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請教一下,今天友達借卷餘額增加6萬多張,但是借卷賣出還卷2千多張,我有一個推論不曉得對不對?首先,借卷賣出已經剩下不到7萬張,代表看空者陸續回補,但借卷餘額卻增加,是不是認為台幣已經貶過頭,外資想藉此停泊資金,希望在新台幣升值時,賺取匯差。(註:外資匯入,若不投資,會被視為炒匯,會被請去喝咖啡)
《LCD面板中長期仍將主導市場,週期屬性正迎來改變》2月起,儘管市場終端零售需求未見明顯轉好,但LCD面板價格卻一路上漲至今。巨變之下,身處行業的從業者開始審慎思考LCD面板產業的長線價值。我們認為:在未來的5-8年,LCD面板仍將是顯示產業的主流技術產品; 而且,LCD面板的週期屬性正在減弱。以上判斷從六個方面來進行展開。一、可見的未來,LCD面板產能供給趨穩,甚至減少1)LCD面板產能擴張到達尾聲,低世代線退出。中國大陸的LCD廠商已經放緩新產線投資,且新增產能投放均以現有產線擴張為主。此外,中電熊貓(CEC Panda)在2022年底已經關閉月產能為90K大板的G6工廠。全球範圍內,在可見的未來,除了可能在印度最快於2026年量產的Vedanta G8.6代產線之外,已再無新的LCD產線規劃,整體產能增速維持在極低位。2)日韓生產線競爭力不足,未來幾年會陸續退出LCD市場的爭奪,或轉型或關閉。LGD韓國坡州月產能為160K大板的P7 G7.5工廠已經於2022年Q4關閉,減虧策略下廣州廠目前關停Phase2產能100K,僅剩餘110K產能運轉,並積極尋求出售。3)中國臺灣產能出口正轉向差異化應用和產品。中國臺灣的兩大面板廠群創光電(Innolux)和友達光電(AUO)持續推動產品群組與應用場景的轉型。群創光電已經計劃於2024年初關閉月產能為150K的Fab4 G5.5產線,或轉向半導體相關、用於低軌衛星市場的平板液晶天線等。群創光電的350K大板G6產線 和 友達的260K大板G6產線預計在2024年轉向差異化應用產品如工控、X-ray等,能夠分配給顯示器和電視等傳統應用的產能正在減少。二、需求面積:主力應用類別仍維持穩定成長顯示產業的終端數量規模在未來幾年仍將維持穩定,但由於平均尺寸的增長,2020-2030年的顯示面積將維持3%以上的年均複合增長率。1)全球顯示面板的第一大下游應用為電視,其佔據了顯示面板出貨面積的70%以上。中美兩大電視市場的大尺寸化發展迅速,帶動全球面板的大尺寸化加速增長。根據Omdia數據,從2017年的43.5英寸提升至2021年的48.5英寸,每年增長約1英寸。其中,根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中國電視市場在2023年第一季度,65吋的市場佔比已經超越55英寸,成為第一大尺寸,75+英寸需求進入迅猛增長期。至2023年6月,中國平均尺寸已突破60英寸。2022年,美國電視市場的平均尺寸為51.4英寸,預計2023年,將提升1英寸至到52.4英寸。2)商用及公共信息顯示(C/P ID)的多個領域,如旅遊、餐飲、零售和交通等在大尺寸LCD面板的消耗上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短期來看,預計2024年LCD商用顯示幕需求將增長至少10%以上。長期來看,人工智慧(AI)正逐漸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作為目前重要的人機交互介面,顯示技術,尤其是觸控反饋顯示技術,將在AI的推動下,快速普及到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第一、二點合併,得到觀點:在供需兩端的此消彼長之間,顯示面板在未來出現大範圍供大於求的概率較低,整體保持溫和的波動狀態。三、現有競爭技術:LCD基本盤穩固,被替代威脅可控在顯示器、電視等大尺寸顯示應用上,OLED不具備優勢,LCD將在未來5-10年內仍是市場主流。OLED則主要在小尺寸領域上發展。根據洛圖科技(RUNTO)數據,2022年,全球顯示面板市場出貨總面積約為2.4億平方米,其中,LCD面板的出貨面積為93%,佔據絕對優勢,OLED面板僅為6.8%。過往的面板行業,競爭企業眾多,且中國大陸的諸多產線正在投產和爬坡過程中,為降低攤銷,以及擴大市場佔有率,常年握有滿產滿銷的執念。如今的面板廠放棄市佔追逐,轉而追求經營利潤,當市場高度集中的時候,很容易形成稼動率的調控共識。到2023年中,中國大陸面板大廠已經形成了成熟的以銷定產的市場導向模式。六、通過運營策略來弱化面板行業的週期性面板行業的週期性主要是由於產能和需求週期,與經濟週期的契合程度而造成。顯示面板行業將由過往固定的大而強的周期逐漸轉化為由市場調節的小而緩週期,波幅將顯著減小作者:南柯夢碎链接:https://xueqiu.com/3436225335/258309689来源:雪球================================舊奇美當年瘋狂對 6代線擴產,想要超車友達, 導致舊奇美財務惡化, 後期 7.5代和 8.5代的投資就不足. 舊奇美和群創 兩家合併後, 手上的 6代線 月產能高達 35萬片, 獨步全球.友達合併 廣達的廣輝,也接手了龍潭龐大的 6代線產能,韓國老早已經關掉 6代線和 7.5代線,甚至8.5代也關掉, 中電熊貓 也把老舊的 6代線淘汰. 台灣運營約 20年的5代線和 6代線,產能非常龐大,競爭力弱,大約占雙喵總產能的一半.差不多要被大陸高效率 ,低成本的 8.6代和 10.5代廠淘汰. 大陸的2016年大量開出的新廠陸續要 完成7年的折舊攤提.雙喵如果願意一口氣關掉 這些老舊的 4代,5代,6代廠,裁員一半員工(約4萬人,台灣人佔3成,其他是大陸人和 外勞 ) , 全球產能一口氣少~10%,產能缺口太大, 報價又要大漲,但 雙喵若大舉關廠裁員, 台灣 上游相關供應鏈也要跟隨裁員, 勞動部看到 幾萬名台灣勞工失業,鐵定跳腳...台積電正瘋狂 建廠擴產, 到處搶人搶地搶資源, 這幾萬名被裁員的面板員工,或許可轉薦給 台積電使用.
pqaf wrote:《LCD面板中長期仍...(恕刪) TV液晶面板價格續揚、大尺寸創1年半高過剩庫存消解,帶動電視(TV)用液晶面板價格續揚、大尺寸產品(55吋)創約1年半來新高水準。日經新聞15日報導,因市場過剩庫存消解、推升電視用液晶面板價格進一步揚升,大尺寸(55吋)產品價格創約1年半來新高。電視用液晶面板價格為亞洲面板廠和客戶(電視廠)每個月敲定一次。中國、南韓、台灣面板廠和電視廠商之間所敲定的2023年7月份價格中,大尺寸電視用指標性產品55吋Open cell(指未附上背光的半成品)每片批發價較前一個月份(2023年6月份)揚升5%(上揚6美元)至120美元左右、連續第6個月揚升,創2021年12月(120美元)以來新高水準;小尺寸電視用指標性產品32吋價格揚升6%(上揚2美元)至36美元左右、連5個月揚升,創逾1年來(2022年4月以來、38美元)新高。據台灣調查公司TrendForce指出,上季(2023年4-6月)全球電視出貨量為4,663萬台、較前一季(2023年1-3月)增加7.5%。報導指出,因消費者需求不算強,握有充分庫存的電視廠商有可能在今後下修面板採購計畫,因此市場也傳出年內面板價格恐轉跌的聲音。
電子行業周觀點:電視面板價格保持上漲趨勢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降幅收窄行業核心觀點上週滬深300指數下跌3.39%,申万電子行業下跌4.47%,跑輸指數1.08pct,在申万一級行業中排名第26位。把握半導體設備、先進封裝、存儲、消費電子、面板和PCB領域呈現的結構化投資機會,本週具體建議關注先進封裝、面板及消費電子復甦的產業機遇。產業動態:1.國資委主任張玉卓發文指出加快鍛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隊:8 月7 日《學習時報》頭版頭條刊發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譜寫國資央企新篇章》。文章指出用思想踔厲奮發,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貢獻國資央企力量。其中即包括加快鍛造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國家隊。2.晶圓製造:SEMI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近日指出今年第二季全球矽晶圓出貨量較第一季上升2%,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1%。目前終端需求包含電視、手機、PC需求仍薄弱,對芯片下單都以急單為主,整體矽晶圓庫存調整的時間點將延後。但12 英寸矽晶圓的出貨表現穩健,較上一季度有所增長。3.面板:根據TrendForce 集邦諮詢調研數據,2023 年8 月上旬電視各尺寸面板價格繼續保持上漲趨勢;顯示器、筆記本各尺寸面板產品均價與前期相同。4.消費電子:根據TechInsights 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Q2,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5%,第二季度的降幅比前幾個季度收窄。在廠商方面,OPPO(包括一加)以19%的市場份額繼續領跑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緊隨其後的是vivo(18%)、榮耀(17%)和蘋果(16%)。小米排名第五,在前五大智能手機廠商中跌幅最大。行業估值高於歷史中樞:目前SW電子板塊PE(TTM)為50.42倍,高於2018年至今均值45.01倍,行業估值高於歷史中樞水平。上週日均交易額466.44億元,交易活躍度大幅下降。上週電子板塊上漲個股數較多:上週申万電子行業461只個股中,上漲50只,下跌411只,上漲比例為10.85%。投資建議:AI大模型浪潮和國產替代背景下,受週期性和成長性的共同影響,把握半導體設備、先進封裝、存儲、消費電子、面板和PCB領域呈現的結構化投資機會,具體建議關注產業鏈上下游的需求增長以及佈局相關產品技術的優質廠商。風險因素:中美科技摩擦加劇;AI 技術風險;終端需求不及預期;行業去庫存進度低於預期;行業競爭加劇;國產產品性能不及預期。
群創今天 8/16 是減資前最後交易日明天起 8/17 (四) ~ 下周 8/25(五) , 暫停 7個交易日.下下周 8/ 28(一) 新股重新交易. 當天開盤參考價約 (14.35 - 0.5 ) / 0.95 = 14.6元.9/1 減資現金入帳,每張群創,退回 500元.
https://www.auo.com/zh-TW/shareholder_information/index/shareholder_returnAUO 公司官網仍然 承諾將提供未來三年穩定且明確之股東報酬 ,明年需配 2.7元,才算執行完成. 明年8月前,需要準備好 208億的現金,Q2 業績反彈後, 營業活動現金流入有 80億, 手上現金還有 900億.業績可望逐季轉好, 營業活動現金流入每季將超過 100億,大陸繼續按需生產,群創也 沒貪心多備存貨, 報價將持續易漲難跌,順利的話,今年 Q3~ 明年Q2, 4個季度, 合計營業活動現金流入將超過 500億.彭雙浪 還想續任 台北市電腦公會理事長, 柯富仁 也有 台灣顯示器產業聯合總會理事長等 一堆頭銜...他們還想在上流社會多混幾年.台灣高股息0056 相信友達這個承諾一定會實現,所以一直沒把友達踢出0056.股利的錢是由公司帳上支出的,不是從 董事私人荷包拿出來的., 發 與 不發, 這些董事都不會痛,不會損失.我個人認為,友達手上還有900億現金, 明年Q3 ,不會為了省這區區208億現金,惹來一身腥,打壞高層的名聲招牌 和企業形象 .
pqaf wrote:https://www...(恕刪) 台灣主要IT廠營收連6個月萎縮、惟減幅縮小日經新聞15日報導,供應大量產品、半導體給蘋果(Apple)、微軟(Microsoft)等客戶的台灣主要企業業績持續低迷,2023年7月份台積電(2330)、鴻海(2317)等列入「Asia300」成分股的台灣19家主要IT廠營收合計值約1兆1,562億元台幣、較去年同月下滑8.7%,連續第6個月陷入萎縮,不過減幅較前一個月份(2023年6月、大減19.8%)呈現大幅縮小。台灣企業除了包辦蘋果iPhone大半的生產之外,還掌控全球晶圓代工6成以上市佔率,且包辦近9成伺服器、8成以上PC、8成遊戲機的生產,大量供應產品給美中日等全球大型企業,因此從其每月營收動向有望預測從工廠出貨至商品實際上架的未來約3個月的經濟趨勢。日經新聞從2013年1月開始彙整、調查台灣主要IT廠的營收數據。報導指出,台灣19家IT廠中、15家7月份營收陷入萎縮,且其中高達13家出現2位數(10%以上)降幅。其中,台灣指標性企業台積電7月營收較去年同月萎縮4.9%、連5個月下滑,主因來自智慧手機、PC的訂單下滑,加上受伺服器投資復甦緩慢影響;蘋果iPhone主要代工廠鴻海(2317)7月營收下滑1.2%、連6個月萎縮。據報導,因美中廠商銷售、設備投資未復甦,因此台灣IT廠業績低迷時間恐進一步拉長。日本蘋果情報網站iPhone Mania引述韓媒The Elec 15日的報導指出,據業界關係人士透露,蘋果計劃將今年的iPhone產量提高320萬支,其中蘋果計劃在今年內生產8,630萬支iPhone 15系列機種、和6月底時的生產計畫相比將增加160萬支,生產9,560萬支iPhone 14系列機種、和6月底的生產計畫相比增加180萬支,而iPhone 13系列機種產量則將減少20萬支。
TV面板復甦持續,TCL科技Q3業績有望全面盈利面板行業的結構性復甦勢頭仍在持續。根據Omdia最新數據,今年6月大尺寸TFT LCD面板總出貨量環比增長4%,出貨面積在5月同比增長10%的基礎上繼續實現增長9%,其中一大主力仍是LCD電視面板,該項出貨面積6月同比大幅增長15%——這一數據,無疑給近期關注面板行業的投資者吃上了一顆“定心丸”。公開資料顯示,本輪面板行業復甦具有明顯的“強TV”結構性特徵,其中TV大尺寸面板量價齊昇明顯,而以TCL科技為代表的大陸面板廠的優勢產品主要集中於TV大尺寸領域,是本輪行業結構性復甦行情中的首要受益者。隨著8-9月TV面板價格繼續看漲,行業盈利中樞進一步上移,大陸頭部面板廠Q3業績繼續反彈的基礎仍在持續加固。“強TV”結構性復甦持續頭部面板廠持續受益8月9日,台廠面板雙虎友達、群創公佈7月數據,7月營收分別年增22%、17.5%,但環比下降7.4%、4.3%,友達出貨面積環比減少9.0 %,群創大尺寸出貨量月減22.1%,中小尺寸月減1.1%——剛進入7月,台廠業績就出現環比下滑,令不少投資者擔心面板行業復甦行情可能提前終結。分析人士對此指出,本輪面板復甦呈現出明顯的結構性特徵,今年以來IT面板需求未有顯著拉動,價格反彈力度稍弱於以TV為主的大尺寸面板,而友達光電等台廠產能主要以IT場景為主,其業績數據改善幅度較為有限。台廠7月環比下降,考慮主要受下游重要客戶HP、Dell等PC大廠的季節性囤貨波動影響較大。不過,可以樂觀預見的是,以大尺寸見長的大陸面板廠商Q2業績改善預期明顯要強不少。7月底彩虹、京東方先後預告Q2 業績實現盈利,而TCL科技面板業務今年上半年雖然可能繼續整體虧損,但機構預計其虧損幅度會大幅收窄,而且從逐月趨勢來看,由於TV面板價格已經回升至盈虧平衡點上方,該公司的面板業務Q2季度後期的6月前後可能已經迎來了盈虧拐點。“整體來看,大陸頭部面板廠商受益於較高的大尺寸產能和技術佈局優勢,業績改善幅度將高於非頭部廠商。同時伴隨日韓台廠商逐步退出後,LCD產能進一步向大陸廠商集中,未來頭部面板廠在LCD面板的出貨量、定價權上更具備優勢,未來可見頭部和非頭部廠商在盈利上的進一步分化。”上述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大尺寸TV面板已連續6個月調漲,65寸TV面板近半年累計漲幅高達近50%,洛圖科技認為,8月液晶面板各尺寸價格繼續上漲,9月仍將維持漲勢。而從四季度來看,多家機構預測四季度面板價格維持平穩,奧維睿沃認為雖然第四季度需求不如三季度,但面板廠佔據定價話語權,會通過調整稼動率穩定供需,保持電視液晶面板價格。集微諮詢顯示行業首席分析師李雷廣也指出,第四季度電視液晶面板價格將相對穩定,即便下跌也是小幅下跌。“全球LCD產能收縮、行業集中度提升之下,大廠的控產共識將引導行業重歸理性競爭軌道、有助平抑週期大幅波動風險,預計當前的結構性復甦趨勢有望持續到明年年初。”上述分析人士說。大尺寸細分賽道優勢明顯,TCL科技Q3業績再獲強支撐在行業觀察人士看來,得益於在大尺寸LCD領域的獨特優勢,TCL科技成為本輪面板“結構性複蘇行情”中的最大受益者,如果該公司能夠在6月成功確立盈虧拐點的話,那麼在接下來的大尺寸面板持續價格回升預期下,其Q3季實現“全面盈利”的邏輯基礎將更加牢固。據悉,作為全球LCD市場的一線大廠,TCL科技旗下的TCL華星在大尺寸高端TV顯示面板細分賽道優勢明顯。行業數據顯示,TCL華星是全球第二大TV面板廠商,其55吋、75吋產品份額穩居全球第一,65吋產品份額全球第二;TCL華星的TV產品中,65吋及以上產品出貨面積佔比超45%。2023年上半年,TCL華星出貨量達到了2370萬片,市佔率達20.4%,較2022年同期提升2.6個百分點。而且,隨著電視大屏化趨勢的不斷加速,TCL科技在大尺寸面板領域的地位有望持續鞏固。洛圖科技最近發布的《全球液晶TV面板市場月度追踪》報告顯示,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的平均尺寸由2022年的46.1英寸增加到2023年上半年的47.9英寸;到今年6月,中國電視整機市場平均尺寸已突破60英寸。上述分析人士指出,消費終端產品顯示尺寸的快速提升,是大尺寸LCD面板價格持續上漲的重要支撐。考慮到上半年大尺寸面板價格普漲20%以上,根據TCL華星的產品結構測算,預計其綜合毛利潤率將提升5-10個百分點,可能已經回到溫和盈利區間。如果8、9月面板維持漲勢的話,那麼三季度TCL科技面板業務全面盈利將成定局。此外,另一個重要的行業利好消息在於:IDC、Gartner等機構紛紛預計,PC、手機等消費電子出貨量可能將於今年H2見底,市場對於下半年IT面板下游需求觸底回升的共識也開始逐步形成,面板行業的復甦將有望從當前的“結構性復甦”逐步走向全面溫和復甦,這對於行業信心修復和全產業鏈帶動都有重要積極意義,進一步夯實面板良性新周期的基礎。各大面板廠商對此亦充滿信心和期待。京東方在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隨著下半年行業旺季到來,預計TV產品大尺寸化趨勢將恢復,並有望推動面板需求面積的增長。群創展望2023年第三季度表示,面板整體景氣和需求逐漸回溫,加上健康庫存和產能調控,下半年營運將優於上半年。
Omdia:6月大尺寸TFT LCD面板的總出貨量達7385萬片環比上月增長4%Omdia數據顯示,今年6月大尺寸TFT LCD面板的總出貨量月環比增長4%,年同比下降2%,達7385萬片。這也是自2022年6月以來最高的月出貨水平,儘管仍低於當時大尺寸TFT LCD面板7522萬片的出貨量。智通財經APP獲悉,Omdia數據顯示,今年6月大尺寸TFT LCD面板的總出貨量月環比增長4%,年同比下降2%,達7385萬片。這也是自2022年6月以來最高的月出貨水平,儘管仍低於當時大尺寸TFT LCD面板7522萬片的出貨量。分應用來看,只有筆記本電腦面板和液晶電視面板實現了年同比正成長,顯示器面板儘管出貨量1350萬片出貨量為過去12個月最高出貨水平,但相較去年6月1430萬片出貨仍下降5%。筆記本電腦面板1924萬片出貨則是過去15個月以來最高月度出貨,且相較2022年6月年同比正成長6%;液晶電視面板出貨則達到2210萬片,也是過去半年以來最高月度出貨水平。終端市場需求仍然低迷,但是在上半年品牌商陸續清理庫存回到健康水位的情況下,品牌商為下半年銷售計畫,仍維持了相當力度的採購;而自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的IT面板出貨高峰,由於可能的商用市場3至5年換機週期,品牌商也有相應的備貨需求。這一相對出貨高位大致能持續至今年第三季度,使得面板廠產線整體稼動率也相應的在近幾個月能維持相對較高水平。而在出貨面積方面,大尺寸TFT LCD面板出貨面積在5月達到1,966萬平米,月環比成長8%,年同比則大幅成長10%,已經取得相當不錯成績。而在6月,出貨面積繼續成長1%至1988萬平米,且在出貨量年同比下降2%的背景下,出貨面積年同比繼續大幅成長9%。IT類TFT LCD面板產品,由於受諸多因素限制,如辦公位空間限制顯示器尺寸,背包空間及便攜性限製筆記本電腦面板尺寸及重量等,大尺寸化發展一直比較溫和。儘管如此,在今年5月,顯示器面板加權平均尺寸也達到25.4英寸,6月略降至25.2英寸,大尺寸化發展也有一定體現。真正使得大尺寸TFT LCD面板出貨面積在近期大幅成長的原因,來自於液晶電視面板。如下表2所示,今年6月,液晶電視面板出貨面積達到1508萬平米,年同比大幅成長15%。由於65英寸,75英寸,以及85英寸和86英寸等超大尺寸液晶電視面板出貨的快速成長,液晶電視面板平均加權尺寸也在今年5月一舉超過50英寸門檻。出貨面積的大幅成長,代表面板廠商能夠消耗更多產能,維持更高的產線稼動率:據Omdia統計,今年6月,面板廠商整體稼動率已經超過80%,達到82%,這也是自去年5月以來,最高的月度稼動率水平。正是由於液晶電視面板市場大尺寸化的持續發展,在市場需求繼續處於低谷的時候,大尺寸化有效消化了面板廠高世代線產能,使得面板廠稼動率在近幾個月有顯著回升。在有相當水平稼動率的加持之下,面板廠控產穩價的策略得到延續。面板廠積極控產,希望能在價格穩步成長的態勢下,全年運營能達成可以接受的財務結果;而在品牌端,持續成長的面板價格則侵蝕了整機品牌商的利潤。這也使得近期面板價格談判處於激烈交鋒的態勢。後續面板廠商控產策略的執行力度,品牌廠商價格談判的策略以及訂單分配的輾轉騰挪,對於後續面板價格的變化發展,都是值得持續關注的關鍵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