單邊上行了7個月,已經累積不少漲幅,處在相對高位。而整機市場的基本面未發生利好反轉,終端需求長期低迷,整機企業內生的拉貨動力難以維繫,面板市場逐漸由賣方市場回歸到常態。

預測10月液晶電視面板的各尺寸價格將全面持平。10月之後將進入相對穩定或溫和波動狀態,年內難見大尺度下跌。11月存在發生微幅下跌的可能性。
32寸/43寸:均已在8月達到目標價,9月維持不變。預計10月大機率仍將持平,亦存在下跌可能。中小尺寸是當前市場雜音比較多的尺寸段。32吋的貿易市場存在低至35美元的成交價。
50寸/55寸:9月,10月維持8月份價格。
65寸/75寸:9月市場均價分別成長1美元,達到183美元和247美元;對於面板廠,這已是比較理想的結果,核心大客戶在真正達成當月價格共識後,甚至可能維持至8月價格。預計10月維持9月價格。
85寸:9月市場均價實現2美元的成長至343美元。當初的目標價為360美元,已無可能實現。預測10月維持9月價格。
98寸:5-10月價格未有變化,維持在600美元。
全球第一的整機品牌三星電子與大陸面板大廠的談判逐漸破冰。考慮到進入整機傳統旺季,以及專有面板型號等問題,面板廠開始陸續恢復三星向的出貨需求量。
預測液晶電視面板大廠從10月起的稼動率會降至75%左右,但已難以再撬動價格。面板價格在Q4保持相對穩定,應該是供需雙方相對願意接受的狀態。
============================
龍頭廠和研調的觀點,似乎趨向一致了。稼動率會降至75%左右,據說是損益平衡點。台灣雙虎在折舊的優勢下,下半年獲利應該不成問題。
============================
面板產業回暖,寡頭效應凸顯,國內廠商加速海外佈局,復甦仍有望延續!
============================
2023上半年中國公司在全球車載螢幕市佔率超45%,前五供應商佔三席
小小鈞鈞

天馬出貨第一,是因為都多出貨小尺寸的,而且偏重在儀表板的,不是那種新型大片的那種

2023-09-29 0:49
小小鈞鈞

車用面板出貨不能放在一起比,這很外行,儀表板和中控台的要求和規格差很多

2023-09-29 0:50
iPhone 15 Pro 過熱問題 台積電 3 奈米瑕疵?

多位中國果粉實際測試,iPhone 15 Pro 系列使用 A17 Pro 晶片功耗相當大,而 iPhone15 Pro Max 卻在測試進行到第 16 分鐘時,不但機身溫度飆升,甚至出現 48.1 度的高溫錄影時還出現卡頓情況,被外界稱為「火龍果」。

台積電第一代 3 奈米產品有缺陷?
法人分析,從數據來看 A17 Pro 晶片採台積 3 奈米製程確實提升了效能,但續航力不如 iPhone 14 Pro Max ,整體評價約和採台積 4 奈米的高通驍龍 8 Gen 2 相當而引發外界議論紛紛。

過熱通常表示設計缺陷或製造過程中的問題,例如未能控制電源洩漏,韓媒引述一些業內人士謹慎地表示,台積電的生產過程可能有問題,有些人認為傳統的鰭式場效電晶體 (FinFET) 方法在小型化方面已達到極限。

FinFET 於 2011 年推出,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三面控制,一直是 4 奈米晶片設計的主要技術。 台積電被稱為 FinFET 方法的大師,一直處於產業領先地位,然而,到了 3 奈米領域,使用 FinFET 方法控制電流變得具有挑戰性。

三星有望搶 3 奈米訂單?
韓媒指出,有分析師擔心,如果對台積電 3 奈米製程產量的疑慮持續存在,主要客戶可能會同時採用或轉向三星。

此前,三星電子在 5 奈米製程上遇到挑戰,在隨後的 5 奈米和類似的 4 奈米製程也接連遭遇挫折,導致 Galaxy S22 搭載的晶片出現過熱問題。 因此,高通等主要客戶轉向了台積電。 因此,台積電上季與三星電子的市占率差距拉大 50.3 個百分點以上。


三星為求力挽狂瀾,搶先將「閘極環繞式」(GAA) 結構引入 3 奈米工藝, 這提供更精細的電流控制,降低功耗,提高了約 10% 的效能效率。

Hi Investment & Securities 指出,三星 3 奈米製程良率估計超過 60%,台積電目前的 3 奈米製程良率則為 55%。

台積電將轉換到 2 奈米的 GAA 技術
10 奈米晶片時代開始以來,FinFET 製程一直是半導體產業的主流技術。但是 FinFET 製程在半導體微型化方面有其局限性,台積電相信 2 奈米是導入奈米層片 GAA 架構電晶體的合適製程。

台積電 (TSM-US) 2 奈米正在進行研發,預定 2025 年量產,近期台積電新竹寶山 2 奈米晶圓廠建設計畫放緩,放量時間恐延至 2026 年。對此,台積電已澄清,目前廠區建設依規劃進度進行中。

==================

看來 台積電 3nm 難度高,良率低,成本貴, 效率不理想...

三星技術過去8年,12nm,7nm,5nm 都落後台積電,溫度太高,太耗電,讓人詬病...
apple,高通, nvidia 陸續都轉單給 台積電, 只有Samsung, Google pixel 手機 還死忠於 三星製程.

現在 台積電 FinFET 在3nm 踢到鐵板, 三星似乎想 彎道超車 台積電了??
iPhone 15 Pro Max 過熱 郭明錤:與台積電3奈米製程無關

2023/09/27 10:37:08
經濟日報 記者楊伶雯/台北即時報導
蘋果 iPhone 15 Pro Max 新機傳出過熱問題,更出現「火龍果」的封號,南韓媒體點名問題可能出在台積電(2330)的A17 Pro晶片;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則是直言,「iPhone 15 Pro 系列的過熱問題,與台積電的3nm製程無關」。

蘋果 iPhone 15 Pro Max 傳出過熱導致機身發燙、錄影時畫面不流暢等狀況,由於其他 iPhone 15 機種並無過熱的情況傳出,南韓媒體點名問題出在由台積電代工的 A17 Pro 晶片,可能讓三星有機可乘。

不過,有產業人士認為,新機過熱與台積電代工的晶片無關,可能是散熱功能不佳或作業軟體所造成;新機為何過熱?韓媒點名問題出在台積電,蘋果並未證實相關訊息,台積電也不評論單一客戶。

郭明錤則是直言,「iPhone 15 Pro 系列的過熱問題,與台積電的3nm製程無關」,他表示,「我的調查指出,iPhone 15 Pro 系列的過熱問題,與台積電的3nm製程無關,主要很可能是為了讓重量更輕故對散熱系統設計作出妥協,像是散熱面積較小、採用鈦合金影響散熱效果等」。

郭明錤指出,預期 Apple 將會透過更新軟體修正此問題,但除非調降處理器效能,否則改善效果可能有限。

郭明錤強調,若 Apple 沒有妥善解決這個問題,可能會不利 iPhone 15 Pro 系列產品週期的出貨量。

...........
頂規iPhone 15 傳機身發燙 韓媒點名台積3奈米出包...蘋果未證實訊息

2023/09/27 02:41:46
經濟日報 編譯簡國帆、記者尹慧中、陳昱翔/綜合報導

蘋果iPhone 15 Pro Max傳出過熱導致機身發燙、錄影時畫面不流暢等狀況,由於其他iPhone 15機種並無過熱消息傳出,南韓媒體點名問題出在僅高階iPhone搭載、由台積電(2330)代工的A17 Pro晶片,可能讓三星有機可乘;也有產業人士認為,新機過熱與台積電代工的晶片無關,可能是散熱功能不佳或作業軟體所致。

iPhone過往以畫面流暢、工作溫度穩定等見長,幾乎不曾出現過熱問題,此次iPhone 15 Pro Max傳出過熱導致機身發燙、錄影時畫面不流暢等狀況,引發熱議,更有人將新機封為「火龍果」。不過,新機為何過熱仍各說各話,成為羅生門。至於韓媒點名問題出在台積電,蘋果未證實相關訊息,台積電也不評論單一客戶。

..

知名拆解達人與專家則分析,若iPhone 15 Pro Max出現過熱狀況,可能與iOS 17作業系統災情較有直接關聯,同時,該機種新使用鈦合金邊框材質,雖有助減輕機身重量,但卻進一步犧牲散熱效能,也可能是原因之一。

國內散熱業者認為,手機過熱的原因非常多,有可能是發熱源所產生的熱能大於散熱片的負荷,也有可能是散熱材料與設計不當,甚至兩者都可能是問題。

據悉,iPhone 15 Pro Max散熱方案依舊採用石墨片,主要由日商供應,台廠並未在其中,雖然手機過熱的真正原因仍不得而知,但蘋果未來很可能會重新審視石墨片是否還適用,若已不適用,台灣散熱廠的機會就來了。

散熱業者直言,解決手機發燙的狀況並不難,蘋果只要在特殊情境下,透過軟體將處理器降頻即可,估計未來蘋果勢必會釋出iOS 17新版本,透過軟體解決手機過熱的問題。
...........
昨天散熱已經 大炒一波
pqaf
pqaf 樓主

手機熱源就是 來自IC電路核心, 散熱片是被動幫忙傳導排熱,手機殼反而會更熱.電池耗電快的手機,就會明顯較燙, IC本身耗電發熱,除非加風扇,才能讓機殼溫度下降.HTC/LG以前手機耗電快,機殼較燙.

2023-09-27 20:04
jerry040161

其實看散熱有點本末倒置,應該先看處理器實際消耗的瓦數吧,不過這除了Apple外,應該很難抓到數據

2023-09-27 22:17
景氣低迷不振!8月景氣燈號連十藍 史上第三次連十藍

第一次連十藍是2011年11月起,因為歐債危機導致全球景氣受創,

第二次連十藍是 2016年3月起,則是科技景氣下滑影響貿易動能。

根據統計,史上第長的藍燈週期為「全球網路泡沫化」,共15次藍燈,時間為2000年12月至2002年2月。

國泰下修今年GDP成長率至1.3%

主因國內兩大重要領先指標表現均不理想,一是外銷訂單領先指標呈現-16%,二是8月資本設備進口也呈現-32%,尤其是半導體資本設備投資為-57%,且整體第三季出口仍為負成長,

台灣經濟兩大經濟引擎:出口及投資都在衰退,只剩民間消費苦撐,因而下修今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值。

旺宏吳敏求:最快明年下半年才會好轉

旺宏董事長吳敏求對半導體景氣看法保守,他26日指出,受到全球經濟狀況不佳影響,市場庫存去化時間拉長,預期明年上半年景氣仍然疲弱,最快下半年才會轉佳。

吳敏求表示,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價格高漲,影響歐洲經濟,中國大陸經濟則受美中貿易戰衝擊,在全球經濟情勢仍不佳之下,預期明年上半年景氣不會變好,最快也要等下半年,但目前他難以預期是否會好轉。

以區域來看,美國的狀況比歐洲好,亞洲靠中國大陸,但疫後大陸大部分民眾把錢存起來,不願意花錢,致消費力不如預期。

吳敏求也預期,未來半導體產業會是台灣、南韓及大陸三雄爭霸,政府介入與否,對這個產業的影響不大。

近期中國大陸華為推出Mate系列的頂級旗艦新機Mate 60 RS引起矚目,吳敏求認為,這並不代表中國大陸半導體發展變快,他仍維持先前看法,美國對中國大陸實施半導體禁令,中國大陸要追上美國半導體業,大概仍需要20年時間。

====================

行政院 編列20億元半年預算 ,從7月起, 補貼TPASS ,鼓勵民眾使用各區域交通定期票, 刺激民眾出門逛街 消費, 對擴大內需的效果顯著.

但台灣進出口貿易嚴重衰退, 看來 要到 2024年 下半年 全球消費才會恢復了, 黎明前的黑暗,還要熬 9個月喔...

中國政府用國家的力量 和 14億人口紅利, 瘋狂砸錢挖腳和投資, 大陸半導體還須20年才能追趕上 台灣美國嗎? 突破瓶頸,頭過身就過, 我猜 也許 5~10年就夠了.
多頭報馬

放心吧!相信"黨"已經要求中方面板廠必須賺錢回饋了!

2023-09-27 23:26
frank1253

挖角是重點,最快的方式,就好像老共的軍工和航太滿滿烏克蘭人才技術影子。面板就台灣和日韓的人才。半導體要挖有點不容易,因為這人才本身就是高待遇,為了更高的待遇離鄉背井可能就不願意了。

2023-09-28 10:16
天馬、友達在產品差異上,不說亮度比較,因為我沒找到

但就螢幕大小、解析度就差了很多,友達屬於優秀,而天馬屬於一般,那只能說,天馬的產品便宜,才導至市佔率第一名
==========================================================
7月26日消息,7月舉行的深圳國際LED展上,天馬也展示了一款7.56吋的主動式驅動柔性Micro LED螢幕,解析度為720*480,像素密度114PPI,亮度大於600 cd/㎡。

友達更是在SID 2023展會上帶來了三款Micro LED車用顯示產品,分別是:全球首款14.6吋可卷式Micro LED顯示器;Micro LED高透明顯示結合LCD面板的儀錶盤;全球最高解析度163PPI的13.5吋透明Micro LED面板。

結論就是劣幣逐良幣的結果....,所以友達市佔沒那麼高

天馬展示透明 Micro LED 車載顯示螢幕,反射率低至 4%



frank1253 wrote:
9月電視面板價格小漲...(恕刪)
frank1253

應該要顯示車載市場銷售金額佔比,這樣比較客觀。就好像三星面板出貨量好像已經沒有在排名內了,但OLED的面板賺的盆滿缽滿的。

2023-09-28 10:21

中國顯示器產業重組機率高 檯面下整併動作頻頻


Digitimes 2023-9-28


中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面板大國,不僅產能最大,且還能主導價格。以LCD面板產業來說,已成為中國主導的寡佔產業,尤其是一線面板廠與其他中小型面板廠的差距甚大,以目前全球面板態勢來觀察,最有可能發生整併與重組的地方也位於中國。


由於韓系面板廠正全面性退出LCD市場,日本則已式微,就算台灣面板廠仍固守約2成的市佔率,但與中國的差距甚大,難以撼動中國的影響力。同時,中國對於全球LCD面板產業的勢力,也牽連到品牌業者的動向。


事實上,中國在中電熊貓停產後,相關的整併傳聞仍持續,以近期來說,業界就傳出南韓面板大廠樂金顯示器(LG DisplayLGD)位於廣州的8.5LCD工廠,有可能會賣給創維,並交由創維營運。


創維與LGD廣州8.5代廠淵源頗深,該廠是LGD首座設立在南韓以外的面板工廠,總投資額達40億美元,於20125月動工,20149月投產。其中,LGD、廣州開發區以及創維分別持股70%20%10%的比例,也就是說,創維原本就是LGD廣州廠的股東。


LGD廣州8.5代廠有兩條生產線,其中有一條目前處於停產狀態,也就是僅有一條產線正在營運而已,總投片量也大減至僅剩5成。


由於創維是LGD廣州廠股東,外界認為,由其接手LGD廣州廠相當合理,同時,創維擁有整機廠身分,若能循TCL與惠科的前例,創維在接掌LGD廣州廠後,將能擁有上游的面板資源,有助進一步縮減整機成本。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創維本身並沒有操盤面板生產與營運的經驗,接手後如何讓LGD廣州廠步入正軌,同時還能達到獲利的績效,也有不小的挑戰。


除創維收購LGD廣州廠傳聞外,近期業界也傳出,京東方有可能會收購冠捷的代工業務,但相關傳聞並未獲得證實。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傳聞,主要是與冠捷近期的組織調整有關。冠捷新調整後的組織以品牌業務做為重點,OBM BG下設TVMNTMobileAIO等四個BU,但並未提及代工業務。


事實上,冠捷在電視與監視器代工地位名列前茅,據DISCIEN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冠捷TV代工出貨達600萬台,年減約10%,全球排名第二;至於液晶監視器上半年出貨達1,810萬台,年減11%,排名是全球之冠。


冠捷全年TV和液晶監視器代工合計出貨量約為5,000萬台,規模相當龐大,但疫後代工業務受到衝擊,加上競爭對手如茂佳、惠科及京東方視訊等陸續崛起,代工業務面臨較大的壓力。

舉例而言,茂佳2023年上半TV代工出貨量達700萬台,年成長率近2成,已超車冠捷。


京東方視訊方面,2023年上半TV代工出貨量約370萬台,年增5%,位居第六大;在液晶監視器代工方面,上半年出貨達430萬台,年減10%,排名已超越鴻海成全球第四大。


外界傳聞,京東方之所以想要收購冠捷,除可快速擴張京東方視訊規模外,也與尋找出海口有關。京東方近年來與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關係緊張,雙方除對簿公堂外,也影響到三星對京東方的面板採購。


若是創維接手LGD廣州8.5代廠後,預期將增加該廠採購數量,但也會進一步減少其他供應商採購,創維目前主要的電視面板供應來源就是京東方、惠科及群創。


在此情況下,京東方為確保面板出海口,進一步出手收購冠捷的代工業務,也被外界解讀成是一步可行的棋局。若真是如此發展,預期將對TV與液晶監視器代工版圖帶來重大的變化。




pqaf
pqaf 樓主

台灣 3喵 也應該趁早整併, 不然最後被個個擊破.

2023-09-28 10:11
陀螺不打轉 wrote:
結論就是劣幣逐良幣的結果....,所以友達市佔沒那麼高
友達說穿了就是只能隨波(面板報價)逐流而已.
microspore

沒有決定性的產品就是如此嚕, 就算手中把持7成產量,還不是一樣苦哈哈,但是大陸的商業思考模式 跟別人是不一樣的就是了

2023-09-28 8:16
陀螺不打轉

大陸面版廠如果沒有政府的補貼,也是隨波逐流,更可能是最先死在沙灘上

2023-09-29 2:22
和碩童子賢:換機需求優預期 手機旺季高峰延續到11月

鉅亨網記者彭昱文 台北
2023年9月27日 週三 下午4:08

蘋果 iPhone 15 系列新機上市,代工廠和碩 (4938-TW) 董事長童子賢表示,到 11 月都會是智慧型手機需求高峰,現在看營運狀況優於原先預期,廠商間也彼此協調全力趕工。

童子賢表示,市場原本預期受到通膨、俄烏戰爭等,全球景氣處於低迷,衝擊換機需求,但現在看狀況比原先預估的基礎還要好,新產品仍有刺激消費者購買意願。

童子賢進一步指出,全球智慧型手機每 3-4 年仍有換機潮、新款手機運作會更有效率,都是提升消費者購買意願的因素之一,預計 9 月至 11 月會是智慧型手機的需求高峰。

不過,近期市場傳出台積電 (2330-TW)3 奈米製程導致 iPhone 15 Pro 系列新機出現過熱的情況。童子賢認為,台積電的先進製程當中,7 奈米以下的產生的功耗都很低,外界不必擔心太多與高效能運算應用有關的散熱問題。
...............
大拆机!华为Mate 60 Pro超大面积采用VC均热板

厦门小橘子

2023-09-04 13:47:35
根据B站数码博主“胜利文绉绉”对华为Mate60Pro的拆解结果,华为Mate60Pro具有约7300平方毫米的VC均热板,这样的超大面积在手机行业较为罕见。这说明其对散热要求很高。

一、先进制程搭配3D封装,对于散热效率的要求更高

摩尔定律发展晶体管数量增多,产品功耗瓦数升高,对于散热的要求提升。随着IC制程、晶片效能、小型化升级,芯片瓦数大幅提升,表面高单位密度发热,对于导热、散热的要求提升。

以主流厂商为例,Intel10nm以下制程需采均热片以解决发热问题,AMD7nm制程使用均热片,5nm则必须采用均热片进行散热。未来随着先进制程比如3nm推进,同时搭配3D封装,对于散热效率的要求更高。

芯片级散热的方式是通过热传导原理,将芯片不断产出的热能持续地传导至散热元件,热能量传递通常是在非常接近热源的散热器上进行的。以笔记本电脑为例,电子产品朝轻薄化、高性能化方向发展,晶片功能需要大幅增加,晶体管数量增多,对于散热要求提升。

电子设备CPU硅半导体不耐热,在过高温度下无法作为电子电路发挥作用。中央处理器和集成电路向电机等发出操作命令,产生的大部分能量都转化为热量。小型化使得能量越集中,温度越高,发热密度更高。早期笔记本散热模组使用2根热管,现在增加为4至6根,高端的产品使用均热板。

二、VC均热板液冷+石墨烯已成为5G手机散热主流方案

随着智能手机性能的提升,智能手机功耗快速提升,对散热的需求增加。目前手机散热方式主要分为液冷散热(VC均热板、热管)、风冷散热、石墨散热、导热凝胶散热、金属背板/边框散热等。

目前高阶智能手机散热主要采用超薄VC均热板辅以石墨及石墨烯等的散热组合方案,中阶机型则是使用热导管结合石墨散热。V C均热板和热管由纯铜制造的内部密封、中空且填充冷却剂的散热单元组成。

此外,随着AI、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算力芯片更高的性能及功率,计算中心进一步提升机架功率密度,对供电系统、散热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核心组件中散热模组及电源管理系统的价值量显著提升。

长城国瑞证券指出,电子行业的进步导致电子产品功率密度增加,与此同时更轻薄时尚的消费电子产品驱动散热解决方案在不断进步,并产生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伴随着5G、EV、车路协同、储能等行业的建设推进,电子产品热管理硬件,需求广泛、成长性良好、市场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
散熱 一波接一波炒
  • 380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5)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