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04

2409 友達 20元可以追嗎 !?

AI股狂飆 童子賢:大海航行要小心風浪

AI浪潮帶動許多飆股,例如緯創股價大漲3倍,相關電子製造業者股價也大漲,廣達董事長林百里也因此成為台灣新首富。對此,和碩董事長童子賢認為:「大海航行、小心風浪。」


童子賢指出,股價要心平氣和看待,就像2000年的網路,曾經有一波泡沫化,會有本夢比,不宜用很高期待去預估所有產品項目,結果到了泡沫化,就會很多人開始失望,覺得一直跌,也不宜用過度悲觀去看待。

他強調,大的趨勢來的時候,總是很多猜測,很多瞄準新的趨勢,發展成新產品。但是也會經過一波淘汰賽,2000年時很多人要抓住網路,產業趨勢剛開始時總是很多不明朗的東西,不能否認這是一個重要的趨勢,很多跟AI沾上邊的股價都起來,裡面有很多體質很好,卻也有很多是在嘗試和摸索,品項太多沒辦法一一分析。總之,大海航行,要小心風浪。

================

勸世文... 童子賢你最好不要多管閒事 ... 他們衝浪可開心的很...
napoleon0014

明年希望這話是彭雙浪口中說出,面板雙虎,千里無雲,倒吃甘蔗,一波波高,大海航行,小心風浪。

2023-07-15 7:02
阿陀陀

看來市場資金全往AI集中,造成非AI股票缺金,已經引起公憤了 [偷笑]

2023-07-15 11:58
緯創股價攻84.1元!謝金河:市值超過金仁寶和華碩平起平坐 ...


2023年6月21日 — 如果對照HP市值三○六億美元,Dell也有三六二億美元,台灣有全球競爭力 ... 緯創市值也拉升到二三二六億,這遠遠超過金仁寶總和,也超越英業達,跟 ...
.....................
緯創 關不住 創144.5新高


廣達 市值 台灣第8

經理人 都發了
vul34622

Nvidia拿80%利潤 20%給全華人AI伺服器產業鏈 因為含美超微華人 現在有嘎空 的味道 韭菜套在軍火股 雷虎漢翔及觀光股 也急著要換AI 嘎空手 主力作多 將來 頭頭低會反手空

2023-07-15 15:21
jerry040161

NVDA應該不只拿80%

2023-07-15 16:48
面板廠每季財報的經營成本裡,要計算手上 存貨的 跌價損失或價值回沖..

面板廠存貨總額越高者, 產業週期向下時, 需要認列的存貨跌價損失更大. 但週期向上時, 存貨價值回沖也越大.

京東方去年第四季一口氣認列 500多億台幣的存貨跌價損失,
友達去年全年營業成本認列 18 億存貨跌價損失.
群創去年全年營業成本 只認列 5 億存貨跌價損失.

過去 在報價上漲週期時, 面板廠可能 拼命加班生產,堆高存貨 ,等著日後坐收 手上存貨增值利益. 品牌廠也會 拼命拉貨, 減少日後的採購成本.
一旦 買賣雙方的存貨 堆到最高點, 買方轉而砍單, 賣方急於出清存貨,就會落入流血殺價循環,報價反轉向下.

但這次 報價上漲週期時, 品牌廠 照樣是 拼命拉貨, 減少日後的採購成本. 但面板廠卻 採取 視需生產的態度, 沒有貪圖 存貨增值利益,去 冒險堆高存貨.
如此一來, 買方若想故技重施, 在年底砍單,要求 面板廠降價時,面板廠沒有存貨壓力,就不需委屈配合降價.
面板行業交流紀要


1、2023 年上半年面板價格復盤

上半年供應端,LGD 退出(LGD 2022年12月停運其位於韓國京畿道坡州的P7工廠,這也是韓國最後一條液晶電視面板(LCD)產線。 ),SDC 也完全退出(三星顯示於2022年6月完全終止LCD面板生產),整個面板格局進一步向大陸面板廠商集中。
年初大陸三家面板廠電視面板市佔率60%~62%之間,到了6月份,大陸三家面板廠電視面板市佔率提升到了67%。
大陸三家面板廠電視面板市佔率已經完全有能力去管控面板的價格。 電視面板已經進入了比較明顯的三寡頭的局面。 京東方、華星光電以及惠科都有盈利的訴求,不想再巨額虧損,所以他們現在對稼動率管控非常明顯,這也是上半年面板廠從二月份開始強行拉漲,漲到現在的原因。

庫存:去年下半年,整個產業鏈包括品牌、面板廠、管道都在去庫存,今年上半年,電視、顯示器、筆記本、平板的渠道庫存都在極度低庫存狀態。 2022 年上半年,整個產業的面板庫存和整機庫存都堆的很高,下半年開始去庫存,極度的去庫存,到今年 2-4 月份,整個產業鏈的庫存都是處於極低的位置,已經有點過頭了。 2~5 月份,以頭部品牌三星為例,它的正常庫存是14周,但是 2~4 月份它的庫存僅僅是在10~12周這樣的水準,LGD也是低於正常庫存水位 2-3 周的水準。 TCL正常庫存是9周,但在2-4月份庫存是7周,已經是非常極限的位置。 6 月份開始,一定會出現補庫,因為庫存已經處於非常低的位置,對電視而言,促銷節日基本上集中在下半年,管道需要去補庫。

需求:需求沒有特別明顯的起色,處於后疫情時代的修復期。 電視面板,一季度出了47 million,二季度45 million,都是非常低的位置,三季度預計會到 52 million,四季度預計會到 65 million。 65 million已經超過了2021年時比較高的需求量水準。 為什麼下半年需求一定要比上半年好?

(1)美國通脹下來,美國對電視的消費能力在回升,從美國的零售數據看,在逐月變好,下半年會進一步變好。 美國IT的需求也已經企穩,第四季度可能回暖。 美國的房地產也在逐月回暖,也會刺激電視的需求。
(2)電視整個供應鏈成本大幅下降,電視品牌有很大的促銷空間,刺激客戶新需求。
(3)產業鏈庫存上半年過低,會有非常強勁的補庫需求。 下半年還有很多促銷節日。
(4)大尺寸需求非常旺盛,同比接近50%增長。 一張8.5代線的一張玻璃基板,切 32 寸,可以切18片小片出來,但是切55寸只能切6片。 大尺寸的產品增加,能使面板廠消化產能,提升產能利用率。 平均尺寸增加一寸,可以消化一座 8.5 代線。

分區域看,全球三大主要市場,中國市場、歐洲市場以及北美市場。

稼動率:稼動率是隨時調整的過程。 上半年,1 月份到 3 月份稼動率是處於比較低的位置,評價77%左右,不同的面板廠它的稼動率不太一樣,惠科可能會略高一點,華星在平均值,京東方可能會略低一點。 5 月份到 6 月份,稼動率有回升,大概在 85%左右。

電視品牌:今年是電視品牌格局重塑比較重要的年份。 海信和TCL的增長是非常迅猛的,三星有一定的下滑。 電視面板占電視成本接近 40%。

中國市場今年是增長的,去年中國市場非常差,總體在3,900萬台,今年預計回到4000萬台。 中國市場大尺寸趨勢非常明顯。 去年中國市場平均 54 吋,今年平均尺寸有望增長 4~5寸,從 618 數據看,618 的平均尺寸達到了 60 多寸,賣的最好的是 65 吋 75 吋,甚至 86 吋這樣的產品。 雖然量上略微回升,但是消化的面積增長在 20%~30%。 整個亞太市場,去年4300萬台左右,今年估計到4500萬台。
北美市場是全球第一大 TV 市場,去年的體量是在4400萬台左右,今年隨著房地產回暖、 通脹下來、海運價格下降,今年估計達到4600萬台左右,同比增長5%。 歐洲市場去年4100萬台左右,今年預計略微下滑,在4050萬台左右。 下滑的原因可能是俄烏戰爭的持續影響。
從面積角度看,平均尺寸預計增長兩寸,從全球的平均47吋增長到49吋,增加的面積需要兩座8.5代線的產能。 如果從電視量上來看微增,從產能消化面積,同比增長 20%以上

Q:面板價格漲價能持續多久,不同尺寸它的漲幅大概會是什麼樣的趨勢?

A:最新的預測是漲到10月份,10月份以後,大概率持平。 為什麼? Q4 需求達到65million,採購主要是在Q3,Q3的採購需求是有保證的,基本上所有的尺寸都能漲到9月份。 大陸面板廠今年目標很明確,去年巨虧,今年目標是要盈利。 一季度不太好,TV 面板的營業獲利率-20%,二季度營業獲利率-5%左右。 5 月份部分的面板廠已經開始盈利了,6月份基本都盈利了。 華星6月份盈利,惠科也是盈利,京東方打平。 Q3 面板繼續漲價,預計獲利率在 10%-15% 之間,僅僅 Q3 盈利還不能達到全年盈利的目標,Q4 也需要是盈利的,所以四季度對面板的價格預期是持平。

不同尺寸的價格:32 吋的面板價格,3 月份已經開始在現金成本以上了,它的現金成本大概是在 28 美元, 3 月份的價格已經是在 29-30 美金了,從 3 月份之後,每賣出一片 32 吋的產品都有利潤,因為已經超過了現金成本。 做 32 吋的產品,在大陸面板廠基本上都是 8.5代線去做,8.5 代線除了惠科以外,其他的面板廠折舊都沒了,沒有折舊成本。 對於華星、京東方而言,4 月份開始賣出的每一片 32 吋的產品都有盈利。 65 吋的產品,5 月份已經是在現金成本附近,6 月份基本上在現金成本以上了。 65 吋、75 吋這塊基本都是由 10.5 代線去做,10.5 代線還是有一些折舊的成本。 目前只有華星和京東方有 10.5 代線,我們瞭解過華星和京東方的想法,價格要漲到超過它的總成本,包括折舊的成本,所以大尺寸漲價的幅度一定是更大的。 我們最新的預測是 32 吋的產品,7 月份兩美金,8 月份兩美金,9 月份一美金這樣的漲幅的趨勢,65 吋、75 吋基本上每個月都是 5~8 美金的漲幅趨勢。

Q:大尺寸、中尺寸、小尺寸這三大類產品,是不是大尺寸的盈利或者價格彈性會更大一些? 中尺寸和小尺寸的競爭格局還是不那麼好?
A:大陸面板廠建那麼多高世代線,小尺寸面板的競爭格局,目前還是大陸面板廠擠壓其他廠家的過程,沒有像TV面板那樣完全由大陸廠商主導。 到 2024 年,大陸有 16 條 8.5 代線及 8.6 代線,4 條 10.5 代線,臺灣那只有 4 條 8.5 和 8.6 代線,1 條 10.5 代線。 日本和韓國那邊只有三條和一條。 從高世代線角度來看,大陸面板廠的優勢非常明顯。 8.5 代線和 8.6代線產能非常大,必須要做 TV,不做 TV,任何其他的產品都很難填滿。
手機、電視、顯示器、筆記本這幾大消費領域,從消化面積來看,TV 的消化面積佔了77%。 如果建了一條高世代線,不做TV,去做IT是填不滿的。 如果看面板廠,一定要看TV,只有TV好,大盤才好。 如果大盤不好,10K的TV轉到IT,基本上供應量會翻倍。 一條 8.5 代線,可以切6片55寸的,如果去切 23.8 寸的顯示器,可以切 24 片,如果切 15.6 寸 NB,可以切78 片。 如果切 7.8 寸手機,它可以切幾百片。 從產能消化角度來看,主要還是要依靠TV。

Q:京東方、華星光電、惠科收入結構有什麼區別?
A:京東方 20%~30%的營收來自於TV,華星光電 60%-70%收入來自於TV,惠科 80%-90%收入來自於TV。

Q:玻璃基板的漲價情況?
A:康寧在 6 月初發了一個漲價函,要對所有顯示的玻璃基板漲價 20%。 玻璃基板由康寧、旭硝子等幾家掌控。 但玻璃基板有個問題,爐子沒法停下來,沒法調節產能。 我跟康寧的人 聊過,他們覺得下半年的需求會大幅的回來。 我覺得玻璃基板漲價20%比較難,基本上 5% 就比較極限了。 國內的玻璃基板廠,做的比較好的是彩虹。 現在大陸面板廠如果是一些常規的產品,都會給一定比例給彩虹。

1、專家判斷三季度面板價格會持續上漲,中小尺寸、大尺寸都會上漲,大尺寸漲幅會更大,因為大尺寸的競爭格局更好,大陸三家面板廠市佔率達到接近 70%。
2、需求方面,去年下半年開始去庫存,上半年庫存到了極低的狀態,下半年會有補庫的需 求,包括面板庫存和電視庫存。 今年的電視需求相比去年略有增長,但由於大尺寸化趨勢,從面積上看,需求會同比增長 20%
3、供給方面,天馬明年會有最後一條 LCD 產線投產,但天馬只做 IT 面板,不做 TV 面板。 明年電視面板供應會隨著 LGD 廣州產線退出、夏普可能退出,預計明年 TV 面板產能可能會減少。
4、從供需看,面板行業進入了一個上行週期

=========
總結的重點
1. 大陸業者今年一定要賺錢 ,控產拉價會持續下去.

2. TV大尺寸化快速, 面積需求大增,快速去化過剩產能.
Eric Lin1106

的確要再觀察,看看陸廠會不會好了瘡疤忘了痛,又故態復萌。

2023-07-16 13:46
阿陀陀

這是個哲學問題 ,不考慮消費方,單憑供給方本身的共識,就可以讓市場上每一家公司都賺錢嗎 ?,而且每一家公司的條件不同,有人賺多 有人賺少,該讓供給跟消費平衡在哪一個位置 ?

2023-07-16 20:27
【AI大夢2-1】iPhone代工老三緯創挾AI華麗轉身 嗆爆電子五哥
2023-07-16 06:00 / 作者 陳俐妏
曾經為蘋果iPhone 代工的老三,面臨紅色供應鏈崛起威脅,緯創黯然退出iPhone供應鏈組裝業務,不過,上天關了道門,卻開啟了扇窗,緯創透過「選對客人」、切入紅鏈難以撼動的AI伺服器,成功搭上AI浪潮,從電子五哥奔騰而出,華麗轉身,股價今年以來打漲逾百元,翻了3.7倍,成為首家股價從二位數躍升為三位數的代工廠。

iPhone 代工老三華麗轉身為AI 伺服器大哥

2000年,宏碁集團面對產業變遷而營運虧損,將集團品牌、零組件、代工業務一分為三,分割成宏碁、BENQ、緯創,緯創以筆電及桌機代工為主。


市場過去常以以電子五哥暱稱台灣五大代工廠,分別為廣達、緯創、和碩、仁寶與英業達。美中貿易戰讓全球供應鏈大移轉,電子五哥轉進東南亞市場的兩大產品布局也同步浮現:AI 伺服器及車用 電子。

蘋果iPhone 訂單2020年前由台廠三分天下,高階旗艦款多以鴻海獨家拿下,和碩、緯創分食相關訂單,但在蘋果有意扶植紅色供應鏈崛起,加上緯創量能始終無法與鴻海與和碩相比,2020年7月緯創出售集團旗下緯新資通(昆山)、緯創投資(江蘇)相關業務予中國立訊集團。2023年4月更將原供應iPhone液晶顯示模組(LCM)的泰州廠關廠,印度iPhone組裝廠也以6億美元賣給印度塔塔集團,

緯創種種動作都被市場解讀為退出蘋果供應鏈,近期的法說當中,緯創也將手機從主要產品分類中移除,然而緯創並非毫無盤算,而是逐步在2017年就布局的伺服器領域,加重營運力道。

沒了蘋果訂單反而海闊天空?投行法人指出,「做iPhone訂單沒有不好,只是沒有太多的想像空間了,但AI 伺服器未來成長空更值得期待。」

AI還在賽局開局台廠有利基 緯創本益比搶先預熱

AI第二波浪潮是否讓ODM廠投資價值重新定位,原先認為AI 資金題材的外資,最近頻頻翻多。相較於先前只給緯創47元的目標價,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先認錯,坦言低估了這波AI 反彈行情,現在的AI還只是第一局而已,「十年AI大循環」將要開始

電子五哥近期股價狂漲,主要也是受惠布局AI和車用電子題材,由於這兩類領域不僅跨入門檻高,單價利潤率也高,讓電子五哥營運開始獲得資本市場認同,本益比(P/E Ratio)上升不少。

業者就指出,AI和伺服器都牽涉資安問題,美國不會輕易讓中國供應有機可趁,代工部分仍會以台廠全拿為主。且在通膨升息環境中,資金會往現金流及負債穩定科技廠商移動,的確也會股價重新評價的行情(re-rating)。

代工AI伺服器真的比代工iPhone更賺頭嗎?

過往被戲稱毛利率毛三到四的ODM廠,會因為轉進代工AI伺服器而徹底翻身超越品牌廠嗎?先來看看市場關心的伺服器出貨量問題,美系外資預估今年的輝達 HGX出貨約160萬至165萬台,DGX約出5至10萬台, 預估到2025年,HGX將可上看340萬至350萬台,DGX 約15萬至20萬台。緯創是DGX 獨家供應商,也是HGX baseboard 的唯一供應商,基本面題材的確有撐。

代工業坦言AI伺服器9成獲利都是輝達賺走,那ODM代工AI 伺服器可以賺大錢嗎?相關業者就巧妙比喻,AI 伺服器說穿了就是繪圖處理器(GPU)伺服器。好比輝達賣龍蝦,台灣ODM去買昂貴的龍蝦來煮拉麵,再賣給大型雲端服務業者(CSP),賺的就是微薄的代客料理費,加上還有干貝(英特爾或超微的處理器)和蛤蜊(DDR5 記憶體 )也是要備料,能否賺大錢大家心知肚明。
.........
1.總編 解盤有說 看到緯創 的研究報告 eps 明年10元起跳 2元是本業 DGX HGX baseboard 的唯一供應商 且成長中 提供5元 EPS 其它3元 好像是 子公司收入 或其他增長 還有印度售廠收入 空單暴增 嘎爆空頭
2.本來周4就 大震盪 廣達206殺到189.5 恐怖 結果周5 輝達說 沒預期的新客戶新應用 爆單 股價衝到450元美元 外資預估拉到500 廣達又穩住了 一張不賣 奇蹟自來 跟首富走 準沒錯
3.上週AI大漲 其實是新題材 中東 大單 油國 要大搞算力 建立雲端中心
4.流行龍蝦麵 就跟一碗 拉出去了 再來一碗 拉回補一碗 3碗公 在手 等蘇媽 來台 再看
5.陸行之指出,在通膨升息對某些產業不友善的惡劣環境下,大筆資金逃到現金流及負債穩定的半導體及科技龍頭公司,這樣造成部分公司被明顯重新評等(re-rating)
但陸行之也示警,市場看得太領先,任何風吹草動會影響分析師的假設基礎,都有可能讓市場大幅波動拉回
6.程正樺認為,這次投資生成式AI 簡單多了。生成式AI的變現模式算是最容易想像的。諸如Microsoft Copilot/ Salesforce Einstein、Adobe Firefly等,都是直接在既有用戶基礎上推出附有AI價值的新服務,然後直接漲價, 變現的效果就出現。
AI漲高還能追? 多頭市場不用預設高點
7..面板 看好 現在都65吋起跳了 降價帶動需求 前幾天LINE群 一個朋友買小米65吋19900元被大家嫌 該直上75吋的
justinjwlin

86吋34999元

2023-07-16 19:51
vul34622

市售價20,999元 促銷價20,900元 折扣後價格12,999元 真的耶 我記錯了小米 Cost down 很厲害

2023-07-16 20:53
vul34622

高端 漲到417 元 都沒跟 蠻可惜的 那時很多人買是因為信仰 買高端打高端 我驕傲 生技股 要買 醫療大艦隊 佳士達 今天漲停 M大爽到

2023-07-17 9:45
"LG디스플레이, LCD 사업 손실 커…목표가↓"-한국

LGD Q2 預估虧 220E台幣
LGD Q3 預估虧 98E台幣
雖然TV漲價,但佔比較少,IT預估從七月份起漲,虧損將會收斂。
====================
글로벌 TV 시장 하반기 회복 예고…삼성·LG도 '훨훨'

隨著電視六至七年的更新換代周期到來,預計H2電視將迎來復甦。
Omdia 統計,Q3全球TV出貨量預計為5193.9萬台。比去年Q2增長了約 16.3%。
韓媒預測Q4出貨量將繼續增長。預計TV出貨量較第三季度增長23.9%,達到6237.3萬台。
======================
Q1=4526.7萬台
Q2=4320.6萬台
Q3=5193.9萬台(預估)
Q4=6237.3萬台(預估)
合計:2.0278億台,還不算太離譜的預估,
TrendForce統計2022年出貨量為2.02億台為近十年來新低。
陀螺不打轉

友達怎么了?除息資訊一直不公布

2023-07-17 16:26
nomorerainyday

猜是想省一點利息錢,把資金先投入micro led設備更新[笑到噴淚]

2023-07-17 16:54
△個股:蘇姿丰來台前夕,宏碁宣布搶進AMD顯卡市場,今股價漲停創逾11年新高 財訊新聞   2023/07/17 16:53

【財訊快報/記者王宜弘報導】PC品牌大廠宏碁(2353)繼去年宣告進軍顯卡市場、年底於台灣發表第一張Predator BiFrost Intel Arc A770 OC獨立顯卡後,上週於AMD執行長蘇姿丰來台前夕宣布,宣布首次與AMD合作推出全新電競顯卡-Predator BiFrost Radeon RX7600 8G與RX7600 8G OC,採AMD RDNA 3架構、整合型AI功能加強運算效率

此外,宏碁也再度攜手Intel推出中階新品Predator BiFrost Intel Arc A750 8G OC,採用Intel XeSS人工智慧影像升級技術,讓電競玩家有更多選擇,搶攻下半年PC復甦商機。

宏碁表示,Predator BiFrost顯卡高階A770 OC在去年推出後,以絕佳散熱功能受到青睞,內建宏碁獨家客製化雙風扇散熱技術,包括鼓風機式第5代 AeroBlade 3D刀鋒速冷金屬散熱風扇以及軸流式FrostBlade 2.0風扇,中階機種則配備鼓風扇與渦輪風扇組合。

至於AMD顯卡-具時尚金屬酷冷設計的Predator BiFrost機種,支援PCI Express 4.0匯流排標準,資料量達16 GT/s,頻寬是前一代PCI Express 3.0的兩倍,且支援DirectX 12 Ultimate,透過支援光線追蹤、網格著色、可變速率著色和採樣器回饋,將遊戲真實感提升至全新境界,且不僅可處理4K圖像,也支援新一代8K視訊輸出,視覺體驗升級。

宏碁週一(17日)股價尾盤大單敲進急拉漲停,收在37.5元價位,創11年來新高價,也是董事長陳俊聖在2014加入宏碁之後的新高價,其多角化經營、多元事業引擎策略獲肯定。
.........
採AMD RDNA 3架構、整合型AI功能加強運算效率

漲停............
SDC 著手開發 AR 用 Micro LED!

三星顯示器(Samsung Display,SDC)已開發應用於擴增實境(AR)設備的 Micro LED 微顯示技術。三星顯示器副總裁兼技術戰略團隊負責人 Gong Min Kim 認為,在不久的將來,Micro LED 將取代 Micro OLED,成為 AR 設備的主流顯示螢幕。


Gong Min Kim 在一場南韓首爾會議上表示,Micro OLED 在亮度、外形尺寸和壽命都存在局限性,無法滿足 AR 應用的需求,Micro LED 則有能力克服這些問題,但挑戰是盡可能縮小 LED,同時維持其特性。

Gong Min Kim 指出,三星顯示器正在開發 Micro LED,其 LED 尺寸小於 10 微米和 5 微米。然而到目前為止,在 20 微米和 10 微米範圍內縮小的 LED 晶片,其性能和特性變化表現都令人失望

Gong Min Kim 坦言,這些 LED 才是真正的 Micro LED,電視使用的 LED 晶片應該歸類為 Mini LED。他認為,AR 和其他實境設備都是貼近眼睛的顯示器,需要完全根據大型設備中使用的現有顯示器進行概念設計。

過去的平板優先考慮每吋的畫素,但對微顯示器來說,重要的是「每度畫素」,即視力在 0.8 到 1 之間的人,需要 30-40 ppd,而視力在 1.5 到 2.0 之間的人需要 50-60ppd。

目前蘋果 Vision Pro 設備是採用 Micro OLED 技術。
陀螺不打轉

在某幾個 yt 主的分析中,每度要達到100ppd才是最棒的,完全看不到一點毛邊,而apple 使用的micro oled 還差了一些,但已是目前最頂階,就算要量產,良率也不高

2023-07-17 22:07
小小鈞鈞

MicroOled本質是什麼?適合用在哪些應用?先搞清楚再來評論這個技術會比較適合,不然亂留言只是讓人看笑話

2023-07-18 13:20
pqaf wrote:
SDC 著手開發 AR...(恕刪)


外資上週買超290億元 加碼群創逾8萬張最多

台灣證券交易所今天公布統計,上週外資在集中市場買超新台幣290.63億元,買超群創8.21萬張居首,賣超光寶科約5.04萬張最多。自年初至7月14日止,外資累計買超台股3336.42億元。

證交所發布新聞稿指出,外資上週自集中市場買超前3名上市公司依序為群創8萬2138張、新光金4萬685張、威盛4萬39張。

外資上週自集中市場賣超前3名上市公司,依序為光寶科5萬381張、陽明2萬3289張、廣達2萬1912張。

證交所指出,自年初至7月14日止,外資總持有股票市值為22兆2389.93億元,占全體上市股票市值的41.04%,相較7月7日的21兆2716.29億元,增加9,673.64億元。
  • 380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04)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