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六大內需「慘業」
這次列舉的六大中國內需產業,包括水泥,造紙,百貨,餐飲,食品,這六大產業在2019年合計在中國創造609億台幣的淨利,去年只剩48億元,衰退九成的內容當中,水泥業在2019年賺377億元,去年剩下15億元,台泥,亞洲水泥受到影響最大。其次是造紙,賣掉富春山居的榮成仍難挽頹勢。整體在中國的造紙業在2017年有42億元的淨利,去年賠45億,上半年賠21億。榮成的少主鄭瑛彬一度意氣風發,現在面臨考驗,股價也從52.4元跌到最慘只剩14.3元。
另一個是百貨,去年在中國賠38億元,在90年代,台商百貨業滲透到中國二,三線城市,後來一間一間收,這個頹勢仍在持續。像大洋百貨已經連續虧損3年,去年虧損近半個股本。
再來是餐飲,八方雲集把中國的店收了,瓦城只留下兩個店,去年台灣在中國虧15.6億,疫情衝擊是主要原因,不過,今年疫情揮去,台灣的餐飲也只在損平邊緣,食品受到影響比較小,不過以中國市場為主力的佳格上半年EPS只有0.49元。
醫美這三年在疫情蔓延下受到影響最大,羅麗芬在2018及2019每年都賺超過一個股本,去年EPS只剩1.16元。這些年把希望寄託在中國市場的麗嬰房已經連續6年虧損,每股淨值剩5.71元,股價從53.5元跌至谷底剩4.95元⋯⋯
過去卅年,在中國大起的年代,中國市場充滿無限大機會,大家爭相卡位,現在頻頻關店,像是在香港上市的奈雪的茶,21年上市第一天股價18.98港元,現在最慘跌到3.65港元,去年奈雪的茶虧5.46億港元,現在1200個店正面臨沈重壓力⋯⋯
最近紐約時報一系列探討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修昔底德陷阱的作者Gram Ellison說了一句很有智慧的話:在未來十年,我們面臨來自中國的挑戰,不是她的崛起,而是她的衰落,中國從全球的採購,正在不斷減少!
................
水泥 造紙 都是 景氣循環 稼動率低 固定成本高 且 跨省 運輸 成本太貴
茶飲 老共已經一條龍 發動價格戰 沒有很低 只有更低
美國時間8月31日,戴爾公司2024財年第二季度(5-7月)業績電話會議——CEO:(DELL總部位於德克薩斯州,財年採用跨年制)
1、進入下半年,我們在宏觀環境看到一些令人鼓舞的跡象。
2、PC需求改善速度比我們預期的要快,特別是六月和七月。
===================
京東方8月31日機構投資者關係活動記錄表——要點:
1、IT面板:部分IT類產品價格,Q3有望延續漲勢。 NB品牌去庫存已見成效,8月起部分產品價格有望上漲。 另,部分IT類產品即將陸續進入換機週期,預期未來需求復甦相對積極。
2、TV面板:8月價格依舊延續上漲態勢,Q4為傳統淡季,價格出現回落屬正常現象,但面板廠將根據終端需求情況,繼續堅持動態控產。 雖然需求端可能會出現波動,但供給端已具備“按需生產”的調控能力。
https://finance.technews.tw/2023/09/01/boe-2023-h1-revenue/
此外,明年面板需求前景更好,明年電視平均尺寸將進一步增至 51.6 吋,而 2023 年為 50.2 吋,推動明年電視需求年均成長 8%,而今年僅為 3%。換機週期有助明年筆電和監視器的整體需求。
==================
2020年初,全球疫情大爆發,開始宅在家工作, 歐美企業 從 2020~2023年,商務PC需求連續 3年多急凍停滯...
很多企業 這麼多年沒有採購PC新設備, 商務NB和 MNT ,也許要陸續換機了.
BOE 要放手讓 Q4 TV 價格回落嗎?

pqaf wrote:
南柯夢碎· 來自雪球...(恕刪)
臺灣證券交易所與富時國際有限公司合編之臺灣指數系列及臺灣高股息指數成 分股定期審核結果
富時羅素公布下列有關臺灣50指數、臺灣中型100指數、臺灣資訊科技指數、臺灣發達指
數及臺灣高股息指數審核結果。相關成分股納入及刪除之變動將自2023年9月15日(星期
五)交易結束後生效(亦即自2023年9月18日(星期一)起生效)。如有指數成分股在下
次定期審核前之期間被刪除,將以本次候補名單遞補,候補名單自即日起生效。
臺灣高股息指數自指數審核生效日起之連續五個交易日為指數定期審核過渡期,此期間每
檔股票之權重採用過渡期間權重,過渡期間生效日為2023年9月18日、19日、20日、21日
和22日。
富時羅素依據2023年8月21日資料審核結果如下,彙總說明如附表:
一、臺灣50指數
(一)成分股納入:智邦(2345)、光寶科(2301)、緯創(3231)、緯穎(6669)。
(二)成分股刪除:遠東新(1402)、華新(1605)、萬海(2615)、陽明(2609)。
(三)候補名單:長榮航(2618)、技嘉(2376)、創意(3443)、英業達(2356)、台灣高鐵
(2633)。
二、臺灣中型100指數
(一)成分股納入:遠東新(1402)、華城(1519)、材料-KY(4763)、威盛(2388)、華新
(1605)、萬海(2615)、陽明(2609)。
(二)成分股刪除:智邦(2345)、富采(3714)、長興(1717)、光寶科(2301)、慧洋
-KY(2637)、緯創(3231)、緯穎(6669)。
(三)候補名單:東哥遊艇(8478)、群電(6412)、中華(2204)、長榮航太(2645)、豐興
(2015)、神基(3005)、神達(3706)、建準(2421)、漢唐(2404)、啟碁(6285)。
三、臺灣資訊科技指數
(一)成分股納入:華城(1519)、威盛(2388)。
(二)成分股刪除:富采(3714)。
四、臺灣發達指數
(一)成分股納入:材料-KY(4763)。
(二)成分股刪除:長興(1717)、慧洋-KY(2637)。
五、臺灣高股息指數
(一)成分股納入:無。
(二)成分股刪除:慧洋-KY(2637)。
京東方、TCL科技等面板巨頭業績改善,一次非需求側推動的復甦。
日前,京東方、TCL科技、維信諾等面板廠商紛紛發布2023年上半年財報。從數據來看,面板廠商仍未完全走出週期。但是,二季度環比一季度,在收入和利潤上,有了一定的改善,呈現出逐步回暖的跡象。
每一次週期性的變動,都是市場的再調整。只是,這一次的周期又有一定的特殊性,表面上看到的回暖,並不是需求側的拉動,而是經營策略端調整和在供給側優化的結果。
來自多家研究機構的數據都指出,手機和電視終端市場上半年的表現依舊處於一個負增長的狀態。對比之下,面板廠商在經營層的推動,使得面板價格持續上漲,成為業績轉好的關鍵因素。
洛圖科技(RUNTO)認為,此輪面板價格的上漲週期正接近尾聲,10月之後將進入相對穩定或溫和波動狀態。對於面板廠商來說,後續業績能否持續地回升,除了終端回暖的進度外,還需要在價格和產能上進一步平衡,讓自身的經營跟上市場變化。
業績繼續承壓,季度表現逐漸回暖
2022年,整個消費電子上下游企業經歷了一波寒冬。今年上半年,消費電子終端市場的表現依舊不如意,很多分析師也將回暖的日期延後。傳導至上游的面板廠商,自然也不是十分如意。

財報顯示,國內“面板一哥”京東方上半年收入利潤雙下滑,實現營業收入801.78億元,同比下降12.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36億元,同比下滑88.84%。分業務來看,顯示器件業務的收入佔比達8成以上,上半年實現收入678.76億元,同比下降13.97%,成為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

報告期內,TCL科技實現營業收入851.5億元,同比增長0.7%;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3.4 億元,同比下降48.68%。對於TCL科技來說,收入的增長更多的是來自於新能源光伏業務的推動,而面板顯示業務則依舊是負增長。上半年,其半導體顯示業務收入為355.3億元,同比減少4.7%。
維信諾亦是如此,上半年營收26.93億元,同比下滑21.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16.34億元,同比擴大。深天馬雖然收入增長了1.68%,但是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14.24億元,同比由盈轉虧。
淨利潤下滑,是面板廠商上半年的主基調。不過,一個積極的信號是,從季度的表現來看,面板廠商處在回暖的軌道上。今年二季度,京東方實現營業收入422.04億元,同比增長2.60%;淨利潤4.88億元,同比下降77.87%,但環比實現了增長。
TCL科技第二季度實現歸母淨利潤8.9億元,同比和環比均實現了扭虧。其中,半導體顯示業務收入204.1億元,同比增長18.5%,環比增長34.9%,淨利潤方面也環比減虧超20億元。
TCL科技在財報中表示,受益於供給側格局向好,半導體顯示行業供需關係優化,產業鏈庫存保持健康水平,主流產品價格穩步上漲,公司半導體顯示業務營收及利潤顯著改善。
另外,得益於OLED終端應用滲透率持續提升,柔性OLED產品保持高速增長,維信諾第二季度19.24億元的收入,環比一季度也實現了150%的增長。
面板大尺寸化加速、價格上漲,小尺寸面板量增價跌
《中國電視市場品牌出貨月度追踪》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中國電視市場品牌整機出貨量達到1711.5萬台,較2022年同期微降0.5%。供需之間,面板市場的回暖,更多的是來自於大尺寸面板價格的上漲,以及面板廠商對稼動率的調整。反觀小尺寸面板,則是通過低價換取出貨量的增長。

自從年初以來,上游大尺寸面板的價格持續上漲至今。根據奧維睿沃發布的數據,32”8月價格預計上漲1美金,9月預計繼續上漲1美金;43”8月預計價格上漲2美金,9月預計上漲2美金;50”8月價格漲幅5美金,9月預計漲幅3美金;55”8月預計價格上漲5美金,9月價格預計上漲3美金;65”8月價格預計漲幅6美金,9月預計價格上漲5美金;75”8月價格漲幅預計7美金,9月預計價格上漲5美金。
集邦諮詢調研數據也顯示,8月下旬,電視各尺寸面板價格延續上漲趨勢,顯示器各尺寸面板及部分筆記本面板價格小幅上升。GfK彩電品類資深分析師Zoey He向鈦媒體App解釋稱,面板價格上漲不是偶然因素,近兩年彩電、顯示屏等多行業紛紛承壓,傳導到上游面板廠商,亦在這兩年經歷了較大虧損,面板價格一度跌破了現金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價格上漲的同時,TV面板也在向大尺寸化發展。洛圖科技(RUNTO)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出貨116.4M片,同比下降8.6%;出貨面積達80.3M平方米,同比只下降0.6%。到了7月,全球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為20.5M片,同比增長7.2%;出貨面積為14.7M平方米,同比增長了22.3%。
從變動幅度來看,面板的出貨面積降幅小於出貨量。今年上半年,TV面板的平均出貨尺寸已增至47.8寸,大尺寸已然成為面板行業發展的新趨勢,疊加價格的上漲,成為廠商業績改善的關鍵。
面對上游面板的漲價,以及各節點的促銷活動,終端廠商也加大的採購力度。CINNO Research統計數據指出,7月中國大陸地區G8.5、G8.6、G10.5面板廠的稼動率達到今年最高位,G10.5產線平均稼動率甚至一度逼近95%。
TCL科技在財報中表示,產品大尺寸化趨勢帶動面積需求穩步增長,大尺寸面板價格自今年3 月以來持續上漲,公司55吋及以上尺寸產品面積佔比提升至78%。據了解,TCL華星中有六成的收入來自於大尺寸面板,上半年大尺寸面板價格的上漲,也讓其毛利率有了較大的改善。
相比較大尺寸面板上漲的行情,小尺寸面板目前仍處於一個價格低迷的階段,即便是出貨量回升,但更多的是通過低價換來的上漲,表現在利潤上,數據就變得比較難看。

群智諮詢(Sigmaintell)全球智能手機面板出貨追踪數據顯示,2023年上半年全球智能手機智能面板出貨約9.5億片(Open Cell口徑),同比增長約9.7%。Omdia預計,智能手機顯示面板出貨量將在2023年第三季度達到3.856億片,同比上升22%。
“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的回升,是面板廠商用低價換取得來的”,一名供應鏈人士告訴鈦媒體App,“目前來看終端市場仍未回暖,低價的策略會讓廠商的利潤受到很大的影響。”
來自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年同比下降8%,環比下降5%。Counterpoint後續還發布報告稱,預估2023年全年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1.5億部,同比下降6%,為十年來最低。
從維信諾和深天馬上半年的財報也可以看到,前者收入和淨利潤均大幅下滑,後者雖然收入微漲,但由盈轉虧。某面板廠商人員對鈦媒體App透露,“之前聽領導說Q3產銷會有很大的改觀,但是目前仍存在不確定性。”
日前,在回复投資者提問時,深天馬錶示,“中小尺寸顯示領域產品價格基本止跌,行業需求環比有所溫和回升。”但對比京東方和TCL科技在二季度的環比大幅增長,深天馬的收入和淨虧損依舊在擴大。
海外尋找增量,量、價之間進一步尋找平衡
從“滿產滿銷”到“以銷定產”,上半年面板市場回暖,這一勢頭也將在下半年延續,但這並不代表行業要走出下行週期。洛圖科技(RUNTO)預判,下半年,全球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量降幅將有所收窄。但全年來看,降幅較2022年進一步擴大至-6%左右,總量達到2.38億片。
“以銷定產”,成為行業的主要導向,但要真正的回暖,還需要終端消費能力的帶動,以及做好價格與產能之間的平衡。就像TCL華星CEO趙軍說的那樣,這次是在外部市場需求並沒有顯著增長下而帶動的行業復甦,更多的是經營策略的調整,是在供給側進行調整和優化的結果。
他指出,要對市場有主動性,相應的風險也會變得更可控,未來的整體經營和業績也會有一個更好的保證。“靈活地根據市場需求和趨勢調整經營策略,確保自身的經營跟上市場變化,做到同頻共振,而不是把經營結果完全交給市場,靠天吃飯。”

從面板廠商財報透露的信息來看,除了國內市場,諸如京東方、TCL科技正在加大海外市場的投入,以求尋找新的增長點。其中,京東方擬通過下屬子公司北京視訊在越南設立全資子公司,投資建設越南項目,投資總額202,064萬元。在越南投資建設本項目,相關產品可享受關稅優惠,有利於提升整機產品盈利水平。且越南勞動力充足,人工、能源使用成本較具優勢,有利於降低整機生產製造成本,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
TCL科技則表示,TCL華星印度顯示模組廠產銷規模不斷提升。此前,TCL華星CEO趙軍曾向鈦媒體App透露稱,雖然因為各種原因,建廠到運營用了較長時間,但是目前印度工廠的加工率是70%到80%之間,運作非常良好,很好支撐了客戶在印度的需求。
除了向外挖掘潛在市場,面板價格的漲跌,也成為上下游廠商之間的博弈。從目前來看,終端市場的緩慢復甦,使得面板上漲的空間也逐漸縮窄。
洛圖科技(RUNTO)認為,此輪面板價格的上漲週期正接近尾聲,各尺寸陸續觸達目標價。後市還有9月縮幅的最後一漲,10月之後將進入相對穩定或溫和波動狀態。預計進入第四季度,稼動率將下調至75%左右。
小尺寸面板也是一樣,上半年的低價策略,並未帶來太大的收益。出貨量是增加了,但是對盈利能力造成了拖累。“在出貨量與價格之間,還是要找到一個平衡點,調整產品結構,提升產品競爭力,從而能夠有更高的抗風險能力”,上述供應鏈人士表示。
結果公布的財報, BOE 毛利率有10% ,虧損比 TCL少... 可見 BOE 財報灌水作帳和 補貼,非常離譜...
LCD 因全球政治經濟動盪,市場需求差 , 今年供過於求超過 2成, 尚可透過 控產來拉價,面板廠可以自力耕生.
明年全球消費恢復正常後, LCD 前途光明, 大陸政府陸續取消補貼.
OLED 產能嚴重過剩, 供過於求超過 5成, 無法簡單靠 控產來拉價. 大陸政府仍在強力補貼這個錢坑.
三星 在 apple 鞭策下, 打算蓋 G8.6 OLED 新廠, 提供未來apple IT 大面板 ,但 BOE 和 LGD 燒錢燒怕了, 不敢貿然投資下去
WitDisplay2023-09-01 22:49
2023年上半年,全球智慧手機出貨量已連續五個季度下滑,但是智能手機用柔性OLED頂住經濟、行業下行周期的壓力,保持逆勢增長,成為推動顯示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強勁引擎。 8月30日,由中國光學光電子行業協會液晶分會、中國OLED產業聯盟、SEMI主辦,JM Insights、勵程展覽聯合承辦的“2023第九屆中國OLED產業發展論壇(簡稱:CIOF)”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成功舉辦。
該論壇15位演講嘉賓圍繞摺疊OLED產業生態各個環節進行主題演講,由SEMI中國高級總監張文達主持,吸引了京東方、TCL華星、天馬、維信諾、 和輝光電、三星顯示、惠科、聯想、華為、榮耀、傳音等企業代表以及威格科技、UDC、杉金光電、集創北方、西安鋼研等OLED產業鏈企業代表參會。
CIOF以AMOLED翻開摺疊屏新時代為主題,迎合了當前智慧手機行業從直板機向摺疊機快速遷移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三星、華為、摩托羅拉、小米、OPPO、vivo、榮耀等主流手機品牌積極擁抱可摺疊屏智慧手機,不斷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可摺疊屏智慧手機日漸成熟,促進可摺疊屏智慧手機市場爆髮式成長,2023年出貨量有望超過2000萬台。
TCL華星OLED研發中心技術開發處總監吳元均表示,TCL華星將推動柔性OLED手機屏節能、外觀、成本、集成和畫質技術持續反覆運算與創新,向客戶提供高性價比產品, 並利用摺疊產品差異化形態拓展手機新興市場; 與此同時,公司還將發揮柔性OLED輕薄、外觀形態靈活和技術集成性好優勢,進一步開拓中尺寸、穿戴、車載市場新應用。
威格科技技術研發部副總經理李春風指出,OLED設備國產化不僅僅是簡單地替代,而是超越。 OLED發光材料對空氣敏感,製造過程中需要嚴格氣氛,避免接觸水分和氧氣。 威格科技研發出了高氣密性工業型箱體N2 Booth,箱體主體洩漏率<0.05Vol%/h ,水氧含量降至1ppm以下,每安裝完一個密封面,其氣密性可以獨立檢測。
天馬採購總監李熙傑認為,在推進國產化的進程中,面對進口高新技術OLED材料的專利卡位、國產驗證資源不足,驗證結果不佳,天馬以聯合創新開發平臺、優化資源配置、戰略合作、上下游協同創新等關鍵舉措為抓手,2023年實現了重要突破。
集創北方OLED事業部副總經理王禕君表示,OLED不同顏色子圖元在發光特性上存在差異,拖尾容易發紫/發藍(尤其在低亮如2nit下),造成視效問題。 解決拖尾問題所用的ODC演算法雖然已經從早期的line-base ODC過渡為frame-base ODC,但仍多為First-Frame ODC,即只對灰階發生跳變時的第一幀進行過驅動補償。 實際上有些面板在低亮低灰階會連續數幀(如2~5幀)出現亮度不達的情況,這就需要開發Multi-Frame ODC演算法
遠方光電科學研究院副所長宋立指出,OLED基於三基色的圖元點,每個圖元的亮度會因生產過程而有所不同。 而且隨著圖元尺寸逐漸減小,同一灰度級圖元不均勻性問題更加嚴重。 如果在低亮度下,人眼對微小變化相對更敏感,這意味著不均勻性會帶來更多的不適,所以OLED顯示幕低亮度均勻性的測量和品質控制方案已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UDC高級市場經理林永哲認為,隨著中國OLED產業的高速成長,UDC加大了在中國地區的業務佈局,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設立辦公室,成立技術服務團隊,更好地為客戶服務。 與此同時,UDC還在香港設立先進實驗室,該實驗室具備研發和器件製作的條件,能夠更好地與客戶合作,加快材料的開發速度。 2024年UDC計劃推出藍色磷光OLED材料,有利於大幅降低OLED螢幕的功耗,發光效率提升約24% ,使螢幕更亮。
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Wit Display首席顧問慕彬彬表示,應對OLED專利戰,涉案企業可以率先提出專利申請,購買或者研製更先進的技術專利,排除其他企業專利的實現(訴訟,專利無效,撤三),研究替代技術,與競爭對於實現經營同盟, 退出沒有競爭優勢的經營領域等。
Wit Display首席顧問、競天公誠律師事務所資深律師慕彬彬表示,針對面板行業即將爆發的併購潮,既是挑戰,也是機遇。 一些經營不善,無力維持的企業不得不考慮剝離或出售資產,退出競爭; 但同時,在市場下行情況下,企業和資產的價值很可能被低估,從收購方角度有機會以較低的價格獲得比較優質的資產,從而達到增加市場份額或產業整合等商業目的。 而對於應對OLED專利戰,涉案企業可以通過率先提出專利申請,提升核心智慧財產權質量和數量,購買或者研製更先進的技術專利,排除其他企業專利的實現(訴訟,專利無效,撤三),與競爭對於實現經營同盟,與本國面板企業“抱團抗戰”等策略來應對。
維信諾產品工程中心項目總監袁波指出,在摺疊屏蓋板領域,目前主要是CPI和UTG蓋板,可能都是過渡,因為不管是UTG還是CPI都有塑膠感, UFG是更厚的玻璃蓋板,它是通過刻蝕方法把玻璃減薄,然後填充有機材料,最終的摺痕表現和非彎折區域觸感都更接近直板手機,所以UFG也許是未來。
杉金光電先行開發總監楊前前指出,目前,OLED偏光片廠商市場主要被LG化學、住友化學、日東電工掌控,但是隨著國內偏光片產業的不斷投資,偏光片的國產化進程加快,OLED偏光片領域正加快突破。 杉金光電正在針對IT OLED、摺疊OLED、車載OLED、AR/VR用OLED等開發偏光片。
聯想研究院主任研究員、總監尚可表示,聯想在柔性摺疊設備領域持續創新,研發出業界第一台水滴形摺疊手機、業界第一台摺疊PC、業界第一台水滴形摺疊PC、摩托羅拉滑卷手機概念樣機等。 2022年,聯想還突破了柔性卷軸屏疊構、轉軸、滑卷傳動系統等關鍵部件技術挑戰,研發出世界第一台卷軸屏筆記型電腦。
京東方技術企劃部部長唐國強指出,受多重因素綜合影響,近年終端市場增量趨緩,只有挖掘技術場景的應用價值,尋找增值突破口,才能為持續公司發展注入創新動力。 2021年,京東方重磅發佈了中國半導體顯示領域首個技術品牌,其中包括代表業內領先水準的高端柔性顯示技術品牌——f-OLED。 公司圍繞f-OLED高屏佔比、柔性形態、極致輕薄、功能集成等方面進行持續創新,通過創新實現增值。
奧萊電子董事長助理黃俊傑認為,奧萊電子依託自有的核心專利技術及專業化定製的國外進口設備,可生產更高精度的OLED金屬掩膜板產品,打破了日韓企業的技術壟斷。 例如,奧萊電子高精密金屬掩膜板的蒸鍍shadow比韓國廠商的蒸鍍shadow小了32%,有利於提高產品良率,且有利於製作超窄邊框OLED產品。
西安鋼研總經理李繼表示,在OLED用Invar Frame框領域,西安鋼研一方面通過獨特的成分設計和熱處理制度實現穩定膨脹係數的目的,另一方面通過與高校合作,確立了熱場對Frame框應力釋放的影響關係,實現了高平直度的要求,已具備批量供貨能力。
惠晶顯示研發總監張啟華指出, 目前,所有的摺疊屏手機廠家均表示計劃採用UTG柔性蓋板。 然而,UTG蓋板量產製造技術目前仍被國外壟斷,國內廠家向三星採購UTG蓋板時必須搭配柔性顯示幕,稱為被人卡脖子的痛點。 惠晶顯示作為專業的液晶顯示幕減薄專業公司,已有多年中外合作研發UTG材料、UTG柔性蓋板的技術積累,正在積極籌劃投資專案,加入UTG產品製造的賽道。
中科玖源漿料事業部總監王永吉認為,柔性OLED顯示基板(黃色漿料)面臨分子量及分子量分佈的問題,中科玖源利用創新的合成工藝,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實現更好的粘度控制,具有更加優異的機械性能,與國外競品相當,已經實現國產化替代。
柔性AMOLED正在為智慧終端打開創新的大門。 國際知名調研機構麥吉洛諮詢(MagirrorResearch)預計,2023年智慧手機柔性AMOLED出貨將達4.91億片,逆勢上漲超25%。 可摺疊屏智慧手機通過形態的革新延展了螢幕尺寸,兼具大尺寸與便攜性特點,給高端智慧手機市場帶來新的活力。 2023年摺疊屏手機市場將逆勢大漲,三星、華為、摩托羅拉、小米、OPPO、vivo、榮耀等手機品牌紛紛湧入可摺疊屏智慧手機市場,進一步推動可摺疊屏智慧手機價格不斷下探, 從而加速可摺疊屏智慧手機市場爆髮式成長。 市場調研機構JMInsights預計,2023年全球可摺疊屏智慧手機市場將繼續保持高速成長,超過2000萬台,到2025年將達到6000萬台。
柔性OLED技術還沒有停止反覆運算創新的腳步,正朝著更高解析度、更高亮度、更低功耗、更多形態、集成化等方向發展,給智慧手機行業發展提供更多新的可能。 目前,手機廠商正在聯合面板廠商研發三摺疊屏手機、捲曲屏手機,預計未來兩三年內將陸續面市。
除了智能手機之外,OLED還在智慧手錶、車載顯示、筆電、平板電腦等應用市場加速滲透。 截至目前,OLED在智慧手錶應用市場出貨量佔比年均60%以上,在車載顯示、筆電、平板電腦市場出貨量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OLED將無處不在,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這次 Mate 60 似由 京東方 及 維信諾 供應柔性AMOLED 6.8吋
SOC似是採用中芯 N+2 多重曝光 約當 7NM 工藝 良率65%+
鴻海(2317)今(2)日星期六 晚間公告,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宣布辭去鴻海董事一職,外界認為,此舉顯示郭台銘獨立參選的決心,同時,也為主流民意大聯盟,企圖成功整合侯友宜與柯文哲,增添新的變數。
外界認為,郭台銘這番話,郭台銘此時宣布辭去鴻海董事一職,完全與鴻海切割,宣示其獨立參選的決心,也避免鴻海的營運與股價,受到他宣布參選的衝擊。
鴻海集團今天發布聲明表示,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先生因「個人因素」,辭任本公司董事一職。本公司一直以提升公司治理為目標,因此在本屆董事會九席董事當中,已經有過半數五席的獨立董事,所以郭創辦人辭任董事後,並無須立即補選董事。
鴻海除了深耕既有的電子產業之外,公司也持續轉型。劉揚偉董事長四年前接任後,以三(電動汽車、智慧健康、機器人)加三(人工智慧、半導體、新世代通訊)作為集團邁入下一個五十年的主要方向。
==================
據中選會公布期程,9月13日至9月17日受理申請為總統、副總統選舉被連署人,9月19日至11月2日受理連署書件,11月14日前公告連署結果。至於連署門檻,依總統副總統選罷法規定,連署人數應達最近一次總統選舉選舉人總數1.5%,約29萬人。
==================
郭董 規劃要花好幾億, 衝百萬連署書 .
郭董 若在 9月中連署前, 促成 AUO 和 INX 合組AI 新公司,郭董個人並出拿幾十億同步加碼雙喵持股,讓股價狂飆幾根漲停的話,雙喵上百萬名股東,一定會有不少人 主動拿身分證去幫郭連署,幫郭董省下 連署一人200~1000元的公關公司運作費用.

特斯拉 不斷的降價 搶市佔率, 讓股東和車主 抱怨.
我覺得,全球幾十家 新舊車廠 都能 銷售 電動車, 有些車廠的 外型,性能 不輸 特斯拉.
電動車市場非常競爭, 不是 像台積電或 nvidia 獨門生意,
馬斯克 不得不用 降價手段, 來增加市佔率,否則 其他車廠很快就 超越特斯拉.
大概只有 apple 有死忠果粉支持, 才能把一隻手機, 越賣越貴. 且 美國政府封殺中國華為, 讓apple 少了一個最大競爭者.
美國以國安理由 強硬封殺中國華為和半導體業, 其實都是為了報護美國自己品牌的經濟利益.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